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453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20.01 A 02 备案号:60732- 2018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5552018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low- carbon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small town 2018 09 29 发布 2019 01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 T 15552018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管理目标 . 2 6 运行管理 . 2 7 评价与改进 . 5 D

2、B11/T 1555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颖、张蕊、荣玥芳、俞天琦、秦颖、李惠民、周瑛倩、吴菁、张伟汉、张胜楠、秦蜜。 DB11/ T 15552018 1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通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目标、运行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

3、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DB11/T 1423 低碳小城镇评价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城镇 small town 指具有行政建制的镇(乡)。 DB11/T 14232017,定义3.1 3.2 低碳运行管理 low- carbon operation management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措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的运行管理模式。 3.3 开

4、放空间 open space 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主要包括街道空间、绿地空间、广场公园和滨水空间等。 3.4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recycled product of construction waste 建筑垃圾经过一系列处理制成的再生建筑材料和再生建筑制品。 注:再生建筑材料和再生建筑制品包括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无机料、再生混凝土等。 3.5 DB11/T 15552018 2 交通方式 traffic mode 人或货物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移动方式。 3.6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排放单位在碳核算边界内生产、 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

5、氧化碳排放量, 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形式表示。 GB/T321502015,定义3.7 3.7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3.8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4 基本要求 4.1 小城镇管理主体明确,管理中遵循制度化和责任制。 4.2 小城镇具备低碳发展潜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作基础。 4.3 小城镇具有培养公众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行为意识,保证低碳管理得到公众支持和维护的能力。 5 管理目标 以控制和削减碳排放为目标,以低

6、碳理念为指导,对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等进行运行管理的调整和提升,推广小城镇低碳运行模式,完善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 6 运行管理 6.1 能源利用低碳运行管理 小城镇应因地制宜加强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和用能项目管理,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减少能源浪费: a) 推进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市政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项目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居民区制定天然气和太阳能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 b) 市政、 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应参与用能生产和管理, 扩展节能和蓄能设备, 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6.2 市政基础设施低碳运行管理 6.2.1 供热系统

7、小城镇供热系统应逐步推进区域供热、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及倡导分时分区供热: a) 推行煤改电、煤改气和集中供热项目,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改造; DB11/ T 15552018 3 b) 实施计量供热、按需供热和阶梯能耗计量收费; c) 安装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室内供热温度,减少能耗浪费; d) 应加强余热利用。 6.2.2 给水系统 小城镇应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能供水技术,形成供水规模效益: a) 优化多区域供水方式,采用节能供水技术; b) 推进中水管网的运行,普及节水器具和设施,宜采用中水为绿化浇灌和路面喷洒用水; c) 应优先采用再生水进行生产和灌溉。 6.2.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

8、秉持资源化利用原则,污水和雨水实施资源利用,工业废水实施内部循环利用: a) 污水处理厂运行应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b) 应实现雨水用于绿地浇灌、冲洗路面、补充景观用水等用途,提高城镇抗内涝能力和雨水综合资源利用能力; c) 工业废水应实现内部循环利用,具有危险性的浓缩液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规范处置。 6.2.4 固体废物 小城镇应对固体废物实行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防止污染环境: a)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 b) 完善餐厨垃圾专业化收集管理,餐厨垃圾应运往有资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 c) 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作业,应提高建筑垃圾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比例; d) 开展电

9、子废弃物收集管理, 电子废弃物应运往有资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厂, 应控制小城镇电子废弃物非法拆解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非法排放。 6.3 交通低碳运行管理 6.3.1 交通方式结构 应根据小城镇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不断优化交通方式结构: a) 鼓励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交通等出行方式; b) 应加强停车管理,调节小城镇中心街道停车需求并规范停车秩序; c) 应提高公交车线网密度,具备旅游条件的小城镇,应增加为方便游客出行的公共交通; d)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交通应安全、连续、无障碍; e) 具备旅游条件的小城镇可根据条件设置自行车专用道或自行车绿道。 6.3.2 车辆碳排放 加强

10、小城镇用车环保检验和管理: a) 推广新能源车辆,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公务用车、公共交通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 b) 应加强农用车与摩托车使用管理; c) 应严格控制非法营运及报废车辆在小城镇的使用。 6.3.3 道路交通运行 DB11/T 15552018 4 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道路交通质量和效率: a) 宜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b) 应加强道路执法,保证道路交通秩序; c) 应加强道路养护与维护管理,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 6.3.4 道路附属设施 道路范围内照明、 交通信号灯、 交通标示等设施应采用节能环保材料; 设施运行宜使用可再生能源。 6.4

11、 建筑低碳运行管理 6.4.1 建筑场地 优化建筑场地内交通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a) 加强场地与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的联系; b)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提高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c) 选用适宜小城镇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6.4.2 建筑能源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低碳能源。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系统的使用效率。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对建筑能耗进行分项计量: a) 宜对不符合标准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b) 对建筑物能耗进行分项计量、分级收费; c) 合理利用太阳能、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6.4.3 建筑用水 优化建筑用水

12、的供水方式,节约水资源利用,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 a) 采用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损漏; b) 宜采用高效节水器具; c) 绿化灌溉应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d) 宜采用透水路面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e) 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且定时检测再生水水质,保证水源的安全性。 6.4.4 建筑材料 减少建筑材料浪费,提高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降低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实施低碳化管理: a) 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对拆除后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b) 新建建筑装修与建设工程宜实行一体化设计、施工; c) 加强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 6.4.5 室内环境 优化室内通风、采光、隔声、热湿等环境品质,使其更加健

13、康宜人: a) 应加强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合理运行室内通风系统; b) 应改善室内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人工采光宜采用节能光源,降低采光能耗; c) 应减少噪声干扰,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房间宜进行专门的隔声设计; d) 设置独立的空调末端调节系统提供舒适的室内热湿环境,减小空调能耗。 DB11/ T 15552018 5 6.5 开放空间低碳运行管理 6.5.1 街道空间 完善街道空间的低碳运营管理: a) 街道空间尺度应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人行交通安全; b) 维护具有通达、整体和绿色的街道空间结构; c) 加强街道空间的绿化美化,街道绿化植物的选择以本土树种为宜; d) 体现生态、文化和历史传

14、承为一体的街道空间功能。 6.5.2 绿地空间 制定绿地生态系统、四季绿色环境和管理监督体系,实现绿地空间低碳运营管理: a) 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生态系统; b) 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减少维护与管理成本; c) 制定小城镇绿地生态系统维护、管理、监督和处罚措施。 6.5.3 广场空间 改善广场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a) 广场休闲设施应以老人和儿童为主; b) 宜种植乡土植物; c) 地面铺装材料以透水材料为主; d) 配置公厕与饮水设施。 6.5.4 滨水空间 打造与自然环境协调、宜人休闲空间的滨水空间生态系统: a) 打造滨水岸线休闲空间系统; b) 种植本土生长的乡土植物,打

15、造滨水四季特色景观; c) 保护滨水岸线陆地生态系统以及水空间水下生态系统,划定小城镇水岸控制线,培育水下、岸上生物多样性系统,促进生态平衡。 7 评价与改进 7.1 评价 7.1.1 合规性评价 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基本要求、目标应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 7.1.2 绩效评价 小城镇应按照DB11/T 1423自行开展绩效评价,亦可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 7.2 持续改进 小城镇可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下列改进措施: a) 查找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b) 制定或更新小城镇低碳运行管理措施和目标; DB11/T 15552018 6 c) 持续实施节能、低碳、环保项目的建设和改造; d) 增进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 e) 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