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60901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摘 要:介绍低应变法进行桩基浅部缺陷检测的理论依据,分析浅部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归纳了检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浅部缺陷桩的波形特征和技术要点,以提高检测准确率,为合理利用低应变法进行桩基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基检测;低应变法;浅部缺陷 引言 多年来,随着工程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桩基的使用日益增多,新的桩型和施工工艺也在不断涌现。桩基是埋入地下的隐蔽工程,其质量较难控制,对于桩基缺陷的判别,已有学者作过研究 。 。在施工过程中,受成桩工艺、施工水平、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桩身容易存在一些缺陷或质量隐患,特别是在桩顶以下3 m 内的桩身浅部,存在的缺

2、陷和异常较多 ,如扩径、夹泥、离析、断裂等质量问题,而一旦浅部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桩身上部荷载的向下传递,会在缺陷部位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严重影响桩基的抗压抗剪性能,对桩身质量和结构安全造成破坏,影响桩基安全使用和工程安全。同时由于检测理论和仪器的原因,其浅部缺陷波形易与首波叠加在一起,造成测桩盲区,且桩身浅部也易产生扩径现象,加上各种缺陷在波形上有相似之处,难以准确分辩和判识,容易造成错判和漏判。本文结合工程中大量实例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桩基浅部缺陷特点,对低应变法在桩基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应变法基本原理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以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为基础 。该理

3、论假定桩身为连续弹性的一维等截面均质杆件,在不考虑桩周土体对沿桩身传播应力波的影响下,在桩身顶部进行瞬态激振而产生弹性波,该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采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响应信号接收,在计算机上对接收的信号分析处理,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在时域或频域曲线上确定桩底反射波的位置,据此计算桩身波速,评价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2 桩身浅部缺陷的分类及成因 21 桩身浅部缺陷分类 桩身浅部缺陷主要有夹泥、断裂、裂纹、缩径、空洞、离析等。其中又以离析、夹泥较为常见。

4、 22 桩身浅部缺陷的成因 221 地质因素 桩周的软土、流砂、地下水等影响混凝土质量,桩周存在空洞及不密实区造成漏浆等。 222 工艺因素 (1)桩身混凝土欠灌,造成桩头部位混凝土骨料少,浮浆多,浇注不良,桩身上部质量差。 (2)灌注完成后导管抽拔太快,由于上部混凝土压力不够,使泥浆顺管壁下流,造成局部混凝土离析或夹泥,或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时间过长,拔管时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蜂窝等缺陷。 (3)受负水头影响,护桶下部软弱层在灌注时混凝土上翻,将桩周土或卷入桩身,造成夹泥。 (4)最后灌注时,由各种原因引起灌注中断时间过长,造成二次灌注,使上部混凝土接近初凝;而泥浆中残渣不断

5、沉淀,再次灌注后形成夹层或断桩。 (5)施工中桩顶标高不准,引起混凝土欠灌,造成接桩;或因桩顶浮浆太厚,清掉浮浆后桩顶标高低于设计值,也引起接桩。 (6)由于承台基坑开挖及破桩头方法不当,对桩头部位产生严重扰动,引起桩身浅部开裂。 3 浅部缺陷波的分析与判断 当桩身浅部存在严重缺陷时,激振引发的振动主要集中在缺陷以上桩体段。此时,应力波传播不再符合一维弹性杆件的要求,不满足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而是质一弹性系的刚性振动 ,其自振频率比应力反射波频率低得多。所以浅层缺陷的反射波频率很低、振幅大、周期长,常出现主频达100200 Hz的信号,或出现高、低频信号混叠的波形,容易出现多次反射,

6、同时看不到桩底反射。由于缺陷在浅部,缺陷波形常与首波叠加,不易准确确定缺陷类型和位置。在检测过程中,要结合施工记录,地质资料以及开挖情况综合分析判定。 31 桩身浅部严重扩径 此类情况在检测中较常见,波形呈正弦波形低频宽幅振荡或出现多次反射,不易看到桩底,容易误判为桩身浅部存在严重缺陷,检测人员要结合施工记录和实际开挖情况综合判识。 图1(a)和图1(b)为同一桥墩相邻的两根桩的低应变检测波形,桩长均为44 m,设计为摩擦桩,C30混凝土。由图可见两桩均呈现低频正弦波形振荡,看不到明显桩底反射,似乎桩身浅部有严重缺陷。经查施工记录,发现两桩在灌注相同深度时均有超灌现象,据现场地质,两桩在桩顶下

7、23 m处存在姜井(北方存放东西的洞窑),且与两桩横向相交,经开挖验证,两桩在桩顶下1829 m严重扩径,且两桩混凝土通过姜井将两桩连为一体,故波形在桩顶部位因严重扩径形成低频宽幅振荡,排除为桩身缺陷。 32 桩身浅部夹泥 图2为一桥梁钻孔灌注桩实测波形,桩长49 m,设计为摩擦桩,C30混凝土。由图2 (a)可知:在桩身浅部波形呈高频振荡,初步判识为浅部缺陷,经查施工记录,该桩存在超灌现象,经开挖发现在桩顶以下20 m桩身向一侧严重扩径,同时在19 m桩身另一侧夹泥缩径,经打掉上部20 m后复测,桩身波形如图2(b),恢复为合格桩波形。对于此种扩径和夹泥缩径同时存在的情况,根据波形不易分辩,

8、此时采用开挖验证是最好的办法。 33 桩身浅部纵向裂纹 图3为一桥梁钻孔灌注桩实测波形,桩长59 m,原设计为声测法检测,因堵管采用低应变法补充检测。从图3看出,此桩在12 m出现同向反射,能看到桩底,核查施工灌注量没有异常。经开挖发现,在桩顶以下12 m桩身出现一纵向裂纹,桩头形成一个斜断裂面,实为破桩头时机械施工造成桩身浅部开裂。在打掉桩顶2 11进行复测的波形如图3(b),从图上看出,此桩身波形完好,验证了先前的判识,经接桩后检测为合格。 34 桩身浅部横向裂纹 图4为一客运专线复合地基CFG桩实测波形,桩长120 m,桩径为50 em,设计为C20混凝土。该桩呈明显低频宽幅振荡,分辨不

9、出桩底信号,基本认定为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但不能确定缺陷位置。经开挖发现此桩在桩顶下05 In出现一横向裂纹,形成一横向断裂面,在除掉上部05 m后对波形进行复测曲线如图4(b),桩身波形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在小直径桩中较为常见,多为机械开挖清除浮浆时操作不当造成。 35 桩身浅部断裂 图5为一客运专线复合地基CFG桩实测波形,桩长140 m,桩径50 cm,设计为C20混凝土。从波形上可知,在桩身约35 m出现一明显同向反射,同时分别在70,105,140 m,均出现相似的同向多次反射,判定此桩为桩身浅部断裂。经开挖证实,此桩在桩顶下32 m完全断裂。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此桩桩底处刚好位于多次反

10、射区域,因此无法确认该处同向反射信号为桩底反射,不能以此为判识依据。 36 桩身浅部离析 图6为一桥梁钻孔灌注桩实测波形,桩长190m,设计为摩擦桩,C30混凝土。曲线在18 in出现明显同向反射并呈现振荡,桩底反射较为明显,开挖发现,该桩在1722 In处混凝土离析,出现大量蜂窝麻面。 4 结语 (1)根据波动理论,高频成分衰减快,分辨率高,适合用来检测短桩或分辩浅部缺陷;低频成分衰减慢,但分辨率低,多用来检测长桩。因此,现场应根据桩长、桩径选定合适的振源和激振方式。对于短桩的浅部缺陷,宜选用小锤、点锤,这样脉冲力持续时间短,力谱高频成份丰富,波长小,分辨率高;对于长桩,怀疑桩身浅部有缺陷时

11、,应采用大锤和小锤相结合的激振方式,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能量传到桩底,也能保证浅部缺陷不漏判。 (2)桩身浅部扩径和存在缺陷的反射波形不易区分,因此检测过程中应充分收集、了解区域的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如混凝土灌注量、灌注时间等,排除是否因桩身扩径造成的误判。 (3)由于存在检测盲区,当缺陷位置很浅时波形往往呈现低频振荡,不能准确确定缺陷位置。由于桩身中的离析、断裂、夹泥和桩身缩径的反射波形的反映大体一致,均为波阻抗变低,出现负反射,因而是何种缺陷,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应采用开挖和取芯方式进行验证。 (4)在分析时域曲线时要注意合理选择滤波参数,不能为了追求波形好看,过分进行滤波,否则容易将桩身浅部缺陷的高频信号滤掉,造成漏判。 总之,对于桩身浅部缺陷,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是可行的。但由于受到理论和仪器等方面的制约,根据单一波形进行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检测者有丰富的检测经验,并根据施工记录、地质资料和开挖情况进行综合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