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631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DB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 P 6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5672019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Gui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2019 - 05 - 29 发布 2019 - 06 - 2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3567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与代号 . 2 4.1 作用及作用效应 . 2 4.2

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 3 4.3 几何参数 . 3 4.4 材料性能 . 3 5 设计参数 . 3 6 结构组合设计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路基 . 5 6.3 垫层 . 5 6.4 功能层 . 5 6.5 基层和底基层 . 5 6.6 CRCP 面层 . 6 6.7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 . 7 6.8 路肩 . 7 6.9 路面排水 . 7 7 接缝设计 . 7 7.1 纵向接缝 . 7 7.2 横向接缝 . 8 7.3 填缝材料 . 10 8 配筋设计 . 10 9 材料技术要求 . 11 9.1 一般规定 . 11 9.2 垫层材料 . 11 9.3 基层材料 . 1

3、1 9.4 功能层材料 . 11 9.5 CRCP 面层材料 . 11 9.6 磨耗层 . 12 10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2 10.1 一般规定 . 12 DB37/T 35672019 II 10.2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12 11 施工准备 . 13 11.1 一般规定 . 13 11.2 施工组织 . 13 11.3 拌和站 . 13 11.4 原材料与设备检查 . 14 11.5 功能层施工 . 14 11.6 封层施工 . 14 11.7 试验段铺筑 . 14 12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 14 12.1 一般规定 . 14 12.2 模板 . 15 12.3 抗滑构

4、造施工 . 15 12.4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养生 . 15 13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 15 13.1 一般规定 . 15 13.2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 . 16 14 其它 . 1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 . 1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应力分析及厚度计算 . 21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条文说明 . 24 DB37/T 3567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山东省交通运输

5、厅公路局、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英勇、韦金城、朱海波、余四新、马晓燕、韩文扬、孙杰、王晓燕、王鹏轶、曲建波、袁春建、贺斌、孙兆云、胡家波、王蕾、王宝同、苏永和、崔秀兰、吴立强、赵宁、王仕坤、董昭。 DB37/T 35672019 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为规范公路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提高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水平、使用品质和设计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重载交通新建及改建公路长大纵坡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 城市道路特殊路段连续配筋

6、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参照执行。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 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

7、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CRCP)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3.2 复合式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composite continuously reinforced concrete pavement 由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和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复合而成的

8、路面。 3.3 DB37/T 35672019 2 功能层 function layer 设置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结构层与刚性或半刚性基层之间, 防止基层受冲刷并减小基层对面层的约束作用的,厚2 cm5 cm的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层。 3.4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度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段。 3.5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 根据路面结构的重要性和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3.6 可靠度 reliability 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要求设计结构物

9、达到的可靠度称作目标可靠度。 3.7 可靠指标 reliability index 度量路面结构可靠度的一种数量指标。要求设计结构物具有的可靠度指标称作目标可靠指标。 3.8 可靠度系数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单一综合系数。 3.9 滑模摊铺机铺筑 slipform paving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假设边缘固定模板,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型、抹面修饰等施工流程在摊铺机行进过程中连续完成。 3.10 三辊轴机组摊铺 paving with vibrator and

10、 triple-roller-tube combination 采用振捣机具和三辊轴整平机配合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工艺。 其特征是需要在边缘架设固定模板,模板同时兼具三辊轴整平机轨道的功能。 4 符号与代号 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4.1 作用及作用效应 N轴载的作用次数。 P轴载。 应力。 DB37/T 35672019 3 应变。 弯沉。 4.2 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C温度应力系数。 cv变异系数。 r可靠度系数。 配筋率。 t时间。 T温度。 4.3 几何参数 A面积。 b宽度。 d直径。 h结构层厚度。 l长度。 L间距。 4.4 材料性能 D弯曲刚度。 E弹性模量。 ft弯

11、拉强度。 r相对刚度半径。 线膨胀系数。 泊松比。 5 设计参数 5.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及相应的设计基准期、 目标可靠指标与目标可靠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可靠度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安全等级 一级 设计基准期(a) 30 目标可靠度(%) 95 90 目标可靠指标 1.64 1.28 5.2 各安全等级路面的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异水平,应按公路等级以及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所能达到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通过调研确定变异水平等级和相应的变异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变异水平等级宜为低级。按表 2 规定的主要设计参数变异系数范围选择相应

12、的变异系数。 DB37/T 35672019 4 表2 变异系数 Cv 的范围 变异水平等级 低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 0.05Cv0.10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0.15Cv0.25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 0.02Cv0.04 5.3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应采用弹性地基板理论。除粒料类基层外,其他各类基层与混凝土面层应按分离式双层板模型进行结构分析。 粒料类基层及各类底基层和垫层, 应与路基一起视作多层弹性地基,以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表征。 5.4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厚度设计按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厚度各项设计参数及规定进行,其基(垫)层厚度设计与普通混凝土路面相同。应以路面面

13、板在设计基准期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 5.5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应以设计基准期内行车荷载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 5.6 按疲劳断裂设计标准进行结构分析时,以 100 kN 单轴一双轮组荷载作为设计轴载,对极重交通荷载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宜选用货车中占主要份额特重车型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Ni,可按式(1)换算为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 NS。 16n1iiNsiSPPN . (1) 式中: Pi 第i级轴载重(kN),联轴按每一根轴载单独计; Ps 设计轴载重(k

14、N); N 各种轴型的轴载级位数; Ni i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s 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 5.7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道在设计基准期内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按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分为 3 级,分级范围见表 3。 表3 交通荷载分级 交通荷载等级 极 重 特 重 重 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承受轴载(100 kN)累计作用次数 Ne(104) 1106 11062 000 2 000100 5.8 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采用 28 d 龄期的弯拉强度。 各交通荷载等级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表 4 的规定。 表4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

15、度标准值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特重、重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5.0 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6.0 DB37/T 35672019 5 6 结构组合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应依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路基条件、当地温度和湿度状况以及使用性能要求,选择及组合与之相适应的路面结构。 6.1.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使各个结构层的力学特性及其组成材料性质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6.1.3 应充分考虑各相邻结构层的相互作用、层间结合条件和要求,以及结构组合的协调与平衡。 6.1.4 应充分考虑地表水的渗入和冲刷作用。采取封堵和疏排措施,减少地表水渗入,防止渗入

16、水积滞在路面结构内。基层应选用抗冲刷能力强的材料。 6.1.5 应在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或者刚性基层之间设置沥青混合料功能层,功能层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要求参照 JTG F40 的规定。 6.1.6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可单独做为面层,对路面行驶舒适性要求较高的路段,可采用沥青混合料磨耗层+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形式。 6.2 路基 6.2.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6.2.2 路床顶面的综合回弹模量值,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得低于 60 MPa,特重或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时不得低 80 MPa。 6.2.3 路基填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

17、 高液限黏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应用作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床填料; b) 高液限粉土、塑性指数大于 16 或膨胀率大于 3 %的低液限黏土不应用作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上路床填料; c) 因条件限制必须采用上述土作填料时,应掺加水泥、粉煤灰或石灰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6.2.4 路床顶面综合回弹模量值不满足 6.2.2 条要求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作路床或上路床填料。 当路基工作区底面接近或低于地下水位时, 可采取更换填料、 设置排水渗沟等措施。 6.2.5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应采取地下排水措施。 6.2.6 对路堤下的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治后,其工后沉降量应符合现行

18、JTG D30 的规定,并宜在路床顶部铺筑粒料层。 6.2.7 填挖交界或新老路基结合路段,应采取防止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 6.2.8 石质挖方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碎石、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等材料,其厚度可根据路床顶面平整程度确定,最小厚度不小 100 mm。 6.3 垫层 6.3.1 遇有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应在基层或底基层下设置排水垫层。 6.3.2 垫层应与路基同宽,厚度不得小于 150 mm。 6.3.3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碎石、砂砾等颗粒材料。 6.4 功能层 6.4.1 水泥混凝土面板与基层之间的功能层厚度为 2 cm5 cm。 6

19、.4.2 功能层材料采用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6.5 基层和底基层 DB37/T 35672019 6 6.5.1 基层和底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适当的刚度。 6.5.2 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可依据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层组合要求和材料供应条件,分别参照表 5 选用。 表5 各交通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类型 交通荷载等级 (城镇道路等级) 基层材料类型 底基层材料类型 极重、特重(特重)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重(重) 水泥稳定碎石 6.5.3 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荷载的路面,基层下应设置底基层。当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且上路床由细粒

20、土组成时,应在基层下设置粒料类底基层。 6.5.4 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时,底基层宜选用小于 0.075 mm 颗粒含量少于 7 %的粒料类材料。 6.5.5 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基层上应设置透层,或者根据需要设置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或适宜的膜层材料等。当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时,层厚不宜小于 6 mm。 6.5.6 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要求。基层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按 l0 mm 向上取整。 6.5.7 硬路肩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时,基层的结构与厚度应与行车道相同。 基层的宽度当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时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宽出 3

21、00 mm, 当采用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宽出 650 mm。 6.5.8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缩缝。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强度大于 1.5 MPa 时,应设置横向缩缝;一次摊铺宽度大于 7.5 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6.6 CRCP 面层 6.6.1 CRCP 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 6.6.2 CRCP 面层的计算厚度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样,依据交通荷载等级、公路等级和变异水平等级确定,面层的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加 6 mm 后,按 10 mm 向上取整。 6.6.3 复合式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计算厚度与 6.6.2 一致。连续

22、配筋水泥混凝土面板表面应作拉毛处理, 表面构造深度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之间应设置封层,封层材料技术要求参照 JTG F40 的规定。 6.6.4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板做面层时,表面必须采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在交工验收时构造深度应满足表 6 的要求。 表6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一般路段 0.701.10 特殊路段 0.801.20 注:1.特殊路段对于高速和一级公路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 2.在年降雨量600 mm以下

23、的地区,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DB37/T 35672019 7 6.7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 6.7.1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厚度不宜小于 40 mm。应设单层或双层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应根据需要设置沥青砂调平层,在路面边缘宜设置内部排水系统。 6.7.2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应设改性沥青集料封层。 6.8 路肩 6.8.1 路肩铺面结构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其结构层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不应使渗入的路表水积滞在行车道路面结构内。 6.8.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承受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的公路,路肩铺面应采用与行车道路面相同的结构层组合和组

24、成材料类型。 6.8.3 路肩面层选用沥青类材料时,应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 6.8.4 硬路肩与行车道面层应设置拉杆相连。路肩面层为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时,钢筋布置与行车道一致。 6.9 路面排水 6.9.1 行车道路面横坡坡度宜为 1 %2 %,路肩表面的横向坡度宜为 2 %3 %。 6.9.2 带孔集水管的管径宜采用 100 mm150 mm。集水沟的宽度宜采用 300 mm。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证集水管管顶低于排水层底面, 并有足够厚度的回填料使集水管不被施工机械压裂。 沟内回填料宜采用与垫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 或不含细料的碎石或砾石粒料。 横向排水管应不带孔, 其管径与集水管相同。 6.9

25、.3 集水沟和集水管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 且不宜小于 0.3 %。 横向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 5 %。 6.9.4 横向排水管出口端应设端墙,端头宜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出水口下方应铺设水泥混凝土防冲垫板或进行坡面防护。在横向排水管上方的路肩边缘处应设置标志标明出水口位置。 7 接缝设计 7.1 纵向接缝 7.1.1 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总宽度、行车道及硬路肩宽度以及施工铺筑宽度而定,纵向接缝间距宜在 3 m4.5 m 范围内选用: a)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应采用设拉杆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宜为 30 mm40 mm,宽度宜为 3 mm8

26、mm,槽内应灌塞填缝料。其构造如图 1 a)所示; b)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 m 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应采用设拉杆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 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 2/5。其构造如图 1 b)所示; c) 行车道路面与混凝土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必须设置拉杆; d) 可采用横向钢筋穿过纵向接缝的方式代替部分拉杆,起到拉杆的作用。 7.1.2 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应以纵向施工缝隔开。加宽板在变宽段

27、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 1 m。 DB37/T 35672019 8 图1 纵缝构造 7.1.3 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 100 mm 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的直径宜采用 18 mm,长度 1 200 mm,间距 1 200 mm。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根据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 100 mm。 7.1.4 如果采用三辊轴法施工,布设横向钢筋或者拉杆时在模板处应将其截断(拉杆从中点处截断),采用丝口连接,待拆模后安装另一端拉杆。 7.2 横向接缝 7.2.1 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

28、应采用加强钢筋的平缝形式,加强钢筋在每 2 根纵向钢筋之间布置,其构造如图 2 和图 3 所示。加强钢筋直径与纵向钢筋一致,长度 1 200 mm。 图2 横向接缝钢筋布置 图3 纵横向施工缝及钢筋布置 7.2.2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与其他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锚固结构。端部锚固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或宽翼缘工字钢梁接缝等形式: DB37/T 35672019 9 a) 钢筋混凝土地梁依据路基土的强弱宜采用 3 个5 个,梁宽 400 mm600 mm,梁高 1 200 mm 1 500 mm,间距 5 000 mm6 000 mm;地梁与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应连成整体。其构造如

29、图 4所示; b) 宽翼缘工字钢梁的底部应锚入钢筋混凝土枕梁内, 工字钢梁的尺寸、 锚入深度应依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厚度选择,枕梁宜长 3 000 mm、厚 200 mm;钢梁腹板与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端部间应填入胀缝材料。其构造如图 5 所示。 单位为mm 图4 钢筋混凝土地梁锚固 DB37/T 35672019 10 单位为mm 图5 宽翼缘工字钢梁锚固 7.3 填缝材料 填缝料应选用与混凝土接缝槽壁黏结力强、回弹性好、适应混凝土板收缩、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流淌、低温时不脆裂、耐老化、有一定抵抗砂石嵌入的能力、便于施工操作的材料。宜选用硅酮类、聚氨酯类填缝料、橡胶沥青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

30、料。 8 配筋设计 8.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应按下述要求确定: a)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 0.6 mm; b)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 1.1 m2.4 m; c)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 d) 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纵向配筋率,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 0.7 %0.8 %,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 0.8 %0.9 %,极重交通荷载等级宜为 0.9 %1.0 %。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 JTG D40 附录 D; e) 对于复合式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 0.1 %。 8.2 纵向钢筋配筋率计算时水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宜根据附录 A

31、 实测,水泥混凝土干缩应变根据水泥混凝土试件的劈裂强度,查表 7,采用插值法确定。 表7 水泥混凝土试件劈裂强度与干缩应变对应关系 劈裂强度,MPa 收缩应变, 2.07 800 2.76 600 3.45 450 4.14 300 4.83 200 DB37/T 35672019 11 8.3 横向钢筋应满足施工时固定和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钢筋间距宜采用 1 200 mm。 8.4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应采用 HRB400 螺纹钢筋,直径宜为 16 mm20 mm。当钢筋可能受到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 8.5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纵向钢

32、筋距面层顶面不应小于 90 mm,最大深度不应大于 1/2 的面层厚度,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 90 mm; b)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250 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 2.5 倍; c) 纵向钢筋采用搭接的方式,搭接长度 2533 倍直径或 400 mm500 mm,搭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 60; d)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宜为 100 mm150 mm; e) 对厚度超过 330 mm 的水泥混凝土面板,宜采用双层配筋。 8.6 相邻车道之间或者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以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当采用三辊轴施工工艺时,

33、横向钢筋在模板处采用丝接的方式延长。 9 材料技术要求 9.1 一般规定 路面各结构层组成材料的原材料及外加剂品质和技术指标要求, 以及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应符合现行JTG/T F20、JTG/T F30和JTG F40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9.2 垫层材料 排水垫层的粒料级配应同时满足渗水和反滤的要求。 9.3 基层材料 9.3.1 贫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31.5 mm,水泥用量在不掺粉煤灰时不得少于 170 kg/m3,28 d 弯拉强度标准值宜控制在 2.0 MPa2.5 MPa 范围内。碾压混凝土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26.5 mm。 9.3.2 水泥稳定粒料的集料公称

34、最大粒径宜为 26.5 mm 或 31.5 mm。小于 0.075 mm 的细料含量不得大于 5 %,小于 4.75 mm 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0 %,液限应小于 28 %,塑性指数应小于 5。承受极重、特重和重交通时,水泥剂量宜为 4 %6 %。 9.4 功能层材料 沥青混凝土功能层宜采用AC-5、AC-10、AC-1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其体积指标、水稳定性、渗水系数应满足JTG F40的要求。 9.5 CRCP 面层材料 9.5.1 面层水泥混凝土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水泥、低温期施工宜采用早强型水泥。 9.5.2 水泥混凝土集料

35、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26.0 mm,当采用双层配筋时,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19 mm。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洁净、耐久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其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8 的规定。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 2.5;高速公路面层用砂,其硅质砂或石英砂的含量不宜低于 25 %。 DB37/T 35672019 12 表8 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4.75 2.36 1.18 0.60 0.3 0.15 0.075 通过百分率(%) 95-100 80-100 50-85 25-65 10-35 0-10 0-31 注:1.对于机制砂,通过百分率为06 %。 9.5.3 水泥混凝土粗集料温

36、度线膨胀系数不应大于 8.2810-6/。 9.6 磨耗层 沥青混凝土磨耗层材料宜采用SMA-13、AC-1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及性能要求参照JTG F40的规定。 10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1.1 面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其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要,兼顾经济性。 10.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配合比设计两个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集料用量、水灰(胶)比、外加剂掺量。施工配合比设计应通过拌和楼试拌确定拌和参数。经批准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 10.2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2.1 水泥混凝

37、土配合比设计时的混合料试配弯拉强度的均值,应按式(2)确定: tscffvrm04.11 . (2) 式中: fc水泥混凝土试配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参照表4取用; s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 t保证率系数,按样本数和判别概率参照表9确定。 表9 保证率系数 公路等级 判别概率 样本数 6 9 15 20 高速公路 0.05 0.79 0.61 0.45 0.39 一级公路 0.10 0.59 0.46 0.35 0.30 10.2.2 水泥混凝土中水泥含量不得少于 320 kg/m3且不大于

38、410 kg/m3。水泥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不应超过 0.42。 10.2.3 水泥混凝土中应掺加引气剂,确保其抗冻性,提高工作性;拌合机出口拌和物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范围宜符合表 10 的规定。钻芯实测水泥混凝土面层最大气泡间距系数宜符合表 11 的规定。 DB37/T 35672019 13 表10 拌和机出口拌和物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范围(%) 公称最大粒径(mm) 含气量均值及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19.0 4.00.5 JTG E30 T0522 26.5 3.50.5 表11 水泥混凝土面层最大气泡间距系数(m) 试样 最大气泡间距系数 试验方法 钻芯取样 32545 JTG/T F30

39、-2014 附录 B.2 10.2.4 不同施工工艺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碎石混凝土滑模摊铺时坍落度宜为 10 mm30 mm, 振动粘度系数宜为 200 N s/m2500 N s/m2。混凝土振动粘度系数试验方法见 JTG/T F30 附录 A; b) 三辊轴机组摊铺时,拌和物的现场坍落度宜为 20 mm40 mm; c) 拌和楼(机)出口拌和物坍落度值,应根据不同工艺摊铺时的坍落度值加上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值确定。 11 施工准备 11.1 一般规定 11.1.1 应充分了解并掌握设计要求。 11.1.2 应根据路面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要求、 工程规模、 进度工

40、期等条件, 选择适宜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及其数量, 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采用滑模摊铺机或者三辊轴机组施工。 11.1.3 基层、功能层应验收合格,并应测量校核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恢复路面中心边缘等全部基本标桩,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规定。 11.2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施工机械设备种类与数量组合、进场计划、操作人员与设备调配方案; b) 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验计划、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c) 配合比的试验、检验与控制程序,计划和质检人员安排; d) 原材料进场计划; e) 安全生产计划等。 11.3 拌和站 11.3.1 拌和站

41、应布置粗、细集料储存区、水泥或掺合料罐仓,蓄水池、搅拌生产区、工地试验室、钢筋储备和加工场。 11.3.2 拌和站蓄水池容量应满足拌和、清洗、养生用水及洒水防尘的需要。 11.3.3 水泥掺和料的储存和供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7/T 35672019 14 a) 散装水泥和粉煤灰应使用罐仓储存。罐仓顶部应有过滤、防潮措施。不同厂家的水泥应分罐存放,更换水泥品种或厂家时应清仓再罐,粉煤灰不得与水泥混罐; b) 罐仓中宜储备满足不少于 3 d 生产需要的水泥与掺合料。水泥应防水防潮。 11.3.4 集料储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前,宜储备不少于正常施工 10 d 用量的粗、细集料; b)

42、 料场宜建在排水通畅的位置,底部应作硬化处理,不同规格的集料之间应设置隔离设施,并设置明显标志牌,避免混杂; c) 应控制粗、细集料中粉尘与含泥量,并应架设顶棚,保证其含水率稳定。 11.4 原材料与设备检查 11.4.1 对各种原材料,应根据料源、规格、品种原材料作为一个批次,按 JTG/T F3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 5.4.1 中的全部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检测合格并经配合比试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场。 11.4.2 施工前应对机械设备、测量仪器、基准线或模板、机具工具及各种试验仪器等进行全面检查、调试、校核、标定,并适量储备主要施工

43、机械易损零部件。 11.5 功能层施工 沥青混凝土功能层的施工及质量标准应符合JTG F40的相关规定。 11.6 封层施工 11.6.1 封层所用沥青为 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与面层 SBS 改性沥青一致。 11.6.2 封层所用集料为 5 mm10 mm 单粒径规格石灰岩碎石,技术要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一致,碎石要经过拌和站加热除尘,掺加 3 5 的道路石油沥青进行预拌后使用。 11.6.3 封层沥青撒布量为 1.2 kg/m21.4 kg/m2,碎石覆盖率要求不大于 70 %,一般控制在 5 kg/m27 kg/m2,应通过试验段确定具体洒(撒)布量,撒布碎石后应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

44、,以不粘轮,不产生松动为宜。 11.7 试验段铺筑 11.7.1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 应制订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检测计划, 并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宜选在硬路肩或者匝道处进行试铺。 11.7.2 试验路段铺筑应达到下述目的: a) 确定拌和楼的拌和参数、实际生产能力和配料精度; b) 检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技术参数和实测强度; c) 检验铺筑机械、工艺参数及与拌和能力匹配情况; d) 检验施工组织方式、质量控制水平和人员配备。 12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12.1 一般规定 12.1.1 三辊轴机组铺筑工艺可用于二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也可用于高速、 一级公路硬路肩、砸道

45、、收费广场边板、封闭式中央分隔带、弯道超高加宽段硬路肩及局部异形面板等的施工。 12.1.2 滑模摊铺工艺宜用于高速、一级、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DB37/T 35672019 15 12.1.3 上坡纵坡大于 5 %、下坡纵坡大于 6 %、半径小于 50 m 或超高超过 7 %的路段,不宜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 12.1.4 面层混凝土的施工参照 JTG/T F30 的相关规定。 12.2 模板 12.2.1 三辊轴机组摊铺模板应采用钢材、槽钢或方木制成。模板高度应为面层设计厚度,直线段模板长度不宜小于 3 m,小半径弯道及竖曲线部位可配备长度为 3 m 的短模板。 12.2.2

46、纵向施工缝侧模板无需设置横向钢筋和拉杆穿入孔, 传力杆和横向钢筋的丝接螺母端头应采用粘胶带密封并紧靠模板,防止水泥浆渗入。模板每米长度应设置不少于 1 处支撑固定装置。 12.2.3 模板的架设与拆除应满足 JTG/T F30 的相关规定。 12.3 抗滑构造施工 12.3.1 细观纹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细观纹理宜在精平后的湿软表面,使用钢支架拖挂 13 层叠合麻布、帆布等布片拖出。布片接触路面的长度宜为 0.7 m1.5 m,细度模数较大的粗砂,接触长度宜取小值;细度模数较小的细沙,接触长度宜取大值; b) 用抹面机修整过较干硬的光面,可采用较硬的竹扫帚扫出细观纹理; c) 已经

47、硬化后的光滑表面可采用钢刷刷毛、喷砂打毛、喷钢丸打毛、稀盐酸腐蚀、高压水射流等方式制作细观纹理。 12.3.2 极重、 特重和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应采用刻槽法制作宏观抗滑构造。 在水平弯道路段、桥面、隧道里面宜使用纵向刻槽。当组合坡度小于 3 %时,要求减噪的路段可使用纵向槽。组合坡度大于或等于 3 %的纵坡路段,应使用横向槽。 12.3.3 矩形刻槽深度宜为 3 mm4 mm,槽宽宜为 3 mm5 mm,槽间距宜为 12 mm25 mm。采用变间距时,槽间距可在规定尺寸范围内随机调整。 12.4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养生 12.4.1 面板养生应合理选择养生方式, 保证混凝

48、土强度增长需要, 防止养生过程中产生微裂纹与裂缝。 12.4.2 面板养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养护剂加覆膜养生; b) 现场养生用水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节水保湿养护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养生,并及时洒水保湿养生; c) 缺水条件下,宜采用覆盖节水保湿养护膜养生,并应洒透第一遍养生水。 13 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 13.1 一般规定 13.1.1 路面施工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13.1.2 应按铺筑工艺与进度要求, 配比足量质检仪器设备和人员。 对面层施工各工艺环节的各项质量标准应做到及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49、对施工进行动态控制,保证施工各项质量指标合格、稳定。 13.1.3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 严防出现质量缺陷。 铺筑工程中发现质量缺陷时,应加大检测频率,必要时应停工整顿,查找原因,提出处置对策,恢复到正常铺筑工况和良好质量状态在继续施工。 DB37/T 35672019 16 13.2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 13.2.1 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质量标准及检查项目、频率和方法应符合 JTG/T F30 表 13.2.1 的规定。 13.2.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按 JTG/T F30 附录 H 对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和检测数据进行动态质量管理。 13.2.3 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几

50、何尺寸质量标准及检查项目、频率和方法应符合 JTG/T F30 表 13.2.3的规定。 13.2.4 水泥混凝土面层铺筑的质量缺陷检查项目、标准、频率和方法应符合 JTG/T F30 表 13.2.4 的规定。 13.2.5 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在施工过程中宜采用 3 m 直尺检查与控制平整度指标。 13.2.6 各级公路面层弯拉强度应采用标准效率试件评定。 采用钻芯取样圆柱体劈裂强度换算的弯拉强度验证。检查标准小梁弯拉强度后,宜用试件完好部分实测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每种弯拉强度应按JTG/T F30 附录 H 进行评定。 14 其它 其他未尽事宜应按照JTG D40、JTG/T F30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