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4097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esign 设计设计,2023,8(3),1354-136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design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3163 文章引用文章引用:杨茗惠.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J.设计,2023,8(3):1354-1365.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关于壮族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 杨茗惠杨茗惠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8日

2、;录用日期:2023年9月2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1日 摘摘 要要 古壮字大致起源于古壮字大致起源于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文化教育的文人借助汉字所创造,唐代,是由壮族一些受汉文化教育的文人借助汉字所创造,迄今起码有迄今起码有1300年以上历年以上历史史,在不同层面对壮族文化在不同层面对壮族文化的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重要作用。目前,从语言学和史学角度对古壮字进行研作用。目前,从语言学和史学角度对古壮字进行研究的较多,从视觉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被涉及。本文首先介绍了究的较多,从视觉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被涉及。本文首先介绍了古壮字古壮字的字体设计实践研究意义、目的字体设计实

3、践研究意义、目的以及古壮字的研究现状;接着从古壮字的以及古壮字的研究现状;接着从古壮字的的发展概述、历史价值与作用、继承与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古发展概述、历史价值与作用、继承与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古壮字;最后从文字结构入手,将古壮字与壮族祖先花山岩壁画中的蛙人形象相结合进行字体设计,从而壮字;最后从文字结构入手,将古壮字与壮族祖先花山岩壁画中的蛙人形象相结合进行字体设计,从而拓展文字形态拓展文字形态设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壮族文字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计的更多可能性。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对壮族文字设计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建立建立壮族文化传承的壮族文化传承的新途径新途

4、径。关键词关键词 壮族,古壮字,字体设计,花山岩壁画壮族,古壮字,字体设计,花山岩壁画 Font Design Practice of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 of Bourau Minghui Yang College of Fine Arts,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Received:Jul.28th,2023;accepted:Sep.2nd,2023;published:Sep.11th,2023 Abstract The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originated in the Tan

5、g Dynasty.They were created by some Zhuang literati educated in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characters.Up to now,they have a history of at least 1300 year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Zhuang culture at different level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resea

6、rches on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and history,but the research on visual design has not been involved.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practical research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55 设计 on the font design of ancient Zhua

7、ng characters,as well a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Then it studies the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from three aspects:the development overview,historical value and function,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Finally,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 structure,the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are

8、 combined with the image of frogman in huashanyan frescoes,the ancestor of Zhuang nationality,to carry out the font design,so as to ex-pand the possibility of character form design.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Zhuang character design and establis

9、h a new way of Zhuang culture inheritance.Keywords Zhuang Nationality,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Font Design,Huashanyan Mura Copyright 2023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

10、ses/by/4.0/1.引言引言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其发展与演变的漫长历史中,许多壮族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随之产生,如古壮字、坡芽歌书以及现代壮族人常使用的壮文,而古壮字作为壮族的文字之一,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它不仅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不同载体生动形象地记录下壮族人民的生活、医学、宗教等,也使古壮字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因此,古壮字作为一种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字,将其保留并传承下来是意义非凡的1。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古壮字的研究、书籍,以及古壮字字典,但随着汉字的普及,使用古壮字的人逐渐减少,古壮字面临失传的危险。应进一步加强对古壮字的保护,使古壮字能够

11、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本篇论文对于将古壮字融入现代社会、古壮字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消失的文字体系、无法破解的神秘符号等,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古壮字这种独特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继承下去,以新的姿态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使古壮字在与字体设计相结合的同时得到保护与传承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在古壮字的基本性质、渊源、产生时代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如古壮字字典整合统一了古壮字,使古壮字形成了一个体系,其中还列举了一些系列异体字,极具研究价值。闻瑛于 1936 年 12 月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12、言研究所集刊第 6 本第 4 分册上发表的广西太平府属土州县司译语考,针对古壮字的字形、字义以及读音做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覃晓航认为:“闻氏的文章第一次对方块壮字形体进行了解析,指出了其中的声符和意符,并揭示了方块壮字与喃字之间的差异,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壮字研究的开山之作。”2 二十世纪后有关古壮字的研究迎来了高潮,首先是第一部学术专著的出现:覃晓航和孙文玲出版的方块壮字研究史略。紧接着李明出版了方块古壮字研究,高魏出版了嬴经方块壮字字形整理与专题研究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另外还包括覃志强的“用新识古”策略下的古壮字信息化传承研究等。这些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古壮字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文字学、历史学、

13、哲学等角度对古壮字进行了多元化的推测和考证,从而推动了古壮字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Open AccessOpen Access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56 设计 目前我国对于古壮字的研究在跨文化汉字领域比较少,王元鹿的关于民族文字发展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关于文字传播的同义比较的意义与任务就文字方面对古壮字开展了研究。对于少数民族文字的视觉设计研究更为稀少,如郎丽的基于女书的文字设计研究3、图雅的蒙古巴思文字的视觉设计研究等。总之,目前从古壮字文字形态和发展历史角度对古壮字进行研究的较多,但是从文字设计角度的研究还没有被涉及,相关资料十分缺乏,这给

14、本文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增加了难度的同时,也赋予了更多意义。2.古壮字概述古壮字概述(一)古壮字的发展概述 壮族人多数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于湖南、贵州、广东、四川等省。壮族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文字,例如古壮字,云南富宁地区发现的坡芽歌书以及现代常用的壮语,拼音壮文。另外还有经过简化的壮文,它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民族的语言习俗与沟通需要而研究和使用的一种特殊文字4。古壮字其实就是古代壮族人民用来记录壮族语言的一种文字。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古壮字的出现与当时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是分不开的。早在秦汉以前,壮族和汉族的人民已经有了亲缘关系。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交流,壮族文化在历

15、史上深受中华民族汉文化的影响。壮族随之就产生了一批精通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分子,其中主要包括了壮族的文人和从事古代宗教信仰传播的巫师。由于壮语和汉语的差异,单凭汉字无法准确的传递出壮族人的思想。于是通过模仿汉字而创造出的古壮字出现了。在壮族地区曾经被称为“方块壮字”、“土字”或“土俗字”,壮语称之为 sawndip 5。古壮字的创造时间历史年代久远,从何时开始难以确定,众说纷纭,根据中国汉文史料的记载,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古壮字至少是产生于唐代,目前已有记载的最早的古壮字出现在唐永淳元年(公元682 年)澄州刺史韦敬办所著的 澄州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 碑文中,现在保存于广西上林县麒麟山。这就证明了,在

16、唐代甚至唐代以前,壮族祖先就已经学会了借助汉字来记录壮音。在南宋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宋朝庄绰鸡肋篇、明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中均对于古壮字的使用有着详细文字记载6。(二)古壮字的历史价值与作用 壮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据研究统计,古壮字的字数至少一万,古壮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字数较多的文字之一,足以证明古壮字的内容丰富。如今虽然鲜少有人使用古壮字,但历史上壮族人民长期用这种文字来书写壮剧、宗教唱本,记录神话传说、民族故事、歌谣、谚语、碑刻、药方等,大量壮族历史文化随着古壮字的产生保存了下来,为现代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深入探讨古壮字的文字本身以及壮族的文化、宗教、医学等均具有重要的价

17、值,同时由于古壮字的主体是汉字,因此通过对古壮字的研究,反推出汉字的文化历史与其传播的过程和途径,必将会得到很大的收获与启发。(三)古壮字的继承与创新 壮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是从口耳相传,到借用汉字而创造的独有的民族文字记录,再到借助现代数字媒体传播的演变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普及,壮字的使用面临着传承危机,会使用古壮字的人少之又少,古壮字在传播途径、传播载体、传播环境等多方面将面临重大的变革。尽管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图像和器物等多个方面进行传承,但是,文字一直都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中心载体。当前,壮族人民使用的文字种类繁复,给壮族文化继承发扬带来了许多不便。首先虽然多数古

18、壮字具有共通性,但总体来说不同地区的古壮字有一定差距,如同意不同字、同字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57 设计 不同意。其次古壮字字形复杂难懂,不如汉字简洁。古壮字是仿效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来表达壮语的发音和意义,这些字很难书写,也没有专门的打字工具可以将古壮字打出来,难于在网络上流传,这也就造成了古壮字传播困难。再者,古壮字在宣传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宣传动力不足。壮文方案自 1957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以来,古壮字使用的场合随之减少,失去了规范普及的机会,这对古壮字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现如今古壮字只局限于壮族师公、民歌歌唱家等从事壮族

19、传统文化工作的人中使用,普通群众则很少需要且少有途径学习古壮字。如何顺应时代,借助不同媒介来传承、发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进行深一步研究的。要尊重壮族的文化发展历史,与其传统文化紧密连接。不能脱离其文化的根源,否则其传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视程度增加,出现了新的方块壮字,是将各地区的古壮字进行整合统一而形成的。与此类似将民族文字与设计相结合的还有图雅在蒙古巴思文字视觉设计研究中,将蒙古巴思文字与家居、印章、Unicode 相结合,以此来有效的拓宽蒙古巴思文字的宣传渠道,这也能够为古壮字的传播与创新提供可靠的借鉴,能扩大壮族群众的信息来

20、源,便于壮、汉交流,加强民族团结7。本文将古壮字与字体设计相结合,并通过海报设计、陶艺设计不同载体将字体设计更好的诠释出来,旨在增加古壮字的趣味性,拓宽古壮字的发展渠道,宣传途径。3.古壮字创意设计的实践与应用古壮字创意设计的实践与应用(一)古壮字的文字结构 古壮字造字技巧和方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因为其所研究材料的差别性,学界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理论说法。本文主要以蓝利国先生方块壮字探源的分类方法为主要依据,将古壮字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借用字、改造字和自造字8。古往今来,民族之间出现借用字是一种普遍现象,譬如日本、越南、朝鲜,借用汉字是文字产生的有效途径。借用字可以分为谐音借用和同义借用。

21、谐音借用是指借用汉字来记写文本中与其他字同音或相近的壮语词,壮族人民借用汉字的正音或谐声来记录与本字的同音或同声调的壮语语言含义的字,借用后的汉字,与原字含义完全无关或只是表示壮语的语音,如古壮字“處”借汉字的“祝”,表示“恭祝”的意思;古壮字“紫”借用汉字的“此”表示“此处”;古壮字“晋”借汉字的“禁”,表示“拘禁”;古壮字“千”借汉字的“钱”,表示“钱”。同义借是指借用汉字来记写与壮语近音的词语,如古壮字“珠”借用汉字的“时”,表示“时”的意思;古壮字“马”借用汉字的“不”来表示“不”。第二类是改造字,主要是为了弥补借用字不能准确记写全部壮语的缺憾而将借用的汉字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些新词和汉

22、字的字形有所不同的字。可以把改造的汉字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用成分删除,将汉字进行比划或偏旁删除来满足用字之需,如将汉字“涯”三点水删除一点,表示“芽”的意思。二是结构变换,将汉字解构重组,如汉字“概”将木字旁放在既下面,表示大概的意思。三是汉字成分的替换,是将与古壮语词近音的字母近音字替换另一个汉字而形成的古壮字,如将汉字“经”将右半部分替换成“圣”,表示经书的意思。四是在原有汉字元音上直接添加,指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给一个原字内部添加一定的汉字笔划或元音偏旁来直接构成古壮字,如在汉字“既”下面加上“皿”来直接构成古壮字,表示“既”的意思。最后是自造字,自造字有别于前两种,是创造者为了区别汉字而创

23、造的古壮字,壮族师公为强调宗教的神圣性,一般会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记录,从而产生了自造字,如由上半部分为“雨”中间为“渐”下部为“耳”,所构成的古壮字为“祈”表示祈祷的意思。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58 设计 (二)古壮字创意设计的主题与风格定位 在中国文化中,各种文字包含少数民族文字都是现代设计的珍贵资源,对于文字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文字本身,在字体设计中也不应该将设计停留在字体本身形态的表面上,而应深入研究文字本身蕴含的文化历史,民族的特点,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从而赋予设计更深的内涵、意义,加深民族联系。1、主题文字内容来源 此次古壮字字体设计的文

24、字来源于壮族师公唱本中的礼社神教语,后由师公潘继鸾先生手工抄录,见图 1,在文学中有一定的特殊性9。师公唱本采用了古壮字进行记录,是研究我国壮族语言文字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是我国壮族地区举行的宗教仪式念经和诵经的重要蓝本。礼社神教语是壮族祭祀仪式过程中师公必须吟唱的一首经典歌曲。其中记录了在礼社时恭请的祖宗神、社公神、土地公神、灶王神等当地保护神和三元真君、阴阳师父、真武大将军等祖师神齐聚祠堂,保佑本地的社子社孙人泰安康、六畜兴旺、家屋太平;唱述了各神的身世、功绩以及他们在祭祀活动中的非凡精神力量,祈求一年平安康健、五谷丰登10。礼社神教语作为我国壮族古籍文献重要的一部分,是传统的壮族语言文

25、字和传统壮族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与产物。因此,我认为将礼社神教语中的古壮字进行整理再设计,可以更好的传承发扬壮族民族历史、文化,使古壮字能够更好的流传下去。Figure 1.Manuscript of“ritual society divine language”图图 1.礼社神教语手抄本 2、设计形态特征来源 此次字体设计的字体形态主要借鉴于花山岩壁画中的蛙人形象。花山岩壁画,见图 2,主要见于广西桂南左江上游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等地的壮族岩画集散地和民族聚居地区,共 79 处。其中规模最大、最为壮观的是被世人称之为“自然展览宫”、“壮族文化瑰宝”的宁明县明代镇江花山岩石刻壁画,

26、见图 3。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59 设计 Figure 2.Partial mural of Huashan Rock 图图 2.花山岩壁画局部 Figure 3.Zhenjiang Huashan rock carving mural 图图 3.镇江花山岩石刻壁画 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花山岩画主要是由壮族的祖先骆越人于战国早期到东汉末年间所绘,其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古代左江流域壮族祖先的宗教仪式、生活方式、文化等。由此可以看出,花山岩画既承载了壮族悠久的艺术和文化历史,也承载了壮族祖先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能够体现壮族精神。左江花山岩画中人物的造型

27、结构、动态、颜色等均具有其独特的寓意及价值。从人物造型来看,花山岩画中的“蛙人”形象双手向上弯曲,双腿呈下蹲状微曲,此外,花山岩画中还包含不同形态的铜鼓和犬类造型,画面整体来看规范统一。从花山岩画的色彩上来看,采用了赭红色,一种极具审美效应的颜色,历经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依旧能保持鲜明的色彩,另外依托赭红色能够激发情感这一特点,观赏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能量,从而产生敬畏感。作为壮族人民的蛙神崇拜、祖先崇拜意识的一种表达与反映,花山岩画所绘制的场景都有力的展现了壮族祖先宗教祭祀仪式中最基本的祭祀姿态和祭祀形式,同时展现出这一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与统一性。因此,我认为将花山岩画的蛙人形象特

28、征融入古壮字的字体设计,能更好的体现出壮族的文化特点,为字体设计增添更深的内涵。(三)古壮字创意设计实践 1、古壮字创意设计草图 各种文字都可以成为设计创作的资源,而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加入字体设计中,会给设计注入新的思路11。希望从中提炼出对今天的设计创造有价值的元素或相关的思考。在现今社会,很多艺术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0 设计 形式发展趋于成熟,现代艺术通常通过实验来产生新的可能性,少数民族文字作为一种新的素材,可以用来发掘新的设计语言,并且通过对历史资源的分析研究,借此来推进设计,很可能会有意外收获,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9、。字体设计以花山岩壁画为灵感来源,针对礼社神教语中古壮字进行再设计。首先将花山岩画中的人物、铜鼓、动物形象进行提取,见图 4,字体设计借鉴了花山岩画中蛙人手掌三根手指朝上的形态、腿部弯曲的动态、整体形态呈细长状以及铜鼓圆形的特点,将其融入到字体设计中,见图 5,接着进行了简化,使字体更加接近蛙人形象,更加简洁,见图 6,最后通过符号化提炼,将字中的点通过铜鼓的外形“圆形”来体现;将横向上弯曲,照应花山岩画中蛙人双手往向上弯曲的形象,并在结尾处加以半圆装饰来体现蛙人上肢的形象;将“撇、捺”向下弯曲来体现蛙人呈下蹲状微曲的双腿,见图 7,以此表达古壮字与传统壮族文化之间的关系。Figure 4.F

30、lower mountain rock painting pattern extraction 图图 4.花山岩画图案提取 Figure 5.Draft 图图 5.草稿 Figure 6.Draft 图图 6.草稿 Figure 7.Draft 图图 7.草稿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1 设计 2、古壮字创意设计成果 将前期的调查以及草图实践加以总结,最终确定了字体的基本结构。此次共设计了二十五个古壮字,分别表示大概、算卦、兰花、兴隆、举、经书、盖、聚集、灵、备、稻米、月、相互、魂魄、鬼、归、洗涤、祈祷、从、恭祝、凶、脸、习、雷、停泊的意思,

31、见图 8。并对字体中字形结构如弧度大小、圆圈大小等做以规范,最后给字体添加了壁画上书写效果,增添字体的趣味性,见图 9。Figure 8.Basic font design for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图图 8.古壮字字体设计基础字形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2 设计 Figure 9.Final draft of Guzhuang font design 图图 9.古壮字字体设计终稿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3 设计 3、古壮字创意设计的延展应用 从设计角度

32、来看,通过提取古壮字的文字特征,融合具有民族特点的花山岩壁画而做出的字体设计还不够,可以尝试一些其它形式。形式很常见,但是在这基础上寻找出属于自己、顺应时代的思考很不易,并不仅是要思考如何做出更新的,更与众不同的东西,还要再进一步的设计实践中找出新的载体,通过其他媒介,将古壮字的价值更好的发掘出来。将关于古壮字字体设计融入到海报设计中,见图 10,能够使古壮字在新媒体时代有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使古壮字的传播更佳方便快捷,并能更好吸引人们的关注。将古壮字字体设计与陶艺相结合,见图11,仿造壮族祖先绘制花山岩画,陶泥在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赋予了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增加了古壮字的变化,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

33、鉴与思考,希望这种设计思路可以继续延伸下去,给予设计更宽的道路。Figure 10.Guzhuang font design poster 图图 10.古壮字字体设计海报 Figure 11.Ceramic design with ancient Zhuang characters 图图 11.古壮字字体陶瓷设计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4 设计 4.总结总结 在现今社会,很多艺术形式发展趋于成熟,现代艺术通常通过实验来产生新的可能性,少数民族文字作为一种新的素材,可以用来发掘新的设计语言,并且通过对民族历史资源的分析研究,借此来推进设计,很

34、可能会有意外收获,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古壮字作为壮族的文字之一,它是一部凝聚了壮族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的伟大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汉字的普及,古壮字的发展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回顾古壮字的历史与发展,由于产生环境、地域、传播条件的限制,古壮字的统一性,传播性低。根据古壮字的使用与传承特点,它并不是一种全社会性的交际工具,多数为壮族师公所用,这使古壮字,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古壮字作为本篇论文字体设计创作的资源,将具有壮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加入字体设计中,会给设计注入新的思路。从中提炼出对今天的设计创造有价值的元素或相关的思考。因此本篇论文选用了壮族人常用的,能够体现出壮族人民的生活方

35、式、历史、文化的礼社神教语作为字体来源,并将壮族祖先骆越人所造的花山岩壁画作为设计形态来源,将壁画中的蛙人形象特征融入古壮字的字体设计,能更好的体现出壮族的文化特点,在保留壮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字体设计增添更深的内涵。文字设计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对于不同文化应给予尊重,所以要使设计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接受,要能够包容不同文化,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努力,设计师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致致 谢谢 从论文主题的选择,开题报告,到论文的结尾,这都是一个经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后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杨宁老师,在她耐心

36、指导和一丝不苟的帮助下完成了这篇毕业论文,同时也感谢她对我学习生活的悉心教导。其次,感谢各位专业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使论文润色不少,感谢他们这四年来的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我可以很好的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然后,感谢所引用的研究人员的学术成就,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灵感去思考。最后,非常感谢支持和帮助我的家人及好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注注 释释 图 1 来源:作者自摄 图 2 来源:https:/ 图 3 来源:https:/ 图 4 来源:作者自绘 图 5 来源:作者自绘 图 6 来源:作者自绘 图 7 来源:作者自绘

37、 图 8 来源:作者自绘 图 9 来源:作者自绘 图 10 来源:作者自绘 图 11 来源:作者自绘 杨茗惠 DOI:10.12677/design.2023.83163 1365 设计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覃国生,梁庭望,韦星朗.壮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2 张青松.十年来古壮字研究简评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5):1-6.3 郎丽.基于女书的文字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4 王元鹿.壮族古文字的研究价值与待解谜团J.龙岩学院学报,2014,32(3):19-22+2.5 覃晓航.方块壮字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6 杨丽萍.新方块壮字与“云时代”壮族文化传承的适切性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2):109-114.7 图雅.蒙古八思巴文字视觉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8 蓝利国.方块壮字探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S1):13-18.9 潘红交.壮族师公唱本礼社神教借音方块壮字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10 潘红交,韦景云.壮族师公唱本古壮字的初步整理J.文山学院学报,2017,30(4):72-75.11 余秉楠.字体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