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炳元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心 理 应 激psychological stress恐怖袭击灾难w 海啸 SARS 空难应激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事件:恋爱、人际关系、经济问题、工作环境、事业和学业问题可以说,应激可以说,应激“无时不在,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处不在”。w应激是一种刺激;应激是一种刺激;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一种反应;应激是应激是一种处理;一种处理;应激是一种整体现象。应激是一种整体现象。w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察觉(认知性评价认知性评价)自身处自身处于威胁或挑战情境中做出适应和应对的全过程。于威胁或挑战情境中做出适应和应对的全过程。第一节 应激概念的发展一、早期先
2、躯 w1936年,Hans.Selye提出“应激”概念。w在极度或有害的环境刺激(热、冷及化学物质)作用下,机体的生命系统(循环、呼吸、消化及体温调节)的活动远远超出其正常生理范围,并处于濒死的危险,此时外部刺激的需求远远超过机体适应的应对能力。w应激定义为机体对任何需求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一般适应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合征”(GASGAS)1、警戒期:为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个防御能力。2、阻抗期:持续暴露在有害刺激中,机体便转入抵抗。3、衰竭期: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w二、后继研究者 1Mason在研究中注意到内分泌系统对心理影响极为敏感,并证实心理
3、不适在中介生理应激反应中的重要性;他还指出,一切有效的应激源都伴有心理成分。被剥夺食物的猴子在看到其他猴子进食时,尿内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如果饲以无营养价值的拟似食物(动物仍处于饥饿状态)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则皮质类固醇水平降低。w解决了Selye提出但未能解决的,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者”问题,也为应激从生理过程转向心理生理过程开辟了途径。w通过测定了解不同内分泌腺的反应,他认为不同的应激源各自优先激活特殊的激素反应系统,这种系统再促使许多激素定型地、按不同程度地释放。这个结果,动摇了Selye应激学说的基础GAS。2Simeons人的问脑没有进化到能够区别象征性及躯体性威胁,因此不能对这些
4、应激源做出不同的反应。脑仍然保持将所有对我们安宁的威胁都看作同样的危害。Simeone的观点是将应激作为一种处理,这种处理包括将一种刺激知觉为威胁,继而触发一种适应性应激反应。心理应激的研究者注意到“知觉”在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w除了某些环境刺激(极端的温度,污染及噪音)之外,引起人们应激的大多数事物是被判断为对安宁有潜在威胁的人物和情境。w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如离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可能高兴。w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才属于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应激,因为它引起的是良好情感。3Marianne Franken
5、haeuser揭示,应激反应中有强有力的心理学组分参与。如随着动物对电击的控制减少则E及NE分泌增加。Patkai(1971年)令被试者参与4个项目实验:玩一种有机遇的娱乐性纸牌游戏;观看吓人的手术电影;完成一项不愉快、冗长乏昧的作业;“中性不活动”的基础对照。证明心理因素可以引发与情绪及认知能力有关的应激性生理反应(E及NE分泌)。4Richard Lazarus认为,只有当人与事对人们构成威胁时才能成为应激源,这种威胁可以是躯体的伤害,但更多的是属于心理社会的性质。例如,有人对穿着打扮评头品足,这本身并无直接伤害,但如果计较这些而将其解释为一种威胁,则就足以引起应激反应。威胁是指预感面对一
6、种伤害条件的状态。不论应激源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都无关重要,主要是威胁的知觉决定着它们是否应激源。wLazarus模型涉及对潜在应激源的三步评价:第一评价决定应激源是否有威胁;第二评价确定个体能否应对威胁;第三评价是对第一、第二两种评价的信息进行认知性再评价。(1)原发性评价(prlmary appraisal)回答是否有威胁?原发性评价是检查刺激与人格因素,以决定潜在的应激源有无威胁。刺激因素,第一刺激因素是威胁的程度;第二刺激因素是面临的危急;最后一个因素是刺激的模棱两可。人格因素,这个模型中的人格因素是与刺激相关的,第一种人格因素是动机强度;第二种人格因素是信念系统,就是核心的价值观;第三
7、种人格因素是智力资源。(2)继发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与原发性评价同时发生,即回答“我能否应对这种威胁?”信念占应激评价中应对能力的大部分。(3)认知再评价当上述两个问题(“这是威胁?我能否应对?”)得到回答后,则由脑对情境进行再评价并决定这种潜在的应激源是否成为一种现实的应激源。三、从整体健康运动到安康运动(一)整体健康运动(holistic health movement)w WHO(1947年)颁布“健康是一种完整的精神、躯体及社会的安宁(wellbeing),而不仅是没有疾病”wDunn认为,WHO的健康定义只包含躯体、社会及心理三个维度。而整体论的拥护者强调
8、心理维度的两个组分:智力(理性思维过程)及情感(情绪);Dunn又加上一个标准,心灵的或精神的(spiritual)。w因此,整体的健康定义有了五个维度:躯体、社会、情绪、智力及心灵。w(二)安康(wellness)与健康1安康的六个维度 躯体的、社会的、情绪的、智力的、心灵的和环境的。2应激与安康 在健康安宁维度有高水平功能活动的人,对应激有较大的抵抗力;而机能活动不良者则易感疾患。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stressor)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是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一、社会支持与应激一、社会支持与应激 L
9、azarusLazarus及及Folkman(1985Folkman(1985年年)将人们的社会资源分为将人们的社会资源分为两类:两类:社会网络,指存在的社会关系的类型、数量社会网络,指存在的社会关系的类型、数量及相互联系;及相互联系;社会支持,指可察觉到的社会关系资社会支持,指可察觉到的社会关系资源。源。第二节第二节 应激源应激源w(一)社会关系与应激 研究表明,有支持性社会关系的人,能较好地应对问题、处理应激,以及防止心身障碍。这些保护效应的真实机制不明,有两种解释。1直接效应学说 广泛的社会网络有抗应激效应,这种效应的本质是防护,因为寂寞与孤独对许多躯体和心理疾患都是危险因素,而社会交往
10、可阻止这种影响。2应激缓冲学说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消除和分散应激源的负性效应。社会支持在需要时就可以发挥作用。w(二)社会支持,应激与疾患 大量的证据表明,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心理及躯体疾患的一个因素。反之,有广泛的支持性社会关系网络则可降低许多躯体疾病的发病率。二、生活事件与应激 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指生活中的变故。生活事件量表用以检测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刺激强度。三、日常困扰与振奋 日常困扰及振奋是用来检查应激的一种方法。困扰(hasseles)是环境中日常相互作用为特征的激惹、挫折和苦恼,从交通堵塞到经济盘算,从与人争辩到天气不好等。另外,生活中的事件也可引起振奋(up
11、lift),即愉快、舒适的体验,其范围是从听一首喜爱的歌曲到完成一件任务等。(一)困扰的界定 日常困扰频率与强度不仅影响应激,也与整体的健康明显相关。研究发现,日常困扰与健康的相关要比生活事件为强。困扰的频率及强度与心理疾患相关特别强烈。(二)振奋的界定 振奋的中介作用。w 日常困扰常常是在人们改变能力的范围之内。而且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明显高于生活事件,人们可以通过对它们多加注意来缩小对应激有关疾患的危险性。w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w五、慢性负性社会条件 从悲惨的生活事件到细小的日常困扰之间有着如贫困、失业(解雇、下岗),以及
12、受歧视现象等。这些既非急性悲惨的事件也不是细小的烦恼,有人将其归类为慢性负性社会条件。第三节 应激的反应基础应激反应是机体对被察觉的应激源进行适应应对作业的整体反应。一、情绪基础(一)人格与应激1人格的发展 人格是个体在生长及生活经历中形成和完善的。2人格类型 大量文献认为,人格对应激源有的易感、有的对抗,故分别称之为易感应激(stress-prone)及对抗应激(stress-resistant)人格类型。(1)AB型行为类型(type AB behavioral pattern)是Friedman及Rosenman(1959年)提出的。典型的A型行为类型(TABP)者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13、尽可能多的工作。一般认为TABP者属于易感应激人格,B型行为者相反。(2)坚韧人格(hardy personality)Kobassa(1979年)发现,这种人格有助于对抗应激与疾病。有坚韧人格者具有以下心身特征:血压不高,很少生病,个性愉快,很少烦恼。此外与坚韧有关的三个人格归因是:奉献、控制和转变。(3)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人格(irrational,illogical personality)Ellis提出具有不合逻辑信念(illogical beliefs)的人格。他创导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的理论基础,就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不良情感或神经
14、质的行为,不是由人或事所引起,而是源于自己对人和事的负性思维及不合逻辑的信念。这就是应激和神经症的基础。w非理性信念者当面临激活性事件时采用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去解释。Ellis说,非理性信念自身就是激活事件,一旦发生,即使仅仅想到激活性事件,也能触发应激反应或另一种负性结果。Ellis认为,每个人终会在某一时刻出现这种想法,有了这些信念,并以非理性的或不合逻辑的方法去常规看待世界事物时,很易发生应激。非理性信念归纳为四类:庸人自扰状态,加剧一种情境的负性效应;一定必须应该(shouldmustought),将不合逻辑的的需求锁定于自身或他人;价值状态的评估。认为某人或某事毫无价值或完全是浪费时间
15、;需要状态,希望达到不现实的、不可能获得的需要。(4)焦虑反应人格(anxious-reactive personality)这是Girdano等(1993年)提出的一种人格类型。(二)知觉与应激 1威胁评价 Lazarus(1966年)首创威胁评价概念,威胁是一种预期面临有害的条件和引起躯体危害、心理苦恼或社会不适的状态。凡是被知觉为威胁的事件均可导致应激反应。2影响认知的时空因素 Lazarus(1993年)认为空间与时间可影响应对能力。过去的经验及成功的应对可使人坚强,并且为应对技术增加新的对策。3再评价的认知问题 Lazarus(1993年)提出“核心关系主题”(core relati
16、onal themes)在应激评价中的重要性。二、躯体基础 躯体应激反应都是以Selye的GAS学说来解释。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阻抗期及衰竭期。(一)搏斗或逃跑一种警戒反应 搏斗或逃跑是机体处在危急状态下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动员整体能量的一种防御反应。Cannon称之为“应急”。GAS理论中的警戒期是指机体进入暂时的休克状态。w Cannon研究的是急性应激情境的生理反应,而Se|ye观察的是慢性强烈应激期间的第一阶段。(二)阻抗长期应激的反应 若搏斗或逃跑不能对付应激源,或应激源是慢性的或长期持续存在,则机体就转向应激反应的形式。(三)耗竭的生理学 Se|ye认为机体用于适应应激需求的
17、能量是很有限的,他称之为“薄弱环节”,过度使用就会导致耗竭。(四)对GAS学说的评论 Selye学说中两个关键要素一非特异性,以及良好应激(eustress)及不良应激(distress)的可比性受到抨击。非特异性是指所有的应激源都在体内触发同种反应。身体对正性(良性应激)与负性(不良应激)应激源也做同样反应;所有应激源都扰乱身体平衡。wGoldstein,对任何需求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概念化是与关于进化论思想矛盾。w Goldstein还证实了对七种特异性应激源的不同反应 wMason的研究,不是对任何需求都引起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而是只对可能触发情绪唤起的需求才有应激反应。三、应激的心灵基础(一)信仰、宗教与心灵之间的差别(二)虔诚、心灵寄托、信仰与应激处理第四节 应激对身心的影响 w一、急性、高水平应激对疾病的影响 w二、慢性低水平应激对机体的效应(一)应激与内分泌系统(二)应激与肌肉系统(三)应激与心血管系统(四)应激与免疫系统(五)应激与消化系统(六)慢性应激与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