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569398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读一本好书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读一本好书心得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而可喜,面对死亡来临而可怕。那情形,该像路边的野花,庄子对妻子的去世就“鼓盆而歌”。真人不易,学者说儒家教人入世,道家导人出世,曾经,至亲的人离世,让我感到生命无奈,生活疲惫,很多时连“世”也分不清,混混沌沌,顾此失彼,随波逐流,以为明了的事多了,却是越发失了方寸和方向。我翻开书,参照已心。 有时,成年人比少年成熟,是成年人多经历了几场葬礼。生死是庄子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的,生死纠集了一切利益所在,物质、精神、爱憎,是人就逃不了。朋友学佛,说人世是苦难的集合体,要历无数生离死别,得失祸患,来日

2、要去西方极乐世界,下世不要为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庄子也说“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乎。”所以庄子说,我们要懂得“顺应”,去面对,当你已无能力握着的时候,去放开。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或是横加于人的。多经历了葬礼,我懂得无论对人对物,如果只去忧患失去的悲哀,而不感恩曾经相遇相守的幸运,那去到哪个世界,也并不能真正快乐。有人问佛祖,什么是佛?佛说,无忧是佛。原来,现在脚下的土地,也可以是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力量。生命在思潮里庞杂,回归自然便直观,生命是八个数目字和一条小桥,像德兰修女19101997,周总理18981976,在看这篇文章的人,生命尚缺四个数字。

3、我是人类社会的瑰宝,也是大自然的一棵草,我笑笑自勉,能踏上小桥赏过风光,“活好当下”活出真我就不“悲乎”。 何为真我?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愿望的本真,书里娓娓而出。外面实在太吵了,在信息、物质、欲望膨胀的今天,滋长出原始森林里蔓藤一样的人际网,已天天疲于奔命,却发觉满足更难,快乐变小。“心为形役”原来心被外物奴役着,心当然是高兴不起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声音。见过有种培训课程,学员要每日停下来和自己的手手脚脚,耳朵肚子身体各部说说话,关心它们过得怎么样。这近于庄子的观心入门。“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说的耳聪目明,不在于听得

4、、看得有多高远,而是能听见自己的声音,看见自己的心。心要见,必先静。“水静尤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乎。”水能映照天地万物,是水清静的时候,风浪大作之下水映不出东西,人心亦然,心湖急流暗涌,世界万物也照不进人的心。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

5、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

6、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静而观己心,洞明规律,勉力,顺应, 安安静静,坦坦荡荡去接受世间万物,心的判断,合乎自然。这是读书后,我的得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

7、然而已。”何不逍遥游,“乘物以游心”。于丹老师问,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我还未懂得回答,或者一直没有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很多年前我就盼望有朝一日可以游到40年后的天安门广场,新中国百年之庆,该是何种天地之美?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做任何事情也不会水到渠成,要靠不断的打拼,经历无数炼狱才会获得成功。这正如地上的路,沿途肯定有起伏和曲折,只有不畏坎坷,艰难跋涉,才能到达终点。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在近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已初略领悟了这一道理,曾经获取过完成工作任务后的喜悦,也饱尝了其中的艰辛。尤其是现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角色的转变,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难,让我无法应对

8、。近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县委开展“六个一”活动中推出的又一本好书有困难不上交后,使我更进一步懂得:困难总是与成功共存,要成功就要敢于面对困难,要志存高远,绝不能轻易放弃,要挑战困难,将困难转化为成功的机遇,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变压力为动力,要敢于进取,不拖不推,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使之成为自己通向成功基础和桥染,以达到最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农民,从事农村工作有它的特殊性,但对每一项工作我们要能够顺利实施,就涉及到诸多问题了:一要吃透上级精神,并弄清楚落实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二要认真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应对作认真的思考

9、;三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因此,基层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需要对相关问题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农村工作的应变能力及工作方法,这样,才能顺利推进工作。但我们由于缺乏对理论政策的系统学习,了解不够,知之甚少,在抓某一项具体工作时往往犹豫不决,甚至还有可能偏离了方向,与上级要求不符,由于生活和工作阅历不深,导致对事物的判断、对问题的处理不切实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工作对象难以接受;由于组织协调的原因,导致工作效果不佳,甚至走进死胡同出不来。这样一些现象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可能遇到的。对我自己而言,当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因工作岗位的变化、角色的转变

10、而带来的对工作的不适应,有时也会因工作压力大而感到着急,因工作多而烦躁,但我从不气馁,只会尽心尽力地去面对、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进工作。我认为,人与人个体之间本身存在差异,人无完人,只要敢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不怕失败,是能够获得成功的。读完有困难不上交一书后,使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它将为我今后的工作和人生指明方向,它将帮助我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成为我人生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要做一个敢于克服困难的人。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困难,没有人不会遇到挫折。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面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放弃、不能把问题和矛盾推给别人,要不断总结经验,充满自信,志存高远,才能聚沙成塔。只要有恒心和毅力

11、,是能够走向成功的。 要做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有些工作时间性强,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要做好工作是有机会的,但机会不是普遍存在,而有的机会往往转瞬而过,或因人为放弃而让机会白白错过,这是我们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最大的人为障碍,要学会把握机遇,想办法把问题转化成机遇,工作才会顺利,并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而完善自己。 要做最优秀的人。遭遇一次失败后,我们应立即想到还有下一次,努力克服思想障碍和实际困难,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认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永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最佳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的“结果”。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开展工作。工作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

12、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洞察事物,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克服拖延和依赖等恶习,使自己成为一个生活严谨的人。 要做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们开展每一项工作既要为组织负责,同时也要为自己、为服务对象负责,因此绝不能草率,遇事沉着冷静,不推诿上交,敢于承担责任,为下次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工作理念应该是:沉着应对、永不言弃、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已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之长”观点,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学习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的一些实践与想法。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

13、才者衰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

14、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

15、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毛泽东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

16、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

17、,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别的。因为

18、“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正如德鲁克讲到“用人所长”,每个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所以人才有类别也有层次,人才有标准也有变化。管理者喜爱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的人,就决定了能够吸纳、保留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确就是人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尊重和爱护时,他才有 人才的自律与自重,才有人才

19、的光彩,也才像人才、是人才。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佐证。这既是因为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对方,也是因为被爱和尊重而闪烁光彩。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最潇洒,恋爱中的女人最漂亮,是因为爱着,也知道被爱着。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

20、较容易。像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

21、,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助性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三、

22、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

23、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

24、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但是,也有管理者习惯于挑人毛病、找

25、人不足,对什么人都不满意、都看不上。结果搞得人人不自信,都觉得自己不行,不是人才。其实,管理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把人治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的过程中,使人人成为人才、人人成为英雄。只要我们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人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也只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也才能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使在用的成为人才,留得住,外面的人才引得来。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葆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产生过硬的竞争力。企业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才并能正确地加以使用,把好钢用到了刃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了出来。企业要有美好的明天,当然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关键是尊重、爱护和培养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因为员工都是人才。只有把员工当人才看,只有科学地对待员工,新的人才才能引得进来,老的人才才能留得住,普通的员工才能变成不一般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人才观,在公司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习惯、各类人才都受重用并有用武之地的文化氛围和局面,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人生价值。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