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60244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领导能力干部工作如何围绕兴文县跨越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如何提升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干部的使用、考核、工作模式改革三个方面下功夫。一、用人导向紧扣发展定,营造干部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氛围领导干部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着眼于从促进加快发展角度使用干部,要充分认识我们所处在逆激水行舟更易退的的大环境,要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进必退,慢进则退,小进是退,甚至中进也是退”的共识,把有功无功作为干部是否称职的衡量尺度,把功大功小作为干部升降的基本依据。一是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树立用人看

2、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坚持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看干部,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要把干部有独立见解当作骄傲自大;把坚持原则当作刚愎自用;把干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当作急躁、蛮干;把干部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当作出风头、搞形式,等等。同时,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树立人民公仆由人民来选择的观点,发扬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与党管干部相一致的传统,坚持向领导负责与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一致的观点,使优秀干部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条件下脱颖而出,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二是健全干部监督

3、管理机制。强化约束、保障发展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摈除干孬干好一个样的弊端,对五种人进行问责、诫勉谈话,即自身发展方略、工作目标不明确,坐等提拔安排的人;光说不干,守摊子,执行发展目标差距较大的人;对正在推进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畏缩不前,没有措施的人;存在官僚作风,搞“形象工程”,对群众没有感情的人;存在权大于法意识,不愿接受群众监督,不廉洁的人。同时,组织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舆论或有利害关系的群众对存有以上表现的干部进行问责、质询,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解释或答复,并根据情节及整改的效果作出组织处理。二、政绩考核紧扣发展设,对干部作出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

4、思维、发展的举措来审视考核、研究考核、改进考核,把考核不仅看成评价干部实绩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使考核建成提高能力的引擎,促使干部不敢懈怠、不甘落后、不断开拓创新。一是制定完善指标体系,推进考核目标科学化。目标责任制不仅要详尽地规定领导班子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的目标和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包括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在内的评价标准,同时要用制度的形式严格规范目标制定的方法和程序,建立一套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具体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真正使干部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坚持全方位考核,推进考核评价科学化。注重从“硬指标”与“软任务”的成果上检验绩效、从个人实绩与集体实绩的区分上看待绩效

5、,从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上透视绩效,从日常工作与重点工作的完成上衡量绩效,从当前和长远的结合上考核绩效,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把握绩效,从领导和群众的统一上评价绩效,从真实绩与假政绩的甄别上判断绩效,从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结合上考察绩效。做到一看主流,二看发展,特别是要善于把握成绩的发展态势和失误的发展态势,善于分析过失的性质、程度、因素及其关系。同时还要观察干部对过失的态度,看其是否敢于承担责任并积极纠正错误。三是逗硬考核结果运用,实现考核运用效能化。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主要依据;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时要做到一分为二,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又要做到平等公

6、道、一视同仁;实行好诫勉谈话制度,及时提醒和批评教育工作实绩差、干部群众不满意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建立并严格执行重用和提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的用人机制。三、工作模式紧扣发展变,打造干部清正为民、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作风时代因为变化而前进,事物因为变化而发展。我们的工作也应当应变而变,从有利于发展角度,尽可能的改变一些固定的、常规的模式和方法。一是活跃学习方法,让干部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解放思想,磨练意志。积极办好“领导干部讲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特别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办好科局长培训班、乡镇长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

7、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细微处发现苗头、洞察本质,切实增强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加大外派、上挂、下派等力度,让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跟班取经,到落后地区当班体会,到情况复杂的领域换班考验,到最艰苦的一线坐班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掌握民情,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为决策部署掌握更多更好的第一手资料,再运用政策理论进行分析,形成正确的决策。二是树立团队意识,调动领导班子整体积极性。领导班子团结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保障。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产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团结一致向前看则是为了求同存异,是解放思想、安定团结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班

8、子团结了才能出成绩,班子团结了才能出干部。三是积极推进效能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行政效率。树立一种“无功便是过”的执政理念,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到该办的事坚决办,不拖;能办的事立即办,不等;难办的事想法办,不推;牵涉其它部门的事协调办,不靠。同时,鼓励干部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支持干部创造性改革和探索,关心那些出点差错但是在一心干事,不断改革创新求发展的干部。 商务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社区商业发展的思考(一)充分认识社区商业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是指导“十一五”时期我国社区商业发展工作的纲领性

9、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对社区商业发展重点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要把发展社区商业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三保”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支持发展新合力。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商务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商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关行业协会要按照社区商业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发改、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研究提出促进社区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城建、环保、街道

10、办事处、居委会、小区物业和房屋产权单位对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改造予以支持;形成推动社区商业发展的新合力。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的推进社区商业发展政策,对社区商业发展进行相应的引导、扶持和规范。设立发展社区商业专项资金,资金由市、区财政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对本区域内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可扩大劳动就业,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社区商业建设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减轻社区商业负担,对与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密切相关的微利经营企业实行税费减免和补助照顾。 (四)制定社区商业发展规划,指导科学有序发展。要针对新、老社区商业发展现状,根据不同层次居民消费新需要,按照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功

11、能完善、管理有序的总要求,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标,坚持商业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坚持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并重原则,做好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工作。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老社区重在调整完善、规范提升;新建社区重在合理配置网点资源;拟建社区重在商业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社区商业中心和商业街规划,打造社区商业制高点。 (五)鼓励发展连锁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和服务水平。连锁经营是社区商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社区商业质量,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有效途径。一方面要鼓励规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维修等各类便民、利民的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

12、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励、扶持连锁企业通过统一配送和信息化改造等手段,整合分散、单体的社区商业网点,提高单体网点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六)规范市场管理,加大从业人员培训。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商业在商品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指导与管理,重点对社区商业的商品质量和价格、卫生状况、配套设施、规章制度、从业规范、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社区商业涉及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修理、家政服务等诸多方面,从业人员数量多,素质较差。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大对社区商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要组织店铺的店长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践行科学

13、发展观促进林业发展的调研思考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林业部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使林业充分发挥“三大”效益。下面我就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谈一点体会,着重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对林业“三大”效益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效益重点保障国土安全所发挥的效益。社会效益重点是林业为广大国民和社会提供优良的工作,

14、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提供优良休闲、旅游条件和环境,为国民提供一系列的林业产品等等,所体现的效益。我们现在所说的林业经济效益是林业提供直接产品的价值效益。其实不然,林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是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业提供的直接经济效益,林业直接经济效益应该包涵森林、林木、林地所提供的一切产品的效益。包括林产品、林副产品,森林衍生产品(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等等),木材加工利润,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等。但是,我们现行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对林业经济效益即林业产值统计很不全面,很不完整。我们现在统计的林业产值是反映了林业直接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林业的木材一次、二次加工利润,对森林、林地所产出的部分产品,

15、如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茶叶、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没有或者很少统计。所以,统计的林业产值低,林业产出率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作用和地位。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大头应该包涵在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之中。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拟的。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应该有一个量化的体现,一片森林一片林木,应该有一个为生态、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做评估。还没有制定法律依据。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建立评估办法和机制。既然林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在林业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之中,这就是要思考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林业发展目标。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落

16、脚点和目标在哪?这涉及到林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的调整和统一。 二、关于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思考 大家知道,我国制定森林法规定:森林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行不尽合理,制约林业发展。采伐限额制度没有区别地区、地类、森林和林木类别,一味管死。森林、林地、林木应该根据用途划分两大类。一类划为生态公益林,把大江、大河两侧和源头、大、中水库的周边坡度陡峭、生态脆弱的地类划分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生态公益性的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要大幅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或者逐步实行国有化,加强管理,管严、管死,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另一类对低山、丘陵、湖滩、河

17、滩地划分为商品用材林,大力发展用材、经济林,薪炭能源林、工业原料林。对这一类取消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放开、搞活。现在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造成有权栽树、无权伐树,使谁栽谁有成了空话。一个企业、一个个人、一个农户,栽下一片用材林、工业原料林、薪炭能源林,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采伐,有林木经营和所有权,没有处置权。从严格意义上说,享有林木所有权应该就有林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所以,我们的林权上所享有的林木所有权由于受到采伐限额制度的限制,这种所有权不全面、不完整、不彻底。譬如,某个企业在某个江湖滩地为企业生产发展一万亩杨树,到十年后,企业生产急需要一次性采伐,这种一次性采伐对生态没有任何影

18、响,但是,由于受到采伐限额指标和限额制度的约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愿望,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林业发展。所以,要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要改变当前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根据林业的用途和类别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该管严的管严,该搞活的搞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林业发展中的机制、体制的思考 林业的机制、体制效益不尽合理,不尽完善,譬如,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评定,应该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和项目论证评定采伐不属于政府职能。现在我们职能上全部包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某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对某个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又是自己审批,这不利于政府的公正性、规模性和科学性,应该在政府职能之外设置和组建企业化、公司化的林业规划设计,资产评估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把不属于政府职能全部剥离,这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林业改革和发展。 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