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609530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 如何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组织变革每个企业都须面对变革,人是影响企业变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组织变革中要保证各级员工积极参与变革,就做到以下几点: 企业领导应全身心投入到变革中 组织变革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阻力,因此企业中需要有一批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坚定地拥有组织变革。支持组织变革的管理者权力越大,组织变革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因为只能企业的高层领导才可最清楚地告诉员工组织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上,成功实现组织变革的企业的经验表明,组织应成立组织变革领导小组,企业的高层领导制定变革的计划,并管理整个变革过程。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不能仅仅是确定组织变革将

2、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实现组织变革的目标,他们还应该规划并管理变革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向全企业表明变革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变革目标和变革过程间的协调统一。 当然,除了高层领导要全身心投入到变革中去,各部门管理者也必须理解他们在企业变革中的角色。他们在变革中起到管理和激励变革的作用。为了确保各级管理者理解自己在变革中的领导角色,企业应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所有成功实现企业变革的企业都表明,在企业变革的过程中,正规的教育与培训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组织变革要成功,必须保证各领导层在思想上要支持变革,更要在行动上与组织变革保持一致。因此,仅靠教育和培训是不够的。企业还应当组织适当地改变公司的一些制度

3、,如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以强化和鼓励领导者支持改革。那些不能或不愿对变革过程做出积极贡献的领导或管理者将被鼓励离开组织。改变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有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例如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企业文化能指导员工的行为,对员工观念和行为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组织变革中企业文化的改变是企业变革成功的关键。在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后,孙正耀在接受记者采访者时坦陈,两家公司文化的融合是合并成功的关键。为了有效地、持续地、彻底地实施企业变革,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变化能促进员工接受组织变革。成功地改变组

4、织企业文化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正式的教育和培训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 公司制度的改变(尤其是人力资源制度的变化) 物质奖励. 具体地,企业先确定理想的企业文化的特征。借助年度员工调查评估现行的企业价值观与理想价值观之间有多大差距,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根据评估的结果,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沟通,持续地培育理想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变革绝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通过授权和培训员工的方法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变革 在组织变革中,如果得不到企业员工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变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为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变革,企业应该做到几点: 首先,应赋予员工更多权力和责任。比如,业务流程再造中,只有在流程专家

5、的指导下,员工参与改造流程,方能获得成功。因此,应赋予员工改变流程的责任和权力,流程改造如果失败,他们应该负相应的责任,一旦改造成功,员工也应得到相应的奖励。 其次,应注重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加深员工对企业业务的理解,以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变革,在哪些方面应该变革。其二,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掌握组织变革所需的技能。如果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但却没有教会他们实施变革的技能,最终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培训包括针对新上任管理者的领导技巧到员工胜任新工作所需的技术。 第三,经常调查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员工。这有助于员工清楚变革的过程,并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文

6、化变革到达何种程度,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到位的。常用到的调查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士气调查等。有效的沟通和评估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具有几方面的作用:其一,企业的高层领导需要通过沟通将企业的愿景和战略传达给各级员工。其二,沟通有助于管理层和员工了解组织变革的进展,以及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第三,利用多种沟通途径,管理层将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员工,员工也可向其它员工提供帮助或者寻找帮助。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注重沟通,会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层的关注,一起困服变革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为了促进良好地沟通,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在我们的实践中,交互作用分析(TA)是提高各级员工沟通技巧的非常好的培

7、训课程。 评估对组织变革的成功也至关重要。在变革过程中,企业应当及时评估变革的进展和当前的状态。评估的指标包括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一些企业绩效指标和财务指标;另一类软性指标也应当评估:比如大股东、客户、中高层管理者的意见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变革是否合适,促进对变革过程的理解。通常,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所有的员工。至于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可用于全面评估公司业绩,而360度反馈是当前用于员工评估的好工具。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与组织变革的目标保持一致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是与企业的愿景、战略相一致的。对多数企业而言,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然而,在组织变革中,企业有

8、新的愿景、战略,这时,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如薪酬、绩效考核、员工发展)可能不能满足组织变革的需求,因此,需要适当的改变,配合组织变革的开展。例如,绩效考核制度和所使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应更关注有利促进文化变革以及其他促进变革的要素。同样,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朴素的企业文化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2) 管理才是核心竞争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概括一句话:管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管理能够整合这些资源,这些技能和知识。现在很多人都在讲经营和管理。经营和管理是不一样的,它们目的性不一样,它们相互关系是一个八卦图,存在着既分又合的一种相互关系,但是经营要的是效益,管理要的是

9、效率,这就是二者的区别。中国人不缺经营,中国人非常聪明,中华民族善于经商。那么中国企业缺的是什么?是管理。为什么?一个企业可以说你的产品、你的技术、你的营销是世界一流水平的。但有哪个企业敢讲你的人均效率是世界一流水平?原因就在管理。管理不赚钱,钱在哪?在市场上,在竞争对手那,在客户那。所以经营要扩张,要效益;而管理要收敛,要效率,通过效率实现效益,通过高效率实现效益,这就是经营管理。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到了转变的阶段了。当企业小的时候,抓经营没错,因为你要赚第一桶金,要活下去,要保命,先赚钱。哪个企业傻也傻不到那种程度,一上来就抓管理,一分钱都没赚到就搞一套严格的管理,这是自

10、己束缚手脚。但是当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以后,特别当企业跨领域、跨产品生产后,企业的主题就要由经营转向管理。 我们看中国企业,在经营上许多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为什么最后白忙活?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上漏洞太大。经营上很成功,产品抓了,市场营销也做得非常好,但一年忙活下来,怎么吃进去,又怎么吐出来,原因是管理问题。所以管理它是整合我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关系的,管理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是能够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当然我讲这个管理是大管理,不是说制定一项制度就叫管理。 经营要的是效益,管理要的是效率。管理是整合我们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凝结剂,管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可以有很多,比如品牌、

11、企业形象,很多企业把这些看成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总归不是关键,关键是拥有自己的管理。这个管理本身的含义,我认为是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机制的管理和企业科学规范的管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概括。 文化的支撑力量在于价值体系 那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牵引力。对企业来讲,它要追求长久的发展,要做大企业,要把企业做下去,就必须要有长久的动力,能够引导企业突破它的寿命周期。这不是金钱、不是制度、不是企业家、也不是权力。金钱会消失,权力会被剥夺,制度会被破坏,企业家是有寿命的。而未有价值体系才是一个可以持续长久的东西。 我们经常讲上下五千年,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了什么?一堆破铜烂铁。他们当

12、时的产品,他们当时的服务,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就是文化。文化是可以留下的。所以我说中国最有文化的企业应该是一家,同仁堂,它的文化很简单,就是:修合无人见,存心天地知。这个企业流传下了什么?那些所谓的秘方,可能都是电视剧剧情的虚构。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它的核心价值观。药铺遍地有,而唯有同仁堂活了300多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在农村经常看到一幅对联:诗书传家久,礼仪继世长,如果加一横批就是:生生不息。这讲得也是文化问题。 企业要走下去,就需要支撑的力量,这个力量,应该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体系。 别把文化理念的定位搞错 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文化理念有一个定位问题。 例如,我们讲以人

13、为本。我看许多企业,一做企业文化,开始就定下四个字“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做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内涵,这个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要的是效率,那么以人为本和管理的宗旨是否一致?这可能有待我们思考。我提供这么几个理由:第一,在我所接触的资料中,国外没有一家领先企业是提“以人为本”的,如果有,那也是中国人翻译过来的。诺基亚讲“科技以人为本”,大家注意,那个“人”,指的不是诺基亚的员工,而是我们的消费者。诺基亚说我们的科技开发、科技创新是以客户为本的,而不是说诺基亚的文化、诺基亚的经营管理是以诺基亚人为本的。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中确实有“尊重人”,但后面半句是:“尊重人的责任感”。

14、 第二,以人为本需要前提和条件。这个人如果是一个合格员工,我想起码有三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有信仰,就是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信仰;二要有信任,因为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没有信任不可能成为团队;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干的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如果我们员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以人为本是没错的。 第三,以人为本是我们老祖宗的思想,是孟子的思想,不是国外传来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而在企业以人为本这个问题上,不要忽视我们的管理主题。企业文化根本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诺基亚讲“科技以人为本”,大家注意,那个“人”,指的不是诺基亚的员工,而是我们的消费者。 管理的核心是效率 要用我们的

15、文化、管理和机制,驱动员工不断地改进个人绩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人力资源。而不是取悦员工,让员工激动起来,兴奋起来。企业就是这么残酷,有位老板讲了,市场竞争对我这么残酷,我干吗对我的员工那么不残酷呢?我傻冒吗?这是实事求是的一句话。如果企业内部相安无事,太平天国,那就糟了。在市场中通行的法则是丛林法则,在企业内部也应该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有人说这是不是资本家的剥削?没错,资本家就是这样剥削工人的,问题是资本家都干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资本家就是这样把效率提高的,达不到这个效率就有问题,怎么和人家竞争?你认为是剥削,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离开这个企业,再找一个轻轻松松的大锅饭企业或垄断企业,再去

16、吃他们,把他吃死,你再换单位。这就很简单,我看哪个企业也不会让你不走的。或者你就干个体户,但是那个个体户不是在玩命的干? 但是你离开企业之前,我给你一个忠告,就是被“剥削”是幸福的,否则你会沦落街头,不被“剥削”是不幸的。任何企业利润都来自员工的付出与风险,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以人为本,好的企业肯定“剥削”员工,管理不好的企业肯定被员工“剥削”。当然剥削这个词我觉得加引号比较合适,因为用这个词不一定合适。关键是这里面你的报酬、你的待遇,取决于你的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当然刚才我忘了讲一个前提,就是当我们员工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家的时候,我们企业要保证一点,保证什么?保证他兜里

17、装满了钞票。这就是以人为本,所以结论是,以人为本不是前提,而是结果。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的员工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使他和他自己的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不用为房子发愁,不用为车子发愁,不用为孩子发愁,这才是最大的以人为本。而不是说,我以人为本了,我不管你了,不要求你了,对你没纪律了,没约束了,我觉得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最大错位。 以人为本不应该做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理念 慎言“以人为本” 我看了太多的企业,一谈到企业文化就以人为本,几乎70、80的企业都把以人为本做为它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纲领。 否定了以人为本,那我们应该以什么为本?我的回答是:“以事为本”,或者讲就是“以效率为本”、“

18、以绩效为本”。我想当一个企业都活不下去时,员工下岗了,这实际是对员工最大的迫害。天天提以人为本,员工高兴了,兴奋了,但是结果是什么?企业有前途,才是员工的最大幸福。企业的前途来自于员工的工作效率,来自员工的付出,员工的前途是建立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觉得千万不要太多地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前提。作为前提,就很容易对经营管理设置一些障碍。 再比如说主人公的提出,员工到底是不是企业的主人公?可以讲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个企业有几千员工,都是主人公,黑压压的一片主人公,在一块干活,你想想,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事实

19、上主人公概念不管是在国营企业,在民营企业,员工头脑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我们认为嘴上少谈一点主人公概念,少点主人公精神,应该多点打工意识。对员工来讲,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主人公,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什么都不是,是剥削者,因为你剥削了企业的劳动,剥削了同事的劳动。 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伟大的“设想”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解决外部适应;第二个问题,解决内部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假设,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民主产生的,它的源头来自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他们的一些思考,他们的一些感悟而形成的一些理念,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影响员工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那么这里有

20、一个问题,就是假设是个理论问题,对企业有什么用?其实什么叫假设,没有经过实践的东西都是假设,假设太有用了。金钱不是什么都能解决的,唯一靠的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没有奖金,没有工资,没有福利,什么都没有,共产党人为什么前仆后继,刚成立时的共产党,就二十多个人,拿着一本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小册子,那时弱小到什么程度?但是经过28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国家的政权,靠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凝聚力量,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所以假设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因为这个巨大的力量,它能够调动人的潜力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 文化来自对假设的实践 那么我们说企业文化是假设,这个假设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华为有一个最基本

21、的假设,叫做我们绝不让雷锋吃亏。用他们老板的话讲,就是绝不让雷锋穿破袜子,让焦裕禄累出肝病来,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这样的假设,又怎么形成它的文化的呢?这就是首先看现实,现实是为什么雷锋越来越少了?而在一个企业是需要雷锋的,需要千百万个雷锋。那么接下来要思考这个现实,雷锋少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因为谁当雷锋谁吃亏,所以雷锋越来越少了。那么这时自然就要提出假设来了,假设什么?假如我们不让雷锋吃亏,会怎么样?结论是雷锋肯定会越来越多。所以老板就开始宣传自己的理念,在华为绝不让雷锋穿破袜子,绝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来。宣传完了以后,他要放在制度里,设计一套不让雷锋吃亏的制度,这个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制度

22、和分配制度上,然后实施这个制度,推行这个制度。通过制度进一步强化这种理念,由此牵引大家都来做雷锋。这就是通过制度培养雷锋,所以在200多年前,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讨论的不是谁当总统,他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见基业长青) 华为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我们绝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 我们再看,员工这时还是迷盲的,为什么学雷锋会吃亏呢?为什么我做了雷锋,反而不如那些不做雷锋的人呢?感觉到迷惘。这时候老板提出

23、我们公司的雷锋是不吃亏的。员工置疑,怎么可能了?整个社会上学雷锋都吃亏,我们公司也不是独立王国,怎么可能不吃亏呢?于是老板开始宣传自己的理念,员工是半信半疑,这个半信是给予他对企业家的信心,半疑还是对于实践的一种反思。紧接着公司推出了雷锋不吃亏的制度,员工的好奇心决定了他要验证,你说让雷锋不吃亏,那么我当一次雷锋我试试。试完了以后,果然不吃亏,他就会认同这个理念,然后认同结果,他会照雷锋的行为做。雷锋的行为是什么?奉献,产生在实践中。这样,假设经过实践,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这里的核心是企业家要提出自己的理念,然后强化这种理念,深入到制度中,推行这种理念,使员工沿着这个制度形成他的行为,

24、最后形成一个核心价值观,大家都认同学雷锋不吃亏,都做奉献者,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产生过程。 企业文化思维的三个假设 所以企业文化不是找几个词,挂得满墙都是,关键是这里面要有假设,有制度,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然后要有实践,有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从源头上思考企业文化?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的三个思考在这里很有用。他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我想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 其实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不能没有核价值观。所以我们谈到了两个核心,第一个核心,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核心,

25、核心价值观。而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它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观念。 一个进步的企业要有良好的战略,有良好的组织结构,要有良好的流程;作为管理者还要有良好的风格;做为员工要有一流的高素质、高境界,有良好的技能。而这些的支撑核心,就是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不解决赚钱的问题,有文化的企业赚钱,没文化的企业也赚钱。有的时候,没文化的企业可能赚钱更多,因为它造假,炒作,包装。但是企业文化解决百年老店、长寿公司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一个战略作用,具有战略地位。 企业有两个核心,第一个核心,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核心,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四大内容

26、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不是由它的条例、章程、名字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使命远景才可能制定明确而现实的战略目标。 作为企业,要告诉我们的员工,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我们干什么?即使你是赚钱,你也要明确告诉员工,我们公司就是一架赚钱的机器。最可怕的是你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为什么干,和干了为什么,所以这实际上是解决长期牵引的问题。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四方面内容。 第一它是对是否善恶的判断标准。是否善恶在企业中有许许多多,这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企业中常常可以看到争吵,争吵就是价值观不统一,是不同价值观的冲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解决所有企业员工对这些问题的共识,是好事,还是坏事,该做还是

27、不该做。 比如上班看报纸,在许多企业都是一种经常看得到的现象,那么上班该不该看报纸,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是否的判断标准。上班看报纸对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对提高效率有多少作用?有的企业认为是有用的,因此它像许许多多的国家的政府机关一样,订很多报纸,鼓励员工在上班的时候看报纸。他认为上班看报纸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增强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发展,不仅鼓励员工看,还给他订报,放在他的眼皮底下,让他看。而员工看了你还表扬他关心国家大事,这就是一个判断标准。 当然这种标准判断,不是每个人的判断,是大家共同的判断。 第二,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认同企业的追求和愿

28、景。 第三,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对目标的追求。 第四,形成一种共同的境界。大家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目标了,不迷盲了。这些就是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我们企业外部环境价值观扭曲或者价值观混乱,对员工冲击更大时,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更为关键。 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後都有价值观支撑,核心价值观就在这儿起作用。因为谁都有个人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达到一定目标。这就是人的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是不可改变得。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动机,有什么样的动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趋向什么样的目标。正是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调节,来影响员工的动机,从

29、而影响他的行为,从而使他的行为趋向于企业的目标,这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就在这儿起作用。因为谁都有个人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达到一定目标。 企业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 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这里要强调一点,员工进入企业,除了无条件地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外,员工还有一个义务,就是认同并服从公司的价值观,这就是心理契约。过去我们对员工的教育,更多是你进入公司要遵守公司的管理,其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必须接受公司的文化价值体系。这里用的是义务,不是权力和责任。义务就是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得做,这就是义务。比如说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具备纳税条件,该纳税,不纳税

30、,就得进去,就得罚款,这应该作为对员工的一种要求。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我们称为管理氛围,企业文化就是形成一种正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所以我经常在企业看,企业有没有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员工的表情能够看出他的心态。就是做企业有没有一股精气神,员工在不在状态,在状态是文化,不在状态可能就有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形成一种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这种氛围比制度的管理可能更有效。 比如说我们谈到的上班看报纸问题,我们通过制度的方法来解决,可能要支付很大的成本。人力

31、资源部或者总裁办要起草一个上班不能看报纸的决定,起草完了要交给上级审,不知道罚50还是罚100,决定不了。可能还要开会讨论,讨论顺利制度通过;讨论不顺利,还要修改这个制度。制定制度以后要宣传,还要监督,谁看报纸,就要罚款。其中支付代价是巨大的,但还不一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氛围管理则会出现不一样的情景:大家上班都不看报纸,大家都在忙,你也就不好意思看。你想看,也得抽屉里面看。相反,大家都在看报纸,你不好意思不看,这就是好人变成坏人。氛围是把坏人变成好人,好人都这么干,坏人不得不这么干,这就是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一种监督力 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氛围管理,同时还是一种监督力,实

32、际上可以节省监督成本。在现实中,谁来监督一线员工的工作?谁又来监督监督者?我们监督越来越多,监督部门也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我们的效率。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优秀企业的一线员工的服务谁在监督他们,他们没去过公司总部,没见过公司老板,也没有人在其背后监督,为什么还要严格地按照公司要求的规范做,即使有抽查,被查到的概率也很小,那么为什么一线员工这么做?是这个公司把好人都招走了?还是觉悟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为什么员工这么做?唯一的答案就是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在他们心中,就像好人让你干坏事,你会感到很别扭,即使干也很别扭。一个核心价值观制约他的行为,他觉得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良心,

33、所以监督他的是企业文化。 谁来监督老板?企业文化反过来也会制约老板,实际上如果老板失去价值观的制约,老板也会乱来的。而老板的乱来是更可怕,比员工乱来更可怕。什么制约老板?他的核心价值观,他的文化。所以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但又是能量巨大的监督力,就是企业文化的监督力。 大家上班都不看报纸,大家都在忙,你也就不好意思看。你想看,也得抽屉里面看。相反,大家都在看报纸,你不好意思不看,这就是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文化。 企业文化核心是绩效文化 企业,第一是讲效率,不讲效率是可耻的,不讲效率的企业和不讲效率的管理是可耻的。第二是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表现在效率的竞争,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在于淘汰那些低效率的企

34、业,将资源向高效率的企业配置。实际企业最重要的动力是三个,一是企业家的动力,企业家永不知足的创新精神,这是企业家伟大的动力。二是市场动力,优胜劣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每个人都不敢放弃,不敢松懈。三就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也是优胜劣汰,也是适者生存,如果做不到这个,企业很难有动力。所以一般讲人力资源管理,别人都讲四个模块,选、育、用、留,我加了一块,选、育、用、留、裁,还要有裁的机制,我认为这是关键。核心问题还是效率。 企业文化要提供变革舞台 企业文化也要为企业变革提供一个舞台,因为企业变革实际上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这里面涉及到一大堆利益关系,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员工认同变革,参与变革,投身变革?

35、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提供舞台。 我这里用变革一词,我没用改革。现在很多企业对改革着迷,整天改这个改那个,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哪些企业靠改革成为五百强,靠一次两次的改革成为世界领先企业?没有继承的改革往往是破坏性的,记住这一点。当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改革,我们大张旗鼓改革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损失很多很多,包括机会的损失。所以我觉得在企业少谈点改革,多谈点改良。什么是改良?改良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改进累计起来比改革更厉害,因为竞争没有给我们改革的时间,当然企业活不下去只好改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关系到生死存亡,活马当死马医。我们更多还是改良,不管是改良还是改革,要通过企业文化得到认同。 企业文化的定位

36、。 我们归纳一下,通过上面的内容,对企业文化做一个定位,第一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比有形资产,或者品牌等的无形资产还要重要。第二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重要长期投资,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因此科特讲:企业文化在下个世纪(指本世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期业绩具有重要的价值。 年,互联网市场异常火爆,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力资源大量涌入互联网企业。如何吸引、培育、使用并留住人才,是摆在每个互联网企业眼前的问题。可以说,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是经营企业的现在,而解决好人力资源的问题,则是经营企业的未来。作为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互联网公

37、司世纪永联,在资金方面,已经走出了广阔天地;同时,世纪永联作为业界著名的软件公司,成功地推出了系列应用软件,在技术上也是卓有成就的。那么,在人力资源上,世纪永联又是怎么做的呢?世纪永联的主要创始人赵晓侠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 组建的互补管理团队 记者:作为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整个高层管理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请问,世纪永联在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的时候,是遵循什么原则呢? 赵晓侠:世纪永联在组建管理团队的时候,遵循了“互补性”和“合力”的原则,这样,就能避免企业内耗,创造迅速适应变化的运营机制。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世纪永联认为,网络时代的服务标准就是“随时

38、随地的专家服务”,这就要求领导层在业务上是专家管理,将在各个领域能力突出的经理人集合起来,共同为用户提供专家服务,同时又比较容易理顺企业内部关系,形成合力。在世纪永联,管理团队的各成员之间,具有显著的互补性,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企业高速发展容易出现的来自高层的重大意见分歧、甚至导致领导力削弱的现象。 记者:“互补性”和“合力”这两个原则在现有管理团队当中有着什么样的具体体现? 赵晓侠:目前,世纪永联的管理团队成员主要有: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赵晓侠、总经理车量、副总经理韦展辉、网站总监左志宏、副总经理兼产品总监张杰。 车量总经理具有坚强的性格,丰富的管理和销售经验;韦展辉副总经理是一位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

39、,同时擅长企业内部管理和规划;左志宏先生作为网站总监,同时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软件教授,对网站的内容经营有独到的理解;而张杰作为副总经理兼产品总监,则在软件开发和产品化方面,有着很深的实战经验,是位实战型的专家。从上述的情况来看,世纪永联管理团队的各个成员,在“功能”方面基本上是各有所长,充分体现了“互补性”这一原则。而大家通过能力的互补,也使得软件屋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大家在能力上的互补性,使得由强强联手有时候会带来内耗这一消极结果的发生降到了最低值,以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让世纪永联的“合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不能做只管人的领导 记者: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世纪永联的每名高层管理人

40、员也都是业务上的专家,与此相对的是,在许多公司,管理和业务却是分离的,请问,世纪永联为什么要坚持管理和业务结合在一起呢? 赵晓侠:我们认为,互联网企业的领导层不应该出现管理和业务分离的现象,我们世纪永联的每一名经理人同时都是具体业务的承担者。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去做,主要是出于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特点的考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要求每位经理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因为,互联网改变了竞争法则,在互联网经济中,任何技术上和商务上的创新都有可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一个微小的技术变革或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的产生,都有可能把一家小公司做大。亚马逊到底拥有什么呢?不是它所拥有的遍布美国的仓储中转站,也不是它拥有多少固定资产,

41、而是贝佐斯基于因特网之上提出了全新的商务模式。因此,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和员工一起深入业务的深处,只有真正的“入局”了,才能以一种敏感的心态去感受业界发生的那些看似微小实则蕴含了革命性因素的事件。传统的“只做人的管理工作”的领导,很难适应互联网经济那种瞬息万变的特性。 在个性和团队之间寻找平衡点 记者:在一家网络企业,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世纪永联提倡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 赵晓侠:世纪永联提倡一种平等、开放、创意和激情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产业相比,互联网是一种充满了个性的产业,但是,为了将个性张扬的某些消极影响消除,我们还提倡团队精神。总之,在互联网企业,要在团队精神和张扬个性、规

42、范管理和灵活组织之间找到平衡点,员工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既要获得企业发展的自豪感,又要获得个人发展的满足感。 记者:在网络时代,“知本”作为一种新的决定因素,其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导致的一个现象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资金转向了人才,那么,世纪永联是怎样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呢? 赵晓侠: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人才”,除了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之外,我们还实施股票期权制度,保障每一位员工都真正能从企业的发展中获益,同时这也是把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融为一体的重要动力。在上市以后,我们就会有条件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的回报,员工也是持股人,享受同样的成功回报。在知本时代,提高员工在“知识”和“资本”上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然,我也坚信,金钱绝对不是一个企业和个人奋斗努力的决定性因素。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世纪永联将本着这一原则为热爱互联网、执着于互联网事业的人才创造最好的发展空间. 25 /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