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378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6∕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7.120.30 B52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8022014 黑尾近红鲌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2014 - 10 - 14 发布 2014 - 12 - 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6/ T 8022014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学名和分类地位 . 1 4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 1 5 生长与繁殖 . 2 6 遗传学特性 . 3 7 检测方法 . 6 DB36/ T 8022014 II 前? ?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

2、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九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义虎、丁立云、贺刚、邓勇辉、张小谷、张桂芳。 DB36/ T 8022014 1 黑尾近红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的学名与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特性。 本标准适用于黑尾近红鲌种质的检测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 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 学名和分类地位 3.1 学名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 3.2 分类地位 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近红鲌属(Ancherythroculter )。 4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4.1 外部形态特征 4.1.1 外部形态 体侧扁、较薄,头部较小,背部隆起。口上位

4、,斜裂,后端伸至鼻孔后缘下方。鼻孔位于吻端至瞳孔的中点。眼大,侧线位于体侧中部略向下弯。背鳍第3根硬刺较发达,背鳍起点至吻端稍小于至尾鳍几部的距离。胸鳍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几近肛门。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处。尾柄粗壮,尾鳍宽大。背部灰黑色,体侧及腹部银灰色。各鳍带灰色,尾鳍上下叶的边缘为深灰色。黑尾近红鲌外形见图1。 DB36/ T 8022014 2 图1 黑尾近红鲌外形图 4.1.2 可数性状 见表1。 表1 可数性状 可数性状 变幅 背鳍鳍式 D.-7 胸鳍鳍式 P.I-1415 腹鳍鳍式 V.I-8 臀鳍鳍式 A.-2328 侧线鳞 6570 齿式 2.4.4(5)5(

5、4).4.2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 1724 脊椎骨 4445 鳔室 2,后端钝圆 4.1.3 可量性状 见表2。 表2 可量性状 体长/体高 体长/头长 体长/尾柄长 头长/眼径 头长/吻长 尾柄长/尾柄高 4.000.33 4.130.49 8.131.23 3.791.17 3.991.63 1.330.23 注:体长范围为4.36 cm16.40cm。 5 生长与繁殖 5.1 生长 5.1.1 不同年龄组的鱼体长和体重的实测值见表 3。 DB36/ T 8022014 3 表3 黑尾近红鲌各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 年龄,龄 样本数,尾 10 6 10 8 8 体长均值标准差,cm 10.

6、722.67 23.453.02 26.472.57 32.212.16 35.702.88 体重均值标准差,g 32.9613.20 195.5371.65 296.06100.77 549.3095.89 736.14160.27 注:体长范围为6.44 cm39.10 cm,体重范围为16.80 g960.00 g。 5.1.2 体长与体重关系式 W=0.015L2.971 (r2=0.978) . (1) 式中: W鱼体体重,单位为克(g); L鱼体体长,单位为厘米(cm)。 5.2 繁殖 5.2.1 性成熟年龄 雄性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 龄,雌性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 龄。 5.2.2

7、 产卵特性 自然条件下,产卵期为4月7月,其峰值出现在6月,在有水草的流水或微流水近河岸,卵粘性,粘附于水草或河底砾石上使其分散,在繁殖季节,雌雄性个体的吻部,头部及胸鳍和体前部均有白色珠星。 5.2.3 怀卵量 表4 不同年龄组鱼的个体怀卵量 年龄,龄 净体质量,g 73.54 98.48 152.67 215.5 绝对怀卵量,粒 21389 27918 50297 58459 相对怀卵量,粒/g 287 262 301 277 6 遗传学特性 6.1 黑尾近红鲌染色体核型 6.1.1 核型图 见图2。 DB36/ T 8022014 4 图2 染色体组型 6.1.2 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8、48 6.1.3 核型公式 2n=18m+24sm+6st 6.2 黑尾近红鲌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6.2.1 采用 2.5%浓缩胶和 7.5%分离胶垂直板聚丙稀胺凝肢电泳方法分离酯酶同工酶结果 黑尾近红鲌电泳结果中出现5条EST同工酶酶带(EST1、EST2、EST3、EST5、EST6),如图3-1和图3-2。其中脑组织出现四条酶带(EST1、EST3、EST5、EST6);鳃组织出现两条酶带(EST3、EST5);心组织出现两条酶带 (EST3、 EST5) ; 肌肉中出现两条酶带 (EST3、 EST5) ; 肝组织中出现四条酶带 (EST2、EST3、EST5、EST6);

9、肾组织中出现两条酶带(EST3、EST5)。五条酶带中EST3、EST5在所取的六种组织中均有分布,且根据酶带的宽度的比较可以看出EST3在脑、鳃、心、肝中含量较多,EST5在脑、肝、肾的含量丰富。EST1、EST2、EST6三种酯酶具有明显的组织差异且含量相对更少,EST1只在脑组织中出现,EST2只在肝中出现,EST6只在脑和肾中出现。 DB36/ T 8022014 5 图 3-1 黑尾近红鲌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图 3-1 黑尾近红鲌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图 3-2 黑尾近红鲌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图 3-2 黑尾近红鲌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 6.2.2 黑尾近红鲌的 LDH 同工酶谱 黑尾近红

10、鲌的LDH同工酶谱由七条带组成,区带间隙很窄,见图4-1和图4-2。其中肾脏由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LDH6六条酶带组成,其中LDH1 、LDH2酶带强度很强。肝脏由LDH7一条酶带组成且强度很弱。 肌肉由LDH3 、 LDH4 、 LDH5三条酶带组成, 酶带强度均很强。 心、 腮、 脑均由LDH1 、LDH2 、LDH3 、LDH4四条酶带组成,酶带强度也都很强。在肾脏和肝脏组织中分别检测出LDH6和LDH7,除了Ldh-a 和 Ldh-b 两个基因编码的5条酶带外还有由Ldh-a基因控制编码的亚基随机组合而成的两条酶带。 DB36/ T 8022014 6 图 4-1 黑尾近红鲌的 LDH 同工酶谱 图 4-1 黑尾近红鲌的 LDH 同工酶谱 图 4-2 黑尾近红鲌的 LDH 同工酶谱 图 4-2 黑尾近红鲌的 LDH 同工酶谱 7 检测方法 7.1 形态特征的测定 按GB/T 18654.3的规定执行。 7.2 细胞遗传学特性 按GB/T 18654.12的规定执行。 7.3 生化遗传学特性 按GB/T 18654.13 的规定执行。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