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33773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有( )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ABCD2下图是根据我国发掘的一-处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复原的古人类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防寒祛湿、冬暖夏凉的特点。这种房屋中曾经居住的是我国古代的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农”指的是( )A尧B黄帝C舜D炎帝4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了世袭

2、制取代禅让制 家天下变成公天下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ABCD5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利和地位等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了“名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描述的是( )A青铜器用途广泛B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完善6据记载:春秋时期魯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周天子势力强大C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D周王室地位下降7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B、 E两处对应的诸侯国

3、分别是A魏国、楚国B楚国、燕国C秦国、赵国D楚国、赵国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9三中全会以来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农民起义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攻占咸阳,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C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楚汉战争D利用宗教组织太平道发动的起义11下列事件

4、与道教有关的是A大泽乡起义B漠北之战C王莽篡汉D黄巾起义12“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推行郡县制D实行盐铁专卖13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修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光武帝1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

5、,这样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农历1959年是己亥年,由此可知,今年(农历2019年)应是A甲午年B己亥年C丙申年D乙未年15自治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三国时期16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战役不属于此类型的是(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17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中划斜线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18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格局,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

6、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民族融合的作用 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 江南经济的发展 对外交往的加强ABCD19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之后。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三国鼎立D淝水之战20旱情严重时,有一点水就要赶快抢种,因为季节不等人。实际上早在北魏时贾思勰就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边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二、综合题21再现史前人类活动。(寻找证物)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

7、证据。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 (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骨耜”

8、;“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材料二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书地理志(2)材料二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3)上述材料中

9、的“秦王”指的是谁?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4)材料四中汉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5)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1)秦朝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10、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针对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现象,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局面?材料三三国鼎立形势图(3)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三国的名称。A B C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

11、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材料二 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球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材料三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12、”引自资治通鉴(3)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三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解析A【详解】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元谋人就处于旧石器时代,故项正确;北京人虽然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但他们仍然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所以他们也处于旧石器时代,故项正确;半坡氏族使用磨制石器为主,他们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故项错误;河姆渡氏族使用的也是磨制石器为主,他们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故项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黄河流域原始聚落遗址”、“半地

13、穴式圆形房屋”可得 出这主要是指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原始聚落遗址,主要是半坡人居住地,故C项正确;元谋人是在云南元谋县被发现的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类,排除A项;北京人时期没有建造房屋,排除B项;河姆渡人属于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C。3D解析D【详解】由于炎帝因为发明了农耕和医药,而被称为“神农氏”,所以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故D符合题意;尧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故A不符合题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故B不符

14、合题意;舜的传说是以孝著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位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符合题意;与题干描述不符。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明贵贱、辨等列的作用。由此可见,当时的青铜礼器可以反映等级界限。材料中只涉及青铜礼器,没有体现其他的青铜器类型和用途,更没有青铜器铸造精良等能体现冶炼技术的相关信息。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青铜

15、器的用途,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政治体系的描述,故C不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D【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实力增强,周王室逐渐衰微的历史现象。故D符合题意;材料仅说春秋时期魯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周天子势力强大与题干意思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齐国在东方,楚国在南方,秦国在西方,燕国在北方中间的三个自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因此可以判断出B是楚国,E是赵国,D项正确

16、,ABC项排除。故选D。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B正确;“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故选B。9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秦朝时,监察百官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17、,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因此在秦朝时,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故选项C符合题意;丞相掌管行政事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太尉掌管军事事务,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刺史在汉武帝时设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咸阳”“陈”“大泽乡”,可知是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陈建立张楚政权,起义军一度逼近秦都咸阳,但最终被镇压下去,故A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B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反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刘

18、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楚汉战争是在秦朝灭亡之后,故C不符合题意。利用宗教组织太平道发动的起义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黄巾大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张角是太平道的首领。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故D正确;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反抗秦朝暴政的大起义,漠北之战是汉武帝与匈奴之间的战役,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12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的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B符合题意;颁布

19、推恩令解决的是王国问题,与思想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推行郡县制时地方行政措施,与思想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实行盐铁专卖属于经济措施,与思想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致车骑都没有增加,B正确;ACD不是题干描述的皇帝,排除。故选B。14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19年减去1959年正好是60年,1959年是己亥年,6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农历2019年是己亥年,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20、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 进行换算,两个时间相差60周年,为一个甲子年,所以1959年是乙亥年,2019年也是乙亥年。1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役,是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但是不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战役都是以少胜多

21、的著名战役,不符合题意;故选B。17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中划斜线部分是黄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时期,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C正确;匈奴族一般指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A排除;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B排除;氐族

22、最先活动范围在川西北地区,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D排除。故此题选C。18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对外交往的加强与社会统一无必然关系,故含有的C不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时期,虽然北方战乱频繁,但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社会的安定;汉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也存在民族融合、统一、发展等积极因素,故D符合题意;AB包括不全面,排除。故此题选D。19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晋惠帝没有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争夺实际控制权力的斗争,八名王族先后开始争夺权力相互攻杀,历史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生产,西晋末年北方人民

23、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的向南方迁移的高潮,故B符合题意;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故A不符合题意;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三国形成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的对峙局面,期间的相互鼎立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汉夷之间的文化与经济的交流。故C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的结果,是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B解析B【详解】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24、,说明了顺应天时,衡量地利,那么可以花很少的力气而获得最大的成功,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听天由命,逆天无边,体现的是顺应天时,衡量地利,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人定胜天,天顺人愿,体现的是顺应天时,衡量地利,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体现的是顺应天时,衡量地利,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21【寻找证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4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解析【寻找证物】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1图2 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25、图4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骨耜”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或,过着定居生活)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详解】【寻找证物】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头盖骨化石”;图2是“肢骨和和牙齿化石”;读图1和图2可知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图4是“砍砸器和削刮器”,图5是“鹿骨化石”;读图4和图5可知北京人用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图3是“被火烧过的朴树籽”;读图3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因此能为描述提供

26、考古依据的是: 图1和图2;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图4和图5;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图3 。【进行解释】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以使用骨耜耕地,因此说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因此说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因此“骨耜”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国,过着定居生活。【得出结论】根据探究可知,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文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考古发现中的遗迹、遗物、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和推测史前文明发展的状况。

27、因此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劳动工具和场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劳动工具和房屋。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考古发现。22(1)春秋;秦朝(2)分封制;郡县制。(3)秦始皇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追求大一统(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追求统一)【详解析(1)春秋;秦朝(2)分封制;郡县制。(3)秦始皇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追求大一统(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追

28、求统一)【详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故本题干填春秋;秦朝。(2)依据材料二“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可知,“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分封制,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依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指

29、的是秦统一六国,所以,材料三“秦王”是嬴政(或秦始皇),称赞了他统一六国的历史功绩。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中汉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5)依据材料四“(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

30、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追求大一统(或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或追求统一)。23(1) 郡县制。(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蜀、魏、吴。(4)统一。【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解析(1) 郡县制。(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蜀、魏、吴。(4)统一。【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以及“地方豪强地主”的监察。(3)材料三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因此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A处填蜀,B处填魏,C处填吴。(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 史发展的主流。24(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

32、,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解析(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说汉话;促进了民族融合。【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

3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可知秦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的革命性措施,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等等。(2)根据材料二“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有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根据材料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汉化政策的说汉话;汉化政策产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