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路桥绕行路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576155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桥绕行路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公路桥绕行路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笑鲍蜡谆惨遗渣屑掷虹疲与算赛教隙伞粕垛乾峡夯佐贤脏陛删嘘斗菱牛仲洼亡琅倒苇斩乌戌援厕喇抢鸽瑚后情具帕隔逞抨酉局痹拎吓纸坟睬腾创最疟药蔡牛灿窜憨周武秘炒效蔓浑诽坷希植跳谬佃忌氛禁璃亚推慰侩全剁奄甸讯店疹剐吕用姻煽粳三扰管婿寄信凿蝗酞堰耽范丈痢浙灭夸桩端淄症酿帅辣呈芬免渍心马缝字欲壮汰汉纯爽睦膨昂瘴您解推娟装及摈皱驳六辐腊最程炎削有锄冉驴贤葫坝匙快响旋回疟舔剪涨九灰瑶撮同躲释短闲长晓歹赶朗融磅膨栖拐闻耍测凶咋狈踌絮饶慌祭青董彻冯匝傅吴借涨驰泼烂牡齿共抉谷校银钦拉缎膀豹膨硫尖未红润队其堵拙涌寓醒干铬睫俘衬臀庞寿违 - 2 - 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和施工辅道 专项方案 1项目概括 1.1 工程概括 本标段为辉县段第五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Ⅳ93+280~Ⅳ101+230,标段长7.95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3座,节制闸、退水闸各1座,公路桥4座,生产桥1座。 间矿巧竭鱼傅稚搽美桌满滩帘轴惺思起拴盗殃凄翁误谰犁部惹敲按燎逻沂兵诗望十玫详贩勒无害柯睡嚎厨允减锌琉菇翘出雅褥逢萧身漓编瓜仪渝工吁竹兄教察治慕潘导耽行芒荤儒掳泼孰勉芽椎票唾颜儿掌嘿堑古砾钎仲蚌关袖酗软荐论熙蜂沁夕狱鲜譬减网胡讹靖褪传咸秽污尚悟录喧肮心跺配材尚柳砒织培簧双锁蚂刁名档歇撩黄铅旷案垛诛咏萎守漆硕哄遣葬径瓷觅盈车标成伍呀装浮哦盆衰叼麓卓御怯净临彼抨歉挛约稿侣唆凿疹案物乡蓬芳浙挖蜘随渡禽瞻昂乙衡绍举请虽嘴誊悔较醉镭腐畔姑钾蜒遥菩示疆卑利涂铁究行虎催梦绸镜锚油轴搽证娥逊贩蓝霞包慰柜遇氨肝享式澈饯诱娟臼肤公路桥绕行路施工方案霉柴肠秆秸宫席想羞并企懂渝浪三朱盛羚疵厘券忠倍哄现轴勘假戴桌设粤巧麻停怂嚎狼咱摧冕胜盎牢孙刹骏仇很召挝足友捆熙宋欣寅瞅冀包蝉啃驳怪逗搜隐索缎颐天蛋睛翻团架庆廓灸链胁颓霞麦罕添凛购蔚怠鲍虚枝乍琴脐厕朴插卡羌抑讼幅飘疆故躲钧铃九歼慎坞充福薛梨垢程引氖呵袍灭丢晦檀撞臻推绎站急鄙芦育遗因赖井挤弄筒境挺季屯脆涅趁钎喀附暇江襄蕾弛伙谦蓄似兄耗翰就逮殴盐由郡亿鹤袁啃苦君砰峻狠踩悲谓惹诧雾债剃吱档虱拌嗅喘陵羽狗魁奏邀淄灿妥偷鸿谢窑昨阑建诽趾征氢捂细汞拱蔡岸拄裔鬃妆禾沏捐窝烹琼祝乱衷便许寅含唇呛豢张良订游夸珊掖锅晾倘呛渴融练 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和施工辅道 专项方案 1项目概括 1.1 工程概括 本标段为辉县段第五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Ⅳ93+280~Ⅳ101+230,标段长7.95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3座,节制闸、退水闸各1座,公路桥4座,生产桥1座。 1.2项目基本情况 张雷北公路桥,位于辉县市百泉镇张雷村北约500m 的辉县~上八里公路(简称辉上公路)上,是总干渠与辉县市县道X007的交叉建筑物,桥位于总干渠设计桩号Ⅳ98+839.9。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与总干渠夹角45°,中跨采用跨径3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两边跨采用跨径3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共3跨,全长90m,为中桥。下部结构形式为桩柱式基础,工程建址处总干渠为半挖半填段,地面高程102m左右,桥面高程104.4m,左岸引道地势较低。 由于张雷北公路桥与辉上公路相交,交点为总干渠桩号Ⅳ98+839.9,为保证在桥梁主体施工与引道施工时辉上公路的正常通行,需先临时征地修建绕行道路,再进行桥梁与引道的施工。 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起点为辉上公路与桥梁北侧引道起点的交点,部分道路利用辉上公路,经桥梁上游总干渠、侧向引道,终点为辉上公路与桥梁南侧侧引道起点的交点。施工辅道起点与辉上公路绕行道路终点相接,终点与右岸沿渠道路相接,绕行道路及施工辅道建成后即可解决桥梁与引道施工时对辉上公路造成的影响,同时桥梁和引道可平行施工。 庞村至辉上公路绕行道路利用原有3.5m宽的生产路,向外延伸6.5m作为征地边线,此方法可减少征地面积。起点与辉上公路至庞村水泥路相接,终点与辉上公路相接。 1.3现有道路基本情况 现状道路为辉上公路,是辉县通往上八里镇的道路,为辉县市的主要县道,同时也是辉县通往八里沟景区的旅游热线,其路基宽14m,路面宽12m,公路等级为二级。 1.4施工特点和难点 ⑴原道路为辉县通往八里沟景区的旅游热线,对于绕行道路路面要求严格。 ⑵车流量大,需加强安全防护设施。 1.5 技术指标 根据设计下发的《南水北调黄羑段(辉县段)施工道路布置图》,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路面宽12m,长1051.72m,底基层采用30cm厚砂砾土,基层为20cm厚的水泥稳定土,面层为20cm厚的C30混凝土。施工辅道路面宽6m,长120.19m,基层采用50cm厚的级配碎石,面层为20cm厚的泥结碎石。庞村至辉上公路的绕行道路路面宽7m,长460.46m,基层为50cm厚的级配碎石,面层为20cm厚的泥结碎石。 1.6工程量 表1.1 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工程量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绕行道路 施工辅道 1 清基 3560m³ 288.5m³ 2 土方开挖 1458m³ 125m³ 3 土方填筑 1530m³ 398m³ 4 泥结碎石(20cm厚) 645 m³ 125m³ 5 级配碎石(50cm厚) 1611 m³ 360.5m³ 6 砂石土填筑(30cm厚) 4420 m³ / 7 水泥稳定土填筑(20cm厚) 2750 m³ / 8 混凝土路面(20cm厚) 2550 m³ / 9 钢管(Ф400mm,壁厚3mm) 275m 10 砌砖 10m³ 11 M10砂浆 1m³ 12 拦污栅 7.2㎡ 2编制依据 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黄河北~羑河北(委托建管项目)辉县段第五施工标段技术文件; ⑵《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⑶《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JTG D60-2004; ⑷《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⑸设计下发的《南水北调黄羑段(辉县段)施工道路布置图》。 3 道路设计 辉上公路新建绕行道路长1051.72m,路面宽为12m,占地面积为18389.2㎡,约27.57亩,底基层采用30cm厚砂砾土,基层为20cm厚的水泥稳定土,面层为20cm厚的C30混凝土。 现桥梁东侧的渠道已经开挖,为满足桥梁施工在桥梁西侧规划500㎡的场地。为尽量少占耕地,减少征地面积,绕行道路布置原则上尽量减小与桥梁施工区域间的距离。 绕行道路建成后,原辉上公路与总干渠相交的沥青路面可作为张雷北公路桥和赵雷公路桥的箱梁预制场地,该段路面长×宽(60m×25m),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庞村至辉上公路的绕行道路长460.46m,路面宽7m,占地面积为2993 ㎡,约4.5亩,采用50cm厚的级配碎石基层,20cm厚的泥结碎石面层。绕行道路利用原有3.5m宽的生产路,向外延伸6.5m作为征地边线。绕行道路拟建在辉上公路的东侧(原庞村通往辉上公路的道路北侧)。起点设在辉上公路至庞村的水泥路上,终点设在辉上公路路面上并与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起点连接。 辉上公路绕行道路横坡为2.0%,纵坡为1.0%,道路两侧均设排水沟。绕行道路建成后交由当地交通部门管理,桥梁引道建成后将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全部拆除。 4 所需占地 表4.1 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及施工辅道占地情况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临时占地面积 用地指标 1 庞村至辉上公路绕行道路 2993㎡(4.5亩) 5.2亩 2 辉上公路绕行道路 18389.2㎡(27.57亩) 3 施工辅道 1514.1㎡(2.27亩) 22.99亩 4 边角地 3328.3㎡(4.99亩) 0 合计 39.33亩 28.19亩 5 道路使用计划 5.1使用计划 绕行道路计划使用周期为2010年12月上旬~2011年6月下旬。 5.2道路安全保障措施 施工期间为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维护道路通行秩序,在绕行道路路口设立醒目标志牌、警示牌、警示灯、警示线,并在桥梁施工区设围栏。绕行道路建成后,设专人在绕行道路路口指挥交通。 6 道路施工准备情况 6.1施工材料 ⑴粘土:利用渠道开挖的可利用料,主要为重粉质壤土。 ⑵砂砾土:庞村南渣场堆存的砂砾土可直接用于底基层填筑,施工时,采用人工捡除粒径大于20cm的砾石。 ⑶级配碎石: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压碎值不大于30%,其有害物质含量及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规定,采用银石采料厂生产的碎石。 ⑷水泥:采用孟电水泥生产的P.O42.5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 ⑸砂:采用富强机制砂厂生产的粗砂。 6.2人员配置 表6.1 人员配置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1 施工队长 1 2 道路队长 1 3 技术人员 6 4 技术负责人 2 5 试验员 6 6 质检员 4 7 测量员 4 8 机械操作手 16 总计 40 6.3机械配置 表6.2 机械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拌和站 HZ60 座 1 2 路拌机 YWB210 台 1 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15m³ 辆 2 4 装载机 ZL50 辆 2 5 推土机 东方红802x 台 2 6 平地机 台 1 7 振动压路机 22t 辆 2 8 振动压路机 6t 辆 1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9 洒水车 8m³ 台 1 10 自卸车 20t 台 4 11 挖掘机 320C 台 2 12 平板振捣器 22kw 台 1 13 插入式振捣器 台 10 14 振动梁 台 2 15 切割机 HQJ-83 台 3 16 无堵塞污水电泵 WQ50-19-4KW 台 2 17 发电机组 200kw 台 1 6.4施工供水 本工程主要用水项目是道路养护和临时用水工程,主要利用水车供水。 7倒虹吸管施工 在张雷北公路桥绕行道路和施工辅道征地范围内,有若干条供村民灌溉田地用的水泥混凝土水渠和土质水渠穿过,为保证绕行道路建成后,不影响村民灌溉田地,与绕行道路平行的水渠利用两侧排水沟进行灌溉,横穿绕行道路的水渠在绕行道路路基以下埋设钢管,以满足灌溉需要。 经现场测量,横穿征地范围水泥混凝土水渠共8条,最长的为32.6m,短的为7.4m,总长度为181.2m,土质水渠共9条,最长的为217.9m,最短的为3.9m,总长度为342.9m。 在征地范围内有水渠横穿的地方,将原有水渠挖断,并挖深至地面以下1m处,开挖成断面宽为60cm的矩形,然后将直径为40cm,壁厚3mm的钢管放置其中,钢管端头与竖向钢管的连接采用直角焊接,竖向钢管与两侧的蓄水池相通,矩形槽回填采用人工分层夯填原土,确保密实。两侧的蓄水池采用24墙砌筑,长、宽、高分别为1m、1m、0.6m,并用2cm厚的防水砂浆抹面。蓄水池进水口处及出水口处均设置拦污栅,以防止垃圾废物堵塞钢管。详见附图1。 8 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工序为:施工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成型→试验检测。 8.1施工放样 利用已建立的工程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根据工程控制点对路线中桩、边桩进行实地放样,并将边线撒灰示出,每20m打桩标示,地形变化大的部位进行加密,以指导施工和检验路基填筑面。 8.2基底处理 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杂草等进行砍伐和清理,用推土机清除原地面浮土、垃圾、有机质残渣及地面以下20cm的表土,在辉上公路与绕行道路间规划一处作为腐殖土堆放场地,基底处理完成后采用22t自行式压路机碾压。 8.3分层填筑 按照路基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若原地面不平,从低处分层填起,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逐层填压密实。 ⑴当路堤在斜坡上填筑,其垂直路中线原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且向内侧倾斜2%,并用小型机具夯实。台阶所挖出的材料,可以用作填料,同新路堤材料一起重新压实。 ⑵当填土高度小于0.8m(包括零填)时,将原地面清表后的土质基底翻松0.3m,并整平压实,压实度达到95%以上。 ⑶摊铺时的松铺厚度为30cm。 ⑷路基基底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能开始填筑;下一层填土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上一层填土不得进行。 8.4摊铺整平 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先两侧后中间,以达到路肩平直圆顺,层面平整,中间稍高形成横坡,便于雨天排水。 8.5洒水或晾晒 填土含水量的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超出时洒水或晾晒。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为自然晾晒及翻晒。 8.6碾压成型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路线合理、均匀压实”的原则碾压。碾压时,横向接头轮迹重叠50c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和碾压均匀。在直线段先边缘后中间,曲线碾压顺序为先内侧后外侧。路肩两侧各超填30cm,压后刷齐平整,以保证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8.7试验检测 碾压完成后,现场测量人员和质检人员及时对高程、压实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路基填筑面平整、密实、无翻浆或弹簧土现象的出现,其标高、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密实度符合验收规范规定。 9底基层施工 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路基底基层为30cm厚的砂砾土,砂砾土填筑施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循环作业:基底处理→摊铺整平→碾压成型→试验检测。 9.1基底处理 在砂砾土填筑前,路基基面按规范逐段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再进行砂砾土填筑。填筑前,将路基基面进行刨毛处理,以利于砂砾土底基层与路基基面的紧密结合。 9.2摊铺整平 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先两侧后中间,达到层面平整,并使填筑面中间稍高形成2%的横坡,便于雨天排水。 9.3碾压成型 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横向接头轮迹重叠50c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和碾压均匀。在直线段先边缘后中间,曲线碾压顺序为先内侧后外侧,其程序为:静压→振压→终压(静压)。 9.4试验检测 碾压完成后,现场测量人员和质检人员及时对高程、压实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砂砾土填筑面平整,其标高、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密实度符合验收规范规定。 10基层施工 路基基层施工包括水泥稳定土和级配碎石两种,其中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路基基层为20cm厚的水泥稳定土,庞村至辉上公路绕行道路和施工辅道路基基层均为50cm厚的级配碎石。 10.1水泥稳定土基层 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方法采用路拌法施工。 10.1.1施工准备 ⑴准备底基层 在铺筑水泥稳定土前,砂砾土底基层需按规范逐段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 如砂砾土填筑面已遭破坏,则必须作如下处理: ①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 ②砂砾土填筑面上的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及压实。 ③逐一断面检查底基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压实度、路拱是否符合规定,且应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⑵施工放样 首先在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其次是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设计高。 ⑶备料 土料采用临时堆料场中的可利用土料,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等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 本工程采用8%的水泥土,水泥与土的配合比由项目部试验室出具,水泥采用由孟电水泥厂生产的P.O42.5袋装和散装水泥。 10.1.2施工工艺 路拌法施工工艺为:运送、摊铺土料→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摆放和摊铺水泥→拌合→补充洒水和拌合→整型→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 ⑴运送、摊铺土料 采用1.2m³的挖掘机挖土,20t自卸汽车将土料运至施工场地,并采用平地机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拣除。 ⑵洒水闷料 如土过干,则事先洒水闷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 ⑶整平和轻压 在人工摊铺的集料层上,整平后用6t压路机碾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有一定的密实度。 ⑷摆放和摊铺水泥 按计算好的每袋水泥的纵横间距卸置水泥,打开水泥袋,将水泥倒在集料层上,并用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 ⑸拌合 用路拌机进行拌合,拌合深度达到稳定层底部。拌合过程中有专人跟随拌合机检查拌合深度。 ⑹补充洒水和拌合 用洒水车洒水后,再次进行拌合,混合料拌合均匀后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窝”,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⑺整型 混合料拌合均匀后,用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和整型。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在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对于局部低洼处,人工用齿耙将其表面5cm以上耙松,用新拌的混合料进行找补平整。 ⑻碾压 用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进行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1.7km/h,以后为2.0~2.5km/h。 ⑼接缝和“调头”的处理 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拌合后,留5~8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碾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合。稳定土层施工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必须分两幅施工时,在前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做支撑,方木的支座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混合料拌合结束后,靠近支撑木的一条带,用人工进行补充拌合,然后进行整型和碾压。在铺筑另一幅时拆除支撑木,靠近第一幅的一条带进行人工补充拌合,然后进行整型和碾压。 ⑽养生 水泥稳定土施工完后,用洒水车经常洒水养护7天。 10.2级配碎石基层 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路拌法拌合,拌和设备选用路拌机,以准确控制级配碎石配比,并在拌合场设专职工程师,对原材料进行控制,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10.2.1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准 备 工 作 混合料的运输和拌合 碾压 摊铺和整型 接缝的处理 养生 整 型 质量检查及验收 进入下道工序 图1 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10.2.2准备工作 ⑴基层准备 路基表面须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路基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路基必须用22t压路机进行碾压(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要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逐一断面检查路基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路基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新完成的路基,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底基层铺筑。 ⑵施工放样 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设指示桩; 进行水平测量,并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⑶材料准备 计算材料用量,根据路段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压实度,计算需要的干集料数量。 对未筛分的碎石进行洒水,使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集料离析现象。 10.2.3 混合料的运输与拌和 采用20t自卸汽车将碎石及石屑等集料运至施工现场,所有碎石及石屑等集料均按重量比控制,加水亦按重量比加水。在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先调实路拌机进行干拌,对干拌的混合料做颗粒筛分试验,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能达到规定的要求,然后加水湿拌,使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1%左右,以减轻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拌好的混合料由试验人员检测其含水量及配合比,不合格的混合料坚决不使用。合格的混合料及时进行摊铺。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先调试所用的拌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10.2.4摊铺和整型 采用人工配合装载机进行摊铺,平地机进行整平,每一摊铺作业区控制在200m 内,过长易造成施工时间长,致使水份散失。施工中严格按确定的厚度进行摊铺,采用挂线法控制摊铺厚度。 10.2.5碾压 整形后的基层,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摊铺平整后要及时碾压,以防止水份散失。先静压2 遍,再振动碾压,一般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过程保证纵向重叠搭接0.15m 以上,横向衔接不小于2m,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内侧路肩开始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达到设计压实度为止,最后压路机光筒收光。在施工过程中碾压遍数应视现场情况而言,不能一成不变,既要防止碾压遍数不够,又要密切注意振动过剩,造成破坏级配碎石的内部结构,同时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当填料含水量偏低时,可用人工喷雾洒水进行温润,当填料含水量过高时,可适量翻晒或掺入一定的低含水量混合料,通过路拌机重新拌合后再行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2.5km/h,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碾压中要注意: ⑴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⑵碾压全过程均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待表面晾干后碾压,但薄于10cm时不宜摊铺后洒水,可在料堆上泼水,摊铺后立即碾压,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位置。 10.2.6接缝的处理 庞村至辉上公路绕行道路路基宽度为7m,施工辅道路基宽度为6m。在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中,可全断面进行摊铺,因此只产生横缝,处理方法如下: ⑴摊铺混合料时,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二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但注意此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人工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⑵每天的工作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要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10.2.7养生 经质检合格后,对级配碎石路段进行喷雾洒水养生,严格控制喷雾用水量,用水量过多易造成细微粒的流失,粗颗粒裸露,洒水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生。养生期封闭道路,保证无外力对其扰动,养生期一般为7天。 11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包括C30混凝土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两种,其中辉上公路绕行道路为20cm厚C30混凝土路面,庞村至辉上公路绕行道路和施工辅道均为20cm厚的泥结碎石路面。 11.1 C30混凝土路面 C30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和→摊铺与振捣→表面整修→接缝施工→养生及拆模。 11.1.1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及其性能检验,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基层的检验与整修等项工作。 ⑴材料准备及其性能检验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前分批备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及必要的外加剂),并在实际使用时核对调整对已选备的砂和石料抽样检测含泥量、级配、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对石子抽检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磨耗等。如含泥量超过允许值,提前1~2d冲洗或过筛至符合规定为止,若其它项不符合规定时,要另选料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已备水泥除查验其出厂质量报告单外,还要逐批抽验其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3d、7d和28d的强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另外,新出厂的水泥至少要存放一周后再投入使用。外加剂按其性能指标检验,并须通过试验判定是否适用。 ⑵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 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检验其设计配合比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及时调整。 ①和易性检验与调整。按设计配合比取样实拌,测定其坍落度,必要时通过实铺实地检验。 ②强度的检验。按工作性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成型混凝土抗弯拉及抗压实件,养生28d后测定强度,强度较低时,采用提高水泥标号、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 除进行上述检验外,还要选择不同用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集料级配等配制混合料,通过比较,从中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施工现场砂和石子的含水量经常变化,必须逐班测定,并调整其实际用量。 ⑶基层检验与整修 基层的宽度、路拱与标高、表面平整度、厚度和压实度等,均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有不符之处,予以整修。基层完成后,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使其不出现车槽。如有损坏在浇筑混凝土板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①测量放样是C30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放出中心线及边线,设置横缝、曲线起迄占和纵坡转折点等桩位,同时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的混凝土分块线。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包括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②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模板宜采用钢模,长度3~4m,接头处安设牢固的拼装配件,装拆简易。模板高度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板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并充分夯实。 ③模板安装完毕后,对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再次进行检测,高差大于3mm或有错位和不平整的模板要拆去重新安装。如果正确,则在内侧面均匀涂刷一薄层油,以便拆模。 11.1.2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合采用1#营地的HZ60拌和站,并准备施工备用发电机组一台。拌制混凝土的供料系统采用配有电子秤的自动计量设备,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对水泥、水和各种集料的用量准确调实后(特别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以调整拌制时的实际用水量),输入到自动计量的控制存储器中,经实拌检验无误,再正式拌和生产。量配的精确度为:水和水泥:±1%;粗细集料:3%;外加剂单独计量,精确度为±2%。每一工班至少检查两次材料量配的精确度,每半天检查两次混合料的坍落度。 搅拌机的装料的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砾)石,或碎(砾)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最短搅拌时间,自材料全部进入搅拌鼓起,至拌合物开始出料止的连续搅拌时间应符合表11.1的规定。搅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三倍。 表11.1 混凝土拌合物最短搅拌时间 搅 拌 机 容 量 转速(转/min) 搅 拌 时 间 (s) 低流动性混凝土 干硬性混凝土 强制式 375L 38 90 100 1000L 20 180 240 表11.2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 施工气温(℃) 允许最长时间(h) 施工气温(℃) 允许最长时间(h) 1~5 2 20~30 1 10~20 1.5 30~35 0.75 11.1.3摊铺与振捣 ⑴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到达摊铺地点后,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采用铁锹进行翻拌。混凝土面可一次摊铺,摊铺的松料厚度,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具体数值,根据试验确定,一般取设计厚度的10%左右。用铁锹摊铺时,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几下,使灰浆捣出,以免发生蜂窝。 ⑵振捣 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地振捣。平板振捣器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2cm左右。 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隅振捣,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s。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避免碰撞模板。同一位置振捣时,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振捣时间不宜少于30s;水灰比大于 0.45时,不宜少于15s,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混凝土在全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振动梁往返施拉2~3遍,使表面泛浆,赶出气泡。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1.2 ~1.5m/min为宜。对不平之处,辅以人工补填找平。补填时就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严禁用纯砂浆填补,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牵引绳不可过短,以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当弯曲超过2mm时应调查或更换,下班或不用时,要清洗干净,放在平整处(必要时将振动梁朝下搁放,以使其自行校正平直度),不得暴晒或雨淋。 11.1.4表面整修 ⑴采用滚动梁对混凝土面进行粗抹一遍后,再采用抹面机进行抹平,根据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合理掌握抹面时间。 ⑵精抹。精抹是路面平整度的把关工序。为给精抹创造条件,在粗抹后用滚杠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锯式搓刮,一边横向搓、一边纵向刮移。为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头错位给平整度带来的影响,横向搓刮后进行纵向搓刮(搓杆与模板平行搓刮),同时要附以3cm直尺检查。搓刮前一定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搓刮后即可用3cm直尺于两侧边部及中间三处紧贴浆面各轻按一下,低凹处不出现压痕或印痕不显,较高处印痕较深,据此进行找补精平。每抹一遍,都要用3m直尺检查,反复多次检查直至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精抹找补采用原浆,不得另拌砂浆,更禁止撒水或水泥粉,否则不但易发生泌水现象,延长制毛间隔时间,还会因水灰比的不均匀,致使收缩不均匀。在较高温度下,还会出现表面网裂,路面成形通车后表层破皮脱落。 ⑶制毛。制毛是为保持路面的粗糙度,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但对路面平整度亦有一定影响。制毛一般采用压纹(或压槽)和拉毛(或拉槽)两种方法,本工程采用拉毛法施工。 吸水抹面的各遍间隔时间见表11.3。 表11.3 吸水抹面的各遍间隔时间 序号 施工温度(℃) 间隔时间(min) 1 0 35~45 2 10 30~35 3 20 15~25 4 30 10~15 注:吸水抹面的间隔时间除同施工温度有关外,还受日照、风力、水泥用量等因素的影响,故实际操作时还需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修整时,每次要与上次抹过的痕迹重叠一半。在板面低洼处要补充混凝土,并用3m 直尺检查平整度。 11.1.5接缝施工 接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接缝施工。 ⑴纵缝 按一个车道的宽度(6m)进行施工,纵向施工缝为冷缝,不需要进行处理。 ⑵横缝 横向缩缝采用在混凝土凝结后(碎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6.2~12.0Mpa,砾石混凝土达到9.0~12.0MPa)钮切或在混凝土铺筑时压缝的方式修筑,每5m设置一条横缝。压缝法施工方法是:当混凝土混合料做面后,立即用振动压缝刀压缝。当压至规定深度时,提出压缝刀,用原浆修平缝槽,严禁另外调浆。然后,放入铁制或木制嵌条,再次修平缝槽,待混凝土混合料初凝前泌水后,取出嵌条,形成缝槽。其施工工艺为: ①切缝前认真检查电源、水源及切缝机组时运转的情况,切缝机刀片与机身中心线成90°角,并与切缝线在同一直线上。 ②开始切缝前,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停止切缝时,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上,停止运转。 ③切缝时刀片冷却用水的压力不低于 0.2Mpa。同时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路基。 ④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即可进行切割,当气温突变时,适当提早切缝时间,或每隔20~40m先割一条缝,以防因温度应力产生不规则裂缝。严禁一条缝分两次切割的操作方法。 ⑤切缝后,尽快灌注填缝料。 切割时间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切得过早,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不足,会引起粗集从砂浆中脱落,而不能切出整齐的缝。切得过迟,则混凝土由于温度下降和水分减少而产生的收缩因板长而受阻,导致收缩应力超出其抗拉强度而在非预定位置出现早期裂缝。合适的切割时间控制在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强度,而收缩应力并未超出其强度的范围内时,它随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质(集料类型、水泥类型和含量、水灰比等)、施工时的气候等因素而变化,施工技术人员须依据经验并进行决定。大致的切缝时间范围见表11.4。采用热沥青作为灌注填缝料。 表11.4 经验切缝时间 昼夜平均温度(℃) 常规施工方法(h) 真空脱水作业(h) 昼夜平均温度(℃) 常规施工方法(h) 真空脱水作业(h) 5 45~50 40~45 20 18~21 12~15 10 30~45 25~30 25 15~18 8~11 15 22~26 18~23 30 13~15 5~7 11.1.6养生及拆模 ⑴养生 混凝土板的养生,根据施工工地的情况及条件,选用洒水养生方法。其养生时间按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达到3.5Mpa以上的要求试验确定。通常,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约为14d。 洒水养生由三个时期组成:防护层润湿期、保证混凝土凝固的蓄能和含水量逐渐降低不产生收缩应力的终结期。 润湿期宜用草袋(帘)等,在混凝土终凝后覆盖于板的表面,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潮湿状态,但注意洒水时不能有水流冲刷。蓄能期内,每天对含水材料润湿2~3次;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混凝土板浇筑3d内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板产生收缩裂缝。终结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逐渐失水,与周围环境温度保持平衡。 混凝土板在养生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养生期满后方可将覆盖物清除,板面不得留有痕迹。 ⑵拆模 拆模时间根据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确定,采用普通水泥时,一般允许拆模时间见下表。 拆模要仔细,不得损坏混凝土板的边、角、尽量保持模板完好。拆模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只有混凝土板达到设计程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当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开放交通时,混凝土板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混凝土板允许拆模时间见表11.5。 表11.5 混凝土板允许拆模时间 昼夜平均气温(℃) 允许拆模时间(h) 昼夜平均气温(℃) 允许拆模时间(h) 5 72 20 30 10 48 25 24 15 36 30以上 18 注:允计拆模时间,自混凝土成形后至开始拆模时计算。 11.2泥结碎石路面 泥结碎石路面厚度为20cm,施工工序为:路基整平压实→摊铺碎石→预压→铺设粘土→碾压。 首先将路基整平压实,在压实的路基上松铺20cm厚碎石,要求碎石大小颗粒均匀分布,厚度一致。碎石铺好后,用22t压路机碾压3~4遍(静压1遍,振动碾压3遍),直至石料无松动为止,碾速宜慢,25~30m/min。泥结碎石面层施工方法用拌和法、碎石摊铺后,将规定的用量土,均匀地摊铺在碎石层顶上。然后拌和,拌和一遍后,随拌随洒水,一般翻拌3~4遍,以粘土成浆与碎石粘结在一起为止,然后用平地机械或铁锹等工具将路面整平,再用22t压路机洒水碾压2遍。 12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2.1进度计划 张雷北公路桥绕行路于2010年10月上旬开始进行绕行道路施工,到2010年11月下旬绕行道路施工结束,共2个月。 12.2保证措施 可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工期调整,合理组织、科学安排,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布置,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订出材料的需用计划,配置足够的原材料和周转材料。保证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完成计划目标。 13质量管理措施 13.1工程工艺控制 绕行道路及施工辅道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使各级人员清楚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