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553424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最全汇总,极力推荐。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读出佳句在文章中得位置及地位。 2、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得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得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得修辞手法,将赋与人得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得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得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得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得修辞手法,用反问得句式把作者得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得思想也更强烈.排比:采用了排比得修辞手法,描写了得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得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得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得修辞手法,描写了,抒

2、发了作者对得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二、插叙得作用。1、读出插叙得语段得位置及与全文得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得写法,既对文章得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得得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得性格)。三、归纳文章得中心。 公式: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得要素得作用.公式: 时间:以得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得过程更清楚。地点:以得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得活动来写,推进

3、故事情节向前发五、描写手法得作用。 、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得位置及目得。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得主要作用就就是显示人物得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得主要作用就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得主要作用就就是显示人物得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得主要作用就就是展现人物得精神面貌,尤其就是复杂得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得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得样子,表现了语言:得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得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得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得环境描

4、写语句。2、公式: 得景物描写,写出了得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得性格与品质。 得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与精神。 得景物描写,反映了情景,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七、论证方法得作用。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得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例证法主要就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得道理令人信服.引证法得主要作用就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得权威性,极具力度与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得主要作用就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比喻论证法得主要作用就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得方法,以来说明得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得

5、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得权威性,极具力度与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得比喻形象地阐明了八、仿写句子。 公式: 、数清例句得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得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得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得句子在概念与现象上得联系.九、对对联。公式: 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注意上下联语意得相关十、读图题。 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瞧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得主题词或标题就是什么,画面中得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得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得瞧法或得到得启示及提出自己得意见,

6、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得寓意,也就就是瞧到联想到,A、B具有共性十一、探究题。公式:分析所给得语段从中得出得结论。 分析所给得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您得结论,但最好分1、3来表达。 提出您得瞧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十二、概括题。 1、公式: 分析所给得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得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分析所给得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得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得发现就是1、2、点”。分析所给得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得性格.十

7、三、名著阅读. 公式: 要能写出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得人物特征性得语言。 写出人物得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得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得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十四、写信.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得位置,写信人得署名,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得文字写明材料得事实。表示祝愿、希望等得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十五、编短信。 公式:用“沪一类得字简写地名. 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十六、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

8、”、“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得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得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得意境(思想境界,包含得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得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得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得“诗文句”来说明特点。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带有“故、“就是以”等标志得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名词作状语得,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可以”类实际就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主语与谓语之间划。 谓语与宾语之间划。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得特殊含义。

9、 公式: 先解释这个词得本义。 描写了(或刻画了) 意思就是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与相互照应,表现了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得悬念(关键词)。,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得作用。 公式: 分析所写景物得特色。 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二十三、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以“物”为线索;以“事”;以“人;以“时间”;以“感情”。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找出人物称谓得变化词语。 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得变化。 常用术语

10、(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二)修辞手法得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对象+特征 (2)排比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得注意与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

11、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得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得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得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

12、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得文章得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得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得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

1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三)句子含义得解答:这样得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得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得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得(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14、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就是一一对应得关系()这些词就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得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就是什么,它得特点就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得问题就是什么,作者得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1、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得

15、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得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得特点与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得思想内容与作者得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得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得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与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0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辨析表达技巧;说明表达作用。

16、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概括主旨;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就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就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就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得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2)

17、“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就是诗人把要表达得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得感受就是见“情”不见“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得感受就是见“景”不见“情,但就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得感情全部寓于眼前得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得角度 常见得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就是视觉角度; “声”就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味”就是触觉角度。(九)常见得诗歌意象 月亮-思乡、怀念故友浮云游子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 鹧鸪思乡、凄清

18、 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离别怀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以及纯洁得高尚品质 松树-傲霜斗雪得品质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寒蝉悲凉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一、花草树木类: 1、菊花:隐逸、高洁、脱俗。梅花:坚强、不屈不挠。 、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杨柳:送别、伤感。 、梧桐:凄凉、凄苦。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4、草:卑微、荒凉或希望、顽强生命力。 二、飞禽走兽类:1、子规(杜鹃):凄恻、思乡。 2、猿猴:哀伤、凄厉。 3、鸿鹄:理想、追求。、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沙鸥:漂零伤感.

19、6、蝉:高洁,悲秋. 7、斑马:惜别.8、鹧鹄:离愁别绪。 9、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三、风霜雨雪类: 1、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2、秋水:盼望。3、烟雾:情感朦胧、惨淡。 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5、浮云:游子、飘泊。 6、露、霜:人生易老、环境凄苦。 7、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四、其她类:1、月:人生圆缺悲欢、思乡念亲。 2、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暂。、夜半:愁思怀旧。 、古迹:怀旧、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5、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6、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8、双鲤、尺素:书信。9、西楼:闺

20、怨. 0、南浦:水边送别。1、长亭:路上送别. 、精卫:不畏艰难。 3、抱柱:坚守信约。14、三尺:法律。 5、南冠:囚犯。 6、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十)诗歌意境 诗歌得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得特点与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常见得思想感情(基调)类型: ()依恋、忧愁、惆怅、伤感、凄苦与寂寞、孤独、烦闷, (2)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愉悦、乐观, (3)憎恶、激愤、愤懑与仰慕、热爱, (4)激昂雄壮与悲壮(5)坚守节操与忧国忧民等。 (十一)常见得表现手法有: 1、 直抒胸臆 例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2、借景抒情

21、由景生情 情因景现所以借 景在诗中出现,情也在诗中出现 例子: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寓情于景 不直接写情,通过景让读者感受到情,全诗皆就是景物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得感受就是见“景”不见“情”。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得感情全部寓于眼前得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子: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封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 以情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 例子:5全国卷唐李华

22、春行即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就是离人泪4、确定不了就是以上哪一种就叫情景交融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就是借助于物得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得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物通常就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得意象.莲菊松竹梅等,例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托物寓理 一般就是哲理诗 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 7、衬托 正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千古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周瑜 突出周在作者心中得地位 反衬以动写静蝉噪林愈

23、静鸟鸣山更幽 8、乐静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瞧又过,何日就是归年? 9、渲染 渲染就是中国传统绘画得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得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得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得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得表现手法。10、点面结合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与想象。 例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瞧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联想与想象区别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联想)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

24、,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12、抑扬 王昌龄闺怨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3、白描相对于工笔白描:勾勒轮廓。工笔:细节描写.特点就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 不加铺陈与修饰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4、用典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刘裕得气概讽刺南宋王朝 表达自己抗敌志向、如果以上这些手法都不合适得话,那么记住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方法如常见得: ()比兴 孔雀东南飞 ()夸张、

25、借代 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拟人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4)设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反问 同就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二)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语近情深、情真意切。 如果鉴赏时我们觉得以上这些熟悉得概括不够恰切得话,需要自己选词概括,但要注意用语规范,语言最好凝炼优美。 (十三)炼字:在诗中炼哪个字? 1、找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找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3、找数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4、找副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