收藏 分销(赏)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648831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Cl2、H2O、HClO、H、Cl、ClO、极少量的为OH H、Cl、H2O、极少量的OH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2、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l2 2NaCl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 2FeCl3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Cu+Cl2 CuCl2与氢气反应方程式H2+Cl2 2HCl;H2+Cl2 2HCl与水反应方程式H2O +Cl2 =HCl+HCl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

2、=NaCl+NaClO+H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 +Cl2 +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3溶液:g+Cl=AgCl综合能力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8小题)1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Bn(Na+):n(Cl)可能为7:3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Dn(NaCl):n(

3、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2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线段代表Fe2+的变化情况B线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Ca数值等于6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 mo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有漂白性

4、ABCD4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将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法处理将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将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

5、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A2倍B4倍C6倍D36倍5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B水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D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l2组成的混和气体 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l2没有完全反应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l2都已完全反应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

6、是H2已完全反应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l2未完全反应7反应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2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DNaIO3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8实验:向2mL 1molL1 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

7、为黄色; 取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rClB仅根据实验能说明氧化性:Br2I2C上述实验验证了Cl2、Br2、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l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9制备食用碘盐(KIO3)原理之一为:I2+2KClO3Cl2+2KIO3,下列正确的是()A向KCl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AgCl沉淀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l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lCKClO3和KI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制备KIO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10已知H2S

8、O3+I2+H2O2HI+H2SO4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11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AgNO3 FeBr2 烧碱 Na2CO3 Na2SO3 CaCl2A除外BCD除外12已知: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加热时: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将Cl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

9、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K,若溶液中=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 moln(NaCl)a mol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 HCl H2O O2ABCD14某溶液中含有SO32、Br、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BCD15在淀粉碘化

10、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氧化性:ClOSO42I2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ClO与I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l2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Cl)/mol1.52.03.0n(Br)/mol3.02.81.8n(I)/molx(x

11、0)00A5:15:4 B5:12:4C15:30: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17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2 B2:1:3 C6:3:2D3:2:118已知: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Cl具有还原性B实验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实验说明KI被氧化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3C

12、l2I219溶液中含有NH4+、F、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lO后,溶液中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FBClOCHSO3DNH4+20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7:4B7:3C7:2D7:121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Cl2发生如下反应:Cl2+NaOHNaCl+NaClO3+H2O(未配平)请推测NaClO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ANaCl、NaClOBNaCl、NaCl

13、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22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IFe2+Br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C当通入2 mol Cl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23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I、NaBr、Na2SO3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l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

14、的是()A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4 mol NaClB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l、NaBr、Na2SO4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12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可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向FeSO4溶液中通入Cl2B向K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Cl2C向NaAlO2溶液中加入HCl溶液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25往含Br和Cl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

15、溶液中c(Br)/c(Cl)的比值约为()A(V2V1)/V1 BV1/V2 CV1/(V2V1) DV2/V126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27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CuCl2 BFeCl2 CNaCl DHCl28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

16、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二填空题(共2小题)29Cl2O为国际公认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它是棕黄色强刺激性气体,沸点3.8熔点116实验室可用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制取少量Cl2O,装置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l2请模仿“图”在“图”A处补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并作必

17、要的标注(2)B中试剂a应选用(填下列序号字母):aCCl4 b饱和NaCl溶液 c浓H2SO4 d饱和NaHCO3溶液(3)通入适量的氯气,在C中生成黄绿色的物质Cl2O,该物质常温为气体,方程式为:Cl2+Na2CO3+NaHCO3+NaCl+Cl2O(4)对C中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小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塞、过滤装置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步骤二:向a试管中

18、滴加BaCl2溶液,静置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2CO3步骤三:步骤四: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Cl30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5)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

19、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性并具有性氯及其化合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1(2015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Bn(Na+):n(Cl)可能为7:3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20、则0.15n0.25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解答】解: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0.03L1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

21、: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故6:5n(Na+):n(Cl)2:1,7:32:1,故B错误;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1=0.25mol,故C正确;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生成NaCl获得的电子为11mol1=11mol,生成NaCl

22、O、NaClO3失去的电子为2mol1+1mol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2(2014黄梅县校级模拟)向仅含Fe2+、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段代表Fe2+的变化情况B线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Ca数值等于6D原混合溶液中n(FeBr2)=4 mol【解答】解: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代表I

23、的变化情况,线段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A、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

24、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正确;D、溶液中n(Br)=6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故D错误;故选:C3(2015江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Cl2有漂白性ABCD【解答】解: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氯气和次氯酸,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溶液,氯水和次

25、氯酸有强氧化性、盐酸具有弱氧化性,所以新制氯水氧化性大于久置氯水,故正确;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干燥条件下发生爆炸,常温下不反应,故错误;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酸,所以氯气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尾气,故正确;氯气、HCl都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错误;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抑制氯气溶解,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故正确;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上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体现的漂白性,故错误;故选D4(2014扶沟县校级模拟)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

26、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将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H2NNH2+2I24I+N2+4H+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法处理将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将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

27、相等)()A2倍B4倍C6倍D36倍【解答】解:从方程式可看出,I浓度不变;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O3生成3个I2,从第三步反应看出,I浓度放大了6倍;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2生成2个I;从方程式可看出,I浓度不变;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O3生成3个I2,从第三步反应看出,I浓度放大了6倍;从方程式可看出,1个I2生成2个I;因此从以上方程式和分析可得关系式:IIO33I26I6IO318I236S2SO3236I, 1 3 6 6 18 36总计放大倍数为:66=36倍故选D5(2011北京模拟)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28、A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B水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C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D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解答】解:AF的非金属性非常强,其它氧化剂难以氧化F,反应前后F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A错误;B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被氧化生成氧气,则水为还原剂,O2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C若x=3,则BrF3与水发生:3BrF3+5H2O=HBrO3+9HF+O2+Br2,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5,故C正确;DB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化合价为+7价,x不可能为9,故D错误故选C6在同温同压下,将由H2和Cl2组成的混和气体 200mL引发化学反应

29、,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仍为200mL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l2没有完全反应B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H2,Cl2都已完全反应C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l2未完全反应【解答】A、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是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也可以是剩余氯气,故A错误;B、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可以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以是氢气剩余,故B错误;C、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说明一定剩余氯气,故C正确;D、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是剩余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作用,故一定剩余氯气,故D正确

30、;故选CD7(2009龙海市校级模拟)反应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2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NaI和NaIO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2DNaIO3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解答】解:A反应中氧化剂是 MnO2,还原剂是NaI,MnSO4是还原产物,I2是氧化产物;反应中

31、I2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生成 1mol I2 时,反应转移2mol电子,反应转移电子10mol,两者在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NaI中碘元素化合价是1,而NaIO3中的碘元素化合价是+5,I2中碘元素化合价是0,故NaI与NaIO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故C正确;DNaIO3中氧元素是最低价,可以作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8实验:向2mL 1molL1 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取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rClB仅根据实验

32、能说明氧化性:Br2I2C上述实验验证了Cl2、Br2、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l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解答】解:ACl2+2NaBr=Br2+2NaCl,说明还原性:BrCl,故A正确; B所得溶液可能含有氯气,氯气能氧化碘离子得到I2,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故B错误;C根据指知中氯气不足,与碘离子反应的是溴单质,能说明氧化性:Br2I2,结合Cl2+2NaBr=Br2+2NaCl可以得出:Cl2Br2I2,故C正确;DCCl4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橙红色是被氧化出来的溴单质溶于CCl4,故D正确故选B9(2014临沂一模)制备食用碘盐(KIO3)原理之一为:I2

33、+2KClO3Cl2+2K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KCl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得到白色AgCl沉淀B反应过程中I2置换出Cl2,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IClCKClO3和KIO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制备KIO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解答】解:AKClO3不能电离出Cl,则不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故A错误;BI2+2KClO3Cl2+2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非金属性ClI,故B错误;CKClO3和KIO3均含离子键、共价键,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制备KIO3的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得到电子被

34、还原,故D正确;故选D10已知H2SO3+I2+H2O2HI+H2SO4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解答】解:通入Cl2后将按顺序发生以下三个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l,2NaI+Cl2=2NaCl+I2,2NaBr+Cl2=2NaCl+Br2当Cl2过量时,蒸干灼烧,HCl、Br2会挥发,I2会升华,将得到Na2SO4和NaCl的混合物,如Cl2不足时,将得

35、到NaCl、NaBr、Na2SO4,故选AB11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AgNO3 FeBr2 烧碱 Na2CO3 Na2SO3 CaCl2A除外BCD除外【解答】解:氯水中含有Cl,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3溶液,故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Fe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FeBr2溶液,选;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不能配制烧碱溶液,故选H+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配制Na2CO3溶液,故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溶液Na2SO3,故选;氯水中

36、各粒子与CaCl2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CaCl2溶液,故不选;故选D12已知: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加热时: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将Cl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K,若溶液中=C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l的物质的量的范围a moln(NaCl)a mol【解答】解:A常温时;2NaOH+Cl2NaCl+NaClO+H2O,反应2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氯气,所以Cl

37、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1,故A正确;B反应中氯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生成次氯酸钠、氯酸钠,一部分化合价降低生成氯化钠,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ClO)1+5C(ClO3)=C(Cl)1,若=K,则C(ClO3)=,代入C(ClO)1+5C(ClO3)=C(Cl)1中化简得:=,故B正确;C当只发生6NaOH+3Cl25NaCl+NaClO3+3H2O,转移电子数最多,依据方程式6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mol电子,所以amol氢氧化钠反应,最多转移mol电子,故C错误;D若只发生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38、则amol NaOH溶液能生成amol氯化钠,若只发生反应:6NaOH+3Cl25NaCl+NaClO3+3H2O,则能生成mol氯化钠,若两个反应都发生,生成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介于amol和mol之间,故D正确;故选:C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 HCl H2O O2ABCD【解答】解: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加盐酸发生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CaCO3+2HCl=CaCl2+CO

39、2+H2O,浓盐酸易挥发,从溶液中生成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则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杂质气体为CO2、HCl、H2O(气)、O2,故选:A14(2014安徽模拟)某溶液中含有SO32、Br、SiO32、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ABCD【解答】解:某溶液中含有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SO32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氯气氧化为溴单质;CO

40、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钠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a+,故正确;Si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故正确;CO32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橙红色,故正确;共发生了氯气与水反应、氧化SO32、Br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选B15(2014金山区一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氧化性:ClOSO42I2B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ClO与I在碱性条件可

41、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解答】解:A根据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变蓝色知,次氯酸根离子将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碘单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为:ClOI2,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又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又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了,得到硫酸根离子,碘单质是氧化剂,硫酸根离子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SO42I2因此得出氧化性的强弱为:ClOI2SO42故A错误;B漂白精的成分中有次氯酸钠,根据对A的分析,次氯酸钠能将淀粉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B正确;C次氯酸根离

42、子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均有氧化性因此ClO与I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新制的氯水中主要是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而使氯水退色,故D正确故选A16(2014奉贤区二模)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l2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Cl)/mol1.52.03.0n(Br)/mol3.02.81.8n(I)/molx(x0)00A5:15:4B5: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