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和教育学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学制制度类型的划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大众化及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哪个朝代:夏朝详和序是学校的名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科举在哪个朝代出现的:隋唐古代印度:背诵经典,钻研经义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培养政治家和商人:雅典军人和武士
2、:斯巴达古代奴隶社会和古代封建社会共同的教育特征:阶级性 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20世纪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学科的终极是理论的整合 教育问题是原动力 最终目的是规律 (揭示教育规律) 孔子的思想:“有教无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记的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苏格拉底:定义 讽刺 助产术柏
3、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 “泛智”教育 班级授课制 教育原则 “教育学之父”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卢梭: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学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洛克:“白板说” 教育漫话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和社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
4、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7.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是核心)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 外铄论内发:孟子 弗洛伊德威尔逊 格塞尔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外铄:荀子 洛克(孩子们是一张白板的)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孩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原则)、阶段性(一刀切一锅煮)、
5、不平衡性(关键期)、互补性(聋子和瞎子)、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物质基础)2.环境(外部因素)3.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5.成熟(格塞尔的爬梯实验)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还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当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6、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4.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我国的人口现状 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丽坦、奈特、马斯洛、萨特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泰
7、纳、孔德、巴格莱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4.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学生观 (可以考论述题)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8、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差异性、发展的潜能和全面发展的需要4.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的权利最基本的权利是人身权 学生应该享有最重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教师的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 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 角色 和 学习者 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9、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反思的能力职业的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师生关系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师生在人格是平等关系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
10、系的建立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学生方面: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来划分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的任务划分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社会 知识 儿童) 课程文件的三
11、个层次: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教学的一般任务(基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两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6.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如何理解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领导性教学的基本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
12、.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教学的原则 教学方法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讲授法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谈话法3.直观性原则 讨论法4.启发性原则 演示法 5.循序渐进原则 参观法 6.巩固性原则 练习法7.因材施教原则 复习法8.量力性原则 教学的基本程序备课的内容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1.钻研理解教材2.分析研究学生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学年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3、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上课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并且能够发展学生个性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育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规范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高效率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获得系统的科学知
14、识5.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1.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学生的独立性 自主性受到限制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
15、保障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的内容选择的与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4.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我国中学的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德育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反复的 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的原则 德育的方法 1.导向性原则 说服法2.疏导原则 榜样法
16、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锻炼法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陶冶法5.因材施教原则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 / 劳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6.班会 校会 周会 晨会 时事政策的学习皮亚杰:对偶故事法 自律他律的转变在10岁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 3个水平6个阶段3水平:(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6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2.相对功利为定向3.以好孩子为定向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5.社会契约为定向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
17、.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马卡连柯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德鲁克建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以学生)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集体的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3.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
18、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角色)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 家庭 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育合力的重要中介)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的职业素养1.心理素质2.道德素质3.知识素质4.能力素质教育心理学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19、技能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指教师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评价/反思过程 这即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有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它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1.首先,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其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再
20、次,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最后,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身心发展的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2.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3.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4.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5.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分化 “客观永久性”2.前
21、运算阶段(2-7岁)早期的符号功能 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去自我中心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命题运算 思维发展趋于成熟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请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让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 人格发展(维果斯基)1.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
22、对自卑感(6-11)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培养自我同一性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 学校同辈 群体 自我意识的三个成分:自我认知 自我体现 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三个发展阶段:生理自我(3岁成熟)社会自我(青春期前后)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 1.个别差异: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简述个体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差异智力早晚差异 智力方向差异 群体差异:性别 年龄种族2.认知风格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3.外包装差异 人格差异 性格差异(特征差异 类型差异)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IQ:MA/CA 乘以100 心理年龄/实际年龄乘以100 IQ=
23、100+15Z 离差智商 原始值90 年龄段平均为80 年龄段分布标准差5 (90-80=10 10/5=2 2就是Z ) 对学习本质的理解怎样理解学习(选择下列哪些是学习) 人类学习的特点1.人类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2.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3.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要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组织地进行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
24、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态度 动作技能 学习层次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我国学习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三定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准备律 激发学习动机练习律 留作业是有价值的 必须要巩固练习效果律 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之后 给出夸奖 鼓励 巴普洛夫二定律习得 消退泛化 分化 斯金纳: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提出的) 布鲁纳学习的三个过程获得 转化 评价 布鲁纳学习的基本结构 (基本知识 基本方法 基本态度)学习观 教学观 学习法 布鲁纳倡导的教学
25、原则动机 结构 程序 强化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2.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3.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A、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必须有能够通话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4.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新知识获得
26、心理意义。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 调整功能1、激活功能 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带着某种动机的有机体对某些刺激,特别对那些与动机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从而激发有机体去从事某种反应或活动。例如,饥饿者对食物、干渴者对水特别敏感,因此也容易激起寻觅活动。2、引导功能(指向功能) 动机与需要的一个根本不同就是:需要是有机体因缺乏而产生的主观状态,这种主观状态是一种无目标状态。而动机不同,动机是针对一定目标(或诱因)的,是受目标引导的。也就是说需要一旦受到目标引导就成了动机。由于动机种类不同,人们行为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例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学生的活动指向与学习有关的
27、目标,如书本、课堂等;而在娱乐动机支配下,其活动指向的目标则是娱乐设施。3、维持和调整功能(强化功能) 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达到了目标,动机就会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持和加强这种活动,以达到目标。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即学习驱力。学习
28、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是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应。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学习期待就起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奥苏贝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划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指
29、个体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由此可见,基于学生学习本身来说,认知内驱力根源于学生个体内部,根本上属于一种内部动机;而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则根源于外部,属于外部动机。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1.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同一的,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2.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等,两者关系不同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内部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 低级的学习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长短:近
30、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4.按活动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主导性学习 辅助性学习动机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动机的各种理论(5种)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动机的培养 动机的激发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价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
31、因观 4. 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 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耶克森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
32、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 迁移的种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智力 2.年龄 3.认知结构 4.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5.学习的心向和定势二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特性 2.教师的指导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4.迁移的媒体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如何促进迁移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学习策略
33、的特征主动性一般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习时,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对于较新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着学习过程的计划。只有对于反复使用的策略才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有效性所谓策略,实际上是相对效果和效率而言的。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时,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最终也可能达到目的,但效果不好,效率也不会高。比如,记忆一列英语单词表,如果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最终也会记住。但是,保持时间不会长,记得也不是很牢固;如果采用分散复习或尝试背诵的方法,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一下子会有很大的提高。过程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
34、过程的策略。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程序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每一次学习都有相应的计划,每一次学习的学习策略也不同。但是,相对同一种类型的学习,存在着基本相同的计划,这些基本相同的计划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学习策略,如PQ4R阅读法。 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排除相互干扰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复习形式多样化划线精加工策略:记忆术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 运用背景知识组织策略:归类策略 纲要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学业
35、求助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内容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时间管理策略 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学习策略训练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 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并列组合先行组织者) 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 保持 提取 如何促进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类型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三种直观的灵活运用2.促进学生学会观察3
36、.促进学生直观4.利用知觉的选择规律 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存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 工作记忆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他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简述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编码4.合理过度学习5.
37、进行合理复习 操作性技能的特点(心智性技能的特点)1.客观性 1.动对象的观念性2.外显性 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展开性 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技能: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心智技能: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
38、.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流畅性是指针对问题(发散点)从不同角度在短时间内反应迅速而众多的思维特征。比如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观念,使用较多文字,产生较多联想等。变通性变通性也就是思维的灵活,它要求能针对问题(发散点)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思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能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其变通性越高。独特性独特性是指针对问题(发散点)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提出独特的、有新颖成分的见解。行为表现超常,对事物处理能提出超常意见,对疑难问题能提出独特见解是其基
39、本表现。对同一问题,意见越奇特,其独创性越高。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个性:创造性不仅是能力开发的问题,也是个性培养的问题 态度的结构(道德的结构)知情意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 意志成分 行为成分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影响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态度品德的培养方式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
40、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格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发现学习2.个别化学习3.合作学习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如何协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并以此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是班级体成为坚强的集体
41、。2.要正确对待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 。3.在支持、保护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同时,还要对消极性的非正式群体给与教育、引导和改造,必要时依据校规、法律加以惩处或制裁。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运用先人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2)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3)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运用惩罚进行心理辅导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差异1.课前计划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差异3.课后评价差异4.其他差异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教招考试冲刺班开始报名(传习教育O2O模式)请扫二维码加群视作报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