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外食品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对比及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8387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食品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对比及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内外食品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对比及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内外食品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对比及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 FOOD INDUSTRY I 77FOOD INDUSTRY I INTERPRETATION国内外食品类院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对比及启示校中的设置存在差异。在国内,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一般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常在大二或大三开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长特性、致病机制及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和检测等实验操作。在国外,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设置相对灵活,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食品科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等专业的组成部分。课程内容相对较为全面,除了基础的微生物学知识,

2、还包括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和防控措施、食品中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传食品类高校设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以便他们能够在食品工业中有效地调控有益微生物生产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污染,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其课程设立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保障食品安全。微生物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源,通过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的能力,有助于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其次,提高食品鉴别能力。通过学习食品微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

3、生长特性和表现形式,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并能够采取相应的鉴别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判断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再次,促进食品加工技术发展。学生通过学习食品微生物学,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作用和利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面包发酵、酸奶制作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促进食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性和营养需求的追求;最后,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学习食品微生物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为食品行业提供技

4、术支持和创新动力。然而,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水平的差异,国内外食品类高校对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展开对比,从中获得启示,并提出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1.国内外高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设置对比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在国内外高文 朱江煜1*燕志2 杨正飞1 尹永祺1 方维明1 1.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78 I FOOD INDUSTRY I解读INTERPRETATION统的实验室实践,还包括模拟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实践环节。2.国内外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对比国内外

5、高校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堂讲授传授知识,配合实验操作和实习活动进行实践培养。而国外高校普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学等。其中,问题导向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通过对学生提出真实或模拟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案例学习方法则侧重于真实或虚构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则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国内外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资源对比在教

6、学资源方面,国内外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高校普遍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例如,建立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和模拟实验平台,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国际标准品,开发教学视频和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而国内高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薄弱,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设备相对落后,教学用书和教辅材料选择有限,缺乏教学视频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型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影响了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国内外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评价对比在教学评价方面,国内外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大多数高校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评价上注重考试和实验报告。学生通过期末考试和

7、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估来获得成绩。而国外高校则注重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包括期中考试、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报告和项目等。通过多种评价方法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I FOOD INDUSTRY I 79FOOD INDUSTRY I INTERPRETATION5.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以上的对比分析,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并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改进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8、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更新实验设备和教学用书,引入新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需要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6.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挑战和对策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教学水平和教改意识不足,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学科建设。其次,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利用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支持,需要加强高校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最后,可能会遇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建立教师培训和教育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

9、水平和教改意识。其次,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增加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教学用书的选择,引入新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最后,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改革方向和对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来应对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挑战:(1)建立实践教学平台。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实地考察。因此,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与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等合作,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

10、参与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和分析工作。(2)引入行业专家和实践经验。邀请食品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来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的技巧。(3)建立学生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研讨会、学生论坛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食品微生物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相关的学科知识,如食品安全、食品工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加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

11、性。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需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以上的改革方向和对策,可以提高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结语总之,国内高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学科建设,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等对策,应对挑战,推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208285);江苏省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YZLYJFJH2022YXBS169);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37012779)。作者简介:朱江煜(199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