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基基础的一些热点问题探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规范的理解和应用禁忌1不能正确的理解使用相关的规范 地基基础相关规范是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的依据,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简单、教条抠表面文字,应从以下几方面对规范进行理解: 1.整体的全面的理解规范。对于一本专业规范,要理解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和其它规范的关系等,此部分内容一般体现在总则部分。(1) 编制的目的毋庸置疑,规范编制的总目的是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不同的规范从不同的角度去实现。如各种勘察规范,通过具体规定来达到准确的描述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场地的均匀性等,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资料,即
2、从勘察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安全的目的;各种地基基础的设计规范通过对具体设计的规定、参数选取、具体计算规定等,从设计的角度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规范的规定是通过对每种施工工艺的适用条件、施工控制要点等规定,使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来保证拟建筑物的安全;检测规范通过相应的规定,如检测数量、检测要求、检测标准等,使检测尽可能体现整体的安全情况,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拟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规范编制的最终目的,规范的其它内容都是为实现此目的服务的。(2) 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指导规范具体条文的,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0.2条规定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为“地基基础设计,必须
3、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0.3条也对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了规定。(3) 适用范围每一本规范都有其适用范围,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03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与评价”。因此,我们在选择规范时,一定要了解其是否适用于你的工程。(4)
4、和其它规范的关系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一本规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其它规范配合,如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考虑多本规范,如荷载、混凝土、防腐等。2. 理解每条规定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规范的每条规定都是要解决相关问题的,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条中第2条,“当高层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此规定是解决主裙楼差异沉降过大,避免造成裙楼部分基础底板开裂。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3.3.1条对于基桩的分类的规定中“按承载力性状分类”的目的,是在桩的构造(4.1.1条)、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2.3条、5.2.4条)、负摩阻力计算
5、(5.4.3条)中应用。3. 理解具体规定的基本概念规范条文的具体应用时应理解条文所包含的基本概念,这样在规范条文没有作具体规定时可根据基本概念进行判断。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3.6条对大直径桩承载力计算时规定应考虑尺寸效应,即对于大直径桩(桩径不小于800mm)和中小直径桩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随桩径的增大而降低。这里包含的基本概念是,桩成孔使桩侧和桩端土受力状态发生改变,造成孔壁土出现松弛变形,导致侧阻力有所降低,成孔卸载造成孔底土的回弹,类似于深基坑的回弹,造成端阻力的降低。(补图) 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降低程度随桩径的增加而增大,这就
6、是大直径桩承载力计算考虑尺寸效应的原因。降低幅度和桩侧桩端土的性质有关,细颗粒土降的低,粗颗粒土降的高,此规定从基本概念上也是很好理解的。但规范没有对岩石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是否降低进行规定,因此,一些技术人员在遇到岩石时,无从下手,特别是嵌岩得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其实,在明白前面讲的基本概念后,技术人员应能判断出在桩嵌入岩石的情况下,计算嵌岩部分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不需要降低,因为,一般情况下,侧壁岩石不会出现松弛、桩端岩石也不会出现回弹而影响承载力。4. 盲目的套用公式计算规范的公式包含基本概念和其适用范围,不能盲目的套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10条给出了灌注桩后注浆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
7、中、分别为后注浆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一些规范给出了挤扩多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手册P269)式中第层土侧阻力修正系数 第个支盘端阻力修正系数一些工程师对于挤扩多支盘桩采用后注浆进行处理,进行桩底和桩侧后注浆,此想法没有什么问题,但计算中不能将两个公式合二为一,对支盘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别乘以注浆增强系数,则存在很大的问题,计算结果明显偏于不安全。5. 忽略基本规定只看后面的具体内容条文前面部分的具体规定,是条文的核心内容,应先掌握。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4.2.1条“桩基承台的构造,除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条文中满足抗
8、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是承台设计的核心,即承台作为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基桩必须满足的条件,后面具体规定如承台的最小高度、宽度、筏板的最小厚度等,必须满足以上受力要求。6. 忽略条文的“轻”“重”次序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5条有关地基变形计算的条文中,对于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规定如下“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无地区经验时,可采用表5.3.5的数值”,对于此条规定所谓“重”是应首先根据地区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轻”则是无地区经验时按规范选取。因为规范提供的经验系数是从各个地方收集整理的结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7. 将规范条文视为“圣旨”规范具体条文是基本
9、理论、概念、工程经验对工程具体问题上的一些规定,是不断发展完善提高的,原因如下:1) 作为地基基础工程安全核心的变形控制,由于地基土具有不均匀性、成分和成因的多样性、变形的时效性,并且受水、不同施工工艺、上部结构形式等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部分有关地基基础工程的计算方法具有半理论半经验的特点,并在不断改进提高。2) 工程经验逐渐积累,常会发现以前的旧的经验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例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和新修订JGJ94-2008就同一结构单元桩的规定就存在很大不同,JGJ94-94中3.2.3.4条规定“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同一基础相邻桩的桩底标高差,对于非嵌岩端承型
10、桩,不宜超过相邻桩的中心距;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的1/10。”而新修订的JGJ94-2008则取消了上述规定,建议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禁忌2.对地基基础工程应遵循的国内规范、规程了解不全面 目前我国规范分为国家标准,一般以符号GB标示;行业标准,一般以符号JGJ标示;地方 标准,一般以DB标示。对于各种规范、标准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国家标准是最高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均应在国家标准总原则下进行编制。2.行业标准是本行业在全国的应用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桩基础、基坑支护、基础等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
11、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等,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补充和完善。3.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完善。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分布的岩土种类多种多样,其工程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反映的地基基础问题也迥然不同。由于地区的特殊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还不能完全覆盖和包括,我国许多省市和地区,在国家规范总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本地地基土类的特点、地质情况,总结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编制出反映地方特点、适用于本地区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施工规范。这些规范、规程对合理进行地基勘察、设计、施工和促进新技术的应用、降低基础的工程造价、
12、保证上部结构安全均有重要作用。如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J11254-2008、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天津地方标准)DB29-105-2004、广东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98等。4.注意标准的时效性当设计需要选用国家及地方标准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的时效性,不要选用废止或过时的规范。禁忌3、对涉外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国外规范不够了解1.涉外工程规范的选用对于涉外工程,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国的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选用适用的规范。如果当地没有自己的国家规范、也没有明文规定采用何种规范,经与建设单位协商,采用中国规范
13、也是可能的。对于国际通用的规范,在欧洲系列规范推出之前,以英国规范及美国规范应用的最广,欧洲规范的问世,取代了原英国规范的地位,但在非欧盟国家,仍有很多国家继续使用英国规范。2.国内外规范体制的不同国际上的规范有二种体制,一种是推荐性的,另一种是强制性的。发达国家的规范多是推荐性的,对设计人员只起帮助指导作用,工程千变万化,规范不可能取代设计人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经验和判断,设计人员必须自己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可以不受推荐性规范的约束。最为典型的是欧洲规范,涉及具体计算公式、具体计算方法的内容越来越少,代之以基本原理、基本原则、需考虑的因素、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公式、方法等则完全由设计者凭借自身
14、的理论与经验去参阅各类教科书、参考书、设计手册等去选用。我国的设计规范则是强制性的,是设计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律,如有违反,一切责任由设计人自负,而出了事故,设计人员也可凭规范推卸责任。几十年来,这种做法已在工程设计界深入人心,因而对规范的制订工作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强制性规范的不足之处是,不能灵活适应设计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难以照顾到设计者可能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而且客观上不利于发挥调动甚至限制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强制性规范的利弊值得仔细探讨。3.国外相关的主要规范为了能使设计人员在处理涉外工程时“有法可依”,现将主要的外国规范介绍如下:1)欧洲规范在建筑行业,欧洲规范家族(European St
15、andards Family)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体系,以结构设计规范为龙头,也包括材料与产品规范、施行规范(相当于我国的施工规范)及检测试验规范等并与ISO体系有效衔接。我们常见的The Eurocodes,实际是特指欧洲结构设计规范(Design Standard),也是欧洲规范体系的核心,由以下各部分构成:EN 1990Eurocode 0: Basis of Structural Design(结构设计基础)EN 1991Eurocode 1: Actions on Structures(结构上的作用)EN 1992Eurocode 2: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
16、ures(混凝土结构设计)EN 1993Eurocode 3: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钢结构设计)EN 1994Eurocode 4:Design of Composite Steel and Concrete Structures(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EN 1995Eurocode 5:Design of Timber Structure(木结构设计)EN 1996Eurocode 6:Design of Masonry Structure(砌体结构设计)EN 1997Eurocode 7:Geotechnical Design(岩土工程设计)EN 1998
17、Eurocode 8: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结构抗震设计)EN 1999Eurocode 9:Design of Aluminium Structures(铝结构设计)与欧洲结构设计规范(The Eurocodes)密切相关的,是Execution Standards (施行标准,类似于我国的施工规范),也是建筑行业欧洲规范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中与地基基础相关的常用规范有:EN 13670:2009Execu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混凝土施工)EN 1536:2000Execution of
18、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 Bored Piles(特殊岩土工程施工钻孔灌注桩)EN 1537-2000 Execution of 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s-Ground Anchors(特殊岩土工程施工锚杆)EN 1538:2000 Execution of 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 - Diaphragm Walls(特殊岩土工程施工地下连续墙)EN 12699:2001 Execution of 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 Displacement Piles特殊岩土工程施工挤土桩)EN
19、 14199:2005 Execution of 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s Micropiles(特殊岩土工程施工微型桩)EN 12063:1999 Execution of Special Geotechnical Work - Sheet Pile Walls. (特殊岩土工程施工钢板桩)EN 12794:2005,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 - Foundation Piles(预制混凝土产品基础用桩)欧洲规范家族的另一成员是Material and Product Standard(材料与产品标准)也是建筑行业欧洲规范家族的一员,最
20、常用的有:EN 206 Concrete: Specification, Performance, Production and Conformity (混凝土:技术规格、性能、生产与一致性)EN 10080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钢筋混凝土用的钢筋)其它从略。Test Standards(试验标准)也是欧洲规范家族成员之一,主要是建筑材料与产品的检测、试验方面的执行标准,在此略过。2)美国规范:ICC(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国际规范理事会)主编的通用设计规范系列,主要成员有IBC06 Internation
21、al Building Code(国际建筑物规范)及IRC06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Code(国际住宅规范),其它从略。其中,IBC规范是美国原区域性规范National Building Code(简称NBC)、Standard Building Code(简称SBC)及Uniform Building Code(简称UBC)的统一,结束了三部区域性规范在美国三分天下的局面。IBC规范是一本综合规范,涉及建筑行业所有相关领域与环节,如建筑、结构、水、暖、电、装修、施工安全与节能、环保、消防等,其中第14章至第26章为结构相关部分,第18章专讲岩土与地基基础,深
22、基础(含桩基)是其中一节。除了上述通用规范外,美国其它结构规范多为各行业协会主编,如美国混凝土协会(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简称ACI)主编的混凝土系列规范,美国钢结构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简称AISC)主编的钢结构系列规范,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简称ASCE)主编的一些规范、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简称ASTM)主编的有关材料及试验方面的系列规范
23、及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简称AASHTO)主编的系列规范(多与路桥有关)等。 ACI系列规范中与地基基础有关的规范如下:ACI 318-0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混凝土结构规范),ACI 336.3R-93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rilled Piers(钻孔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ACI 360R-06 Design of Slabs-on Gro
24、und(地面上板的设计)ACI 543R-00 Design,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of Concrete Piles(混凝土桩的设计、制做与安装)ASCE系列规范中,与岩土与地基基础相关的规范有:ASCE 7-05 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建筑物与其它结构物上的最小荷载),相当于美国的荷载规范。ASCE 20-96 Standard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Pile Foundations桩基础设计
25、与施工准则,相当于简本的桩基规范。在美国的规范体系中, ICC(国际规范理事会)虽然以IBC统一并取代了NBC、SBC与UBC三部区域性规范,并将目标瞄准国际市场以应对欧洲规范的挑战与冲击,但ICC没能如欧洲规范一样推出一部比较系统、全面从而具有权威性与通用性的地基基础规范或桩基规范,而是将有关内容融入结构规范之中,且内容过于简短,如前文所述IBC规范的第18章,与岩土基础相关的内容只有30页,难以担当地基基础规范与桩基规范的大任。ACI虽以混凝土系列规范为主,但对地基基础中涉及混凝土材料的构部件编制了相应规范,如ACI336.3R(钻孔墩基础)及ACI543R(混凝土桩),仅相当于一本完整桩
26、基规范的部分内容。ASCE 20-96虽然独立成册且以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准则命名,但其正文部分仅有17页,没有公式,也几乎没有图表,仅仅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与注意事项。似乎也不符合我们对桩基规范的期望与定义。此外,Structural Design Guideline for LRFD(荷载抗力安全系数法结构设计导则,美国佛罗里达州运输部主编),AASHTO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桥梁设计导则)第10、11章(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协会主编)等都有地基基础方面的内容。Soils and Foundation Handbook(岩土与基础工程手册,美国佛罗里
27、达州运输部主编)也有地基基础的内容,但同样比较简短,而岩土工程勘察则占了较大篇幅。UFC 3-220-01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cedures for Foundation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岩土工程方法,美国国防部主编),虽然貌似全面系统,涉及岩土、浅基础、深基础、边坡挡墙、开挖降水、桩基设备与施工等地基基础规范全部内容,但有关地基基础部分并没有提出自己的内容,而只是列出了其它相关规范或参考书的名称供读者去参考,是比较典型的标题党。相比之下,EM 1110-2-2906 Design
28、 of Pile Foundation (by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美国工程师兵团主编的桩基础设计),从名称和篇幅来看,似乎更像一本桩基规范,全文共113页,对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但该规范是美国军队系统编制的规范,且自1991年后再未修订过,也较少被其它规范或参考书引用,故引用时要慎重。由上可见,美国的地基基础规范目前还未能如欧洲规范一样统一为系统全面、权威通用的国家级规范,尚有较大的整合空间,我们在引用美国规范时一定要加以区分,不要笼统地引用。就时效性与权威性而言,IBC、ACI及ASCE的有关内容可优先参考,上述规范没有的内容可参考其
29、它规范或参考书。而且,美国规范也不像我国规范这样具有强制性,只是作为设计者的参考,是指导性规范。设计者要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并对自己的能力负责。3)英国规范与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相关的规范如下:BS 6399 Loading for Buildings(建筑荷载规范)BS 8110 Structural Use of Concrete(混凝土结构规范)BS 8004:1986 Code of Practice for Foundations(地基基础规范)BS 8002:1994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挡土结构)BS 8007:1987 Design of Con
30、crete Structures for Retaining Aqueous Liquid(挡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4)新加坡规范:大部分采用英国规范,局部或有修改。其中CP4:2003的前身是BS 8004:1986,但对原规范改动较大,且增添不少新的内容。Singapore Standard CP4:2003 Code of Practice for Foundations(地基基础规范)5)香港部分规范:BD (2004a). Code of Practice for Foundations(地基基础规范) BD (2004d). Code of Practice for Structur
31、al Use of Concrete(结构混凝土规范) 一、地基基础的变形控制设计一) 按承载力力控制设计和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关系1、关于地基承载力的几个问题1)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应为实测值,不是计算值,计算值为预估值。2)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桩基承载力是有人为条件的,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检测规范的具体规定,且影响因素很多。天然地基和试验的载荷板尺寸有关,尺寸越大,承载力越低;桩基(摩擦桩)承载力和群桩数量、桩距有关,桩数越多,承载力越低。3)地基承载力是可以提高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8条的规定。4)同一基础下桩的承载力发挥值是不一样 ,如角桩
32、最大、中心桩最小。5)地基的承载力不同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图1.1为我所所做载荷板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原地基土在压力下固结压密后再加荷,荷载变形曲线明显变缓,表明其承载力提高,如曲线(c),扩大载荷板尺寸后,如曲线(b)承载力降低。图1.1(a)直接加载模型(b)持载后扩大基础加载模型(c)和持载后继续加载模型曲线对比2、承载力控制设计和变形控制设计的关系1) 变形控制设计是建筑物正常使用和上部结构设计的唯一要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上部结构对任何地基基础形式的唯一要求是满足上部结构安全使用的地基变形限定,此变形限定须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求,并考虑对上部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进行结构设
33、计,亦即上部结构的安全除上部结构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安全外,还对地基变形有一定的要求。只要使上部结构与地基连接的基础整体及差异变形控制在上部结构安全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这个变形条件下的地基不会出现强度破坏。因此,变形控制设计是建筑物正常使用和上部结构设计的唯一要求,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桩基及任何一种地基形式,如能精确的计算变形,则变形控制设计必必能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2) 地基基础设计既要满足承载力要求,也要满足变形要求;承载力满足要求是为了变形满足要求服务的,举例上海新修订的规范。3) 承载力控制设计精度大于变形控制设计精度 由于影响地基变形的因素众多,准确计算存在很大困
34、难,而承载力是可直接检测判定的,因此地基变形计算精度小于地基承载力计算精度。在目前情况下,承载力控制设计是主要的、直观的,变形控制设计是辅助的。但承载力控制设计应以变形控制设计为基础,当根据计算和已有的经验变形不满足要求时,承载力取值应较实际适当降低(如扩大基础底面积)或采取其它措施(如减沉桩),直至满足变形要求。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变形基本能满足了变形要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承载力满足要求,如变形不满足要求,建筑物是不安全的。在具体设计中,对于相关规范中对地基变形计算的规定应严格遵循二) 为什么要重视地基基础的变形1、目前基础工程事故多为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
35、降造成;2、地基基础变形大部分是不可逆的;三)、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现状1、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非常重要,但准确计算存在很大困难,原因如下:1)计算假定和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此差异的影响结果如何?;2)、影响地基变形的因素众多,具体如下:(1)地质条件,包括土层分布、性质;(2)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分布;(3)基础形式;(4)地基处理方法;(5)施工因素;(6)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2、变形控制设计应是理论、经验的结合,注意概念设计。三)如何进行变形控制设计1、计算结果要符合规范要求。目前一般用程序计算,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要符合规范要求。2、注意经验积累经验统计,以下情况下工程沉降量大
36、(1)荷载大、地质条件好、桩或CFG桩桩长短;(2)软土地区建在硬壳层上的多层建筑(3)采用天然地基,高度100m左右,埋深超过10米的建筑物(4)软土地区没有很好持力层的高度大于150m建筑(5)散体材料桩;(6)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不够;(7)地下水的下降;(8)饱和软土、密实土采用大范围挤土桩;(9)深厚填土上的建筑物;(10)群桩的相互影响。以下情况下可能出现非均匀沉降的情况以下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1、场地条件不均匀实际工程中,地基中经常存在厚度不均的软弱夹层或者持力层地基土厚度分布不均的情况造成建筑场地的不均匀。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公式5.3.5可知,压缩
37、模量Es、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与地基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土体其相差很大,若同一土层内存在不同的土体,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不均匀压缩变形,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甚至倾斜,如图3.1示。由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建筑物倾斜,会产生上部建筑的重心偏离,出现强大的偏心力矩,进一步加大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最终可能导致倾覆事故的出现。武汉某职工宿舍楼发生倾斜,原因就是地基中存在两层厚度不均匀、分布不规则的淤泥质土层,在上部建筑物偏心荷载(单面阳台)的作用下,浅层淤泥侧向挤出,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这个偏心力矩的作用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导致沉降量大的一侧地基受到超限的偏心压力与附加沉降,而沉
38、降量偏小的一侧地基压力降到零。若不及时采取纠正倾斜的加固措施进行干预,任其恶性循环发展下去,就很可能导致倾覆事故的出现图3.2 软弱土夹层引发不均匀沉降 图3.3 地震引起地面沉陷2、荷载不均匀建筑物高低或轻重变化太大,建筑物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分布不均,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且建筑结构平面复杂处,地应力发生扩散,沉降量叠加,不均匀沉降加大。图。沉降量随荷载增大而增加,因此,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差异沉降问题较之多层建筑更为显著。荷载分布不均往往成为差异沉降发生的主因。3、地震灾害在地震作用下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引起地表错动与地裂,产生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细砂地基(或砂土地基)
39、液化,引起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倒塌(图3.3)。饱和软土、结构松散的黄土和填土等为对地震不利的地段易发生地面沉陷。此外相对密实度低的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和碎石类土也会发生震陷。而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则为有利地段不易发生震陷。饱和粉细砂土或饱和粉土在受到震动波作用下,会出现液化现象,土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不仅失去自重,失去相互约束的能力,也完全失去支承能力,使建在其上的建筑物产生附加沉降,最终导致建筑物坍塌。日本新泻地震时出现的大量建筑物整体坍塌、卧倒现象,就是地基液化的结果。同样,饱和软黏土尤其是淤泥质土在受到地震扰动时,会产生流变状态,使地基土完全失去支承力,导致
40、建筑物倾斜与坍塌。4、紧邻建筑物的影响存在紧邻建筑物时,建筑物荷载不仅使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由于基底压力扩散的影响,紧邻建筑荷载产生附加应力叠加,如图3.4示,引起地基的附加沉降,若紧邻建筑荷载存在较大差异,会产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发生倾斜。如图示,其中,s1,s2分别为,建筑的沉降量,s3为两建筑物的附加沉降量,zi1,zi2分别为,建筑引起的附加应力,zi3为两建筑引起的应力叠加,hi,hi-1分别为各土层的厚度。 ,图3.4a 相邻荷载对地基附加应力的影响 图 3.4b建筑物相距过近引起倾斜5、基坑开挖1)基坑降水或漏水;2)基坑变形基坑开挖后,由于坑壁侧壁土被挖除的卸载作用,
41、改变了原场地土体的平衡条件,无论是放坡开挖还是有围护结构支护开挖,土体都将在新的力系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变形,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土体的变形就表现为基坑周围地表的沉降变化,造成邻近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倾斜,引发工程事故。在基坑开挖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如基坑支护方案不合理,计算问题,施工质量差,持续大雨等原因,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如由于计算参数取值有问题及锚杆计算的问题某基坑在开挖后,在靠近基坑周边建筑物外,出现锚杆拉断,护坡桩折倒,连梁以上砖墙倒塌事故,导致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3)锚杆穿过既有建筑基础,易造成倾斜。6、强夯回填材料性质差异大、厚度不均强夯回填材料不同,其密实
42、度不同,回填密实度与回填土的沉降变形密切相关。回填土密实度越高,承载力就越大,后期沉降量就越小,变形就越小;回填土密实度越均匀合理,沉降变形就越均匀。因此,强夯回填材料若性质差异大、厚度不均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如长沙某工程,填土分两层回填两次强夯处理,每层一次回填到位,因填土施工的随意性,造成场地内填土成分差异变化较大,部分地段含砾石量较多,其含水量较小,部分地段主要为纯粘性土组成,其含水量稍大;同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无规律,分布极不均匀。在强夯时采用统一的3000kNm夯击能不合理。因为,当填土厚度为01m时,因填土下为较硬的强风化砾岩出现跳锤现象,强夯后地基土较硬;对于填土厚度在
43、26m时,该夯击能适宜;而对于填土厚度为78m的粉质粘土时,其3000kNm夯击能偏小,强夯效果差。所以本场地在采用单一的夯击能强夯处理填土后的地基仍为非均匀地基,会产生差异沉降。7、桩或增强体存在质量问题桩的承载力由土所提供的承载力及桩身的材料强度两部分共同保证。施工过程中,桩或增强体若存在质量问题,会造成桩的承载力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使沉降增大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如浇注灌注桩时,在软土中成孔后浇注混凝土或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软土发生侧向位移会形成颈缩,严重的侧向位移会形成断桩(图3.5)。改善桩基质量, 能大幅度提高单桩承载力,使沉降均匀。 图3.5桩体缩颈、断桩引起不均匀沉降8、长短桩问题:
44、施工过程中,若部分桩长未达到预定深度或持力层,会造成桩长不一,形成长短桩。如地基调查不充分,忽略了地面到持力层层间的弧块石、回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的存在,造成沉桩困难;预制桩沉桩过程中,在以密实状态的粉土、砂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时,沉桩时使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导致相邻桩穿不透持力层上部密实粉土、砂土夹层而造成相邻桩的长短不一(图3.6)。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桩越长,荷载传递的范围越大,桩侧、桩端土受荷水平越低,沉降量越小,且长短桩形成后会产生附加弯矩,最终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一般情况下,长短桩包括同一承台下的长短桩和相邻承台下的长短
45、桩(图3.7)。图3.6同一承台下长短桩产生附加弯矩 图3.7 相邻承台下长短桩产生附加弯矩 9、部分斜桩问题:场地不平、桩机本身倾斜、稳桩时桩不垂直、送桩器及桩不再同一直线上等情况均有可能造成桩身倾斜,形成斜桩,桩身在上部建筑物的长期荷载作用下若下部土层为好土时,则土层对其产生约束作用,沉降量相对较小;若土层为淤泥等饱和软土时,土层对桩无任何约束作用,在荷载作用下,倾斜角会逐渐加大,产生附加弯矩,相应的单桩承载力降低,沉降增加(图3.8)。所以,当存在部分斜桩问题时,易造成沉降不均,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图3.8斜桩产生附加弯矩造成不均匀沉降(10)裙楼对主楼沉降的影响。(11)旧基础的影响。
46、 (12) 考虑承载力忽略沉降(面积的影响)(13)分析河北楼斜的原因。五)、变形控制设计的方法1、地基基础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刚度的概念;2、减小基底附加应力(增大基础底面积、增大埋深、充分利用裙房),注意附加应力的基本概念(天然地基不同埋深、桩或CFG桩持力层的不同均为注意点)。3、注意变形协调;4、增加桩或加强体的长度;5、采用减沉桩;6、采用灌注桩后注浆;7、增加上部结构刚度;8、采取预压的方法。二 地基基础方案的考虑因素一)、正确阅读勘查报告1、判断地基类型常见的地基类型分均匀型地基、坡地型、岩土交错型、岩溶型、特殊土地基。1)均匀型地基均匀型地基是指地基土层可能是单一的,如为多层
47、土组成时,则各土层的坡度一般小于10%,软土层小于5%。如图,均匀型地基中可能夹有薄层透镜体。由于土层比较均匀,设计时主要土的力学性质和建筑物的特性。由于勘察布点不可能太密,有些地基在浅层可能会含有局部软土、墓穴、沟浜、树根、旧有建筑物的堆积物等情况,采用天然地基、复合地基或其它地基处理时,应特别注意验槽,而钎探是验槽所采用的必要手段。设计要点一般控制总沉降量,注意沉降时间问题。2)坡地型地基坡地型地基为常见的山区地基类型,坡地土层有残积或坡积粘性土,也可能由块石、圆砾、砂土、粘性土、淤泥等厚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土层组成,如图。地形起伏与土质不均是这种地基类型的两个基本特点。超过10度以上坡度,坡地稳定性是地基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大规模平整场地带来的大挖、大填、自然排水系统破坏、自然条件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轻者造价高昂,重者出现人为滑坡。图为某地在山坡修建建筑物开挖图(蒙古),坑深度近40m,自然排水系统被改变,自然稳定条件破坏。在坡地上建筑时,要遵守以下原则:1)查明拟建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应尽量避开古滑坡体或有可能滑坡地带;2)计算场地稳定性及各建筑地基稳定性;3)根据汇水面积布置新的排水系统,开辟新的引洪截流渠道;4)必须按照先排水治坡,在支挡,然后进行建筑施工的程序进行;3) 岩土交错型地基岩土交错型地基的基本特征是在地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