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0951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好习惯需要鼓励和压力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一个朋友发来一张图片,是在布里斯班国际机场拍摄的,透明玻璃墙上贴有一张白纸,上书“请不要随地吐痰,谢谢合作”,中文的。他说在澳大利亚所有机场,主要文字是英文,日语也较常见,都没有这样的提示,中文极少见。却是这样的提示,让他感到很难过。随地吐痰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记忆中,小学时就学过“五讲四美三热爱”。20多年了,随地吐痰依然随处可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过单位附近的东单地下通道,每一个台阶上都至少有一块痰迹,新的、旧的,稍不注意,可

2、能就会踩到其中一块。 但我已习惯了,甚至有些麻木,看见旁边有人张口一吐也无动于衷,继续走我的路。按说何者美,何者丑,道理上似乎是一清二楚,但我们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来扬善去恶,于是往往不以丑为丑,或反将美作丑。 看靳羽西的风度何来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中国小女孩儿,很小就到美国读书,在美国上学时,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带一个塑料袋,把自己当天的废纸和垃圾装入袋中,然后带回家来做分类处理。后来她回国内读书,把这个好习惯也带回了新学校,想不到,竟然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这个人神经有毛病,捡垃圾拿回家,她家里一定很穷。小女孩儿很受伤,从此不再带塑料袋了。 不随地吐痰和不乱扔垃圾这样的卫生好习惯需要

3、有鼓励好习惯的氛围和大环境才能滋润生根,需要有外在的压力才会长久坚持。非典时期,人人勤洗手、不吐痰,是与当时的舆论宣传和大家对疾病的恐惧密不可分的。我自己真正做到不随地吐痰,也是因为工作后一个女孩儿的劝诫。没有她的“鼓励和压力”,可能我现在还是会时不时啐上一口,只图方便,而不以为丑。 人文奥运文明礼仪”系列专题报道之123专家建议升旗时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端正在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奏国歌、升国旗仪式开始后,赛场内全体人员都要起立,戴帽子的要摘下帽子。这里特别强调是所有人,包括运动员、观众、主席台上的贵宾、赛场内的工作人员。在升国旗的这一刻,所有人都要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这

4、个时候,还在场内走来走去,或者还在旁若无人地继续做自己的事都是不当的行为。这里包括贵宾和工作人员。坐在主席台上的贵宾也要和观众一样起立。而在场内各处忙碌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无视即将开始的升旗仪式,应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在原地站立,身体转向旗杆方向,等待升旗。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时神态要庄严升旗仪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隆重的仪式,也是一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在场人员要行注目礼,仰视国旗冉冉升起。行注目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眼神。眼睛要始终望着国旗,目光随着国旗冉冉升起。这个时候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这个过程要持续到升旗仪式完毕。国际比赛赛场上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看台上也会有来自不同国家

5、的观众。在举行升旗仪式这种特定的场合下,我们应该胸怀宽广,互相尊重。在国际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将升起获得前三名的代表团的国旗。作为观众,在赛场上升其他国家的国旗时,要给予对其他主权国家应有的尊重。这是群体文明素质的体现。升旗仪式时要保持安静升旗仪式进行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在原地肃立不动。赛场内不应有人来回走动,更不能东张西望,嬉闹谈笑,也不能嘴里吃着口香糖,这都是对国旗的一种极大的不恭敬。在几千人、几万人的体育场馆内,在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每一个人都做到了不讲话,不笑,不弄出声响,才能保证整个赛场的安静,才能保证升旗仪式的严肃性。这种庄严感也会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内心受到震撼。建议国家有关部门

6、,对国家队的运动员统一进行“国旗礼”的有关培训。这里不仅包括站在领奖台上面向国旗如何行礼,还包括唱国歌等。升国旗时应唱国歌,并注意仪态从电视转播中可以看到,在国际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当中国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时,体育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运动员张嘴唱国歌,有的则没有,而且运动员的手摆放得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还拿着奖杯和鲜花。    元旦刚过,许多家长便向记者热线诉说,反映孩子节日期间不懂礼貌令家长尴尬不堪,同时家长们意识到生活中对孩子礼仪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春节即将到来,孩子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会更多,因此少儿乐园在此提醒家长。不懂礼仪闹尴尬 尴尬镜头之

7、一:元旦这天,章先生的儿子正坐在门厅的沙发上看电视。门铃一响,几个同事来家拜访。章先生高高兴兴地接待同事,并让儿子让出位置,让叔叔阿姨就座。可儿子坐在沙发上似乎没反应,还没好气地说:“你们不会到里屋说话去吗?”章先生尴尬地笑着,用眼瞪瞪儿子,意在让其尽快离开。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竟大声嚷道:“你瞪什么眼,我看我的电视,又不影响你!”同事们只好尴尬地寒暄几句,匆匆离去。而章先生则在尴尬地送客之后,陷入恼羞之中。 尴尬镜头之二:宋女士的儿子在家里正玩游戏,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没好气地接起电话:“找谁?没在家!”随即“啪”地一声挂了。岂不知,来电话者正是宋女士的领导有公事来找,而宋女士正在厨房做饭

8、,对此却浑然不知。尴尬镜头之三: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深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嘱咐女儿一定要懂得礼节。可是在家无法无天惯了的女儿尽管随口应诺,其实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几个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吃了个遍,最后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我想回家!”搞得李女士无地自容。 采访到的类似孩子不懂礼节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很多家长平时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而一旦到了一定的场合,才出现了本不应有的尴尬。 将餐桌当成课堂 英国家庭教育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

9、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之语。 在采访一些在餐桌礼仪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给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据在某机关工作的崔先生讲,他常常带着女儿参加一些朋友的宴会,他成功地借助

10、这种场合,对女儿进行了有效的礼仪教育。开始的时候,女儿并不习惯,但他不断地循循善诱。一旦女儿做得好时,还要适时表扬。特别是客人们表扬女儿时,他还会锦上添花地继续表扬。女儿在这种肯定中,越来越知情达礼,成了一个人人称道的小淑女。 在日常交往中学习礼仪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夸奖声和递过来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

11、中,孩子会认识到这的确是一种“乐趣”。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回访中体验礼貌的回应是很实际的礼仪练习。在家长指导着孩子按了门铃之后,要和孩子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直到主人开门

12、。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接听电话有礼仪 接听电话是透视一个家庭是否具有礼仪的一个窗口,所以要借助这一载体,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教育专家提出了9条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 (1)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这样的礼貌用语。 (2)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 (3)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4)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 (5)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6)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 (7)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或重重地挂电话。 (8)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 (9)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