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安未央区华远君城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fán zhí jiù fù lián xù mó miè
pāo qì zhǎn duàn gāo bǐng dīng zhǔ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古典文学名著是姿态万千的云朵,让人__________;古典文学名著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__________;古典文学名著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__________。
A.浮想联翩 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B.流连忘返 浮想联翩 回味无穷
C.浮想联翩 回味无穷 流连忘返 D.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浮想联翩
3.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这是小镇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夜。
D.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暑假期间,杭州各影院准备上映2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B.夏天的骊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C.为了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D.《母鸡》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6.将字拆开解说,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照样子,展开想象,从“悟、功、舒”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道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与背诵
(1)我们如果想劝人珍惜时光,可以用上岳飞的名言“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用上葛洪的名言“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节俭。
(4)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第一要有__________,第二要有__________,第三要有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合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38分钟
18分钟
98分钟
2梳理材料一中的信息,说说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喜欢阅读书籍吗?你知道哪些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人物吸引。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说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该语段的作者是______。
16、请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谓( ) 漫浪( ) 急( )
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主张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________”最关键。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书
上学时,我是住校生,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做的。一个普通的墨水瓶,一绺(liǔ)棉纱,一枚废弃的平板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气门芯当灯芯,上边有螺母拧上拧下,灯光便可大可小,可明可暗。为了防风,我又在煤油灯外罩了一圆肚短颈的玻璃罩。有时,一阵夜风吹来,上了罩的煤油灯,闪闪烁烁,提着它,真像提着一颗星星在走。
我是个爱静的人,( )是早起背书,( )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围栏,薄薄的雾气,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琅琅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0、及时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背书的场景,想象当时的画面,我能从中感受到________
22、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作者爱读书背书,古人对读书也有深刻的见解,比如宋朝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________。”
24.习作。漫步书海,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要求:1.写清楚书的基本信息。2.重点写推荐的理由。3.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繁殖 舅父 连续 磨灭 抛弃 斩断 糕饼 叮嘱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繁殖”“舅”“磨”“糕”“嘱”“续”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A
解析:A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以及运用。
浮想联翩,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流连忘返,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回味无穷,意思是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第三个空,美酒应该是回味无穷。排除CD选项。
第二个空,花园让人流连忘返,选择A。
3.B
解析:B
考查诗句感情理解。
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为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C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为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表达了作者听闻大捷时的喜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D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为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A、C、D项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4.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掌握。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从本句中的“发疯般”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选项A有语病,“古今中外”运用不当,应改为“中外”。
选项B有语病,搭配不当,可改为:夏天的骊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或者是:骊山的夏天,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选项C没有语病。
选项D有语病,句式杂糅,“……的作者”和“……写的”混淆在一起。可以改为:《母鸡》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或者是:《母鸡》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6.“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人要想成功必须在工作中付出努力。
本题考查汉字的拆开解说。仿照例句,把汉字拆开来分析,悟出一些道理。
示例:“悟”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吾”。找到自己的本“心”,发现自我(吾),这个过程就是“悟”。
“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人要想成功必须在工作中付出努力。
“舒”字,左边是“舍”,右边是“予”。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快乐。
7.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不弃功于寸阴 王维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当思来处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志 识 恒
【详解】(1)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句意: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句意:不要整天吃饱喝足不做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诗中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用纯的《朱子家训》,句意:一点点衣食都来之不易,应当经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
(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出自曾国藩,原文: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1、①为了实际的用途。②为了消遣。③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2、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
13、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文长的故事
14、我最喜欢的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为他有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解析】
11、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可以知道: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2、本题考查从文本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表头:某年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以及表格里所给出的数据:读书时间38分钟,读报时间18分钟,看电视时间98分钟。
可以得出结论: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
1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14、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示例: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义两全。
15、朱熹
16、 说 随意 要紧,重要
17、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8、心到
【分析】
全文为: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为: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5、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匹配。
本文段选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
16、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其中“谓”表示说。
却只漫浪诵读: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其中“漫浪”表示随意。
心到最急:心到最重要。其中“急”表示重要。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倒数第二句“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知道“心到”最关键。
19、即使 也
20、“我”坚持早早地在校园的一角背书。
21、作者读书的刻苦、勤奋。
22、表达了作者对早上读书的喜爱之情。
23、 眼到 口到
【解析】
19、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通过阅读可知,“早起背书”和“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之间是假设关系,可用“即使…也……”等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连接。
20、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抓住关键句概括,通过文中“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可知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坚持早早地在校园的一角背书。
21、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的清晨背书的场景,从“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读书的刻苦、勤奋。
22、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从“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可知作者早上起床的时间太早,月亮还挂在半空中,校园一片寂静,而起这么早是为了背书。体现了作者对早上读书的喜爱之情。
2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结合积累作答。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4.例文:
我最喜欢地书
我看过很多课外书,其中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我能考第一》。本来我不喜欢看书!但自从看了它以后我不但爱看书,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使我的各方面也有所提高哦!
读到这里,也许有同学急着想知道这本书里主要写的是什么了!别急!别急!我慢慢给你讲!许多同学因感到学习很乏味而讨厌学习。这是因为你没掌握学习方法。在没掌握学习技巧之前听到大人催促你“快学习”时,心里就会很烦躁,连书包也像一个大包袱似的压着你喘不过气来,但掌握了学习技巧就不同了。这本书讲了学习技巧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松获得的,与智商没有关系,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成为优等生。本书是韩国学习天才赵秉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幽默风趣的漫画,专门为小学和初中生量身打造的,它是亚洲最好,也是最有趣的学习方法启蒙书,韩国和日本的中小学生几乎都读过这本神奇的学习秘诀书。而且还是全彩漫画。读本从小养成的习惯就能决定我们一生的前途,风靡韩国的素质教育读本,我们必须要修的学分。“一个小习惯会改变我们的未来!”图文并茂,寓教于乐,让我们自主培养成功的习惯……
同学们!我告诉你,只要你看了这本书掌握了学习技巧,不仅学习变的轻松愉快,还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大家不就有更多的时间玩游戏或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活动了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向同学们推荐自己熟悉的一本好书即可。
注意这里要求推荐的是“一本”“好书”,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本好书向大家推荐,理由表述要清晰合理,要抓住书本的特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完整,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
正文:简单介绍书的基本信息,结合内容特点写出推荐理由,用上修辞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