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53601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190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地基处理效果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基处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 1、工程概况 1.1 场地现状 场地平面图见附图1“二期一步场区原始现状图”。 1.2 地质岩性构成 根据钻探结果分析,二期一步场地主要由人工填土(Q4ml)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层、第四系残积(Q4el)层、泥盆系砂岩(D)和燕山期侵入花岗岩(γy)构成,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图二。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2.1 人工填土(Q4ml)层为厚度为1.00~20.50米的素填土(地层代号①)和厚度为0.50~7.30米的块石层(地层代号①1)及厚度为1.00~5.80米的冲填土(地层代号②)组成。 1.2.2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层为厚度3.70~31.70米的淤泥(地层代号③)、厚度2.50~6.90米粗砾砂(地层代号④)、厚度为0.90~12.40米的粉细砂(地层代号④1)、厚度为0.70~6.50米中粗砂(地层代号④2)、厚度为0.50~37.10米粘土(地层代号⑤1)及厚度为0.80~23.40米的粘土(地层代号⑤2)层组成。 1.2.3 第四系残积(Q4el)层为粉质粘土(地层代号⑥):厚度1.10~4.30米。 1.2.4 泥盆系砂岩(D)为砂砾岩及粉砂岩(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层)组成。 1.2.5 燕山期侵入花岗岩(γy) 1 强风化层(地层代号):黄褐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坚硬土状及碎块状。厚度1.10~2.70米,平均厚度2.17米。层顶深度变化为37.20~41.80米,平均39.03米。该场地仅有1、2、16号钻孔揭露该层及下述的中风化层。 2 中风化层(地层代号1):黄褐及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及长柱状。揭露厚度0.80~1.70米,平均揭露厚度1.27米。层顶深度变化为38.30~44.50米,平均41.20米。 本场地地处海岸边,海潮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据广东最高潮水位计算结果,本场区50年及100年最高潮水位为2.48米和3.00米。 2、软基处理设计和处理效果预计 2.1针对二期一步场地的实际情况,对该场地作如下处理设计: 2.1.1淤泥出露部分和表层填土厚度在3m以下部分做真空预压。 拟采用人工填砂50cm至80cm;插塑料排水板,板长25m,间距1.0m×1.0m正方形布置;表层填土在3m~6m范围,采用袋装砂井,井长18m,间距1.5m×1.5m正方形布置;根据排水板和袋装砂井的实际范围,分块进行真空预压。 2.1.2 表层填土厚度大于6m范围采用直径500mm砂石桩,桩长18m,间距2.2m×2.2m梅花形布置。 2.1.3对设计要求重载道路、高炉区、炼钢区、轧钢中加热炉-6m范围和淬火处理区-5m范围,采用堆载加抽真空联合预压, 堆载方式:即在真空预压的基础上加3m高水池水的附加荷载进行预压,将预压值提高到110kPa,要求有效处理深度达到10m。 2.2施工要求:真空预压加固处理,要求膜下真空度不低于80kPa,抽真空有效时间为90天。真空预压卸载标准:最后连续3天的实测沉降速率2.0mm/d。 2.3处理效果预计: 1、整个场地处于稳定; 2、4米深度内基坑大开挖放坡不用支护; 3、管桩施工后开挖保持稳定。 4、灌注桩在抽真空区25米内、砂石桩区18米内保证成桩。 3、各标段施工过程 整个工程场地按现场情况划分为六个标段,分别由六家单位组织施工。 ·3.1一标段施工过程 一标段由 负责其中一标段的施工,总施工面积约14.13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约10.4万m2,砂石桩面积约3.73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 (m) 袋装砂井 (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2) 水池堆载 预压 (m2) 淤泥搅 拌桩 (m) 工程量 2123475 150300 161406 103725 103725 47691 一标段软基处理部分有A 、B、 C、 D 、E、 F、G六个区域,共分为4个大区,3个小区。根据现场实际在铺膜时划分为A、B、C、D三大块。所有软基处理区域均采用3米高的水池堆载及抽真空联合预压的施工方法。A区2008年7月29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0日卸载;B区2008年8月10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C区2008年8月16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D区2008年8月12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E区2008年9月3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30日卸载;F区2008年9月3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30日卸载; 3.2二标段施工过程 二标段由 承建,总施工面积约12.9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约5.32万m2,砂石桩面积约7.58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 (m) 袋装砂井 (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2) 水池堆载 预压 (m2) 淤泥搅 拌桩 (m) 工程量 1518575 181998 175104 83492 61415 45054 二标段软基处理根据场地要求划分为A、B、C、D、E五个区域进行施工,所有软基处理区域均采用3米高的水池堆载及抽真空联合预压的施工方法。A区2008年7月18日开始抽真空, 2008年11月19日卸载;B区2008年7月29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C区2008年8月4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30日卸载;D区2008年8月16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E区2008年8月16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 3.3三标段施工过程 三标段由 承担施工。总施工面积约15.24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约10.95万m2,砂石桩面积约4.29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m) 袋装砂井(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 水池堆载预压(m) 淤泥搅拌桩(m) 工程量 2660400 108126 127296 122802 122802 50226 三标段根据现场情况将软基部分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Ⅰ区2008年7月24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3日卸载;Ⅱ区2008年7月29日开始抽真空, 2008年12月17日卸载;Ⅲ区2008年8月4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Ⅳ区2008年8月16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 3.4 四标段施工过程 四标段由 承担施工。总施工面积为10.44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7.73万m2(3米高水池堆载预压面积4.12万m2),砂石桩面积2.71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 (m) 袋装砂井 (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2) 水池堆载 预压 (m2) 淤泥搅 拌桩 (m) 工程量 1538000 125874 116748 77254 17694 32814 四标段根据场地情况,将软基部分划分为1、2、3、4、5、6六个区域。其中3米高水池堆载预压有两处。1区2008年8月29日开始抽真空,2009年1月7日卸载;2区2008年7月13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3区2008年8月4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4区2008年9月3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5区2008年8月20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6区2008年8月12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 3.5 五标段施工过程 五标段由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承接施工。总施工面积为14.61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为7.4万m2,砂石桩面积7.21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 (m) 袋装砂井 (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2) 淤泥搅拌桩 (m) 工程量 1519800 250128 232002 92059 52020 五标段将软基部分划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真空预压施工。 A区2008年8月12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24日卸载;B区2008年8月29日开始抽真空,2009年1月7日卸载;C区2008年8月18日开始抽真空,2008年12月17日卸载。 ·3.6 六标段施工过程 六标段由中冶集团武勘岩土基础工程公司承接施工。总施工面积为14.9万m2,其中真空预压面积为11.95万m2,砂石桩面积2.95万m2。 主要工程量如下: 工程项目 插排水板 (m) 砂石桩(m) 真空预压(m2) 淤泥搅拌桩 (m) 工程量 2986528 126738 119462 74963 六标段根据现场软基分部情况将施工区域划分为A、B、C三个区域。由于场地围堰和边界未确定开工时间较晚。A区2008年12月15日开始抽真空,2009年4月 22日卸载;B区2008年9月17日开始抽真空,2009年2月25日卸载;C区2008年12月6日开始抽真空,2009年4月25 日卸载。 4、地基处理施工监测 为了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淤泥层排水固结等情况,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利用布置的沉降板、分层沉降标、孔隙水压力计等控制手段跟踪监测。通过上述监测项目获得的信息,判别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或真空预压作用下软弱地基的安全稳定性。沉降板的监测成果还可以用来推算最终沉降量、确定卸载时间。 4.1 监测方案的设计 地基处理施工监测按广东省有关技术规程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浅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测量、真空度观测四部分。其中Ⅰ标布置浅层沉降板21块、分层沉降标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9组、真空表43块;Ⅱ标布置浅层沉降板18块、分层沉降标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7组、真空表21块;Ⅲ标布置浅层沉降板25块、分层沉降标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10组、真空表44块;Ⅳ标布置浅层沉降板15块、分层沉降标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5组、真空表38块;Ⅴ标布置浅层沉降板14块、分层沉降标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6组、真空表32块;Ⅵ标布置浅层沉降板42块、分层沉降标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11组、真空表40块。所有监测项目在预压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在满载预压期间,每7天观测1次。本施工监测周期从抽真空开始大于3个月,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4.2 工程施工监测结果 4.2.1 Ⅰ标段监测结果 4.2.1.1 Ⅰ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观测自2008年7月29日开始,观测期约142天。 在A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628~2251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2028.3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2.620~17.450 mm之间;在B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799~1976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377.8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5.875~14.529 mm之间;在C区共埋设7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042~2176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517.3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7.662~16mm之间;在D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130~1399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264.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7.958~9.852 mm之间。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1.2 Ⅰ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Ⅰ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3组,其中A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B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C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1.3 Ⅰ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Ⅰ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9组,其中A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B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C区埋设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D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观测自2008年7月29日开始,观测期约142天。各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曲线如附后孔隙水压力曲线。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1.4 Ⅰ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Ⅰ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2.2 Ⅱ标段监测结果 4.2.2.1 Ⅱ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Ⅱ标共布置浅层沉降板18组,其中A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B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C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D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E区共埋设4块沉降板,观测自2008年7月18日开始,观测期约156天。 在A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570~1512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220.1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4.351~11.542 mm之间;在B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903~1635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240.3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6.101~11.047 mm之间;在C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589~1967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814.7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0.186~12.609mm之间;在D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378~1913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645.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0.132~14.066 mm之间,在E区共埋设4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710~2220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2012.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2.574~16.324 mm之间。 截止到2009年1月7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2.2 Ⅱ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Ⅱ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2组,其中A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E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 截止到2009年1月7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2.3 Ⅱ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Ⅱ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7组,其中A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B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D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E区 截止到2009年1月7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2.4 Ⅱ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Ⅱ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2.3 Ⅲ标段监测结果 4.2.3.1 Ⅲ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Ⅲ标共布置浅层沉降板25组,其中1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2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3区共埋设7块沉降板,4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观测自2008年7月24日开始,观测期约154天。 在1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767~2423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2119.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2.712~17.432 mm之间;在2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674~2425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2160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1.311~16.385 mm之间;在3区共埋设7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546~1972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787.9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0.446~13.324mm之间;在4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686~1933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812.2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2.397~14.213 mm之间。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3.2 Ⅲ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Ⅲ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3组,其中1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2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3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3.3 Ⅲ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Ⅲ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10组,其中1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2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3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4区 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3.4 Ⅲ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Ⅲ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2.4 Ⅳ标段监测结果 4.2.4.1 Ⅳ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Ⅳ标共布置浅层沉降板15组,其中1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2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3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4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5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6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观测自2008年7月31日开始,观测期约146天。 在1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546~1846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743.7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1.203~13.377mm之间;在2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771~1994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879.3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2.130~13.657 mm之间;在3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572~2091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831.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1.070~14.725mm之间;在4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697~717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707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5.907~6.076 mm之间;在5区共埋设3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062~1253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148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8.045~9.492 mm之间;在6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866~1069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967.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6.463~7.978 mm之间。 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4.2 Ⅳ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Ⅳ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2组,其中1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6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 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4.3 Ⅳ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Ⅳ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5组,其中1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2区埋设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3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5区 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4.4 Ⅳ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Ⅳ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2.5 Ⅴ标段监测结果 4.2.5.1 Ⅴ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Ⅴ标共布置浅层沉降板14组,其中A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B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C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观测自2008年8月12日开始,观测期约140天。 在A区共埋设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452~1778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615.0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10.371~12.700 mm之间;在B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832~1318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171.2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6.029~9.551 mm之间;在C区共埋设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171~1465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391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9.148~11.445mm之间; 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5.2 Ⅴ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Ⅴ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1组,其中C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5.3 Ⅴ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Ⅴ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6组,其中A区埋设1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B区埋设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C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 截止到2009年1月14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5.4 Ⅴ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Ⅴ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2.6 Ⅵ标段监测结果 4.2.6.1 Ⅵ标浅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Ⅵ标共布置浅层沉降板42块,其中A区共埋设16块沉降板,B区共埋设4块沉降板,C区共埋设22块沉降板。 在A区共埋设16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258~1870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539.7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9.906~13.650 mm之间;在B区共埋设4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388~1827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627.5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8.621~11.348 mm之间;在C区共埋设22块沉降板中,累计沉降量介于1086~2122mm之间,平均累计沉降量为1573.6mm,日平均沉降速率介于7.288~14.241mm之间; 截止到2009年5月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6.2 Ⅵ标分层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Ⅵ标共布置分层沉降标2组,其中A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C区埋设1组分层沉降标。 截止到2009年5月4日为止,各沉降观测点沉降均已趋于稳定。 4.2.6.3 Ⅵ标孔隙水压力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Ⅵ标共布置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11组,其中A区埋设3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B区埋设2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C区埋设6组孔隙水压力监测装置。 截止到2009年5月4日为止,各孔隙水压力均已趋于稳定。 4.2.6.4 Ⅵ标真空度观测成果分析 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施工监测Ⅵ标共安装了真空表 4.3 监测结果 1、在加载期固结沉降较快,孔隙水压力变化明显,而满载预压期则比较缓慢。 2、在加载期的各监测数据是以近乎直线的方式向前发展,但对应于每一级加荷都有较大的变化,反映了淤泥对于加荷是极其敏感的,而在加荷的间歇曲线没有转缓,呈现出在直线下降过程中对应于加荷的变化台阶。 3、在满载预压期的监测数据变化线是以较大速率向前发展,曲线变缓十分缓慢。 4、曲线满载预压1~2个月后才开始转缓,预压3~4个月后才逐渐趋于平缓,但仍以一定的速率向前发展,变化速率减小缓慢。 5、截止到2009年5月4日为止,各监测数据已趋于稳定。 5、工程验收检测结果 拟建的珠海粤裕丰钢铁有限公司产品优化升级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主要采取的真空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为25米。 设计验收标准:地基承载力120KPa,变形模量5MPa;8m范围内淤泥反算承载力达到80KPa,联合堆载范围14m内淤泥反算承载力达到80KPa。 本次检测的项目只包括原状土取样、原位测试。 检测目的:提供处理深度范围内各土层(主要是淤泥)的物理力学和原位测试强度指标参数,根据预压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和原位测试强度指标变化分析判断地基处理效果。 5.1 检测方案 5.1.1 检测点的布置原则 根据各标段各区淤泥包面积,同时为便于综合利用沉降量、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量、土工及原位测试等数据来分析处理效果,结合详勘钻孔位置,在监测点附近布点。详见检测点平面位置布置图(附图四)。 5.1.2 检测手段 采用钻探、静力触探试验(双桥)、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岩、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次检测工作。 5.1.3 检测数据分析方法 地基土体加固效果检验的分析,内容包括加固前后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对比和变化情况、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对比,各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等(本场地在预压前未进行相应的原位测试项目,本次检测数据分析以六标段场地处理前的测试数据为基准来做对比分析)。 5.1.4 地基容许承载力qa的估算 按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经验,地基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式估算: qa=2Cu+γh qa—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Cu—修正后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γ—上覆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γ, h—基础埋置深度(m)。本次估算中h取1m。 5.2 淤泥土特性分析及其评价 1标A区 淤泥(土层代号③) 1、土工试验指标 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52.9%,相对6标段现状淤泥下降了14.95%。孔隙比e=1.424,下降了17.06%。直剪和压缩试验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具体详见下表。 1标A区土工试验成果表 类别 项目 天然含水量w(%) 土粒比重Gs 天然孔隙比e 重力密度γ 孔隙度n 饱和度sr 液限wl 塑限wp 直剪 三轴剪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a Es φc Cc φuu Cuu 0.1~0.2 0.1~0.2 (固快) (固快) (不固结不排水剪) (不固结不排水剪) (1/Mpa) (Mpa) 初 勘 60 2.69 1.654 16.2 62.3 97.3 48.1 27 7.4 8.4     1.57 1.7 处理前(六标) 62.2 2.69 1.717 16.1 63.2 97.3 49 27.4 7.1 8.1 0.7 14.4 1.559 1.7 处理后(1标A区) 52.9 2.75 1.424 17.4 58.4 100 47.1 26.2 10.4 12 1.499 1.78 增长比率 -14.95% 2.23% -17.06% 8.07% -7.59% 2.77% -3.87% -4.37% 46.47% 48.15% -3.85% 4.71% 2.原位测试 项目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摩阻比(%) 原状土Cu 残余强度Cu, 淤泥容许承载力qa(KPa) 最大值 0.72 13.9 3.7 65.09 18.01 147 最小值 0.26 3.5 0.7 44.95 9.98 107 平均值 0.5 8.1 1.8 51.55 15.10 120 标准差 0.095 1.944 0.645 6.387 2.958 变异系数 0.189 0.239 0.366 0.124 0.196 修正系数 0.976 0.968 0.954 1.084 1.132 标准值 0.49 7.9 1.7 55.87 17.10 与六标未处理淤泥比较 静力触探(双桥) 深度(m) 0~5m 5~10 10~15 15~20 20~25 项目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六标C1 0.2 4.325 0.329 4.612 0.233 2.67 0.317 3.134 0.424 3.054 1标A区 0.715 18.984 0.444 7.788 0.502 7.094 0.599 8.436 增长比列 257% 339% 34.9% 68.8% 115% 166% 88.9% 169% 1标B区 淤泥(土层代号③) 1、土工试验指标 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60.1%,相对6标段现状淤泥下降了3.38%。孔隙比e=1.704,下降了0.76%。直剪和压缩试验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具体详见下表。 1标B区土工试验成果表 类别 项目 天然含水量w(%) 土粒比重Gs 天然孔隙比e 重力密度γ 孔隙度n 饱和度sr 液限wl 塑限wp 直剪 三轴剪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a Es φc Cc φuu Cuu 0.1~0.2 0.1~0.2 (固快) (固快) (不固结不排水剪) (不固结不排水剪) (1/Mpa) (Mpa) 初 勘 60 2.69 1.654 16.2 62.3 97.3 48.1 27 7.4 8.4     1.57 1.7 处理前(六标) 62.2 2.69 1.717 16.1 63.2 97.3 49 27.4 7.1 8.1 0.7 14.4 1.559 1.7 处理后(1标B区) 60.1 2.75 1.704 16.5 62.9 98.6 47.1 25.8 8.5 10.3 1.27 2.0 增长比率 -3.38% 2.23% -0.76% 2.48% -0.47% 1.34% -3.88% -5.84% 19.72% 27.16% -18.54% 17.65% 2.原位测试 项目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摩阻比(%) 原状土Cu 残余强度Cu, 淤泥容许承载力qa(KPa) 最大值 0.91 13.3 2.3 50.17 17.89 117 最小值 0.21 3.2 0.7 38.17 9.21 93 平均值 0.5 6.8 1.3 43.39 12.55 103 标准差 0.184 2.242 0.372 4.882 2.475 变异系数 0.366 0.328 0.281 0.113 0.197 修正系数 0.954 0.958 0.963 1.062 1.109 标准值 0.48 6.6 1.3 46.08 13.91 与六标未处理淤泥比较 静力触探(双桥) 深度(m) 0~5m 5~10 10~15 15~20 20~25 项目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锥尖阻力(MPa) 侧壁摩阻力(KPa) 六标C1 0.2 4.325 0.329 4.612 0.233 2.67 0.317 3.134 0.424 3.054 1标B区 0.294 9.55 0.351 5.24 0.592 6.426 0.714 8.948 增长比列 47% 121% 7% 13.6% 154% 141% 125% 185% 1标C区 淤泥(土层代号③) 1、土工试验指标 天然含水率平均值w=51.8%,相对6标段现状淤泥下降了16.7%。孔隙比e=1.35,下降了21.37%。直剪和压缩试验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具体详见下表。 1标C区土工试验成果表 类别 项目 天然含水量w(%) 土粒比重Gs 天然孔隙比e 重力密度γ 孔隙度n 饱和度sr 液限wl 塑限wp 直剪 三轴剪 压缩系数 压缩模量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粘聚力 a Es φc Cc φuu Cuu 0.1~0.2 0.1~0.2 (固快) (固快) (不固结不排水剪) (不固结不排水剪) (1/Mpa) (Mpa) 初 勘 60 2.69 1.654 16.2 62.3 97.3 48.1 27 7.4 8.4     1.57 1.7 处理前(六标) 62.2 2.69 1.717 16.1 63.2 97.3 49 27.4 7.1 8.1 0.7 14.4 1.559 1.7 处理后(1标C区) 51.8 2.69 1.35 17.4 57.3 99.9 54.3 32 9.7 5.3 1.151 2.21 增长比率 -16.7% / -21.37% 8.07% -9.33% 2.6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