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舆论学(期末).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619523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舆论学(期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舆论学(期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舆论学(期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舆论学(期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舆论学(期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型:不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稍作论述)、论述题(陈述+见解,观点要充实,3-5个观点)、材料分析题(舆情热点案例分析)名词解释公众:舆论主体是参与舆论活动,对公共事物作出评价、发表意见的人。舆论主体是舆论的发生者、承担者和传播者。在舆论学中,一般把舆论主体称之为“公众”。公共问题:舆论客体的一部分,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公事)是引发舆论的真正客体,是指关系到多数人生存的公共事业和公共生活秩序的事情,包括私人问题和专业问题。意见:人們對事物表明若干觀點,闡明其態度的語義手段。意見是輿論的本體,又是輿論存在的基本標誌,它對客觀事物的評價和闡釋,是輿論人表達意志的主要內容。舆论的存在形式,具有

2、集合性和公开性。公共性: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与社会关系相关,与社会观念相关。乌众之合:乌合之众为社会学经典名著,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社会模仿:个体在非控制性社会刺激作用下,以社会上其他人的行为为模本,作出相似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模仿包括三种成分:模仿者、被模仿者和模仿内容。沉默的螺旋:是一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

3、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认知不协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漏斗模型:贝纳特花样:加熱一個液體系統,液體內會產生一個溫度梯度。溫度梯度較小時,熱量通過傳導在液體中傳遞,不存在一種有序的自組織現象。但如果

4、繼續加熱,當溫度梯度達到一定的特徵值時,一種有序的對流元胞會自動呈現,整個體系則由無數個這種對流元胞組成,它對應于一種高度有序化的分子組織,此時熱量是通過宏觀對流來傳遞的。這種圖象就稱為貝納特花樣。权力: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公权力:集体赋予领导主体(领导者个人或领导团体)支配属于集体或其他成员价值资源份额的一种资格。舆论操纵:指对舆论的潜在支配。表面上舆论仍处于独立地位,实际上被权力所控制,被利用来达到权力的目的。话语霸权:存在于一切专制社会,是掌权者凭借武

5、力和自身优势实行的话语独占。舆论一律:整个社会只有掌权者一种声音,仅允许媒体对社会事务表达掌权者的观点,不准公开表达任何与当权者对立的意见。话语权:广义而言,话语权是指公民在公共空间传播思想观点的自由。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支配:推出新概念,垄断话语渠道,主导对话权利。舆论合力:所谓舆论合力,就是指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各种传媒(包括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和其他舆论工具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这是考察媒介在舆论形成和引导过程中的效果的一个 具体的指标,也是我们进行舆论引导和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舆论机关:公关公司:是由职业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是专门

6、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传播型、组织型的服务性机构。智库: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机构,为政府、企业或者政党提供系统的决策思想,协助宣传各种复杂的事务。压力集团:带领某个阶级和阶层诉诸舆论行为的具体社会组织,具有政治或经济舆论功能。在其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有的直接受利益集团支持。舆论抗争:认同政治:抗争政治:民意沟通:民意听取,民意争取舆论暴力:一般是指部分媒体或者网民利用自己的传播力对个人或组织发布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失和强大精神压力。道德偏执:以理杀人:理是天理,天理人欲势不两立,人们做出的任何判断不是出于邪,就是出

7、于正,不是出于欲,就是出于理。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戴震潜舆论:指在舆论形成前,某种意见零星微弱、杂乱无序,内容游离不定,舆论主体的表达没有规则,呈现失序状态。主流舆论:又称主导舆论,是指在社会意识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种主流意见,多反映民意的主张和立场,公众追随主流意见呈现有序状态,发挥重要影响。舆论斗争:社会激波理论:舆论波是民心波动的再现,由舆论中心向外震荡扩展。人们的议论总是由隐到显、由弱到强,由近及远,呈现环状的外展式波动。社会燃烧理论:磁场引力模型:人们改变态度、投入舆论活动,是由于受到外界意见的吸引。在该模型中有许多个“格点”,每个格点相当于一个个体,在一定场合许多个体赞成的意见

8、,另一些个体受到影响也会赞同。思考题1、 舆论问题如何产生?它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舆论的构成要素-问题、公众、意见。舆论的形成条件:舆论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广泛的交往;舆论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变动;舆论的产生离不开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舆论形成过程:突发事件引起多样化个人意见的出现;经过社会讨论,逐渐实现个人意见的交融;领袖人物的评价指导,各个舆论形成统一意志;公共意志获得一种权威性,舆论形成。2、 舆论主体有哪些规定性?3、 如何认识舆论的属性? 舆论具有公共事务,公共意识和优势意见三个基本属性。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公事)是引发舆论的真正客体,是指关系到多数人生存的公共事业和公共生活秩序的

9、事情。公共意识是舆论的潜在因素是不确定的多数人的思想,它伴随着公共事务的出现而产生。优势意见是舆论的重要属性,表明社会舆论对多数人富有感染力和征服力,先前意见的粗略不断地在传播中被修正和添加新因素。逐渐形成完美的见解,这样就变成了优势意见。特点:具有典型,准确的表达,意见完整深刻,反映多数人的意见,具有权威性,能吸引他人追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播强劲,优势意见得到传播媒介的加工和引导,具有舆论扩散动力。4、 不同学科对舆论生成的研究有何特点? 5、 一般来说,舆论的生成分成几个阶段? 舆论的生成通常分为问题的发生、舆论领袖的出现、意见生成、事实与意见信息的传播、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生成这6个

10、阶段。6、 舆论传播有哪些形态? 7、 当代网络舆论传播的形态与传统形态相比,有哪些创新? 传统的舆论传播主要是靠口耳相传和笔墨记录,例如:民谣、街谈巷议、清议、朝议和会议,早期的网络舆论传播也会有论坛形式。时至今日,当代网络舆论传播有了不少新形态,微博、朋友圈、交友平台(如人人网等)和跟帖盖楼等都是。现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化,每个人都相当于是自媒体,都能制造舆论话题,通过网络平台不断传播。这些都是传统形态所不能做到的普及化和快速传播。8、 谈谈权力与舆论的关系。 舆论是权力的生成基础,同时也是权力的实施手段。9、 权力如何在公众中制造同意? 首先,众多媒体突出报道某些事件,表达权力阶层的

11、观点。然后,各路精英、专家在媒体上发表文章,阐释、支持权势阶层的观点。最后,民众在私下或者公开表达对权力的认同。10、 舆论一律与社会危机有何关系?当出现社会危机时,如果保持舆论一律,就会造成社会溃败。只有舆论一律,一家之言,也就没有了舆论,相当于拿强权压下反对或对立声音,容易造成社会动乱。11、 公共权力话语应遵循什么原则?公共权力话语应遵循意见公开和意见互动这两个规则。公共权力话语以协商为手段、以平等为前提、以公共领域为场所、以公共参与为基础,和公众讨论社会问题,在公共决策和解决社会矛盾过程中建立与公众的平等交流关系,实现对社会的治理。12、 为什么说媒体是第一舆论机构?13、 新闻媒体如

12、何形成舆论合力?1.引起共鸣,新闻媒介通过重大新闻,社论及各种言论来发表意见,从而在公众中产生共鸣,共鸣就是一种舆论合力2.形成观念,一种意见一旦被多家新闻媒体持续地传播,就能被多数人接受,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观念合力,多种媒介提供的共同信念日益坚定,外力更不容易改变公众的态度。3.放大舆论,传播意见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再现意见的声势,群众对意见信赖的场面,渲染舆论的力量,使各阶层在同等时间内感受到社会公论的影响,舆论合力不断增强。4.公众意见一致,多种媒介共同报道消除公众意见的差异,为舆论传播不断增加动力,逐渐强化舆论的稳固性。14、 公共关系公司如何影响舆论?15、 智库如何推销意见?

13、智库的重点是除了拿出研究成果,还会注重思想销售,通过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潮达到最终影响决策的目的。16、 压力集团如何发动舆论? 院外活动 -游说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人们是否享有表达意见的政治自由。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宣传工具,除了屈从于这类势力的影响之外,舆论是否还有任何真正的意义。17、 当代社会舆论抗争有何特点?18、 面对此起彼伏的舆论抗争,应如何进行民意沟通?19、 集合具体案例,谈谈舆论监督和舆论暴力之间的区别。 20、 社会主流舆论是如何形成的?主流舆论具有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需要从动态角度加以把握。21、 如何认识舆论冲突? 舆论冲突是指社会意见处于尖锐对立状态,舆论主体诉诸声讨、抗议,表达强烈的反抗情绪。对立的舆论采取对抗的形式,双方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让步,最终以一方压倒另一方为结局。舆论冲突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冲突不一定会导向共识,人们会习惯性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