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高校历史专业开设《论语》课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4243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校历史专业开设《论语》课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校历史专业开设《论语》课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校历史专业开设《论语》课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作者简兰基金项收稿日Total No.513JOURNALOFJILINPROVINCIALINSTITUTEOFEDUCATION(总第5 1 3 期)第3 9 卷Vol.39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9,20232023年第9 期关于高校历史专业开设论语课的思考齐畅,郭奕汝摘要:论语是儒学经典,是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最直接的文本。历史专业将论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原典,列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可以熟识古史研究的经典文献,锤炼史料运用的基本功,更是中国思想史、东亚史研究的基础。尤其在师范院校,还可以从中挖掘孔子育人资源,进而古为今用,适应时代教育理念对其进行再创造。但讲授的过程中要注

2、重突显历史学科本位,观照到论语内容的历史背景与同时代的史书互参;从中挖掘孔子思想的内涵,与本专业所开设的“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史”等专业课程相互配合,完善学生中国史知识体系。关键词:论语课;立德树人;历史学科本位doi:10.16083/ki.1671-1580.2023.09.021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 1 5 8 0(2 0 2 3)0 9 0 1 2 0 0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

3、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儒学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需要我们立足新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把立德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和首要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注重德性优先正是儒家传统文化课程论语的重要精神特征,孔子留下了大量强调德行的名言,如“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德不孤,必有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期

4、:2 0 2 3-0 1-1 3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亚世界与新文明体系的形成研究”(2 0 JJD77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前近代东亚国家所贡宦官研究(1 8 BSS029)。介:齐电畅(1 9 7 9 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中心、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成员副教授,博士。郭奕汝(1 9 9 8 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在读。121之”等。论语课程,在今天中国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也日益占有重要位置,常将其纳人公共选修课,以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和培养、增强学生道德、人格修养为目标。文学院的论语课程,则更多地将

5、其作为古代文献进行翻译、解读。在复旦大学开设论语课,并广受欢迎的哲学教授张汝伦认为:“按照现代的学科分类,它充其量是中国哲学史或中国思想史或中国文化史的文献。教学论语,就像教学水经注或十七史商榷一样,教者教的是历史典籍,学者学的也是历史典籍,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1 可见,历史专业将论语作为历史文化原典,列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是必不可少。由于学科性质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历史专业开设的论语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如何突显本学科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专业的论语课程有所区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必要性论语课程的开设与历史专业的诸多课程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可

6、视为重要的基础和补充。如中国思想史,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掌握中国古代、近现代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内容,了解中国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而具备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知、解读能力和进行思想再创造的原创力。中国古代史课程则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各个王朝的特性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与贡献。而论语课的目标则是使学生通过接触、探究历史原典,精炼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挖掘孔子思想的内涵,理清孔子思想的理论脉络和完整体系,进而能理解儒学这一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之一和传统文化的核心。一方面提升学生阅读历史文化原典的能力,继而提升历史理论思维并拓展其提出、分析和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

7、面通过经典教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培养、增强学生的道德和人格修养。挖掘孔子育人资源,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毕业要求和价值导向相契合。进而古为今用,与时代对话,适应时代教育理念对其进行再创造。二、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一)以经为史,征引相关史料互证论语自汉代起,即成为经学教育的基础教材。至宋朝更与大学中庸孟子,共同被朱熹纳人“四书”的经典结构,成为科举考试的参考书目。康有为有言:“盖千年来,自学子束发诵读,至于天下推施奉行,皆以论语为孔教大宗正统,以代六经。”2 1 然而,论语并非只是一本经书,也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史书。全书共2 0 篇,4 9 2 章,篇

8、章之间没有紧密的逻辑联系,都是师生之间,或者弟子之间言行的片段,内容发生的背景也各有不同,但都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现实最为直接的反映,具备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要深入研究论语,必须熟知孔子所处时代的历史。对于孔子本人以及其弟子的个人经历,史记孔子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世家孔丛子,都是比较基本的史料。同时,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书也大量保存了孔子言行的记录。如“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论语子罕)吕氏122春秋补充了这段话产生的背景,“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孔子弦歌于室”,弟子在屋外议论有怨言,孔子言:“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3 勉励弟子,在恶劣的环境

9、下,坚守信念与操守,才能显示出坚韧的意志,像松柏一样笑傲霜雪,也要沿思想史脉络,与同时代其他思想相比对,以了解孔子思想的根源和特点,将学生的思考导人纵深。道家思想是孔子论语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述了老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的思想,与孔子论语中“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吾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君子哉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负焉,耻也。”(论语泰伯)等思想可谓异曲同工,显示出孔子对老子思想的吸收。如李泽厚所言,

10、“说明儒道互补 在孔子那里就开了头。”1 4(二)突显历史学科特性,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互配合思想史是研究“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古人已逝,我们今天与之对话的基础是思想家留下的作品和痕迹。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基础和直接的历史文献,我们不仅要通览全书,把握孔子思想的全貌,也要明晰孔子与弟子师生间、孔子的弟子们之间,也有认识和思想上的差异。孔子与其弟子宰我之间关于“三年之丧”的对话,是反映师生间认识分歧的典型事例。据论语阳货,宰我认为古礼要求守丧三年,有不合理之处,一年就够了,孔子从人性情感的角度驳斥了他,反映出师生间对于丧期礼制的分歧。孔子弟子之间的分歧与争议,从子游与子夏两人之间对于礼的不同态度可

11、以看出。据论语子张,子游认为子夏的门人在洒扫应对方面可以,但对于礼乐大道就不行了。子夏听到后则不认同,他认为学问之道没有先后。有学者认为这是“孔子嫡传弟子关于传授古礼,是从义理下手,还是从仪节下手的争论。”5 1从论语的对话片段中已经可以看出孔子门人弟子们思想的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孔子去世后,其门人内部的分化,造成战国时期“儒分为八”的局面。韩非子显学有言:“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以论语为基础,可以掌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勒与脉络走向。(三)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论语内容涵盖了人生观、家庭观、社会观、道德

12、观等诸多方面,通过挖掘、提取论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有机融人,有效融人,协同育人。通过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深人人心,并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人格、品格。孔门弟子多出身寒门,孔子施教的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有德又有位的君子。在论语中,孔子多以君子、小人对举,教学中学生了解区分“君子”内涵的基础上,从孔子师生对话中认识到培养、塑成君子的路径。潜移默化中涵养学生个人修养品格的养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只有厚植君子人格之本,才能培养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兼具的史学人才。并且孔子“君子论”的意义在于,他不仅要求君子个人独善其身,还要能够兼济天下。“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

13、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已以安百姓。修已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孔子的这个思想,在后来成书的大学中,被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这种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激励历代士人以个人自身价值的实123历现与国家、民族兴亡紧密相连,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以匡时救弊、以天下兴亡为已任,前赴后继,创造出光彩夺目的精神文明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四)挖掘论语中孔子的育人方法孔子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伟大教育家,打破贵族对受教育权力的断。他的弟子大多出身贫苦,只有孟懿子、司马牛几个贵族子弟,自幼受过教育,其他弟子只要“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焉。”(论语述而)

14、孔子对待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但在具体的教学却会根据学生的个人资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孔子认为“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也就是中等以上之才,可以跟他讲高深的话。中才以下的人,不要跟他讲太高深的话,也就是讲更浅显些的。并且孔子也会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同样的问题,给予不同的答案,以施教于潜移默化之中。论语颜渊有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切”。孔子告诉司马牛有仁德的人,说话要慢一些,也就是想好了再说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于司马牛的评价是“多言而躁”。可见,孔子对于司马牛问仁德的回答是有针对性的。三、教材的选用和方法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注释平实

15、,流行甚广,便于初学者使用,因而作为本课选用的基本教材。但因从古至今,为论语释义者不下千余,在备课时要选用古今多版本释义比较研读,择善而从,以准确理解孔子思想,方不会穿凿附会,望文生义。钱穆言:“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数。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民国以来,闽县程树德为论语集释,征引书目,凡十类四百八十种,异说纷陈,使读者如人大海,汗漫不知所归趋。搜罗广而别择未精,转为其失。6 1古注本中除常见的十三经注疏本和朱熹的四书集注本,最早

16、的集注本,是曹魏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之后南朝的皇侃论语义疏和北宋邢论语注疏都是以此为基础。民国人程树德的论语集解被认为是论语注释的集大成之作。而后现代注本如钱穆论语新解,李泽厚论语今读等,都是影响较大的论语注本,但也都为一家之言。综合来看,古今释义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而笔者以为通观论文全书,较为同意古本的释义,将此句理解为钻研仁义、忠信等大道之外的小技,是有害的。因论语子张篇有:“子夏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又有樊迟向孔子请学稼、学为圃,被孔子批评“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将此“异端”理解为大道以外的小技,也合乎孔子一贯的主张。通过对论语课程的讲授经历,以

17、及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成效来看,只有用古今多版本,参照研读,博采众长,才能对论语内容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四、结语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历史专业所必备的学科素124责任编辑:张丽丽质和必备品格,深入研究论语,能够锤炼史学素养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其理清中国儒学发展的脉络,与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史等专业基础课有效配合,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体系。同时,中国历史文化原典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思政育人元素,在课程中注重将思政教育融人历史原典课程当中,使历史教育在实现学生历史专业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

18、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也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日后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的前提。9 1参考文献1张汝伦.论语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C陈来,甘阳.孔子与当代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8.2康有为.论语注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3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 M.成都:巴蜀书社2 0 0 2.4李泽厚.论语今读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5.5 邹昌林.中国礼文化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0.6钱穆.论语新解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2.7 杨伯峻.论语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8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9、0.9张岩.历史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及其践行路径 J.基础教育课程,2 0 2 0(0 2).Reflections on Offering a Course o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for College History MajorsQI Chang,GUO YiruAbstract: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a classic of Confucianism,the most direct text recording thethoughts and words of Confucius.It is essential for

20、 history majors to include The Analects as the original text of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their major courses.That can not only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classic documents of ancient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o refine their basic skills in the us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but al

21、s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thought history and East Asian history.Particularly in norm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nfucius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be explored and then recreated by adapting the oldto the new,adapting them to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times.However,the te

22、aching process should focuson highlighting the history discipline;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nalects should be interreferenced withcontemporary historical books;excav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Confucius thought should be excavated from TheAnalects,cooperating with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other professionalcourses offered by the major to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of Chinese history.Key word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urse;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history subject-bas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