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综述 春风化雨润山城 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综述 春雷咋响春来早,和风拂面万象新,初春宜章处处呈现出科学发展带来的勃勃生机。党员干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富民强县新跨越”总要求,牢牢把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全身心投入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科学发展的理念撒播基层,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广袤的xx城乡大地上展开了一幅科学发展的时代画卷。 抓学习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把党校搬到了家门口,为我们送来了精神食粮,还可以学到许多实用
2、技术。”2月24日,城南乡老党员邓见良早早来到乡政府会议室,和乡里50多位党员一道,聆听了党校老师有关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专题辅导讲座。针对广大党员集中难、教育培训覆盖难的实际,我县组成“送教上门活动宣讲团”,把“党课”直接送到基层,被百姓称之为“流动党校”,这是我县灵活参学方式的一例。 我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十分注重学习方式方法,采用了“四个三”, 举办了“蒙泉讲堂”、读书会、廉政影院3所无校门学校,为全县党员干部“充电、换脑”;组织了县委业余讲师团、文艺小分队、科学发展指导员3支队伍,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讲学、演出;编印了科学发展观知识简明读本、十七届四中全会关键词吴仁宝、李常水先进事迹3本小
3、册子,发放到党员手中学习;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等3大平台,开设了“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科学发展在宜章”、“我为宜章献一策”等专栏,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抓学习、谈体会、找问题、提建议。据统计,3所无校门学校听(观)众达1万人次,3支队伍讲学、演出378场次,发放3种小册子5000册,3大平台吸引党员群众10万余人次参与学习,群发短信5万多条,使科学发展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 强组织措施手段扎实有效 走进一六镇石街头村,只见村巷整洁,通组环村公路宽阔平坦,篮球场、农家书屋、远程教室、村级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这里的农民充满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逊色!”组织部的同志无不感慨:
4、“这主要得益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在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县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了一批像“石街头村”这样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县根据实际,深入开展争当“十佳先行先试先锋”、“远学吴仁宝、近学李常水”、“学沈浩、当楷模”等活动,实施 “禁酒禁赌令”、绩效考核、双向述职等一系列举措,各级党组织能力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了新中国60年湖南最具影响劳模李常水、省自强模范李建龙、全县“教育楷模”李黎明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典型的感召下,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弘扬“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好加快”精神,高强度、快节奏、满负荷地工作,一年干了两、三
5、年的活,展现出奋发向上、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宜章的未来和希望。 谋发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推土机、翻斗车来回穿梭,在宜章大道、产业承接园等工地人们正紧张地修道路、建厂房;银锄飞舞,荒山换绿装,在山间地头,县城周边人们正抢抓时节植树造林打造生态县城从县城到乡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成为高亢的主旋律。 刚刚过去的20xx年,我县坚持以“抓项目、强基础、推三创、促和谐、保稳定”为主线,在逆境中培育积极因素,在实干中彰显特色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喜人局面。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实施“百亿投资计划”,开展“项目建设年”、“三大会战”、“三创”活动,布局和开工建设了
6、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事关宜章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增长108.4%,宜章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承接对接先行先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省委、省政府赋予xx先行先试34条的政策优势,精心打造“一区三园”,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开展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富士电梯、南方资源、万旭电业、欣昌鞋业等项目签约入园。 同时,我县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民生,解决了一批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在元旦、春节期间,安排资金200余万元,走访慰问困难单位82家,慰问劳模、困
7、难职工(农民工)、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生育关怀对象等900多人;帮助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930余人次进入园区就业;帮助困难群众3000余人次,为上访群众办实事好事160件。通过送温暖、排民忧、解民难,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缩短了干群距离,使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
8、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
9、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
10、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
11、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
12、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
13、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
14、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
15、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
16、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
17、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
18、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
19、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
20、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
21、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
22、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
23、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
24、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总之,笔者认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扑救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设计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当地的消防装备、建筑周边环境道路等情况统筹考虑,做到真正体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要求,力求从保障生命安全至上的角度整体完成消防工程设计。 兼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当前,全国各市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正积极投入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预想中的成效。但是,活动开展过程中不难发现,一
25、些单位部门和党员干部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仍然存在着若干认识误区。廓清这些认识误区,对于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乃至对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认识误区一:大规模的学教活动每隔三五年就开展一次,过于频繁,意义不大。这种认识误区显露的是厌学、懈怠的情绪。自世纪之交以来的十几年间,我们党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以及当前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四次大规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样的高密度恰恰说明了全党自上而下开展学教活动必要性。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
26、;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正是对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打扫和洗涤的过程。就像打扫房子和洗脸一样,学习教育活动不仅要开展,而且毫无疑问地要经常开展。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历次大规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都有着极强的现实依据和针对性,都是为了解决我们党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开展的。近年来,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执政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在这种形势下,采取我们有着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学教形式,在全党开展大规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应对
27、国际国内复杂局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无疑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质疑和否定当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不能不说是政治上的短视和麻木。 认识误区二: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只要实践工作做好了,理论学习只是形式问题,无关宏旨。这种认识误区反映的是实用主义的思想。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实践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学习的过程无足轻重。古语说:“论先后,知为先,知之深则行愈达。”实践必须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为基础。否则,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工作中或者凭“经验”盲目决策,或者靠“闯劲”埋头向前,成绩或许会有一些,但却可能因此迷失了方向,
28、多走了弯路,最终得不偿失,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因此,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政治责任。 中央提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武装问题,以增强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改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来认识和对待。以耐心和毅力,靠韧劲和钻劲,刻苦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我们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
29、决问题的武器,成为我们思维的“器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落实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认识误区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部门、各单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应该时时联系科学发展观,事事不离科学发展观。这种认识误区体现的是教条、机械的态度。在这种错误认识下,不论党员干部公务活动,还是普通群众日常生活,都要戴上一顶“科学发展观”的高帽,使本来深刻严肃的理论变成了一句时髦应景的“口头禅”。这种把科学发展观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庸俗化做法,表面上是重视科学发展观,而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贬低与践踏,是非常有害的。它不仅直接催生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更使广大群众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30、观产生一种抵触和逆反的心理,导致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与中央的愿望背道而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定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向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强调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如何领导经济发展,如何领导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当然也有一个“发展”的问题,就如同任何事物都存在“发展”的问题一样,但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显然是内涵迥异的两个概念,前者强调的应该是如何遵循自身工作规律,发挥本职作用,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不是随意套用科学发展观,空泛地强调本部门、本
31、单位如何科学发展。因此,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和一线单位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思想认识、工作举措、体制机制等方面保证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本部门、本单位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体现科学发展观。 认识误区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发达地区应该是先科学后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则应该是先发展后科学。这种认识误区有着一定的普遍性,认为发达地区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生态恶化、结构失衡、贫富分化等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此需要放慢发展速度,解决了“科学”的问题再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来说,目前尚不具备科学发展的条件,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发展机遇,先把经济发展搞上去,
32、待时机成熟了再去讲“科学”。上述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那就是片面看待科学与发展,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没有科学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发展同样无所谓科学。无论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科学与发展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二者的做法都是不符合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必将受到规律惩罚的。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解决发展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甚至停下发展步伐。只有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正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原因所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能
33、快发展就不要慢发展,能跨越发展就不要常规发展。而对于落后地区,丢掉科学谋求发展,必将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样是十分危险的。认为先发展再科学,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损害群众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是万万不可取的。落后地区要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显绩与隐绩,”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而不能只顾追求漂亮的经济数字,将科学发展观完全置于脑后。 认识误区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干部的事,与普通党员群众关系不大。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未能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与基础之间的关系。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
34、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但同时应该明确,活动的基础是广大普通党员群众的普遍参与。我们党历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打牢群众基础,活动才能取得实效。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造福群众的理论,无法想象失去群众的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能够圆满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只能是少数人的空忙。因此,中央提出,学习实践活动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 当然,对于学习实践活动,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作为决策层面的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全面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态势
35、,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本质要求等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准确而不是模糊、系统而不是零碎地理解和掌握,真正学懂弄通,在本地区本部门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决策,统领全局。而作为执行层面的普通党员群众,则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致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基本了解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关系,理解与支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相对于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坚持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以上是对当前学习实践活动中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的粗浅分析,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纠正这些认识误区,才能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扫清思想障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掌握并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切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坚持科学的态度才能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纠正行动中的偏差。唯如此,才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确保科学发展观在各项工作中真正贯彻落实。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