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孤独与魔幻——评周于旸的《马孔多在下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3225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与魔幻——评周于旸的《马孔多在下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孤独与魔幻——评周于旸的《马孔多在下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孤独与魔幻——评周于旸的《马孔多在下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学艺术周刊4文学观察马孔多在下雨是“95 后”作家周于旸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十篇中短篇小说。题材堪称多样,融括了青春爱恋、代际冲突、星际旅行、赛博朋克等多个主题,既有叙实写真,亦有科幻奇想,还不乏魔幻元素。在此,笔者以“孤独”和“魔幻”为关键词,尝试对这部集子的主旨特色与叙事美学进行探讨。一、以“孤独”为内核的书写阅读马孔多在下雨,时常能感觉到人物的孤独处境。与其说这是作者通过情节营造出来的寂寥之感,不如说是整部小说集的情绪与氛围。联想到马尔克斯的巨著,既然布恩迪亚家族是“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那么将马孔多称作“孤独之城”也未尝不可。如此,马孔多在下雨 在书名上就互文性地暗示了“孤独

2、”是无法绕开的核心主题。它是人物的存在常态,对孤独感的排遣宣泄也成为主人公的行为驱动力。在文学作品中,关于孤独的故事不胜枚举。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孤独亦是显题,不同作家的创作各有机杼,有的描刻了个人或群体在时代巨变中的孤独与困惑,有的则将孤独指认为人生的根本性处境。前者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入的把握和体会,如王朔、朱文、张旻、陈染等人的作品;后者则更具形而上色彩,如残雪和史铁生的作品。在同样是“90后”的陈春成笔下,“孤独”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它在竹峰寺里被视为是一种“古怪”的心性。而周于旸笔下的孤独,既没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强烈意愿,也不做抽象的玄想思辨,亦非对自我“异态”的自省。它是眼前可见可感的“

3、细小”现实所催逼出的困境,进而成为叙事流里被超克的对象。比如 鹦鹉螺纹 里的王悲喜被父亲“遗弃”,这简直是一种致命的孤独,这让他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永动机的设计中;云顶司机里,遭遇同学霸凌和老师误会的吴伟廉是孤独的,这让他用攀高来拥有独处之地;在穿过一片玉米地里里,见过外星人却无法与他人分享“秘密”的罗曼诺夫是孤独的,这让他坚定了日后出行外太空的人生选择;如虎之年里,与养子无法沟通的陈秋松是孤独的,整日的郁郁寡欢与周身疾病让他渐生绝望,促使他最终将自己的头放到老虎的嘴里与现实、家庭之间的距离,使周于旸在孤独叙事中开辟出了一块中间地带。小说中的人物既不会因无望于现实而解构意义或嘲弄他者,孤独与魔

4、幻评周于旸的马孔多在下雨陆立伟2023 年 18 期 5文学观察也不会因在情绪的反复浸润中强化或厌弃自我,而是将孤独化作行动的力量,这构建起了“出现问题感受困境解决问题”的情节模式。此外,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手法与内涵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其并不指向线性的圆满结局,而多以荒诞面目出现,如鹦鹉螺纹里永动机的发明、如虎之年里陈秋松的自戕。有时还会制造出孤独的轮回状态,如 云顶司机里吴伟廉和吴子棋这对父子相似的困境。正是基于解决的动机,周于旸在描绘人物的孤独时,将它外显化与形象化,进而创造了与“孤独”相关的意象,如比天之愿里张迢对秋千的浓厚兴趣,北冥有鱼中林战月对看到北冰洋鲨鱼的渴望,岛的周围全是水里孟

5、先觉对魔方的痴迷。这些个体的迷狂状态可能会使我们联想到堂吉诃德。不同的是,堂吉诃德在一次次失败后,于弥留之际终于“清醒”。周于旸则让每个人物都抵达了目的地,因为其迷狂也是自救的方式。有评论者指出,在周于旸的小说中,“孤独并非一种困境,反而成为喘息的短暂空间”1。是的,如阿多尼斯所言,“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以孤独和排遣孤独作为叙事动力,依靠外显化创造空间和意象等方式,体现了“孤独”在马孔多在下雨中的“源地位”。至于科幻、想象等看似繁复的叙事元素,不过是作家逸出现实空间表达或排遣孤独的方式罢了。鹦鹉螺纹里,“低智”的王悲喜自称是“外星人”,读者从最初的嗤之以鼻到最后的信以为真,甚至据此认为可将小

6、说归类为科幻创作,然而读完全篇,就会发现所谓的“外星人”其实是王悲喜对自我处境的象征性指认。穿过一片玉米地里,罗曼诺夫和外星人的碰面固然不是他的幻想,然而别忘了在飞船降临前,他一直和祖父一起生活,祖孙二人“永远像隔着一层雾一样相处”,罗曼诺夫只能活动于祖父铺设的生活空间内。遭遇外星人不仅让他突破了空间界限,还结交了新朋友。诸如此类对科幻元素的化用,在“90 后”作家杜梨笔下也可看到。在她的短篇小说西班牙猎神中,寻找外星人投掷的雨熊固然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结伴去寻找具有“超越性”的东西,这种渴望“成型、生根,联结着、慰藉着在高山上等待奇迹的人们”2。在这些年轻人的创作中

7、,科幻世界是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构成了突破世俗桎梏的“异托邦”,其内核仍是颇有现实意味的精神际遇书写。二、魔幻书写的丰富质地周于旸并不避讳谈及马克尔斯对他的影响,这从书名也可看出。魔幻是读者耳熟能详的标签,可到底什么是魔幻呢?在作家杨照看来,那是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缺乏理性保护的、极度不安全的世界”所拥有的“氛围”,同时必须建构在“感受或信念的基础上”3。生活世界存在着多种可能,但在理性观照中,大部分纯属无意义。这本无对错,可怕的是理性成了生活的“僭主”,压抑了活泼的生活本性。“魔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轰碎了看似不可撼动的理性之物,使世界恢复了“原初”的面貌。比天之愿里,“桃花源”式

8、的被隔绝的东隅村和能够畅游天地的秋千看似荒谬,却打开了描述村落生活之闭塞和留守少年思念之情的叙事维度;岛的周围全是水里的吸人魔方同样无比魔幻,然而作家通过超现实空间的营构,出自刘阳扬现实生活的魔幻表达周于旸小说读札,文学报2022 年 9 月 22 日第 4 版。出自曹霞“有趣”:生活与小说的美学评杜梨的西班牙猎神,文学教育(上)2022年第 5 期。出自杨照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修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出版。123 文学艺术周刊6文学观察将这个魔方的吸入效果投射为“逃离现状”的隐喻,让读者目睹了主人公的创伤经历和心路历程。在笔者看来,全书最“魔幻”的当属鹦鹉螺纹。小说讲述

9、了物理教师王通华在发现儿子王悲喜是智力障碍者后将其抛弃,之后有了次子王秋冬,他对其寄予了百般期望。王悲喜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自称是“外星人”,专注于研究永动机,离家后失联。多年后,王悲喜联系家人,称自己发明了永动机。王通华在领略这个机器的神奇之处后,沉浸其中而疯癫,最终离世。在小说中,作者以直接描写或侧写的方式不断铺陈永动机存在的可能性,使坚信“能量守恒定律”的读者和人物一道,一步步从嘲笑、犹疑到逐渐相信,最终放弃了根深蒂固的成见,陷入作者用情节构筑的“魔幻”之境。小说真正的高潮是结尾的反转,永动机的秘密终于曝光,原来王悲喜就藏在其中,他必须每两天启动一次,才能让这个机器一直处于转动状态

10、。所谓“魔幻”借助的依然是“现实”的力量。周于旸将自己的写作定义为“魔幻与现实的交界点”,对于鹦鹉螺纹而言,交界点是“永动机”,偏向于哪一方,“取决于永动机 最后会不会停下”1。事实上,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也非纯粹的幻想,其基底是光怪陆离而苦难深重的拉美现实,如马尔克斯所言,“我发现一个人不能任意臆造或凭空想象,因为这很危险,会谎言连篇,而文学作品中的谎言要比现实生活中的谎言更加后患无穷。事情无论多么荒谬悖理,总有一些定规”2。周于旸的魔幻当然不是马尔克斯式的魔幻现实主义,但他显然汲取了其中的叙事观念。在 鹦鹉螺纹的结尾,永动机秘密的曝光让王悲喜的报复服膺了科学理性的逻辑,进而拥有了依托现实

11、的力量,但这却并没有减损小说的魔幻色彩。如果剥离这个故事的外壳,可以发现贯穿全文的魔幻感并不只来源于永动机这个“枢纽”式的装置性意象,还来自王通华和王悲喜父子拥有的远超普通人的理性计算能力,而且他们的道德伦理和人生选择也是“非现实”的:做父亲的无视父亲的责任,无情弃子;做儿子的看似呆傻,实则工于心计。永动机必须依靠不断启动才能运行,这固然很不“魔幻”,但由此产生的结果却击碎了看似完整的家庭关系。这番对“魔幻”的化用不仅仅是一种手法,更融入了作家对代际、伦理、亲情、科学等问题的思考,这使得鹦鹉螺纹拥有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叙事质地。说到魔幻,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的技巧化用是综

12、合性的,涵盖了主题、叙事、结构、技巧等多个方面。3相比莫言的多维度魔幻书写,周于旸更倾向于从塑造超现实意象入手,将魔幻元素作为突破现实桎梏的切入点,围绕着人物的心理动机、性格及事件的起承转合来营造魔幻感,这种立体的表达让小说的魔幻氛围更加浓厚。在马孔多在下雨中,“孤独”是作家体认世界的心境,而“魔幻”是作家表征世界的方式。围绕着孤独这个内核,作家以魔幻叙事构造了天马行空的空间。虽然不乏青涩之感,但作家的文学天赋已经显露,这让我们对他的第二部、第三部小说集充满了期待,或许他会为我们带来一个更为丰富动人的世界。作者简介 陆立伟,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出自 周于旸:小众意味着很安静,没有那么嘈杂,2022年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名单作者访谈第五期。出自宋兆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录,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 年出版。出自王赫佳论莫言小说的魔幻性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