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网上做个绅士淑女.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1845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网上做个绅士淑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网上做个绅士淑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最新推荐------------------------------------------------------ 在网上做个绅士淑女  李兴国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公共关系研究所所长,著名礼仪专家,北京礼仪讲师团主讲教师。  读者提问  我无意中看到女儿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里边用的语言我根本看不懂,比如“520”(我爱你),“OUT(表示老土)、886(再见)、7456(气死我了)、TST(踢死她)、GG(哥哥)、MM(妹妹)”等网络语言,问了别人之后,我才知道这叫做“网络语言,有特定的含义,我不知道这样在网上说话是否礼貌,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里是否也应当遵循一些日常的公德与礼貌呢?  李教授支招  网络社区也欢迎有风度的人  中国网民已经过亿,网络社区也需要绅士淑女风度,在网上交往中,无论是发E-MAIL,聊天,讨论问题,发表文章、观点,即要遵循文书礼仪,又要适合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礼仪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网上礼貌用语,文字要准确、简洁,保障网络信息传输畅通。在网上发表意见时应简明扼要,用语文明、规范,准确、礼貌,不可长篇大论,自以为是。不得使用攻击性、侮辱性语言。目前,随着Inter-net用户的日益巨增,出现网络速度较慢现象。因此,要注意上网交流的内容质量,不要制造文字垃圾,提高上网效率。  ■珍惜时间,要及时接受与回复电子邮件,以免误事。回复邮件要及时,也可设置自动回复,表达了对交往人的尊重与友善的态度,使发信人不必担心。确保交流畅通  ■助人为乐,尽可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为乐是做人的一种美德。网上交往也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仅要求生活上的满足,而且还需要精神上的安慰、灵魂的家园,人们需要鼓励、赞美;向网友学习;与网友沟通,尽可能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是做网友的美德。这种帮助不仅能技术问题,而且,靠爱也能创造人间的奇迹。  ■尽量使用表情网语。在上网中,虽然不是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行文中加入一些表情符号,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会使你在网民中格外引人注目。拟人化的交流,更能增加你的交往魅力,提高交际层面。加入适当的感情符号,可以使喜怒哀乐跃然纸上。  网上交友六原则  在网络交流中,为保证彼此双方相互尊重,持久交往,特别要注意以下事项:  保密原则:在网上,不要散发任何需要或是值得保密的信息。同时不要把私人邮件公开发布。  小写原则:在书写英文时,不要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大写字母易造成人们阅读的困难,另外大写字母表示大声喊叫,会造成别人的紧张。  勿扰他人原则:如果要给不熟悉的人发信,请标明道歉的词句,以避免别人的厌恶。  尊重他人时间原则:不要发表过于长篇的言论;不要重复某一句话;向他人询问问题时,每次尽量只询问一个问题;不要笼统的写上问题,比如如何做网页;不要在对方暂时没有回复时,再次发送询问信件。每天检查新邮件,并尽快回复;每一封信,都要标明一个主题;  尊重他人人格原则: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不要发表污秽的言论;尊重他人的版权。取得同意后再用;不要任意修改不属于自己的资讯;使用礼貌语言。  遵守在网络上愉快生活的守则:要彼此尊重;要容许不同意见;要宽以待人;要保持平静;要与他人分享;要帮助新手;要幽默;要做出贡献。  特别提示:  网络语言生活中要慎用  网络语言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汇必然大量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中,但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的孩子们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有些影响他们学好母语,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  汉字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它一点也不过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相反,简便符号不能表达汉语可以表达的大量意义,必将引起语言文字系统的紊乱,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作为社会方言的网络语言尽管可以存在,但是在生活中,网络用语要慎用。  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标志,代表着一国的地位和尊严,每当举行重大的国事活动,或者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看着国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由衷的欣喜和自豪会在心中久久激荡。但是我也痛心地看到,一些国人国旗意识不强,不尊重国旗,甚至升挂褪色、破损的国旗,还在国旗上涂抹乱划。北京作为首都,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成为很多游客必看的一景。但是在升旗现场,一些人缺乏必要的礼节和公德,只是为了“看热闹”,还乱扔垃圾,相互拥挤。我曾在美国等国看到升旗的场合,人们全体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声情并茂地哼唱国歌,让人受到强烈感染和震撼。  有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我竟然看到,许多人拿着塑料或纸制国旗随便插在胸口上,甚至坐在屁股下面,乱扔在地上,和广场肃穆的气氛极不协调。我从天安门广场往回走,地上扔着的是许多面国旗,如同鲜红的血流淌,游客毫不顾忌地从上面踩过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伤,仿佛也在滴血。   于是,我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这些残破的国旗,一面面,一幅幅,我们民族的脸面,祖国的尊严就在这上面。然而有人对我的举动不屑一顾,甚至讥讽,“这能卖几个钱呀!”他们把我当成捡破烂的了!我无所畏惧,大胆地迎接他们的目光,做我的事情。我觉得这时弯下身躯,是为了更好地挺直腰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   面对这些问题,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再听之任之,应该积极强化国旗知识的教育,对于违反国旗法的现象进行治理与处罚。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王锦思   相关链接:   有关国旗的法律和礼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1990年,我国在《刑法》中增加了“侮辱国旗、国徽罪”,对在公众场合侮辱国旗和国徽的要依法治罪。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与象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悬挂国旗时,一定不能将国旗倒挂。在正式场合悬挂国旗用正面面向观众,如挂在墙上,应避免交叉挂法和竖挂法。   建筑物上或者广场等处悬挂国旗,一般应在日出升旗,日落降旗。观看升降国旗时,服装要整齐,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升降国旗不能使用破损和污损的国旗,升旗一定要升至杆顶。  维护乘车秩序是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首要的疾患就是抢座儿。记得有一段时间,在我经常坐车的一个总站流行着一句话:“先上后下”,公交车载人进站后,大家都不忙着下车,有座位的先坐着,没有座位的找一个方便的地方扶好,因为一开门,等车的人就像大坝决口似地冲了上来,什么洋相都有。你要是不知就里,下车时站在门口,大小伙子都得被撞得“五体投地”。所以大家退避三舍,等上车的人折腾得差不多了,再踏踏实实地下车。有一次,上车的和下车的在交换位置时吵了起来,下车人说:“你大早起的抢死啊。”上车人说:“不是抢死是抢座,没座儿太累了,你刚才不是也坐着呢?你风格高你站着啊。”后来公交车只能把进站和出站地点分开了。  抢座问题为什么屡教不改?文明素质需要提高固然重要,但乘车环境差也是一个原因,有些公交车拥挤得前心贴后心,上得车来,手和脚都没地搁,个子矮点的连喘气都困难,我的一个同事曾对我说:“姐啊,我真想内退。”我说:“身体顶不住了?”他说:“上班倒没问题,就是路太远,腰不好挤不了车啊,到单位就累得像散了架。”可不是吗?连年轻人都说挤车比上班累,别说他这个腰间盘突出了。平常的班车过了50多人就超载,可是公交车像装麻袋似地往上塞,塞得勉强关上门为止。  市民支招: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在一“说”二“堵”三“改进”上下工夫。  一“说”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文明乘车的宣传教育,现在大部分车上都有数字电视,相关部门配合文明乘车进行一些现场节目录制,把抢座时的丑态录下来,把文明的亮点录下来,就在车上开“现场会”,让乘客从这些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堵”是巧堵漏,想尽办法维持车站秩序。其实公交部门在管理方面已下了很大的工夫,还专门设立了公交监督员,但是针对性再强一点就更好了。记得有一个总站做过这样一种尝试,用铁栏杆拦出两个单独的出口,排两队,有专人维持秩序,一个口是有座位的,一个口是没有座位的,车进站,先开一个门,让有座位的人上车,坐满了,再开另一个门,让没座位的人上车,这一下就不挤了,没有抢座的机会了。这个车站一直都是平安无事,遗憾的是这个方法没有普遍推广。旧话重提,不知这个老方法能不能立新功?  三“改进”就是改进乘车环境,有相当一部分人抢座的目的是怕挤,如果能松松宽宽地站着,这些人未必为一个座儿去丢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公交车也应该为乘客营造一个说得过去的环境,是不是可以安装自动报数系统,一辆车应该载重多少,人数够了,自动报警关门,不要再像装货那样,越装越多,越多越好。另外,如果能多增加一些双层大巴,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对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定好处。这些想法适不适应市情,没有过多的考证,但我想从为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出发,对车型进行改造应该说还是必要的吧。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文明礼让教育,切合实际地改进乘车环境,公交车的秩序一定能有改观。  维护乘车秩序是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首要的疾患就是抢座儿。记得有一段时间,在我经常坐车的一个总站流行着一句话:“先上后下”,公交车载人进站后,大家都不忙着下车,有座位的先坐着,没有座位的找一个方便的地方扶好,因为一开门,等车的人就像大坝决口似地冲了上来,什么洋相都有。你要是不知就里,下车时站在门口,大小伙子都得被撞得“五体投地”。所以大家退避三舍,等上车的人折腾得差不多了,再踏踏实实地下车。有一次,上车的和下车的在交换位置时吵了起来,下车人说:“你大早起的抢死啊。”上车人说:“不是抢死是抢座,没座儿太累了,你刚才不是也坐着呢?你风格高你站着啊。”后来公交车只能把进站和出站地点分开了。  抢座问题为什么屡教不改?文明素质需要提高固然重要,但乘车环境差也是一个原因,有些公交车拥挤得前心贴后心,上得车来,手和脚都没地搁,个子矮点的连喘气都困难,我的一个同事曾对我说:“姐啊,我真想内退。”我说:“身体顶不住了?”他说:“上班倒没问题,就是路太远,腰不好挤不了车啊,到单位就累得像散了架。”可不是吗?连年轻人都说挤车比上班累,别说他这个腰间盘突出了。平常的班车过了50多人就超载,可是公交车像装麻袋似地往上塞,塞得勉强关上门为止。  市民支招: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在一“说”二“堵”三“改进”上下工夫。  一“说”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文明乘车的宣传教育,现在大部分车上都有数字电视,相关部门配合文明乘车进行一些现场节目录制,把抢座时的丑态录下来,把文明的亮点录下来,就在车上开“现场会”,让乘客从这些形象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堵”是巧堵漏,想尽办法维持车站秩序。其实公交部门在管理方面已下了很大的工夫,还专门设立了公交监督员,但是针对性再强一点就更好了。记得有一个总站做过这样一种尝试,用铁栏杆拦出两个单独的出口,排两队,有专人维持秩序,一个口是有座位的,一个口是没有座位的,车进站,先开一个门,让有座位的人上车,坐满了,再开另一个门,让没座位的人上车,这一下就不挤了,没有抢座的机会了。这个车站一直都是平安无事,遗憾的是这个方法没有普遍推广。旧话重提,不知这个老方法能不能立新功?  三“改进”就是改进乘车环境,有相当一部分人抢座的目的是怕挤,如果能松松宽宽地站着,这些人未必为一个座儿去丢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公交车也应该为乘客营造一个说得过去的环境,是不是可以安装自动报数系统,一辆车应该载重多少,人数够了,自动报警关门,不要再像装货那样,越装越多,越多越好。另外,如果能多增加一些双层大巴,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对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一定好处。这些想法适不适应市情,没有过多的考证,但我想从为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出发,对车型进行改造应该说还是必要的吧。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文明礼让教育,切合实际地改进乘车环境,公交车的秩序一定能有改观。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