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第六讲 哲学2 2一、传统儒家经典(一)“四书”、“五经”概说1、何为“五经”?2、何为“四书”?3、“四书”与科举(1)“四书”定位科举用书的时间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2)程灏、程颐与“四书”3 3(2)朱熹与“四书”(二)五经内容简介1、周易(1)八卦与辟邪(2)八卦与算命、看相(3)河图、洛书(4)卜法、筮法与八卦起源(5)八卦简介:卦辞与爻辞4 4(6)易传与周易成为儒家经典2、尚书(1)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2)“尚”与“上”(3)“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三国时魏国人王肃、孔子家语、孔丛子A、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B、惠栋古文尚书考(梅赜)C、丁晏尚书余论5 53、诗经(1
2、)诗的源头:歌谣(2)诗经:歌谣的记录(3)诗言“志”(4)诗“无邪”例子1:“切切如磋,如琢如磨”例子2:“巧兮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6 6(5)诗经注家毛氏诗传、郑玄诗笺4、礼(1)礼有三礼:仪礼、礼古经、周礼(2)“天地君亲师”与“三本”(3)礼、乐并称(4)仪礼的繁琐7 7(5)礼记大戴礼:戴德小戴礼:戴圣5、春秋(1)古代史书的通称(2)孔子作春秋的传说(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8 8二、先秦诸子1、春秋末年的大势2、诸子与“士”3、诸子简介(1)儒家A、孔子B、孟子C、荀子9 9(2)墨家墨翟(3)道家A、老子B、庄子老、庄两派至汉代成为道家(4)名家惠施、公孙龙(5
3、)法家1010分为重势、重术、重法三派韩非子集其大成(6)阴阳家驺衍、“五德终始”说(7)吕不韦吕氏春秋与思想统一(8)西汉淮南子三、两汉经学(一)今、古文之争11111、经学之家与派别田何 易经伏生 尚书齐、鲁、韩三家 诗经高棠生 礼经胡毋生 公羊瑕丘江公 谷梁1212易分四家:施、梁丘、京氏、虞翻诗分三家书分三家:欧阳、大夏侯、小夏侯礼分二家公羊分二家十四博士2、“经”与“纬”纬书、“谶纬”1313(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今文经学讲“微言大义”2、古文经学讲“述而不作”(三)“十三经”宋代出现“十三经”的说法“十三经”: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诗、左传、公羊、谷梁、论语、孝经、孟子
4、、尔雅1414(四)古文家之分歧易经:王弼与郑玄诗经:郑玄与王肃四、魏晋玄学(一)产生背景:变乱、厌世主义嵇康、阮籍、何晏、王弼、郭象(二)哲学核心:“有无之辩”“贵无”“崇有”“有无合一”1515(三)思想贫乏与矛盾性“援佛入玄”、“佛玄合流”五、隋唐佛学(一)从小乘转入大乘(二)中国化佛教的出现:从天台宗转入禅宗1、禅宗的盛行2、禅宗开山祖师:惠能(三)对宋儒道学运动的影响1616六、宋明理学(一)理学的源头韩愈、李翱(复性书)“斋戒其心,未离乎情;知本无所思,则动静皆离。”(二)周敦颐:真正的开创者赵普、李沆、契嵩、寿崖太极图说、周子通书(三)北宋理学诸家1、二程17172、邵雍3、张载
5、(四)永嘉学派“功利”学派(五)南宋理学1、朱熹:“道问学”2、陆九渊:“尊德性”(六)元代理学:金华学派1818(七)明代理学1、金华学派的遗存:宋濂、方孝孺2、明初诸家:薛瑄、吴与弼、胡居仁、娄谅3、陈献章:“心学”的开创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4、王阳明:确立“心学”的地位19191、“知行合一”2、“致良知”3、王学分派七、乾嘉汉学(一)起源晚明、清初(顾炎武、毛奇龄、阎若璩、胡渭)(二)惠栋:揭汉学大旗惠士奇礼说、春秋说惠栋九经古义、周易述、明堂大道录2020(三)戴震1、戴震与惠栋比较2、戴震四大弟子孔广森(诗声类)、任大椿(弁服释例)、段玉裁(六书音韵表、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念孙、王引之经传释词2121助词例子:孟子云:“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乎尔”:“于此”、“于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