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性(一)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科学教育的方向 1根据预定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 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 4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二)目标是科学教育评价的标准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依据(一)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一)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1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二)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的心理依据的心理依据 1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
2、。2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是不同的。3幼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个体需要是不同的。1内容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严密性。2方法的科学性。(三)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三)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三、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分析三、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分析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字的重要和有趣;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
3、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科学领域目标解读科学领域目标解读除4条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外1和5条是关于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2和3条是关于科学方法和过程的目标;知识的目标已然蕴藏在其他的目标之中。对对纲要纲要中知识目标的理解中知识目标的理解1 纲要明确提出了“求知欲”的目标,这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最大动力;对科学探索的过程“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也暗示了幼儿需要通过同伴之间的表达、交流和分享来共同建构知识。2幼儿的学习是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同地域、不同
4、经验背景的幼儿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差别,如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的知识经验会有很大差别,北方幼儿和南方幼儿对季节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我们要强调学习的经验性,就不宜对幼儿应该获得哪些科学知识作具体的规定。3 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存在着“剪刀差”。一方面,能力发展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但从另一方面看,知识的获得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高知低能”的现象绝非少见。因此,不可以将知识等同于发展,更不简单地用知识多少来评判幼儿发展水平的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电梯,也不知道什么叫人造卫星,但决不能说农村幼儿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幼儿。4纲要中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
5、,还有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因此,真正需要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幼儿要学习什么样的的知识,以及怎样让幼儿获取知识的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实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进行科学素质早期培养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一)知识方面(一)知识方面 知识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水平的初级科学概念。科学与技术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获得新知识(发现)创造新产品(发明)从实践上升到理
6、论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 1科学经验 科学经验是指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包括幼儿对事物性状特征的认识,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等。2初级科学概念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幼儿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而只能称“初级科学概念”,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它的获得途径。二是它的概括水平。3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的关系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获取科学经验与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科学教育中有关科学知识目标的两个方面,是相一致的。幼儿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他们的科学
7、经验,而要建立在丰富的科学经验的基础上。4幼儿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1)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多样性的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这些实物的初级科学概念。(2)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发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3)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环境中事物和事物、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简单经验。(4)帮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取简单的技术经验。(二)方法技能方面(二)方法技能方面 方法技能方面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实验、表达和交流信息,以及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
8、力。2分类 分类是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幼儿分类技能的目标包括: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或用途分类;对某些熟悉的物体可学习按本质的属性(如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按动物的行为方式等)分类。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幼儿观察技能的目标包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3测量 测量是测定物体数量特征的过程。幼儿测量技能的目标包括:学习使用不同的简单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学习比较或测量物体的长短、
9、大小、多少、轻重等特征的简单方法;初步知道通过测量获取量化的信息(如通过测量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4思考 思考泛指幼儿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幼儿学科学的过程之中。学会比较和概括,学会比较和概括,5实验 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通过控制变量来观测发生的现象,能够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幼儿实验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1)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行动或操作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2)学习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以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6表达 表达作为一种技能,在科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的手段。它既可以总结、又可以传达、交流科学过程和结论。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1)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
10、、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2)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3)学会用各种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7操作 操作活动并不同于简单的摆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程序性。幼儿科学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如用锤敲打;(2)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3)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4)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8迁移和应用(三)情感个性方面 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是:激发和发展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
11、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责任感和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1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作用的关注 4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章第四章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要求 n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n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n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n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n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n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n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n讲授法
12、、案例教学法n教学手段教学手段 n教学课件n导入导入: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幼儿和教育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所以,如何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是幼儿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一、一、科学性和启蒙性科学性和启蒙性n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它的具体含义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的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同时科学性又应和启蒙性相结合,即提供给学前幼儿学习科学内容应是一种粗浅的的科学知识,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启示幼儿的科学学习,而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n科学性和启蒙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在
13、理解二者的关系时,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事实上,科学性和启蒙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科学性,幼儿科学教育便失去了根本,而忽视了启蒙性,科学性就成了空中楼阁。n 我们必须从科学性和启蒙性两方面的要求来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现“科学启蒙”的特点。具体地说:n 第一,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幼儿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n 第二,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学道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让幼儿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n 第三,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14、内容。二、系统性与整体性二、系统性与整体性 n所谓系统性即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当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浅至深有系统地编排进行。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浅显而广泛的,但也并非是零零碎碎、信手拈来的内容,需要教师有选择地、有意识地进行编排,使之成为一个有层次的体系。n所谓由近及远,是指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应该从幼儿的身边开始,然后逐渐延伸至幼儿感兴趣的较远的内容。如:从幼儿的身边熟悉的小动物、植物、气象现象延伸至宇宙飞船等。n所谓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是指幼儿的认识对象应该越来越丰富,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纵向的小中大班的认识容量的增加和深度的提高上,如从小班认识一辆公
15、共汽车、一辆小汽车开始直至大班学习对水陆空交通工具的分类和概念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横向的各个年龄班具体教育内容的系列与演进之中。如在介绍灯具时可以让幼儿了解历史上不同的灯具,介绍现代通讯工具时,可向幼儿介绍古代的通讯工具如烽火台、信鸽等。也可以请幼儿猜测未来还会有哪些通讯工具出现等。n所谓整体性即在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要考虑与其他科学教育内容以及更多领域如语言、数学、社会、健康等内容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综合进行。n1教师要尽量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内容。如吃的事物是从哪里来的,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生熟有什么不同?n2尽量选择幼儿自己发现的内容。三、时代性和民族性三、时代性和民族性 n 时代性
16、和民族性要求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既应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又应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发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n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时代的气息,体现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便让幼儿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应具有民族性,要把时代性和民族性完美地结合起来。n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体现时代性和民族性。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n 第一,结合幼儿的生活向幼儿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成就。n 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等等。我们可以向围绕
17、幼儿的生活向其介绍现代的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如食品加工、无土栽培、现代交通等等,也可向幼儿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高新技术,如航天技术等。特别要注意向幼儿介绍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如苏州某幼儿园就曾组织活动,让幼儿认识当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家电产品。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家用电器及其功用,而且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n 第二,向幼儿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幼儿在古今的对比中体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和古代人民的智慧。n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最能明显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史,也是人类不断的发明创造史。我们可以向幼儿介绍科技产品的发展变化,让幼儿不仅知道科学的今天,也了解它的昨天。
18、比如,教师在向幼儿介绍磨豆浆的工具电动豆浆机的同时,还向幼儿介绍了另一种工具石磨。幼儿对后者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前者。他们惊讶于这样原始的工具,并用自己的操作来加以验证。当教师介绍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时,他们不禁为之骄傲。n 第三,引导幼儿认识我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n 中国地大物博,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比如茶叶被称为“中国的饮料”,其品种之多可列世界之最。我们可以让幼儿观茶、品茗,认识茶叶的多样性,探索各种茶叶的特征,有条件还可带领幼儿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生长和采摘、制作过程。再如丝绸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著名物产,我们可以让幼儿观察蚕从结茧到吐丝的过程,参观、了解丝绸的制
19、作过程。此外,各地都有许多名特产。我们也可以引导幼儿去认识,让他们不仅获得相应的科学经验,而且对民族的文化也有所了解。n 我国还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品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水杉树、银杏树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动植物知识,也可以充分体现我们的民族性。四、地方性和季节性、地方性和季节性n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因地、因时制宜。n 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既是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n 从自然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看,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应体现地方性和季节性。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它们的存在、变化和发展,都与环境
20、及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存在着不同的自然景观。山区和平原,内陆和沿海,南方和北方,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差别巨大,他们可以认识的典型事物也不相同。而文化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也会造成幼儿见识上的差异。农村幼儿熟悉的动植物是家禽、家畜和庄稼,而城市幼儿熟悉的则是动物园里的动物、公园里的花草树木。n 在不同的季节,自然界的表现也大不相同。自然界的变化大都遵循着季节变换的规律。“春华秋实”,是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也会随着季节变换而改变生活方式乃至自己的身体:冬天里,有的动物在冬眠,也有的动物增厚皮毛来御寒。不仅动植物,就连人类的生活活动在不同的季节也都不一样。此外,气候、气象的变化也有季
21、节性,不同的季节里,除了气温的显著变化外,典型的天气现象也不一样,如夏天多雷雨、冬天多雪雾。如果我们要使幼儿能够以亲身经历的方式了解大自然的这些季节变化,那我们选择的内容就必须要符合季节变化的规律,体现季节性。n 我们认为,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不仅应该在选择内容时有所体现,更应该在编排内容时有所体现。n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不能照搬照抄现成的材料,而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情况差异巨大,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适性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体系。即使有的地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容体系,也不可能适合其他地区。因此,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幼儿园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
22、出发,从当地的资源中选择内容,努力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地方课程或园本课程。n 结合当地、季节特点选择内容,就要会灵活地替换教育内容,即用当地幼儿熟悉的事物代替相应的教育内容。比如认识石头的内容,山区的幼儿可以认识山上的大块石头,河边的幼儿则可以捡鹅卵石,南京的幼儿还可以欣赏雨花石尽管他们认识的具体事物是不同的,但起到了同样的效果,都有机会运用感官感知和观察石头的特征。而且,由于观察的对象是他们熟悉的,还能萌发幼儿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再如同样是认识现代科技的应用,城市的幼儿可以认识电梯、地铁,农村的幼儿则可以认识拖拉机、收割机。北方的幼儿可以在冬天认识冰,南方的幼儿可能很少能遇到结冰的天气,我们
23、就可以换成认识电冰箱,学习用电冰箱制冰等等n在编排教育内容时,则要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安排教育内容的计划。我国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很大,北国冰封的时候,南国已是鸟语花香。因此不同地区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定都要根据本地的季节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观察小草最好能放在初春小草萌发之时,观察露水珠就要安排在初秋的早晨。此外,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由近及远地安排教育内容。我们提出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不等于是一定要认识当地可见的事物。当地没有的事物也可以认识,但要遵循由近及远的顺序,即先认识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再扩展到较远的、不常见的事物。比如,海洋动物可能是所有的幼儿都很感兴趣的,但是我们不把这一
24、内容作为认识动物的开始,而是安排在大班,作为扩展幼儿的经验。但是海边的幼儿可能很早就有接触海洋动物,他们完全可以在小班学习这一内容。这就是不同地方在编排教育内容时可能存在的差别所在。五、幼儿的可接受性五、幼儿的可接受性n所谓幼儿的可接受性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和过去的经验推断幼儿对教育内容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以此为根据来选择内容。n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应稍稍高于幼儿的现有水平,让他跳跳脚能够达到,这样的教育内容才能够引起幼儿的求知欲,刺激他积极思索、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愿望,有利于幼儿的发展。1不同的年龄班幼儿的可接受性不同n小班n应该他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如一些小动物、色
25、彩鲜艳的水果、身边常见的植物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或者相关的事物以及现象。n在认识的过程中要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事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等明显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感知觉。n中班n幼儿好奇心更加强烈,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主要强调扩大幼儿的认识范围,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同时,应给幼儿更多的观察、比较操作和探索的机会。如让幼儿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异同点,认识光和影,认识声音,比较不同的声音等等。n大班n大班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不仅爱提问题,而且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因此在选择内容时要有意识地把幼儿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其未亲身经历过的领域,如认识宇宙中的地
26、球、雨的形成、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还要给幼儿提供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指导他们做科学小实验,如磁铁吸什么、水的三态变化、各种力的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日常生活概念。n2同一个年龄班内不同幼儿可接受性不同n同一个年龄班内不同的幼儿接受性也是不同的。一是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知识背静不同,二是幼儿之间兴趣差异很大。所以教师选择的内容应以一个班内幼儿的平均水平为依据的。n3不同幼儿园的同龄班可接受性不同n由于地区差异,不同幼儿园的同龄班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如农村的中班幼儿和城市的中班幼儿之间相比较,在发展水平、兴趣以及视野方面都有不同。n农村幼儿对于自然中动植物、气象、节气的变化比较熟悉
27、和了解,而城市中的幼儿则对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更加感兴趣,如他们喜欢认识宇宙、喜欢恐龙、机器人等。因此照搬照抄某一本教材或某一个教案是不符合幼儿的可接受性的,而应该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加以修改。n教师在考察幼儿可接受性时,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n(1)通过提问了解幼儿;n(2)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动作以及活动水平;n(3)和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六、广泛性和代表性六、广泛性和代表性n 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是丰富多采的,以反映幼儿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多变性,和自然科学知识本身的广泛性;同时又应是有选择的,能代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幼儿今后系统地学习科学
28、知识打下基础。在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时,怎样才能做到广泛性和代表性的结合呢?n第一步是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n 我们既可以从幼儿广泛的生活中,也可以从广泛的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比如,在幼儿的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和现象:地上的鲜花,空中的蜻蜓,天上的彩虹它们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幼儿甚至会自发地进行探索。教师则可以从幼儿生活中的这些事物中得到启发,寻找科学教育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可从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中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比如物理学中有关力的知识点有很多,涉及力的种类就有:重力、浮力、弹力、摩擦力等。这些科学知识也可作为内容选择时的参考。n n第二步是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29、。n 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衡量这些内容的代表性,以确定它们的认识价值。衡量代表性的依据就是,这些内容能否反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能否使幼儿举一反三,为幼儿学习其他类似的内容提供帮助。比如蚂蚁这一内容,不仅是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而且它代表了昆虫这一类动物。它的身体结构也反映了昆虫的典型特征。我们如果将其引入为教育内容,让幼儿观察蚂蚁的身体和生活,可以为他们将来学习昆虫的共同特征打下基础。由此可以判定这一内容具有代表性。相反,幼儿可能会对其他某个不知名的小虫子感兴趣,我们也可以让其观察,但如果将其作为教育内容就缺乏代表性了。再如,水的三态变化,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因为幼儿对水的三态:冰、
30、水及水蒸气都比较熟悉,让幼儿接触、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获取有关感性经验,为将来由此及彼认识其他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以至认识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打下基础。n第三步是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n 在我们安排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时,还需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也就是要使教育内容能基本覆盖所有的内容范围,各部分内容的比例保持协调。不能过多地考虑某个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的内容。曾有个幼儿园为了体现自己的教育“特色”,就开展了“探索昆虫”的科学活动。在一个学期里,竟让幼儿认识了不下几十种昆虫。且不说幼儿有无必要认识这么多昆虫,从内容均衡的角度看,也是很不合适的。n 均衡的教育内容,既能体现代表性,也能体现广泛性。所以在选择内容、安排计划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比如认识植物的内容,不仅要认识树木,也要认识花草,还可认识苔藓等低等植物;不仅要认识生长在陆地的植物,也要认识生长在水中的植物。这样就能使幼儿获得广泛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经验。n习题:按照以上原则,尝试为幼儿园安排本月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