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564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漫谈中医临证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漫漫谈谈中中医医临临证证和和研研究究的的思思路路与与方方法法论论山山东东济济宁宁市市中中医医院院李李宗宗强强5/1/2024课课前前讨讨论论5/1/2024正确认识中医正确认识中医1 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曾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仍然为人类医疗献。时至今日,仍然为人类医疗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保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2 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中医学来源于感性认识,服务于理性实践。于理性实践。5/1/20243 3 中医学是在朴素的唯物论中医学是在朴素

2、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步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的传统医学。5/1/2024正确对待中医学正确对待中医学必须以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方必须以历史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方法论来对中医药进行研究法论来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必须肯定必须肯定“中医中医”就是就是“医学医学”5/1/2024中中医医”不不是是“文文化化”她她只只是是中中华华灿灿烂烂悠悠久久的的“文文化化”的的组组成成部部分分5/1/2024“中中医医”不不是是“哲哲学学”但但她她充充满满神神奇奇而而又又智智慧慧的的“东东方方哲哲

3、学学”5/1/2024中中医医”就就是是“医医学学”,与与西西医医一一样样都都是是人人类类文文明明的的体体现现,同同样样具具备备科科学学的的本本质质和和内内涵涵5/1/2024今今日日讨讨论论话话题题5/1/2024导论导论1 1、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思路、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思路2 2、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方法、中医学临床与科研的方法3 3、中医学下一步的发展展望、中医学下一步的发展展望5/1/2024一 思路:5/1/20241 1、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

4、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5/1/20242 2、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案例都是科研课题。5/1/2024 3 3、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5、。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眼光,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能看病的中医。5/1/20244 4、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慢性病不可以导致人死亡,但慢性病的慢性病不可以导致人死亡,但慢性病的并发症

6、可以导致人死亡;人没有一个是并发症可以导致人死亡;人没有一个是完全健康的,发病与不发病的关键在于完全健康的,发病与不发病的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饮食的合理、情志的舒畅、正气的强弱、饮食的合理、情志的舒畅、生活起居的规律等;慢性病没有能完全生活起居的规律等;慢性病没有能完全治好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症、治好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症、调整机体免疫力、积极处理并发症;确调整机体免疫力、积极处理并发症;确保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前提是患者的心保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前提是患者的心态、行为,其次才是医生的水平,再高态、行为,其次才是医生的水平,再高明的医生,患者不按照其要求去做效果明的医生,患者不按照其要

7、求去做效果依然不很理想。依然不很理想。5/1/20245 5、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的瑰宝,认真领、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的瑰宝,认真领悟古人用方的思路与方法是学好、用好悟古人用方的思路与方法是学好、用好方剂的前提,而不是大力推崇方剂的前提,而不是大力推崇“一方统一方统百病百病”的中医学谬误。的中医学谬误。5/1/20246 6、学中医要敢于实践、敢于探索,、学中医要敢于实践、敢于探索,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5/1/20247 7、方剂的配伍十分巧妙,方剂的用量、方剂的配伍十分巧妙,方剂的用量比例也很精妙,方剂的随证加减更有研比例也很精妙,方剂的随证加减更有研究价值;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投以

8、相应方究价值;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投以相应方剂,不会加减可以用原方,但是不可以剂,不会加减可以用原方,但是不可以“心不明了心不明了”的去加减运用。的去加减运用。5/1/20248 8、方剂运用经验需要随时随地的去总、方剂运用经验需要随时随地的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只能代表前人,可以指结,前人的经验只能代表前人,可以指导我们,只有自己细心去领会了才能变导我们,只有自己细心去领会了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成自己的经验。5/1/20249 9、中药方剂学的临床科研方向不是趋、中药方剂学的临床科研方向不是趋向于药理学研究和降低客观指标;而应向于药理学研究和降低客观指标;而应该是首先重视该是首先重视“病的人病的人”

9、的主观感觉,的主观感觉,然后再去追求客观的改变才是。然后再去追求客观的改变才是。5/1/202410 10、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只有培养一代具有传统观念、敢于探索只有培养一代具有传统观念、敢于探索的中医学科接班人,才能保得住中医国的中医学科接班人,才能保得住中医国粹。方剂的记忆与理解、运用亦是培养粹。方剂的记忆与理解、运用亦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小认真背一代新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小认真背诵诵长沙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汤头歌诀;具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后再去研究方剂的精妙之一定文化基础后再去研究方剂的精妙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处,

10、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认真总结用方经验,再去深研中医学的经典总结用方经验,再去深研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而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理论,而能成就一番大事业5/1/2024二二 方法:方法:5/1/2024临床方法临床方法5/1/20241 1、常规法、常规法 根据中医学根据中医学“四诊合参四诊合参”的原则,的原则,详细而准确的掌握患者的证候资料并进详细而准确的掌握患者的证候资料并进行分析后,首先运用八纲辨证方法,分行分析后,首先运用八纲辨证方法,分析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邪正的消析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邪正的消长、病情的浅深,再根据病情,辨明其长、病情的浅深,再根据病情,辨明其属于内伤、外感何种范

11、畴,选择适于外属于内伤、外感何种范畴,选择适于外感或内伤疾病的辨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之。感或内伤疾病的辨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之。5/1/2024当辨证已辨识清楚,就应按照中医当辨证已辨识清楚,就应按照中医理论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这时理论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这时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该是以理立法,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该是以理立法,以法施治和调护,即理法方药贯通以法施治和调护,即理法方药贯通一致。一致。5/1/20242、抓主证法 在临床辨证时,许多医家重视抓主证。在临床辨证时,许多医家重视抓主证。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征候。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征候。所以,主证是纲,纲举目张,选准并解决所以,

12、主证是纲,纲举目张,选准并解决了主证,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了主证,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也迎刃而解。也迎刃而解。当确定抓住了主证之后,就应当机立当确定抓住了主证之后,就应当机立断,迅速以相应方药治之,如太阳病中风,断,迅速以相应方药治之,如太阳病中风,但见汗出、发热、恶风,即可投以桂枝汤。但见汗出、发热、恶风,即可投以桂枝汤。5/1/20243、试诊法 试诊法又称之试诊法又称之“探诊法探诊法”,明代医,明代医家张景岳家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宗录,论治篇景岳全书,传宗录,论治篇云;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临证,或虚实有

13、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先用此法先用此法”。5/1/2024即如果对病证一时辨识不清楚,即如果对病证一时辨识不清楚,可根据已获得的四诊资料,按拟诊病证可根据已获得的四诊资料,按拟诊病证进行试诊,又称进行试诊,又称“诊断性治疗诊断性治疗”,先行,先行投以药物、食物以探病,投石问路,仔投以药物、食物以探病,投石问路,仔细观察疗效结果,再引进一步治疗,在细观察疗效结果,再引进一步治疗,在试诊过程中,不断审证求因,对因施治,试诊过程中,不断审证求因,对因施治,加减化裁,补偏救弊。加减化裁,补偏救弊。5/1/20244、演绎法 疾病的发生发

14、展一直是处于动态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无论外感、内伤,其临床变化过程中,无论外感、内伤,其临床证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病势的证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病势的进退而时刻变化着。由于脏腑之间有互进退而时刻变化着。由于脏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生克乘侮的关系,而脏腑又与为表里、生克乘侮的关系,而脏腑又与六经密不可分,不少经络病证,常常通六经密不可分,不少经络病证,常常通过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所以各脏过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所以各脏腑、经络的疾病又是相互影响,互相传腑、经络的疾病又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而这种传变又多具有一定的规律变的,而这种传变又多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范围。

15、和范围。5/1/2024演绎法就是要以脏腑经络先后脉演绎法就是要以脏腑经络先后脉证为纲,把握病理发展趋势,将疾病的证为纲,把握病理发展趋势,将疾病的治疗建立在脏腑、六经辨证的基础之中,治疗建立在脏腑、六经辨证的基础之中,并按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防治性治疗。并按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防治性治疗。5/1/20245、辨病论治 辨病分为辨中医的病和辨西医的辨病分为辨中医的病和辨西医的病。病。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是通过是通过“证证”的形式表现于临床的,所的形式表现于临床的,所以以“证证”是认识疾病的基础;而是认识疾病的基础;而“病病”是是“证证”的综合和全过程的临

16、床反映。的综合和全过程的临床反映。辨病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辨病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是认识和解决疾病某一阶段中的主证则是认识和解决疾病某一阶段中的主要矛盾。要矛盾。5/1/20241.1.中、西医辨病明确后分型论治中、西医辨病明确后分型论治 举例以中医诊治高血压的常见分型说明举例以中医诊治高血压的常见分型说明2.2.宏观整体的辨病与辨证用药相结宏观整体的辨病与辨证用药相结合合3 3 无无“证证”从病,灵活施治从病,灵活施治5/1/2024研究方法研究方法5/1/2024中医学研究的特点中医学研究的特点1 1 研究对象的三元性研究对象的三元性人体的形体结构及其物质过程人体的

17、形体结构及其物质过程人体气的形成及其功能人体气的形成及其功能人体之神的特性及其功能作用人体之神的特性及其功能作用5/1/20242 2 现象类比性现象类比性3 3 功能主导性功能主导性以功能研究为中心,通过功能活以功能研究为中心,通过功能活动来考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动来考察对象的各个方面4 4 整体统一性整体统一性5/1/2024方法方法即即“医之道医之道”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黄帝就告诫雷公中,黄帝就告诫雷公不要失去这个不要失去这个“医之道医之道”。素问素问 著至教论著至教论强调说:强调说:“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

18、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世,可以为宝”。5/1/2024方法一方法一整体审查法整体审查法方法二方法二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方法三方法三古今汇通法古今汇通法5/1/2024结束语中医学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整体中医学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整体调理。调理。中医学需要振兴、需要发扬光大、中医学需要振兴、需要发扬光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中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中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现代化的宏伟蓝图。5/1/2024结束语西医学的优势我们不能否定,但西西医学的优势我们不能否定,但西医学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医学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我们随处可见。我们随处可见。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需要我们借鉴其各自的长处来系,需要我们借鉴其各自的长处来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5/1/20245/1/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