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418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1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 10882017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of remixing soft rock and sand as arable land 2017 - 10 - 25 发布 2017 - 11 - 25 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61/T 1088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田块设计 . 2 5 主体工程 . 3 6 配套工程

2、 .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种植作物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 11 DB61/T 1088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霁昌、成生权、王曙光、李瑞、罗林涛、张宏凯、侯宪东、范王涛、刘红瑛、王欢元、王映月、魏样、张扬、李娟、曹源。 本标准由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3、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29-8831684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光泰路7号 邮编:710075 DB61/T 10882017 1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进行造田工程的术语和定义、田块设计、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的设计、 施工和验收, 其他同类地区可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

4、标准 GB/T 14506.3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风沙治理技术 GB/T 190772016 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334692016 耕地质量等级 GB/T 500852007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

5、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 GB 5092420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10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HJ 8022016 土壤 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JGJ/T 2202010 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T 3162013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NY/T 88

6、92004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1118200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 1121.42006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52006 土壤检测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NY/T 1121.72014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TD/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B61/T 10882017 2 TD/T 10132013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TD/T 10412013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DB61/T 991(所有部分)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综合体 3 术语和定义 3.

7、1 砒砂岩 soft rock 是一种泥质胶结的松散裸露沉积岩,具体指古生代二叠纪(约2.5亿年前)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厚层砂岩、砂页岩和泥质砂岩组成的岩石互层。 3.2 主体工程 main project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土体物理重构、土体化学重构和生物营养重构。 3.3 土体物理重构 soil mass physical reconstruction 通过客土、复配等方法,调配土壤机械组成、确定复配土层厚度、优化土体剖面构型,改良土体物理性质。 3.4 土体化学重构 soil mass chemical reconstruction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

8、等措施,有效调节土体酸碱性、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含量,使土体中各化学组分含量均处于生命体正常生长的安全值范围内。 3.5 生物营养重构 biological nutrition reconstruction 通过土体基础养分首年和多年培育调节,形成复配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良好生长的营养环境。 3.6 耕作层 cultivated horizon 是指经过耕种熟化满足作物根系主要活动的表土层,本规范中将0cm30cm复配土层视为耕作层。 4 田块设计 4.1 设计要求 4.1.1 田块大小 田块划分方向应满足在耕作方向上光照时间最长、 受光热量最大要求, 田块长边应按当地主风向垂直或与主风向垂直

9、线的交角小于30的方向划分调整,田块应尽可能集中连片,选用大型喷灌时,田块划分面积宜采用20hm250hm2。 4.1.2 平整坡度 DB61/T 10882017 3 以田面平整度指标控制,包含地表平整度和坡降两个指标,对于喷灌滴灌田块,田面平整度应10cm,坡降1/30。 4.2 施工要求 根据设计基准点, 使用测量仪器确定平整田块区域并指定开挖区域和填筑区域。 使用推土机或装载机对地块进行平整,平整时应采取就近原则,挖高填低、并进行表土剥离、堆放、回填。填方区域完工后平场高程应高于设计标高20cm,合理布置开挖路线、土方堆放地点等,综合调配移动土方运距。推移土方运距在150m以内宜使用推

10、土机,超过150m宜使用装载机和自卸车辆倒运。施工过程中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GPS-RTK等工具对平整田块的高程、坡度进行把控。 4.3 验收要求 验收按照TD/T 10132013和DB61/T 991.22015中有关规定执行。按照一个田块作为一个平整单元,对田块面积和平整坡度进行测量,对每个平整单元进行质量检测与评定,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 主体工程 5.1 土体物理重构 5.1.1 材料要求 复配应选用氧化型的泥质砒砂岩, 选用的砒砂岩应首先检测机械组成和重金属含量, 机械组成应符合表1,重金属含量应符合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机械组成根据GB/T 190772016进行测

11、定,重金属含量根据GB/T 14506.302010进行测定。 表1 砒砂岩机械组成要求 单位为% 材料 机械组成 砂粒 (2mm0.05mm) 粉粒 (0.05mm0.002mm) 粘粒 (0.002mm) 砒砂岩 30 6075 8 5.1.2 设计要求 5.1.2.1 复配后保证砒砂岩岩块直径4cm。 土体物理重构要求土体物理性质和复配土层厚度适合作物生长。土体物理重构设计要求见表 2。 表2 土体物理重构设计要求 指标 检测方法 设计要求 粘粒/(0.002mm) GB/T 190772016 3%6% 粉粒/(0.002mm0.05mm) 20% 砂粒/(0.05mm2mm) GB/

12、T 190772016 76% 有效土层厚度/(cm) / 30 容重/(g/cm3) NY/T 1121.42006 1.45 DB61/T 10882017 4 5.1.2.2 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为马铃薯,土壤粘粒(0.002mm)含量宜设计为 3%4%,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土壤粘粒(0.002mm)含量宜设计为 5%6%,建议覆砒砂岩厚度可根据砒砂岩与沙的粘粒含量通过查询附录 A 或公式(1)进行计算。 30/HCCCC复配土沙砒砂岩沙() () . (1) 式中: H覆砒砂岩厚度,cm; 30复配土层厚度,cm; C复配土复配土粘粒含量,%; C沙沙粘粒含量,%; C砒砂岩砒砂岩

13、粘粒含量,%。 5.1.3 施工要求 5.1.3.1 根据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类型,参考附录 A 选择相应覆砒砂岩厚度,准确核算砒砂岩拉运总量。 5.1.3.2 对选择的砒砂岩料场进行踏勘,调研砒砂岩存量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遵循就近原则,选择合理料场,拉运砒砂岩至指定区域。 5.1.3.3 以每个田块为一个施工单元,在田面上划出方格网,使每个方格网面积和单车砒砂岩摊覆面积相等。 5.1.3.4 对粒径大于 4cm 砒砂岩使用机械或人工破碎,摊覆后对砒砂岩厚度全面采点测量,以保证覆砒砂岩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5.1.3.5 使用翻旋深度不小于 30cm 旋耕机械纵横交叉旋耕各 1 次,重构旋耕次

14、数可根据砒砂岩粒径、耕作层混合均匀程度适当调整增加。 5.1.4 验收要求 5.1.4.1 土体物理重构验收各指标应达到设计要求。验收土样采集根据项目区地形、连片程度、新增耕地面积将每个项目区至少划分为 3 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单独取样,单独验收。 5.1.4.2 每个采样单元采集耕作层土样 5 个20 个为 1 个混合土样。不同形式项目区采样方法如下: 5.1.4.2.1 项目区地势起伏较大,每种地形(面积不大于 20hm2)为一个采样单元,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 5.1.4.2.2 项目区连片程度较差,每个独立区域(不大于 20hm2)为一个采样单元,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

15、 5.1.4.2.3 项目区地势平坦、连片程度较好的,每 20hm2为一个采样单元,可选择“S”形布点采样或梅花形布点采样。 5.2 土体化学重构 5.2.1 设计要求 5.2.1.1 土体化学重构要求复配土体耕作层 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基础化学指标能够满足耕地最基本的生产力,实现作物最基本的生长需求,土体化学重构设计要求见表 3。 DB61/T 10882017 5 表3 土体化学重构设计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计算方法 设计要求 pH GB/T 334692016 7.58.5 电导率(EC)/(mS/m) HJ 8022016 200 阳离子交换量(CEC)/(cmol/kg) N

16、Y/T 1121.52006 5 5.2.1.2 如果项目区有轻度的盐渍化或者土壤 pH 高于 8.5,不符合设计要求,可选择施用石膏、生理酸性肥料等进行改良,降低土壤 pH。改良剂施用量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1010302.5/10 00 0JKGBID() . (2) 式中: G改良剂添加量,kg/hm2; J设计pH值; K复配土实际pH值; 30耕作层厚度,cm; B耕作层容重,g/cm3; 2.5pH测定水土比; I改良剂摩尔质量,g; D1mol改良剂能中和的OH-离子摩尔数,mol。 5.2.2 施工要求 5.2.2.1 施工前应首先进行取样测试, 确定改良剂添加量, 随后根

17、据改良剂种类选择合适的施用方法。改良剂可作为基肥均匀撒于地表旋耕施入土壤。 5.2.2.2 如果项目区耕作层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生物营养重构肥料施用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养分流失。 5.2.3 验收要求 土体化学重构验收主要检测耕作层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判定各项指标是否满足作物生长的化学要求。化学重构验收中的样品采集同土体物理重构,各指标检测/计算方法见表3。土体化学重构验收各指标应达到设计要求。 5.3 生物营养重构 5.3.1 设计要求 5.3.1.1 新复配土体养分含量一般较低,首年应以土壤改良为主要目的,增施有机肥、配施化肥,并种植适宜的绿肥作物,首年

18、养分设计要求见表 4,化学肥料施用量采用式(3)进行计算。 表4 生物营养重构首年养分设计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计算方法 设计要求 有机质/(g/kg) GB/T 334692016 2 全氮/(g/kg) NY/T 531987 0.3 有效磷/(mg/kg) NY/T 1121.72014 2 速效钾/(mg/kg) NY/T 8892004 50 DB61/T 10882017 6 3010YQSB( ) . (3) 式中: Y某肥料养分施用量,kg/hm2; Q土壤某养分含量设计值,mg/kg; S土壤某养分含量测定值,mg/kg; 30耕作层厚度,cm; B耕作层容重,g/cm3;

19、10单位换算系数。 5.3.1.2 多年养分培育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科学培肥地力,形成土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多年养分培育肥料施用量根据 NY/T 1118-2006 中养分平衡法进行计算,公式见式(4)。 2.25/YXMSTF() . (4) 式中: Y某肥料养分施用量,kg/hm2; X作物单位产量某养分吸收量,kg/100kg; M目标产量,100kg/hm2; S土壤某养分含量测定值,mg/kg; 2.25土壤耕作层某养分换算成1hm2土壤某养分含量的换算系数; T校正系数(土壤养分利用率); F某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 5.3.2 施工要求 5.3.2.1 施工前应首

20、先进行取样测试,首年肥料施用量根据式(3)确定,多年养分培育肥料施用量根据式(4)确定,施肥方法根据肥料种类选择。 5.3.2.2 基肥均匀撒于地表旋耕施入土壤。液体肥料和易溶性肥料可加入配液池随灌溉一同施入,难溶肥料可通过穴施、条施等方式施入田块。 5.3.2.3 根据项目区施肥量,腐熟有机肥通过基施的方式一次性施入,液体有机肥作追肥施用。玉米氮肥基肥占 30%,提苗肥占 20%,攻苞肥占 5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占 50%,提苗肥占 50%。马铃薯氮肥基肥占 60%,追肥占 4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基肥占 50%,追肥占 50%。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氮、磷、钾肥用量。 5

21、.3.3 验收要求 生物营养重构验收要求对复配土体耕作层养分进行检测, 验收各指标首年应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多年养分培育,养分逐年提高,土壤质量逐年改善,最终形成土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6 配套工程 6.1 灌溉与排水工程 6.1.1 设计要求 6.1.1.1 灌溉工程 6.1.1.1.1 灌溉水质 DB61/T 10882017 7 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满足GB 50842005规定。 6.1.1.1.2 灌溉水量 应保证可供水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当可供水量不满足灌溉需水量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灌溉面积、进一步采取节水措施或增加其他水源。 6.1.1.1.3 灌溉保证率 灌溉

22、保证率不小于75%,喷灌、滴灌灌溉保证率不小于90%。 6.1.1.1.4 灌溉方式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工程实施后,宜选用喷灌或滴灌。 6.1.1.2 排水工程 6.1.1.2.1 排涝标准 设计暴雨重现期宜采用5y10y,排涝标准采用1d3d暴雨1d3d排出。 6.1.1.2.2 排渍标准 应以满足农作物全生育期要求的最大排渍深度为排渍标准。旱作区在渍害敏感期间宜采用3d4d内将地下水埋深降至田面以下0.4m0.6m,根据砒砂岩与沙的复配比例,偏黏性的复配土取较小值,偏砂性的复配土取较大值。 6.1.1.2.3 防治盐碱化排水标准 防治盐碱化的排水时间宜采用8d15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临界

23、深度。 6.1.2 施工要求 6.1.2.1 机井工程 农用井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T 506252010中机井施工的有关规定。进场井管、滤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下井管过程中确保井管对正、封闭严密;完工洗井至出水量达到要求,出水不浑浊。 6.1.2.2 输水管道工程 输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T 202032017中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有关规定。施工中严格控制输水管道线路定位、基槽开挖深度、宽度;输水管道及相应管件等入场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施工程序等符合规范要求;沟槽回填做好压实。 6.1.2.3 蓄水池工程 蓄水池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 501412008有关规定。进场钢筋、石子、水泥等材料应

24、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基坑开挖深度、池底垫层厚度;钢筋绑扎密度及用量、检查模板支设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例符合要求并做好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 6.1.2.4 管理房工程 管理房工程的施工应该符合GB 510042015、 GB 509242014、 JGJ/T 2202010和JGJ/T 3162013中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进场砂、砖、水泥等材料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牢DB61/T 10882017 8 固;按照设计提前预留电缆槽位置;砂浆配合比符合要求,保证砌体质量;做好屋顶防水处理,同时做好屋顶排水工作。 6.1.2.5 喷微灌工程 喷微灌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T

25、500852007和GB/T 504852009有关规定。进场材料、设备符合要求;从基座中心到远端按顺序组装与连接,严禁颠倒次序;各部件连接牢固;通水运行喷头压力、水量要达到要求。 6.1.3 验收要求 验收按照TD/T 10132013和DB61/T 991.32015有关规定执行。质量检验与评定应按照TD/T 10412013有关规定执行。 6.2 输配电工程 6.2.1 设计要求 6.2.1.1 高压线路架设 高压线路沿路架设,变压器采用杆上架设(包括10KV跌落式熔断器、10KV避雷器),泵站、机井宜采用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 低压线路根据实际采用空架或地埋, 变压器到各负荷的电压降不

26、超过10%,供电半径不超过700m。配电室主要包括低压配电箱、低压补偿电容器、水泵启动器或软启动器。 6.2.1.2 电力线路设备安装 电力线路设备安装应符合DL/T 52202005。 6.2.1.3 安全距离控制 6.2.1.3.1 架空线路 高压导线与地面或水面最小距离为6.5m, 低压导线与地面或水面最小距离为6m; 高压导线与行道树和建筑物最小水平距离为1.5m,低压导线与行道树最小水平距离为1m。 6.2.1.3.2 地埋线路 地埋电缆与建筑物基础最小水平距离为0.6m,与行道树最小水平距离为0.7m,埋深不小于冻土层。 6.2.1.3.3 电杆档距 在城镇地段,高、低压线路档距均

27、为40m50m;在空旷地段,高压线路档距均为60m100m,低压线路档距为40m60m。 6.2.2 施工要求 输配电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 501732014、GB 501682006 和GB 501482010的有关规定。进场电缆符合要求,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损;直埋电缆埋设深度、回填土要求、保护措施以及电缆间和电缆与地下管网间平行或交叉的最小距离均符合要求;标高正确,排列整齐,标志桩和标志牌设置准确。 6.2.3 验收要求 DB61/T 10882017 9 验收按照TD/T 10132013和DB61/T 991.42015有关规定执行。 质量检验与评定应按照

28、TD/T 10412013有关规定执行。 6.3 道路工程 6.3.1 设计要求 6.3.1.1 田间道 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或砂砾石路面,面层宽度宜为3m4m,两侧路肩各宽0.5m,厚度宜为15cm20cm;宜采用砒砂岩作为路基,压实度不低于94%,路基宽度宜为4m5m,高度宜为0.2m0.3m,常年积水区高度取0.5m,路基边坡1:11:1.5;路面路拱横坡宜取1.0%1.5%,最大纵坡宜取9%11%。 6.3.1.2 生产路 生产路路基、路面采用砒砂岩材料,路面宽度宜为1m3m,厚度宜为10cm15cm;宜采用砒砂岩作为路基,压实度不低于90%,路基宽度2m3m,路基高度宜为0.2m

29、0.3m,路基边坡同田间道,常年积水区取0.5m;单项横坡宜取0.3%0.4%,最大纵坡宜取11%。 6.3.2 施工要求 6.3.2.1 田间道工程 6.3.2.1.1 测量放线 一般使用GPS定位放线,直线段上每20m设置一个测量标桩,确保符合道路设计位置和宽度。 6.3.2.1.2 路基整修 主要清除道路施工区内树木、 树桩树根、 杂草、 垃圾以及其它障碍物; 使用机械进行场地压实平整,路基的顺直度、压实度、平整度及相应的标高均需满足设计要求。 6.3.2.1.3 垫层铺设 垫层材料搅拌均匀后使用机械均匀摊铺、洒水、压实。 6.3.2.1.4 路面工程 6.3.2.1.4.1 田间道路面

30、:多采用混凝土路面或砂砾石路面等; 6.3.2.1.4.2 混凝土路面:拌好后的混凝土或商混在完工垫层上摊铺,要求摊铺过程中摊铺均匀、振捣密实,面层平整光滑,面层施工完成后,做好后期养护及维护工作; 6.3.2.1.4.3 砂砾石路面:石料卸下后,先用机械粗平,使之大致平整,无明显高差。在摊铺过程中应将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大块要破碎解体,然后配合人工找平,达到层面平整,以保证碾压密实。根据道路路宽与压实机械的轮宽制定碾压遍数,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 6.3.2.2 生产路工程 生产路路面多采用砒砂岩路面或泥结石路面等, 砒砂岩路面参照田间道垫层施工。 泥结石路面所用的石料,宜采用质地坚

31、韧、耐磨、轧碎花岗岩或石灰石,碎石应呈多棱角块体;所用粘土,应具有较高的粘性,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过混合料总重的20%。 6.3.3 验收要求 DB61/T 10882017 10 验收按照TD/T 10132013和DB61/T 991.52015有关规定执行。 质量检验与评定应按照TD/T 10412013有关规定执行。 6.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6.4.1 设计要求 6.4.1.1 防风林带工程 防风林带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满足TD/T 10122016规定。工程规模参数中长、宽、直径任何一个大于10km的需在长段两侧增设防风林带。主林带应与主害风向垂直,

32、林带宽为成林高度10倍左右,斜设时偏角不得超过45。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带宽3m4m。人多地少地区,主林带宽5m6m,副林带宽3m4m。 6.4.1.2 树种的选择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应遵循适应性强、耐干旱、生长快等原则。如乔木宜选用樟子松、旱柳等,灌木宜选用沙柳、紫穗槐等。林网成活率不低于85%。 6.4.1.3 林网密度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网密度一般占耕地面积的6%8%,农田防护林网格面积应不小于20hm2。渠道、道路边绿化带应低于田面0.3m。 6.4.1.4 林带种植及株行距 主林带宽4m8m,栽3行5行乔木,1行2行灌木;副林带宽2m3m,栽1行2行乔木,1行灌木。防护林应尽可

33、能做到与生态林和环村林等相结合,减少耕地占用面积。乔木如选用樟子松、旱柳,樟子松栽植的株行距为2m3m、旱柳栽植的株行距为2m2m;灌木如选用沙柳、紫穗槐,沙柳、紫穗槐栽植的株行距为1m1.5m。 6.4.2 施工要求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施工应符合GB/T 16453.52008有关规定。树苗胸径、高度等质量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树坑深度、大小,浇水的数量、次数、周期等;树苗进场后,根据栽植的进度及天气情况对部分树苗浸水掩埋,保证树苗的质量,栽植时如土壤含水率小于5%,应先浇树坑,植树苗后再浇水。 6.4.3 验收要求 验收按照TD/T 10132013和DB61/T 991.62015

34、中有关规定执行。质量检验与评定应按照TD/T 10412013有关规定执行。 DB61/T 10882017 11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种植作物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A.1 种植马铃薯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种植马铃薯建议覆砒砂岩厚度见表A.1。 表A.1 种植马铃薯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单位为cm 沙中粘粒含量(%) 砒砂岩粘粒含量(%)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151600.1 1115 1014 912 911 810 710 79 68 0.10.2 1115 1014 912 811 810 710 79 68 0.20.3 1115 1013

35、 912 811 810 79 79 68 0.30.4 1115 1013 912 811 710 79 69 68 0.40.5 1115 1013 912 811 710 79 68 68 0.50.6 1014 913 812 810 710 69 68 68 0.60.7 1014 913 811 710 79 69 68 58 0.70.8 1014 912 811 710 79 68 68 57 0.80.9 1014 812 811 710 69 68 58 57 0.91.0 914 812 711 710 69 58 58 57 1.01.1 913 812 710 69

36、69 58 57 57 1.11.2 913 811 710 69 68 58 57 57 1.21.3 813 711 710 69 58 58 57 47 1.31.4 813 711 610 69 58 57 47 46 1.41.5 812 711 610 59 58 57 47 46 1.51.6 712 610 69 58 58 47 46 46 1.61.7 712 610 59 58 47 47 46 46 1.71.8 711 610 59 58 47 47 46 36 1.81.9 611 510 58 48 47 46 36 35 1.92.0 611 59 58 47

37、47 36 36 35 2.02.1 510 59 48 47 36 36 35 35 注:具体覆土厚度参考式(1)计算得到 DB61/T 10882017 12 A.2 种植玉米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种植玉米建议覆砒砂岩厚度见表A.2。 表A.2 种植玉米建议覆砒砂岩厚度 单位为cm 沙中粘粒含量(%) 砒砂岩粘粒含量(%)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00.1 1823 1620 1518 1417 1315 1215 1113 10120.10.2 1823 1620 1518 1417 1315 1214 1113 10120.20.3 1823

38、 1620 1518 1417 1315 1214 1113 10120.30.4 1823 1620 1518 1416 1315 1214 1113 10120.40.5 1823 1620 1518 1316 1215 1214 1113 10120.50.6 1822 1620 1518 1316 1215 1114 1013 10120.60.7 1722 1620 1518 1316 1215 1114 1013 10120.70.8 1722 1620 1418 1316 1215 1113 1012 912 0.80.9 1722 1619 1417 1316 1214 111

39、3 1012 911 0.91.0 1722 1619 1417 1316 1214 1113 1012 911 1.01.1 1722 1519 1417 1215 1114 1013 1012 911 1.11.2 1722 1519 1417 1215 1114 1013 1012 911 1.21.3 1622 1519 1317 1215 1114 1013 912 911 1.31.4 1622 1519 1317 1215 1114 1013 912 911 1.41.5 1621 1519 1316 1215 1113 1012 911 811 1.51.6 1621 1518 1316 1215 1013 1012 911 810 1.61.7 1621 1418 1316 1114 1013 912 911 810 1.71.8 1621 1418 1216 1114 1013 912 811 810 1.81.9 1621 1418 1216 1114 1013 912 811 810 1.92.0 1621 1418 1216 1114 1013 912 811 810 2.02.1 1520 1318 1215 1014 913 911 810 710 注:具体覆土厚度参考式(1)计算得到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