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81380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浅谈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2003城市生态学第一次实习报告02城市规划  刘畅 00213113实习目的、内容:增进同学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实习线路:北大逸夫二楼门前图书馆燕南园静园翻尾石鱼北大西门 蔚秀园畅春园畅春园文体公园万全河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西堤昆明湖北岸万寿山实习时间:2003年4月5日实习“明细”:我们在北大逸夫二楼门前面集合,在等待老师的时间里,我注意到了楼前那个置了块大石的花坛(准确大概要说“草坛”吧)里面种的是什么,我至今不知,只是大家议论纷纷,竟然有人说是萝卜,有人说是灰菜可

2、见它就不是普通观念里应该种在花坛里的草种,但一棵一棵倒是很有野趣。逸夫二楼位于北大东校门内侧,东门进入,便有一条宽柏油路直插入校园里,到图书馆前的台阶上,路南侧是理科楼群,与马路几乎没有过渡性的人行路,更不要提行道树了,路北侧是正在兴建的又一理科楼群,工地外围着铁板,整条马路两旁绿化效果不好,只有零星保留下的树木,以及理科楼群中间的一小块草地。让人感觉不到与“绿色”的亲近,这条校园中的马路给我的感觉是有些死板,还有一些不安全感。图书馆新楼的建筑风格很大气,正面在建筑体与其前面南北走向的道路之间有约二、三十米的过渡,设计有廊、石子小路,铺设需要维护的整齐草坪,看上去,很整齐干净的感觉,不知道这种

3、大片的空旷是否也是为了不影响那种大气。但这样,似乎整个过渡区域只是人们进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人们至多会为整齐的草坪、大花盘里的花投下匆匆一瞥,而不大会愿意在其中漫步或休憩吧。行至燕南园,老师说那里是北大校园里的桃源,身入其中,果然感觉到环境的优雅、清静。燕南园中的建筑风格是差别的统一,有纯粹北京民居,也有些带有西方风格的二层小楼,但几乎家家都有屋前屋后的一块地。植物的种类就很多了,有自家种的,比如一畦葱,几行叫不出名字的花,一代架起的藤,更多的是自生自灭的野草,规模上是尉为可观,比之人栽植物简直有过之无不及;成片的野草,种类更是繁多,蒲公英、鸢尾、车前、堇菜有的同学数了,在也就1平方米地上,大概

4、能分辨出11种野草呢。众多的野草并不都长在同一季、同一时,因此能延续园中的绿意。没有人工草坪的整齐规矩,但凌乱得自然,颇具情趣,带给人丰富长久的绿色,与天然的美丽。每个单元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也很惬意,只是泥土和沙,朴素得可爱。园中有鸟筑巢,有雀觅食,连野猫也总出没其间。漫步在那里的人们绝少行色匆匆者,我想这样的环境才是人们喜欢并适合的。一位搬到燕南园十一年的中年男子说他从没想到要搬走,那里好在安静,而在回答我们问题时,他正在伺弄墙外的十几盆花草,神色安然。另一位六十几岁的老教授说“这里夏天也好,那么多树、草,夏天呀一点都不热。”他还说他家里基本上是维持了40几年前搬入时的样貌,他并不觉得这有什

5、么不好。另外,我也注意到老教授的另一番话,他说他喜欢这里,也因为家里老人喜欢静,这里相对人口密度小,有更多“私人空间”。还遇见一位白发满头的老人,据说在燕南园住了50年,她本人的行行止止,也像这园子一样平和、宁静,不知是她受了这园的影响,抑或是她及像她一样的人影响着这园子的风格。似乎静园这种供人们休憩的草坪是每个大学里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听说原是苹果园的地方就变成了静园草坪。草地是特意选种的几种,不大需要人工维护,也是相对耐践踏的草种,只是不知道选择萱草是为了什么,视觉效果不错,只是好像一个隔离带,让人接近不得,既然供人踩踏、玩乐于其上,何必设这样的隔离?静园是“宽容的”,容许很多野草的生长,

6、这样的草坪在我看来是生动的,令人在心理上愿意接近的。静园草坪上零散的安插了几棵玉兰、海棠、松树,舍弃曾经的苹果树林,大概是匠心所至,要造出些浪漫吧,只是感觉上稍有些做作。                     静园草坪上的萱草在古建筑颇多的校西侧,环境也整治的不错,常能看见树上鸟巢累叠,只是鸟对建筑物而言,虽说能营造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也有一害,鸟的粪便等物对建筑物的腐蚀也不容忽视,尤其古建筑的维

7、护就更加不易了。这种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蔚秀园、畅春园都是北大教职工的住宅区,两园中都有湖,也就由湖扩散出了花园式的休息场所,但这里因住房需求就多是楼房了,人口密度也比较大。一位57年就住到蔚秀园的老人略带玩笑的说:“这里的环境若是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脏、乱、差。”尽管小区管理不到导致了“脏乱差”,但这位老人仍表示不愿搬走,毕竟有山有水,人们对于“山水”的需求,可见一斑。蔚秀园有一中心花园,其中包括一个“康乐园”,有各式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是附近居民的健身去处。让人欣慰的是适于儿童玩耍的设施周围地面都换成了软毡,虽然在一众水泥地面中略显突兀,也算是一大改进了。挨着畅春园是畅春园文体公园,地方

8、不大,主要的设施是健身设施,分儿童娱乐区,残疾人康乐区和老年健身区,甚至把卵石半嵌入地面而成的足底按摩区,吸引很多人在那里活动。公园里主体部分是一土坡,上面草皮也不用很整的草坪,任杂草生长,只是树比较少。途中经过万泉河,见到河道中唯余污浊泥水,这得归咎于河岸修成了与周边自然环境完全割裂的形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在大量污水排入的情况下,河流水质变坏,逐渐导致干涸。这种河道设计在规划中是极不可取的。同样的是颐和园外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河),98年以前,是自然覆岸,现在都已修成了石砌河岸,它有无万泉河的后果尚不可知,但河边的钓鱼人却表示在这样的河岸钓鱼还是有些不方

9、便,不舒服。这大概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吧。海淀展览馆前面有很大一片草坪,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片草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而若要给这样一块地植上绿色,似乎大可以采用耐性好的普通树种来种植,而草地上仅有的几棵树居然还包括杜仲,可笑的是为防止杜仲的树皮被刮去,每棵树的下半部分都要用铁丝网围住,很是影响外观。不知为什么要种杜仲这不大常见的树种,反倒添了麻烦。走过六郎庄时,几乎没有人有心情细细观察,大都匆匆而行,似乎想要快些走出这逼仄、肮脏、杂乱的地方。这附近曾是有名的京西稻区,但建设部门竟因农业耗水多,而将稻田一律清除,这样一来,留下的是今天看到的尘土飞扬、脏乱落后。现在又在大动干戈

10、的建设绿化隔离带,不知道具体的恢复植被的方法,但实际上依靠自然地从这种恶劣环境中长起来的野草来恢复植被,就已经能达到绿化的生态要求。又想到在颐和园的西堤行走所见。傍堤有一片湿地,听老师说长的是茭白和芦苇,这种滨水生长的植物除了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净化作用。曾见到向昆明湖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这些植物无疑能帮助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不停的削减湿地面积,却又不得不利用人力来清理净化湖水,真是舍本逐末。                &nb

11、sp;     昆明湖西堤边的湿地昆明湖好像在修整,围拦之后,西侧只剩极少水。意外见在那边浅浅的并不清澈的小水湾边也有孩子们玩耍。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可观湖光山色的昆明湖,也需要可以让小孩子们摸鱼嬉戏,而父母可以放心任之的浅流。万寿山是自然成山,现在看,山路两侧的山坡,一侧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已经种了人工草坪,另一侧虽然还保持自然风貌,改种人工草坪据说也在计划之中。然而事实是,人工草坪不仅比不上古时候修成的鱼鳞状坡面保持水土功能强,还能导致一连串的环境问题,比如草皮层与地面之间的积水最终导致滑坡;径流量加大稀释土壤碱性,影响喜碱性土壤的侧柏的生长有些可能是多年后

12、才能显现的问题,这样不考虑或者根本看不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进一步思考:以上是整个实习过程所想,回头看看,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因此就想就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这个方面来谈谈这次实习之后的思考。这里讨论基本上是针对城市人群居住区。首先,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实习明细”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情境。燕南园的建筑风格纯朴而没有浮华之感,给人美的感受与归属感。由于人口密度小,少有人往来其中,环境幽静,舒适。前面也已经提到,园中的动、植物众多,能让居于其中的人们不出家门就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这些优越之处是在园中住户的话中得到体现的,这里的自然环境是他们喜欢住在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我看

13、燕南园中的问题,其一是缺少交流空间。园中几乎没有便于人们交流的公共休息场所,这自然减少了人们的交流,换句话说,人们交流的需求在园中得不到满足。园中的建筑太强调独立性了,而有些忽略园子的整体性。或许这与园中住户的身份等状况有关,但交流是人的本性,特定的人群可能交流比较少,作为住宅区设计,却不应该忽视交流空间。而园中与周边似乎更是缺少交流,主要是指精神交流,燕南园的外墙似乎是个绝对的隔离。在未来,这种空间隔离是不可取的,人的交往圈子被墙限制,无形中缩小。但是,靠近北大“繁华”处,为了维持一分宁静,似乎也别无他法。作为校园中的一部分,燕南园也不能完全体现居住区的各种独立功能,它应该融入这个校园的大环

14、境,从这一点说,墙的隔断也似乎太过突兀、不近人情。其二,我们采访过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园中心的那块有花坛的地方,文革以前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言下之意对于缺了那样一块宝贵的玩乐之地,而多了个毫无用处的花坛甚是遗憾,可见人们对于进行文体活动的场所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这类场所又往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个好地方。相比较之下,蔚秀园、畅春园的配套设施就做得较好。蔚秀园中建了一个“康乐园”,如前文所提;与之相邻是供休息的小花园,绿荫、长椅,人们闲暇时可以使用健身器材,也可坐在长椅上交谈、休息。这样的设计为人们释放心情等需求提供了空间。畅春园住宅区则在紧挨着它的地方建了一个“畅春园文体公园”。空间大

15、了,设施多了,环境设计的施放空间也大了。如前所述,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设备,更多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对于人们要求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人们会感受到一种细致的关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背景环境带给人的是愉悦。从这些实例与人们的话中都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究竟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如何呢?先来说说人的需求。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揭示了这方面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它指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等的需求,这类需求如不被满足,则有

16、生命危险,因此是最强烈的需求。安全需求是人们要求避免各种物理、社会、心理等方面伤害的一种需求。社交需求是人们渴望得到相关人群的爱护、关怀、友谊、爱情的心理需求,此外,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自尊的需求一是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自由;二是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尊重,认同。自我实现需求的含义是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虽然不必都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个层面上体现,但大部分都是需要考虑的。再来说说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我认为它存在这样的特点:一、人们对

17、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涵盖心理、生理需求等不同层面的。既包括生理需求,人们要求各种上述提到的生理需求有物质保证,希望有休息场所。还包括心理需求,如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感有所要求;人们希望有私人空间以及公共的交流空间;需要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以达到愉悦心情、保持健康等目的;人们也需要充分接触自然来释放心情,减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前面几点是对居住区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都是比较容易达到的,而最后一点,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的今天,似乎越发难以达到了。但恰恰这一点是人类天性的体现,人们需要接触自然,因为自然环境宽容、美丽、有灵性,最能包容人类,让人类感到身心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自由。

18、二、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其范围是由个人的居住空间逐渐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大区域。人们不仅仅对于自家的居住条件有所要求,因为人在生活区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自家的房屋。人们需要进行文体活动,需要与周围人群进行物质、精神交流。这要求有一个更大的背景环境,包含人们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这一切也都说明人们的生活空间除了私人住房以外,还有很大的交叉使用的公共空间。因此我们讨论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人们所需的活动场所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与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人们的需求也就包括对这些场所的环境要求,以及将这些场所作为人们小居住环境的背景环境的要求。上述的生理、心理等需求在每个由小到达的生

19、活环境层次中都有要求。做规划设计,就是要想办法满足人们这些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将各种需求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考虑,设计出和谐又符合要求的生活区。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空间,具体来说首先要建设物质基础设施。这包括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造更加生态化的和谐生活环境。并同时提供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的城市生活硬质环境。其次是在物质环境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在设计中体现一种包容力,一种从容,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平和心态这些思考还是很粗结构的,需要慢慢细化。但是既然想到了,就要在以后更多的关注,无论是审视一个生活区、一

20、个规划作品,还是做一个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都是一条值得重视的思路。问题提出:整个思考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如果涉及实际的状况,就出现一些问题。人们的需求虽然能从大范围上统一起来,但各个较小层面上看,就有很大差异,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尤其在人口成分、背景复杂的居住区,如何适应各类需求值得深思。所谓的居民区不是孤立的,要有与周围商业区、学校、服务行业的联系。以目前的情况看,与闹市区的联系如果过从密切,则难免有损居住区的宁静;如果相对疏远些,多半会带来一些不方便。说规划设计要体现一种包容、一种从容、一种平和心态,这似乎与世风有些差距,这样,规划作品怎样保持这种平和,又要为人们所接受,也是

21、个无可回避的问题。尽管我们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但当面对一个自然环境相对较恶劣的地方,难免要进行人为的大规模改造,改造与保持的界限不好把握。并且,有时为了美观等设计需要,似乎也要进行一番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尽管美观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还有一些细碎的问题已经在前面“实习明细”中分别提到了。由于时间较紧,没有更充分的思考这些疑问,留待以后带着问题学习、查证。后记:实习基本按照预想,沿途观察、记录,询问路上所遇行人与当地居民。只是有些地方走得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体味、感受和调查,并且也许是第一次进行这种实习吧,在实习过程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想法,凌乱一片。所以做的记录基本上是“东一榔头,西一耙子

22、”。询问路人与当地居民时的问题也是抓不住重点,显得有些无序,也没有什么中心,好在被询问的人大多很配合,很乐于回答我们的问题,也很愿意主动对我们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为我们发现问题带来很大空间。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对于问题看法与认识的多样与丰富是我始料不及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生活的渐染中所得到的体悟才是真正深刻而真实的,是他们的话给我启发,让我从一个角度窥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又记:今天又去了燕南园一趟,漫步其中,看到一块块地上长得快要溢出的紫色小花,闻到馥郁的香气,听到不下六、七种鸟鸣,又看到似乎不经意又很精心的小路,齐整又与周围“和谐相处”的柏墙一切都是那样和谐、自然的存在,安安静

23、静地体现着一种自然美、一种人文气息。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思考还是那样的肤浅,还远远不够踏实,对于设计与自然的交融,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理解,只有把它当作自己长久的任务来不断学习、思考了。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个人购房渐成气候。居民如何挑选自已称心如意的住房,如何看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近日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愿意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房,价格、环境、交通、位置是居民购房时要考虑的四大主要因素。对于如何支付高额的购房费用,47.8的人希望选择十年分期付款,25.4的人希望选择二十年分期付款,20.4的人希望选择一次付

24、清。这说明多数人已经认可分期付款的购房方式,“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不仅会使大部分居民圆了住房梦,而且也会推动房地产市场向前发展。房子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居民对购房都表现出慎之又慎的态度。绝大多数人表示,购房前要看房4次以上,其中高达39.6人表示购房前要看房4-5次,20.3的人表示要看房6次以上,34.5的人表示要看房2-3次。此外,16的人在购房时首先考虑价格因素,15.1的人首先考虑环境因素,14.2的人首先考虑交通因素,12.1的人首先考虑位置因素,11.2的人首先考虑绿化因素,另外,朝向、物业、辅助设施、户型、增值、学校也是一部分居民购房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说明

25、:价格、环境、交通、位置是居民购房时要考虑的四大主要因素,人们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分房的、受制于自己的职位、工龄等的被动局面中走了出来,客观地、全面地考虑住房的经济性、适用性、舒适性这些问题,按自已的意愿选择理想的住房。调查进一步显示,目前的城市房价和广大居民的支付能力及收入预期相比仍然偏高,高昂的房价仍是扩大城市居民的即期购房的一大障碍。高达65的人认为所在城市的房价偏高,29.4的人认为适中,只有5.6的人认为房价较低。调查数据表1:如果您购房,会优先以下哪些因素?(复选)选项比率()选项比率()价格16位置12.1朝向3.8户型4.5环境15.1交通14.2物业7.9学校5.1绿

26、化11.2概念0.7辅助设施5.1增值4.2其它0.2表2:如果您购房,您希望购买多大面积的住房?选项比率()&am50平方米以内4.550-80平方米以内27.880-100平方米以内42.4100平方米以及以上25.3表3:如果您购房,在决定购房前至少要看几次房?选项比率()1次5.62-3次34.54-5次39.66次及以上20.3表4:如果您购房,倾向于选择哪种付款方式?选项比率()一次付清20.4十年分期付款47.8二十年分期付款25.4其它6.4表5:您认为您所在城市的房价怎样?选项比率()高65适中29.4低5.6表6:您觉得目前的房价会涨会跌?选项比率()会涨31基本不变41.

27、1会跌&am27.9表7:您认为经济形式好转,会对您所在城市房价有什么影响?选项比率()会涨42.7基本不变34.7会跌22.61在百度搜索: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房首选分期付款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人们已经不太爱用“天之骄子”来称呼他们,转轨时期形成的就业压力更让大学生还没来得及体会到考学成功的快乐,就投身到另外一种更猛烈的竞争中。对未来的就业意向来说,哪一类企业最受大学生的青睐? 北京世纪蓝图市场调查公司最近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六所大学的313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他们对外企的看法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3.9%的调

28、查对象在毕业后有进外企的意向,也许最终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如愿以偿,但这丝毫不影响同学的热情。可见,对外企,大多数同学心向往之。 为进外企,包装自己 毕业后有进外企意向的同学,为了实现目标,自己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呢?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最着意准备的是外语(94.0)、电脑知识(80.0);其次是自己的处事能力(79.5),再其次是了解外企公司内部情况(49.5)以及国外的文化、风情(39.5)。值得注意的是,“更加注重学习成绩”是选择最少的。研究人员认为,这至少说明现在的大学教育离实际工作的需要有较大差别。 表:为进外企,大学生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人数 百分比 着意学好外语 188 94

29、.0 积极学习电脑 160 80.0 努力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 159 79.5 积极了解外企公司的情况 99 49.5 注意了解国外的文化、风情 79 39.5 更加注重学习成绩 59 29.5 进外企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大学生心向往之的外企,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对外企高效率,高薪水,管理规范,个性和创意能够更好的发挥但是工作压力也大的认同感较高,中选率都在70以上。而对外企中存在的中外员工工作待遇差异、文化差异、人际关系简单、提升机会多等观点的认同感比较低。大学生对外企的最认同的主要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 表:对下列有关外企观点的赞同度 观 点 百分比 外企工作效率高

30、 81.8 外企工作条件好,薪水高 78.3 外企管理规范 74.4 外企鼓励员工发挥个性和创意 73.8 外企工作压力大 72.5&n 微软 109 34.8 ibm 101 32.3 摩托罗拉 77 24.6 可口可乐 31 9.9 松下 29 9.3 索尼  27 8.6 壳牌 27 8.6 西门子 25 8.0 三星 16 5.1 惠普 14 4.5 爱立信 14 4.5 预测未来的社会竞争形态,国家主权间的竞争色彩将越来越淡,而跨国企业的竞争则越演越烈。跨国公司不仅资本、技术力量强大,而且管理成熟,对中国现阶段的大学生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在目前就业困难的局面下,大学生

31、的就业观念不是单纯的说服教育工作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切实提高本土企业的吸引力,这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努力,这种努力不能靠诸如“儒商”、或者那些与老板对话中体现出来的空洞的企业理念驱动,而是需要长期、扎实的企业制度建设来完成。 正如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的北大同学所说:“ 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同时进入外企后有许多培训机会。目前国有企业不很景气,发展前景不大,同时缺乏必要的员工培训,人际关系繁杂。当然,国家的有些措施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向国企,如户籍制度,但就目前状况,只此一项就不太有吸引力。” 研究人员认为,大学生们渴望更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但他们并不惧怕竞争,而是渴望公平的、有规则的竞争。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比单纯的提高待遇更好的“梧桐树”,也会招来真正的金凤凰。这是大学生对外企态度调查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