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2164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文明城区建设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形成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坚持“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文明委组织实施,各街道(镇)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当前全区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市创建办的要求,区创建指挥部要一周一调度,进入迎查后期要一天一调度,及时发现问题,梳理问题,解决问题。区四大班子成员要按照裕办字5号文件关于创建文明城市迎查实行区领导分包社区、街路责任制的通知,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街道(镇)要坚持一线办公,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对标达标,解决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要广泛动员辖区单位,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创

2、建工作。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按照省会文明办关于加强创建文明城市社会宣传工作的意见,广泛印发省会文明办致全市市民的公开信,向社区居民家庭、沿街商户发放创建明白纸。在城市主干道、社区、公园、广场等悬挂或张贴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条幅和宣传品。各社区要利用社区报、电子显示屏、黑板报、宣传栏、橱窗等宣传平台,深入宣传创建知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区文明办要组织对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楼组长、普通居民的问卷调查培训,提高问卷调查质量。三、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主题实践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一是“机关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同创共建”的分工,所有区直机关干部到“结对子”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和宣传发动。此

3、项工作由组织部负责。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全区中小学校要通过班会、主题队会、团日活动等,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普及文明常识。利用双休日,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组织中小学生到“结对子”老旧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此项工作由教育局负责。三是组织驻区大学生志愿者到老旧社区开展“爱我第二故乡”义务劳动和主题宣传活动,此项工作由团区委负责。四是开展社区业余文艺团队“文明风采”展演拉练活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此项工作由区文体局负责。四、加强日常督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区指挥部督导组要不定时、不定点、不间断开展督导检查。指挥部要加大督

4、导力度,以督查专报形式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咬住不放,跟踪问效。实行整改销号制度,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不整改,不销号。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整改不到位的街道(镇)和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区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以“专款专用”方式对各街道(镇)给予资金支持。区委将“两项测评”结果纳入对科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对在“两项测评”中丢分多、被市通报批评的街道(镇)和区直部门,取消年底“文明单位”评选资格,并追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

5、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5月31日,四川省高院相关负责人结合法院工作实践,详细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和动向。并透露,经全省法院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采取相关举措,使全省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和判处人数连续两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 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重要原因。近年来,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不断增多,使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凡事迁就,纵容放任,使其形成不健全人格,遇到问题容易寻求偏激方

6、式解决。 调查结果显示,法律知识不足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有超过半数的少年犯表示,犯罪之前并不确切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有半数少年犯表示,自己对法律知识了解得很少,一些人甚至表示一无所知。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还有网络不良信息。省高院援引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8成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少年犯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迷网络的占85%。 全省受理案件显示,近年来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的暴力犯罪、受网上暴力文化误导而实施的暴力犯罪、因上网缺钱而导致的财产型犯罪、因受网上色情毒害而导致的性犯罪等逐渐增多。 其中,网上邀约犯罪成为未成年

7、人犯罪新动向。在与网络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都有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的情况,一些未成年人利用QQ群结成帮派,聚集犯罪。 材料2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 北京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杜心(化名),这个身高1.77米、体重180多斤的小伙子,在面临中考时不得不天天躺在床上。因为他走不了两步就会摔倒,握笔的手写字时不停抖动,书看不到一小时就头晕、恶心。导致杜心如此惨状的凶手竟是同龄的5个学生,而他们疯狂地殴打杜心的原因则是由于他没将自行车借给其中一位并不很熟的同学。 2002年6月,潜江市人民检察院起

8、诉科受理了一起盗窃现金31万余元的特大案件。但谁也不会想到,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在开始作案时,还是一名不满16周岁的花季少女! 近日,黑龙江省虎林市杨岗镇公安边防派出所一举打掉一个儿童盗窃团伙,其中年龄最小的对暴力限制太少,虽然我国一直都在限制色情暴力内容的传播,但在实际做法上往往是限制色情不限制暴力。 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孩子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的场面。特别是我国对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没有分类,更没有因为其中有暴力内容而限制孩子观看。更不可理解的是,成人往往因为一些影视作品是描写正义的战争或正义的行为就让孩子观看,即使其中的暴力场面十分可怖。其实,孩子在有暴力场面的作

9、品中并不见得就能充分理解什么是正义,相反地,他可能学到的只是其中暴力的行为。对刚开始接触暴力内容的孩子来说一般是恐惧,看多了就会有一些孩子觉得兴奋、刺激,再后来,因为看得太多,就麻木了。对再血腥的场面也习以为常,这种麻木的状态其实比兴奋更可怕,说明他对暴力已经非常习惯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做出类似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行为还不以为然。 针对美国这几年不断发生校园枪击事件,皮艺军教授说他个人相信那些枪击同学和老师的青少年在自己射击时,心理感受可能和自己在游戏机上射击时差不多。因为他平时已习惯游戏机上的射杀,在真实的射击中他就有可能认为自己还是在做游戏。我国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时绝大多数不

10、会用枪支,因为不可能获得,但其残忍程度比用枪更残忍。从视觉和心理感受来说,用刀子、斧头之类的冷兵器,与受害者近距离接触,见血见肉地砍杀,比起用现代武器的攻击更恐怖更野蛮,这只能意味着实施者更冷酷更残忍。皮艺军教授说,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深探究的问题。 材料3 2000年8月2日17时,昆明市某中学学生14岁的超然、大伟(均为化名)各带一把匕首,窜至某小区,以借伞为名进了杨家,趁主妇王某转身拿伞之机,超然冲上去勒住王的脖子,大伟用沙发垫捂嘴,把王拖进卧室,用准备好的匕首疯狂地刺向王的胸部、背部和大腿,共计五十余刀。见王还未死,又从王家厨房拿来菜刀,朝王的颈部一阵乱砍,直至将

11、王杀死。他们还抢走王身上仅有的7元钱。他们将尸体抬到了事前看好的楼顶藏匿。二人回到房中后,用水冲洗现场血痕后逃离。3天后,公安机关在学校内将犯罪嫌疑人超然、大伟抓获。这起杀人案的起因是,超然与同班女生杨某悄悄谈恋爱。杨某的母亲王某发现后及时劝阻了自己的女儿,于是超然认为是王某有意阻碍他与杨某相好,便产生了将王杀掉后继续与杨某恋爱的想法。 2000年3月,一起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案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内掀起轩然大波:一名不满14岁的初二学生,因与同班同学在上课期间发生口角,竟抡起锄头打在其同学头上,致该同学颅内血肿,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在轰动一时的徐力杀母案中,徐杀死母亲后移尸灭迹,还写

12、字条欺骗父亲说妈妈去杭州看病了,并居然照常参加了考试。抚顺11岁的男孩王某在杀害自己的母亲以后的11个小时里,他的父亲没有发现儿子有任何恐慌和反常的举动。当这个孩子在派出所接受警察询问时,一边不慌不忙地编造了一个又一个谎言,一边还若无其事地在各个屋里乱窜。 对暴力的麻木和生命的冷漠到了如此程度,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春晨博士说,在上面的案件中,这些未成年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价值的漠然令我们感到吃惊。仅仅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置一个人于死地,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行为理解为未成年人缺少法律意识和理性自控能力,为了一时之快,才做出了这样的犯法行为。但是,如果

13、我们进一步深究这些未成年人的内心状态,也许会对这一现象有更深的认识。生命对人的可贵性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对生命的敬畏应该成为我们基本的道德素质。而对这些犯法的未成年人来说,这种敬畏生命的道德感是缺乏的。在他们的眼里,他人的生命就如同一件东西,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如果我们排除这些未成年人中可能存在的精神障碍问题而把他们看成是精神正常的人,那么,这种对生命的非道德态度是非常可怕和恐怖的。 材料4 家教不当,成为最易感染的部位。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据广东省少管所

14、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80%和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广州市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说,到该室咨询心事的学生,反映的问题90%和家庭不和有关。据广东、山东、河北、四川、重庆五省市对四百多名女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女中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父母。一些从事了十几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审理的法官也认为,家庭教育最关键。少年犯罪与单亲家庭、家教差、父母法律意识薄弱很有关系,家庭教育成了易感染部位,教育方式不当,为青少年成长埋下了隐患。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正在出现第三次离婚高潮,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将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心灵上受到严重创伤,有的还因此引起父子

15、和母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引发犯罪。 蓝极速网吧遭中学生报复纵火事件及轰动一时的刘海洋泼熊事件同样出自离异家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认为,离异家庭比正常家庭更容易出现教育问题,更易引发孩子的不良心理与问题行为。这是因为,其一,忽视教育的离异家庭易使孩子产生偏差行为。离异父母常常无力或疏忽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将他们推到学校或社会。纵火的两少年合伙在外居住并逃学,他们的偏差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的调整与节制,逐渐由小的偏差行为发展至违法犯罪行为。其二,缺少适度关爱的离异家庭易使孩子形成冷漠无情的性格。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一种残缺的爱,或使孩子完全失去了父母的爱,或父母怕孩子受委屈而给予孩子过度宠爱,无论

16、缺少爱或是过度爱对孩子的作用是异曲同工的。在缺少爱和过度宠爱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都会缺乏爱心,容易形成冷漠无情的性格,他们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来实施报复,甚至不惜殃及无辜者。其三,软弱无力的离异家庭易对青春期少年产生失控局面。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急风暴雨时期,这时的孩子心理冲突加剧,行为爆发力强,容易用狂躁的行为释放出他们心理的能量与不满。这一时期也是他们寻求心理独立的阶段,他们力图摆脱家庭及学校的管教,行为的隐蔽性增强,加之自身的是非不清及自控力差,很容易作出偏差行为。其四,成长环境不良的离异家庭使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这种人格特征表现出对社会的仇视与敌对,常作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犯错

17、误后无悔恨之心,也不能吸取教训,不承担责任,无罪责感。形成这种人格障碍的家庭原因多是孩子童年所体验的创伤经历,如父母离异,缺少温暖等,孩子将对家庭的不满转移到社会中,认为家庭和社会都愧对于他,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采用冷酷的行为加以反抗,最终成为社会中的危险分子。 许燕教授指出,家庭离异并非与子女不良行为有必然的关系,然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却是子女不良行为的根源之一。 三、申论要求 1.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案提示一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 我国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往往期望过高,孩子们从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必然

18、导致心理扭曲;而现在社会上凶杀、暴力、色情等读物,影视作品泛滥,一些青少年经过不良文化的耳濡目染,又在幼稚中平添了几分早熟,他们出于好奇,盲从、逆反、攀比虚荣、寻求刺激等等心理,导致花季迷失,酿出了一起起令人震惊的恶性犯罪事件。 2. 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提示二 (1)社会各界都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逐渐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预防青少年犯罪。 (2)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

19、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3)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参考例文 亡羊补牢,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怎样避免青少年犯罪成为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犯罪预防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从幼儿时期就过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对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长对其过度地溺爱或打骂,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时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小做起,预防得越

20、早,减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在未成年人的行为选择中,应该重视道德的引导作用。法律和道德都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个人的行为不损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利益。从区别上看,法律对行为的约束是强制性的,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惩罚。而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则没有强制性,它依赖的是个人自觉。联系到未成年人的行为选择,之所以说要重视道德的引导作用,是因为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中,未成年时期是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一味地强制要求未成年人不能做什么,显然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自然发展的。对未成年人来说,法律的保护意义远大于惩罚作用,而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

21、就要求成人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使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是值得去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恶的,是不应当做的。如果未成年人能够知道分辨基本的善行与恶行,那么,就可以在未成年人的内心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长此以往,也能够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场所。但是,学校的道德教育存在一个如何进行的问题。如果学校的道德教育只停留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水平上,只是对学生讲空洞的大道理,或者不考虑学生道德养成的发展规律,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道德要求,那么,这样的道德教育是很难获得学生认可的,而

22、缺少学生心灵呼应的道德教育是注定不会有很好效果的。怎样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是摆在学校道德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现象使得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更具有了它的特殊性。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整个家庭围着独生子女这个小太阳而运转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自认为对孩子关怀备至,并尽可能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为什么还有孩子会出现像案件中的犯法行为呢?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是家庭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

23、和技能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道德教育就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但家长们需要考虑的是,即便某个孩子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如果在道德上是个低能儿,那么这样的孩子对社会、家庭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又能获得怎样的发展呢?二是成人的道德示范作用。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其身边成人的行为对他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善还是恶起着很大的标尺作用。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道德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培养一个道德上合格的孩子,家庭成员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好公民。遗憾的是,不少成年人的道德水准之低令人堪忧。 社会的道德环境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影响巨大。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

24、中,他们要接触这个社会,并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提倡什么,流行什么,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并且喜欢学习和模仿。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做有道德的人就意味着吃亏,讲道德就是傻,成为一种相当有影响力的观念时,未成年人对道德的感情能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社会道德现状在其心理上形成的印象是深刻的和直接的。我们国家树立的道德典范人物很多,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发现一个新推出的道德典范人物。但是,效果怎样呢,经常像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道德典范人物不能与未成年人的道德,心理发展过程相吻合,离孩子们太

25、远,甚至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一个社会的道德典范人物不在于多少,关键是向道德典范人物学习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学习过程,不能要求其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快就能达到典范人物的道德水准。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 贯彻公务员法坚持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贯彻公务员法坚持领导干部“能

26、上能下”贯彻公务员法坚持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华容县农机局夏金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管理的一种机制。它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那些德才兼备,务实创新,廉洁奉公、符合干部四化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优秀人才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把那些才德平平,政绩不佳、存在问题、发挥不了作用的干部调整出领导岗位。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干部在公开、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上岗或下岗。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公务员法的具体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一、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能够克服狭

27、隘的用人渠道,为选贤任能开辟新路,让真正的“千里马”得以脱颖而出。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把“求全责备、平衡照顾、论资排辈”为做干部使用公平原则供奉,助长了干部“排队”上岗的弊端,只要四平八稳不犯错误,凭着“胡子”就能捞一官半职,就能一辈子“吃皇粮”,终生享受国家的“俸禄”。使极少数人对竞争、下岗、待业等现象不理解,认为不公平。另一方面又将“机会均等”错误地加以批判,画地为牢,局限于干部队伍这个小圈子选人用人,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优秀人才均被排斥在外,致使整个社会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导致既不公平又低效率的恶性循环。实行“能上能下”它能破除论资排辈的老框框,打破行业界限、消除地区差别

28、,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树立录用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使干部在同一起跑线上,彼此平等竞争,凭德才、实绩,公开决定胜负,通过公开竞选上岗,这样可激发干部增强开拓进取精神,促使干部加强市场经济的学习,迫使干部干出实绩。2、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够革除干部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打破干部队伍的消极平衡状态。目前,我们的干部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干部的调配和任用上,主要靠组织人事部门这只“有形的手”起作用,单向选择,统分统配,干部只上不下,一纸任命定终身,即使在一个地方搞糟了,干不下去了,还可异地为官,甚至升迁,致使一些干部缺乏压力,缺乏基本的自主创造的动力;干群间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干部属部门单位所

29、有,流动难。有的单位需要的人进不来,不需要的出不去,一方面是人才浪废,一方面是人才奇缺,很大程度上“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是龙也成了困龙,是虎也成了懒虎。实行“能上能下”制度,能够增加在职干部的“压力感”和“危机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地工作热情。3、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能够有效地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难免出现一些拉关系,走后门,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并蔓延到用人工作中,出现了任人唯亲,唯顺是从的用人观和崇尚亲戚关系,培植裙带势力的现象。在部分人思想上,只挑选那些向个人套近乎的人,而不是德才兼备的人,在少数干部中形成了“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的思想意向,“要官”“

30、跑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横向移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出现了“辛辛苦苦干事的不如搞花花点子作假的;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不如油腔滑调的”等等“草欺禾、莠挤良”般的不公平现象。4、能促进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能够有效地激化干部队伍的学习热情、形成学理论、学市场经济知识、专业文化知识的风气,形成脚踏实地干事业的风气,焕发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提高整体素质,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一支合格的干部人才队伍,让那些“太平官”、“维持部长”寝食不安,(下来的干部也是一个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追求真才实

31、学,人才竞争是能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它使人清楚的认识到,竞争场上是凭学识能力和才华取胜,参与竞争者,必须有真才实学,这对治疗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文凭热”是一剂有效的良药,同时实行“能上能下”人才竞争,对人才评价比较公正、客观。凭人的感情、印象、关系等选拔人才的心理状况就会淡化乃至消除。也可以解除竞争者的所谓“是否听话”、“爱出风头”等顾虑,使人才潜在的智慧淋漓尽臻的发挥出来,实现人的最高社会价值。鼓励人们的创新意识。5、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一种人才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经济的竞争必然引起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第一生产力,谁就拥有市场。过去干部人事

32、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竞争,缺少活力。人才发现靠有限的几个伯乐相马,干部升降由组织定夺,而且选人的视野窄,用人的随意性大,这不但形不成大批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而且往往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被搁置和埋没。改革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一种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使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竞争中冒尖,使缺德少才的庸人在竞争中淘汰,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是市场经济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要求。二、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必须突出重点。干部能上能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顺应历史的潮流我们必须认认真真抓好这项工作,在实践中作一些有益的探讨。1、从思想教育着眼,淡化旧“官念”。时代在发展,观念要更新,作为领导阶层的“官念”

33、更应更新,才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不至被时代所抛弃,要更新“官念”,我们认为要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摒除人才与单位单一选择的旧观念,树立组织需要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新观念。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干部的安排主要是组织上的事,个人意愿的成分不多,单位和个人能够双向选择的机会不多。倘若一个干部自己选择单位,便被认为是不服从组织的行为,倘若一个干部较多考虑地方的具体情况,则往往会被认为不能与上面保持一致。因此,照抄照搬,一切按“红头文件”办事的干部便被认为是好干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与单位双向选择,干部可以把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人事部门也可以把党管干部和市场选干部有机地结合在

34、一起。由干一行爱一行变为爱一行干一行。实现把“党叫干啥就干啥向适合干啥就干啥”的转变。诸如:有的干部做党政工作不适应,但说不定是搞经济工作的一把好手,有些干部在这个部门不行,说不定到另一个部门非常适合。个人选单位的行为将是一种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正常人才流动。领导干部不适合那项,允许自动辞职“跳糟”。在工作中,文件上没有规定不许干的事,都可以闯,可以试,对了的就坚持,错了的就改正。这样的干部才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干部。破除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旧观念。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新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干部能稳住局面,本单位不出问题,本人不犯错误就是好干部。“没有功劳有苦劳”常常成为评判干部的潜在力的标准。而凭资

35、历吃饭、靠年功升级则是干部毫无激励意义的晋升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干部的评判将会是效益取向,凭实绩论短长,以效益论奖赏,无功便是过。市场是铁面无私的主考官,一个干部的德才如何,将会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得到检验。那种政绩微微的干部,将被淘汰。破除唯上、唯书的旧观念,树立唯实的新观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上,各项工作任务都是由上级层层下达,下一级必须对上一级负责,因此对上负责的干部一般来说就是好干部。更由于干部的升降由上级领导决定,导致一些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有的是“跑官”、“要官”,跨越官阶跑,乡跑县、县跑市、市跑省,关键时刻,只要上级接到上级的一个电话或一张条子,官事大吉。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

36、干部不仅对上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对市场负责,产品负责。你所领导的企业产品得到了市场的承认,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你所领导单位,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获得了一致好评,群众才会承认你,领导也才会承认你;否则,你必然被市场所淘汰。破除官民有贵贱的旧观念,树立岗位面前人人平等的新观念。要摒弃当官高人一等,单纯把捞到一官半职作为人生唯一追求目标的旧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公民只有岗位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的新观念,树立只有到最能发挥自己才干,使自己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的岗位才有意义的新观念。成功的千万条,不必单单行此道。破除当官只有上不能降的旧观念,树立“能上能下”的新观念。有的人认为,当官只能升,不能降。衙门口只能

37、进、不能出,当官只能提拔,才是成长进步,其实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当干部光荣,不当干部同样光荣,不任在哪个岗位上只要学有所成,作有所为、智有所长、绩有所增都是成长进步。时下,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任免文件中,付职领导干部的任命通知后面加上一个括号,内注“保留正职”或“享受原待遇。”既为付职,何以保留正职,享受原待遇?本人认为,这是一种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变态表现形式。任什么职务,负什么样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是工作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责、权、利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因此,领导干部如职级和待遇,只能按其中工作位置,职责和贡献大小来确定。任付职保留或享受正职待遇,本身是与干部管理的基本原

38、则相悖的,不仅变相地形成了领导职务终身制,而且还不利于形成真正的竞争机制。2、从确定标准着眼,规范竞争规则。正确运用晋升降职激励手段,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们自觉的实现单位的共同目标奋斗,这是搞好领导工作,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方法。、确定任职目标,明确“能上能下”的原则。组织部门对待下属的晋升降职要杜绝封官许愿,亲亲疏疏、滥升乱降的现象,但也不必把升降神秘化。应该把升与降作为人们的任职目标提出来,让人们了解他们各自通过努力有可能晋升某个职位,或不努力有可能降职到某个职位或别的行业。这样,人们对各自任职目标和前途心中有数,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围绕实现其任职目标努力。这里需要注意的一

39、点,即组织部门在指明领导者晋升目标时,只能指出他有可能通过努力晋升到某个职位,而不能担保或许诺他晋升该职位。确定任职条件,明确“能上能下”的标准,确定任职条件,是将人们任职目标具体化措施。组织部门指出下属有可能晋升或降职担任某个职位时,必须明确每个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是什么,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获得晋升,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降职。晋升降职的条件主要是每个职位需要其任职人员具备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政策水平、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和技能、工作年限和工作实绩等等条件。凡具备比现任职位更高的职位所需的上述各项任职资格的,而不具备现任职位所需的上述各项任职资格者就应该降职。组织部门明确下属晋升降职条件时,应

40、尽可能具体化,尽量对下属现职和更高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作定性和定量说明,这样,人们明确了晋升降职条件,就会更加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晋升条件,在升降面前就会处置泰然,不会有较多的喜与忧。值得注意的一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自己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尽管“吾日三省吾身”,也难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比如,有的人素质不高,没什么本领,但却自高自大,自命不凡,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等,应该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或者晋升更高职位,否则,就认为是领导不了解他,不重视他,没有给他们公正待遇等等;有的人素质并不低,但生性自卑,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与晋升高位无缘。因此,只埋头工作,或者失去进取精神,甚至变得自暴自

41、弃。这是领导工作应切忌注意的情况。为此,上级除了帮助下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工作态度,提高思想认识和自我反省能力以外,还必须善于“知人”即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下级德才素质、工作成绩和思想状况,掌握其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等等。“知人”的目的在于帮人,提出领导和群众对他的评价和意见,帮助他了解自己晋升职位已具备了哪些条件和存在哪些差距,帮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适当时机,明确“能上能下”的时间,晋升降职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实施。升降是否及时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两者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施行升降越及时,升降工作越顺利,反之亦然。当下级德才素质有很大提高,又有相当的工作实绩,确定完全达到更高职位的任职资

42、格时,应让其得到及时晋升,当下级德才素质没有提高或者有所下降,或犯有一些错误,群众意见较大时,确定已不符合现在的任职资格时,就应让其马上降职或调到别处。这样,人们就可以更清楚认识到,职位的升降,既不是靠逢迎拍马,拉关系,找后台来决定,也不是决定于领导者的个人意见,而是决定于自己的德才素质高低和工作实绩大小。因此,人们就会在职位的升降上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为获晋升避免降职不断优化自己的个体素质和创造更多的工作实绩。3、认真贯彻公务员法,疏通“下”的渠道。组织工作者在实践中深感知人难、善任难,善免更难。这是影响正确公平观形成的棘手问题,“能上能下”核心问题就是“下”的问题。如何攻克这个“难”中

43、之“难”,主要是要运用公务员法这根准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增加“下”的渠道。一是健全干部交流机制,要通过上下交换地方、左右交换单位、彼此交换分工等形式,为干部提供创业的新天地。特别是对长期在执法部门、经济杠杆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要有计划地定期交流。从而让他们摆脱“关系网”,跳出“小天地”,放手干事业。要积极试用党政主要领导任届限制,即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上任期不能超过两届,要积极提携新秀。古人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才辈出,可以说:“江山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约几年”。鼓励干部“上山下乡”。2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

44、下中农的再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待业青年的出路问题。目前的“上山下乡”主要是鼓励领导干部分流办实体,领办山水资源的开发,上山开发丘岗农业,发展优质林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下乡”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集约化经营。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过硬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促进机关干部分流。要鼓励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员下岗创办或领办实业,到企业挂职锻炼、到农村包村包组创业,“上山下乡”办实体。鼓励干部“下村任职”。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我们党一支十分庞大的干部队伍,鼓励国家干部“下村任职”,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一方面可以促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落实,

45、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干部,增长才干,再则可认加强基层力量,促进人民群众脱贫致富。鼓励干部“轮换下岗”换岗是指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单位继续实行对本单位内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换岗。根据各单位的特点,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应安排30左右的人员轮流离开现有岗位,自谋职业,每一轮轮岗时间可为3年。被安排轮岗的干部职工由单位每月发给150元的生活费。鼓励干部“离职学习”。要健全领导干部培训制度,对凡拟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和凡拟向上呈报的处级领导干部,除都要先进党校学习政治外,还要按照拟任职务的要求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对在职的科、处级领导干部要每两年离岗轮训两个月以上,

46、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搞好知识更新。其次,要健全一般干部培训制度,凡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一般干部都要进党校接受基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同时,要采取单位出资选送和个人筹资上学相结合的方法,采取离岗、半离岗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保证凡35岁以下的干部在20xx年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鼓励干部退岗。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公务法规定的范围内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由单位一次性发给几万元补助费,买断工龄,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并现定退岗人员不得再在本区域内重新录用或调入行政事业单位。另外,提倡内退制:对男满57岁,女满52岁的机关干部,本人愿意退休地要进行鼓励;对其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内退后从事第二职业的,要给予支持。同时对已到离退体年龄的人员及时办理离退休手续,疏通自然减员渠道。实行干部试用制度:可以规定以后提拔的科级干部一律试用一年,试用期间不享受该职务的经济待遇。试用期满后,经过相应程序考核,胜任的正式启用;不胜任的解除试用期,按原职安排相应工作。、实行干部聘任制:通过“兵”选“官”、“官”选“兵”,这种双向选择的办法能彻底破除干部终身制的旧格局,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的新格局。通过解聘或录用、新聘和续聘,能有效地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干部组合。20xx年6月6日 25 /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