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文字优选现象释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3349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字优选现象释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文字优选现象释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文字优选现象释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7语言文化人们根据内涵为语言中一个词或语素制订视觉符号时有着多种选择,但受某些因素的限制,最终呈现在文字系统中仅有有限的几种字形,这就是为一个词所造字的几种异体字形。成于众手是异体字产生的直接原因,其结果是造成了古文字中复杂的异体现象,加之先秦时期缺乏由政权主导的强制性文字统一运动,这使得来自民间的异体字形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而文化由上至下的普及,文字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更给文字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任意性,进一步加剧了此种现象。异体众多、多字形记录一词造成了文字符号的冗余,影响了文字的正常使用,实际使用的需求和文字系统不会允许异体字毫无限制地出现与扩张。观察汉字的实际,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时

2、期内存在的异体字数量不会占到本时期使用文字的大多数,且异体字各字形之间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总会有一个或是数个字形的用频率较高,受到书写者的青睐,本文将其称为异体字的“常用字形”。既然是常用字形,也就是符合文字系统的要求且为社会上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字形,亦应该是该时期最符合人们理想认知模式的字形。随着时间变化,异体字常用字形可能会发生更替,异体字组中的成员也会发生变化,这其中暗含着社会广大成员认识模式、心理机制及文字系统对具体字符的限制与筛选,常用字形的选出与更替是一个优选的过程,异体字组成员的新增与淘汰亦是优选的过程,在缺乏人为干预的上古时期,异体字优选字形的现象实际上是文字系统内部自发的优化

3、活动。对比常用字形与同时期内其他字形所存在的差异,可以探求常用字形在形体上存在的优势,通过对比几个时期常用字形的更替,亦可以探求文字优选的限制条件。本文将试举两例先秦文字中典型的异体字组,通过分析其常用字形的优势,说明文字优选现象的存在,并尝试讨论优选的标准。一、文字优化现象举隅西周时期的编钟往往自名“林钟”,旧多以为律名,高田忠周引广雅 白虎通五行说明“林”有“众多”之义,“林钟”即“众多编钟”。唐兰先生引素问指出从“”声的字有“积聚”的意思,而“林”也有“聚”的意思,这是值得注意的意见。由此可见,“”从林从,实际上是一个“双声”“双义”的形声字;“”从金声,加“金”旁强调编钟的材质;“”从

4、金稟声,“稟”即加注禾旁强调其功用;“”从攴从米稟声音,加“米”其意图应与加“禾”一样,至于所从之攴,应是表示“敲击”一类手部动作。又有从攴从泉稟声作“”,说文:“泉,水原也。”水之源泉,应是聚水之处。文献中“泉”或作“渊”,楚辞招魂:“旋入雷渊”,文选“渊”作“泉”;释名释丘:“泾上有一泉水亦是也”,王先谦古文字优选现象释例宋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异体字常用字形是指一组异体字形中使用频率最高、社会接受度最强的字形,亦即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字形。常用字形中隐藏着人们对汉字字形的理想认知模式及文字系统对个体字符的限制,异体字常用字形的选出是汉字优选字形的表现形式,常用字形的更替则暗含

5、着汉字优选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古文字中“”“闻”两字常用字形选出及更替过程的分析,说明古文字中存在自发的文字优化行为。结合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汉字职能的实现方式,以及常用字形所具有的优势,讨论古文字优选字符的标准并确定了它们优先等级:表意 标音 利于形成和保持文字系统 区别度 简约 字符的社会流通程度。关键词:古文字;异体字;常用字形;文字优选;优选标准作者简介:宋涛(1999),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文字。98语言文化疏证补引王启原曰:“吴校泾作丘,泉作渊”;又文选王褒 四子讲德论 :“泉鱼奋躍”,五臣本“泉”作“渊”。“渊”有“积聚、众多”之义,山海经

6、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郭璞注:“水积则成渊也。”管子形势:“渊者,众物之所生也。”既为众物所生之处,必是积聚众物之处。由此可见,“”所从之泉,大概也和“林”“”一样,有“众多、聚集”之义,起加强意义的作用。又克钟(集成205)“宝林钟”之“林”从刂声,则不知其为何。(一)“林钟”之“林”异体众多,然其使用频率并非相同,现就今所见资料,将其频率统计如下(见表 1):表1林钟之“林”异体字形使用频率字形出现频率所出器物14铭图三编1272;集成69;集成92;集成107;集成110;集成145、146、147、148;集成238、239、240、241、244、4集成66、68

7、、70、71;3集成65、67;集成133;集成1811集成112;4集成43、44、45;天生钟12集成205、207、3集成134、135、1361集成181可见,在“林钟之林”诸多异体中,“”的出现频率远超其他字形,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文字优选的结果。“”所从构件兼表声义,有两个声符两个义符,义符均有“众多”之义,标音能力 较“”“”“”“”更强,表义较“”“”“”更清晰,在形体上又是诸多字形中较为简洁的。因其字形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成为记录“林钟”之林的常用字形,此文字优选一例。(二)闻“闻”字首见于甲骨文,有繁简两形,繁形作“(合5004)”,像人跪跽侧耳以听,简形作(合18089

8、)、(合10936),保留标志性的耳部。说文解字:“知聞也。从耳門聲。,古文从昏。”赵诚云:“闻的本义是听声音,近似小徐本说文所说的知声。”发展一步,知道消息、了解情况都可以称之为闻,则为引申义。西周金文构 0 形基本不变,字形进一步规整化作“”(集成2837大盂鼎),不同者乃是在“欠”上加“”,“”后来进一步演变为“”,如(集成62逆钟)、(文物98.8宰兽簋)。春秋时期侯马盟书继承西周金文的写法作“”,“”脱离“欠”独立出来置于上部。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种新的形声结构,一从耳昏声作“”,一从耳门声作“闻”。“”见于晋系、楚系文字,如(集成 2840中山王鼎)、(包二130 反)、(上二从(甲)

9、11)。“闻”见于晋系、齐系、秦系文字,如(玺汇 3975晋系)、(玺汇 31齐系)、(睡简日乙157)。楚系文字中又有许多在“”的基础上变化的异体,或在上增加构件“宀”,如(包二157),或进一步讹写作(望一1),再进一步讹写作(新零173);此外,又有省略声符“昏”上部讹变为“米”作(郭五15)、(郭五49),仅见于郭店简。可见,“闻”字字形发展可分为两线:一线是从甲骨文的到西周金文的、,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另一线则是战国时期新产生的两种形声构造的字形。这两种字形出现以后,分别在各自使用的区域取代了原来会意结构的字形,成为战国时期更常用的字形。形声结构的“闻”“”取代原来流通许久的字形,

10、一则因为原有字形“”逐渐符号化,以形表义的构件逐渐抽象,对字义的标示不够清晰;二则因为新产生的形声字在结构上具有优势,既可表义又可标声,书写起来也要更为简便。这种更优结构对原有字形的替代也是文字优选的一种表现。二、古文字优选标准讨论优化是所有文字的发展趋势,千百年来,汉字在自发优选与人为规范中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并将常用的字符限制在一定数量内。优选是汉字优化的表现形式,在缺乏人为干预的时期,汉字的优选在文字系统内自发形成。关于汉字简化和优化的标准,王宁已经论及,她总结了汉字优化的五条标准:第一,有利于形成和保持严密的文字系统;第二,尽可能保持和维护汉字的标义示源功能;第三,最大限度地减少笔画;

11、第四,字符之间有足够的区别度;第五,尽可能顾及字符的社会流通程度。王宁先生针对简化字提出的判断标准存在合理性,然若将其应用在先秦时期的文字优选中,则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并未区分优选标准所处的平面,如王宁先生所提的标准着眼于汉字构形(个体字符产生与构形体统的),标准(四)(五)着眼于文字识读,标准(三)则侧重于文字书写。另一方面未说明优化标准之间存在的制约关系,如“保持和维护汉字的标99语言文化义示源功能”势必会要求字符中保留更多的标义的构件,这与“最大限度地减少笔画”之间存在冲突;另外“要求利于形成和保持严密的文字系统”必然会产生构字构件重复使用的情况,而这会影响到“字符之间的区别度”。再

12、者将汉字的“标义”“示源”功能并列,没有区别这两者的重要性,无法说明那些产生较早且仅涉及标义功能的字形未被后来具有标音示源功能的字形所取代的现象。借鉴前辈学者的观点,本文将试着讨论古文字优选的条件,并讨论优选条件的之间的制约关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其性质决定了文字优选的根本条件是能否更好地适应语言与记录语言,这对个体字符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据词构形,尽可能提示被记词的语义和语音。形声结构既保留了汉字的表意性,又增加了标音别异的功能,满足了汉字更好记录汉语的需求。形声字占据主流是汉字构形系统的优化,表现个体字符上就是优选的标准 即字符在标义之外,还应提供所记词语音方面的信息。然而并非

13、所有字符都需要标音,那些产生较早、构字理据性强且字词关系稳定的字符,其字形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准确提示意义,则不需要额外增标音的构件,如“人、木、天、牧、王”等。这意味着提示语义和语音虽然都是汉字优选的标准,而标义的重要性又在标音之上。文字的优选受到文字系统的限制,主要的方向是有利于文字系统的形成和保持。万业馨认为:“作为一种完全成熟的文字符号体系,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字与词(或词的义项)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系,二是字与字之间有明确的能够形成对立的区别性特征,三是记录语词的形式经过演变仍然具有稳定性。”这三点的要求,与汉语要求汉字表意、标音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其优先性又在表意、标音之后,因此

14、本文将“利于形成和保持严密的文字系统”作为第三等级的标准。区别度也是文字优选的重要标准。李荣在讨论汉字简化问题时指出:“简化字无形中受到一种限制,就是不能跟现行的字冲突。”文字的简化固然是书写的要求,但其简化并不是毫无限制的,仍应以区别度为前提。容貌的“貌”字,说文有三种写法:篆文“皃”、籀文“貌”及或体“”,“皃”较“貌”“”更为简洁却未成为常用的字形,其原因大概是与“兒”形体上相似而缺少区别度。因而本文将其定为第四标准。文字职能的发挥,要依靠认读和书写这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认读的需求要求词(语素)和字符之间联系紧密,这与前述第一、第二标准相符;而书写的需求则要求字形尽可能简便、易于书写。这

15、两者实是矛盾的,而从本质上来讲,表意、标音的要求一定优先于简约。这是因为文字必须先记录语言,具有较高的辨识度,然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尽量简化形体以便于书写,若不顾字形与词之间的联系而无休止地简化字形,则会产生大量难认难懂的记号字,不利于文字的使用与系统性。因而本文将“简约”视为第五标准。文字优选还应该考虑到字符的社会流通程度与使用率,流通程度高的重要原因是字符在形体上存在优势,因而容易被使用者接受,从而广泛使用。反过来,流通程度高的字符给社会成员留下了更深刻的心理印象,使得文字使用者对其有着更高的接受程度。本文将“字符的社会流通程度与使用率”视为第六标准。综上,文字优选的标准是:表意 标音 利于

16、形成和保持文字系统 区别度 简约 字符的社会流通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文字优选都涉及了这六大标准,未涉及的,应在具体的处理中默认其符合标准。此外,优选字形并非需要同时满足这六项标准。事实上,优选字形只是同时期内所有字形中最优的选项,相较于其他的字形满足了更多的优选标准或满足了更高等级的优选标准。优选字形的选出不是优选标准的生搬硬套,而是优中择优。结语异体字常用字形可能不是从古到今记录某个词的最优形体,但一定是一个共时平面上记录该词的最优形体,常用字形的选出、更替是汉字系统内的优选行为。个体字符的优选促进了汉字系统的优化,而汉字系统的优化反过来又对个体字符的优选提出了要求。本文举例讨论了古文字中存在的文字优选现象,结合汉字的性质、汉字与汉语的互动及汉字职能的发挥,提出了古文字优选的六大标准并对其进行等级排序,为古文字个体字符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解释方式。参考文献:1高田忠周.古籀补第四卷M.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1.2李荣.文字问题(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马承源.商周青铜双音钟J.考古学报,1981(01):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