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儒”字的解释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意味是帮助人的。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风骤雨。儒家的起源代表:汉代刘向、刘歆、班固观点: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祀之官,等等。代表:近代学者章太炎 当代学者李泽厚儒者是指
2、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李泽厚 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演化而来的。代表:东汉许慎 现代郭沫若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贬低其地位的意思。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子核心思想主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维护“礼”:“贵贱有序”“君
3、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家的主要特征儒家的特征: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重内心修行);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儒家主要经典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
4、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先秦:孔子、孟子、荀子、汉代:陆贾、董仲舒、郑玄、宋代: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邵雍明代:王阳明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现代: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儒家的发展【先秦】代表:孔子、孟子、荀子地位: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
5、书坑儒“思想:孟子:(名轲,战国时代邹国人)仁政、民贵君轻(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荀子:基本情况: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叶赵国人。曾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从事研究和讲学,很受齐 王重视。理论:重视礼乐(礼 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乐以向善)性恶论【汉代儒家汉代儒家两汉经学两汉经学】儒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阐发它所尊崇的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本为 六经,后因乐亡佚,成为五经。董仲舒:(今文经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另一个学派是古文经学)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天人感应、义利之辨【宋元明新儒家宋元明新儒家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起源:儒、释、道(道教兴起于东汉)三教合流、玄学的式微侧重点:社会政治关系朱熹的思想:心性论:去人欲、存 天理,修养道德,成为圣贤。(解释:人既有为善的根据(人性是理,是善),也有为恶的可能(人有形体,有各种物质要求),而人心是能动的,人究 竟为善为恶全在人心的选择、决断。所以朱熹认为,要使人为善成圣,必须使道心为主宰而人心听命,“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王守仁(阳明先生)心本论(人心即是天理,要用道德自觉(良心)去管束人)知行合一【清代儒家清代儒家新经学新经学】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批评君主专制、民主思想黄宗羲: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曾国藩:内圣外王的典范、曾国藩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