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3109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环境保护-29-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褚可成(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兰州73002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加之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环境污染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格外严重。本文重点概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情况,了解相关工作中公众参与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旨在为优化农村环境提供借鉴,从而保证通过合理的渠道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TS5 文献标志码:A DOI:10.20025/ki.CN10-1679.2023-17-09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Public Pa

2、rticipation in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Chu Kecheng(Gansu Provinci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With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coupled with the surge of population,make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ituation more serious,especiall

3、y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particularly seriou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overview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work,understand the shortcoming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relevant work,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solutions,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rur

4、al environment,to ensure that the promo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ork through reasonable channels.Key words:rural areas;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public participation引言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治理,以此才能为群众净化相应的空间,使其在理想的环境下生产生活1。但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面对愈演愈烈的环境形势缺少针对性的应对方案,虽然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采

5、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具体效果不够理想。如何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其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稳步实现环境目标是关键。1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义1.1展示环境民主理念的途径民主理念需要融入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在公众积极参与的前提下,促使民主理念更好地显现出其价值。农村民主化程度往往取决于公众参与相关事务的广度及深度,在提倡公众参与治理工作时,意味着公众拥有基本权利,这是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的重要途径2。1.2体现社会监督力量的渠道在落实社会监督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全面提倡公众参与的基础上,使环境治理拥有支撑条件和稳定资源,发挥出这种监督形式的意义。在这样的实践

6、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监督的效力,保证打造出多元化监督模式,科学防范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滥用、腐败等问题。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工作,除了要遵循相应的政策规章外,还要提出合理意见,体现监督效力。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2.1公众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中边缘化的问题相较于其他社会组织,政府所拥有的公权力格外突出,其重点担负着社会公共事务处理职能。农村环境治理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涉及的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信息完善等都是工作范畴,政府需要充分施展自身影响力,做好必要的安排。政府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可以推动农村稳步发展,实现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参与度3。政府的资源优势突出,

7、加上强权代表的设定,使得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主导作用明显。基于此,公众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处于边缘化,政府始终发挥着指挥作用,限制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他们难以准确地表达见解,也不享有对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参与权。2.2公众处于社会事务管理活动的末端位置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中,政府发挥着自身的职能作用,其重点担负着牵头的责任,社会公众的参与多是依靠政府带动,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多数情况下,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作者简介:褚可成(198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土壤、地下水、生物。环境保护-30-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如座谈会和民众留言等等,但是公众真正的选择有限,实际的作用

8、效能不够理想。对于重大事项,政府仍然是发挥着自身的主导功能,其主动发表意见或者是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最终做出相应评判,整个过程的信息公布由政府完成,公众无法参与其中,甚至可以视为末端位置,公众参与过于被动,一般需要被动接受信息,象征性地参与便是如此。社会公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是重要问题,这对于体现社会监督效力影响较大,能够推进环境保护的目标顺利达成。但若公众始终处于末端位置,将无法体现农村环境保护实效,制约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2.3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缺乏规范化在公众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的今天,很多人开始正视环境问题,主张通过合理的措施保护周边环境。依照具体实践情况综合判断,公众愿意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中

9、,由此诞生出诸多民间环保组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效果不够理想。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引导措施,让民间环保组织健康稳定发展,真正保障农村环境安全,展示其纽带作用,在组织层面上让农村环境治理拥有可靠的支撑条件。2.4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地方发展规划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非环境发展为中心,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我国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农村环境质量也不断下降。环境破坏起来容易治理起来难,一片荒漠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为绿洲。正因为环境治理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极

10、高,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参与环境治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外部的激励与监督措施来增强个体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环境治理队伍能不断发展壮大。然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多地与公众参与乡村环境治理有关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激励内容不充实、激励方法单一、激励思想单一落后,一些地区只知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教育激励。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具体策略3.1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公众主体意识的强化。可以在实践中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参与意识,使其全身心投入基本行动中,由此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首

11、先,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意识,使其在意识层面认识到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相应的环保部门应发挥出带头作用,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全面掌握公众认知情况,普及环保知识,鼓励群众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处理环境侵权纠纷问题。另外,也要将环保理念和法律制度等相互结合,通过合理地编入地方教科书,借助学校教育等途径鼓励学生们从小具备环保信念。其次,借助多种渠道提升参与主体的相应意识,使其正确看待环保工作的开展意义,比如定期召开环境信息会,使得公众能够详细了解农村环境治理进展,设置相关的环境信箱和环境热线电话等等,掌握群众心声,以便更好地检举不良情况。构建起可靠的机制,妥善处理环境问题,根据实际

12、需求不定期举办群众见面会,调动起农民参与积极性,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使得后续任务更加顺畅。3.2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体系想要让公众参与的效果更加理想,需要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确保公众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第一,借助于立法手段明确公众环境权,使得公众清楚认识自身职责。结合宪法根本立法地位分析,可以在其中适当增加环境权利条文规定,由此强化执行相关权利的实践价值,保证巩固公众参与的决心。环境保护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中也可体现出环境权利的设定,让公众了解环境权利就是基本权利,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必要的执行工作,真正承担起主要职责,只有这样,才可让公众主动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表现出十足的热情,为

13、创设良好的农村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健全农村环境法律制度,应该将环境基本法当作参考依据,逐步完善农村单行法。需要明确现阶段农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空白,采取适宜的方式加以弥补,进一步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当之处,使得模糊概念清晰起来。在基本法的指导作用下,依据农村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除了要明确公众主体地位外,还需赋予参与主体相应的权利与义务。3.3科学控制公众参与的成本相对丰富的物质基础是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驱动力,因此需要重视物质基础的完善及优化。若是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将会降低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会影响到治理目标的实现。可以应用农村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使

14、得信息公开成为可能,由此减少公众参与的实际成本支出。各级政府应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渠道减少成本投入,强化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结合信息成本加以分析,需要打造出相对完善的农村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环境信息披露时应该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免农民误解相关信息。披露的内容应保证全面覆盖,如果涉及隐私内容或者是国家利益,则应该重视披露的正确方式。披露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呈现,如电视和宣传栏等等,也可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微信公众号和多媒体等,确保环境信息呈现到位;其次,结合经济成本加以判断,政府应将其公共服务职能展示出来,保证公众参与拥有稳固基础,具备丰富的资金支持。例如,在治

15、理农村环境时,可组织农民群众和民间环保组织参与其中,接受对应的资金补贴,同时在税收减免政策的支持下,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发挥专门基金会的作用,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另外,也可对本年度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代表予以表彰,提供丰厚的物质支持,借助于正面激励措施使得公众参与效果更加环境保护-31-理想。3.4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激励机制一,结合农村环境治理的要求加以分析,依照公众参与的心理诉求综合判断,构建起较为可靠且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得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稳步提升,强化公众参与度。在长效机制构建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当地事业单位、企业、金融保险机构及民间组织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出发协同推

16、进,各方以政府为中心在各自的领域发挥长处,弥补激励机制的不足,使激励机制更加科学完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民间组织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在共同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及时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做好协调搭配,使机制建设及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等工作更顺利、更快速地开展。除了建立信息协调与共享机制外,还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各部门、各组织应立足同一个目标,将部门、组织之间的资源壁垒打破,依照具体需求完善资源配置方案,整合多种资源要素,使得资源价值显现出来,构建起环境许可人换届、考试选举、公示、培训及教育等系列制度,详细制定环境保护许可人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增强激励机制的可投诉机制。在引导、

17、促进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维护公众的主体权益,在公众与权力部门间构建起相对可靠且平等的关系,使公众的多种权力得以维护,充分体现村民的民主权,由此才能体现出激励机制的功能。有关部门在构建与执行激励机制时,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环境法,对环境法中激励机制的权利义务内容加以明确,继而以法律为依据制定激励内容、确定激励方法与途径,避免激励的失衡与失调。尽管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开展普法教育,村民对法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多数村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较为淡薄,在自身权益受损害后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在这种情况下,有关方面更需要注重对村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赋予村民申诉的权利,维护村民在参与乡村环境治理中

18、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通过这一措施增强村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观能动性。将现实当作重要依据,完善激励机制的相关内容。在充实相关激励体系的过程中确定正确的激励方案和激励途径。目前许多地区实施了奖励激励与财政激励机制,相应的激励措施发挥出了自身功能,使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有所提升,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激励力度不足,激励方式比较单一等。鉴于此,需以现实为依据,适当优化激励内容。如转变具体的激励思路,丰富相应的激励方式,在采取合理的物质激励手段时,也能扎实落实精神激励。乡村环境治理关系到每位村民的切身权益,治理好乡村环境,就是为自身谋福利,寻幸福。目前许多村民未认识到这一点,认为环境治理是国家的政策,是政

19、府的任务,不需要自己参与,自己从中也得不到多少利益。针对这种情况,应在乡村地区开展环境治理教育,向农村群众普及环境治理理念,通过广播、乡村会议、电视、报纸、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向公众宣传乡村环境治理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及文化知识,引导和帮助乡村群众转变片面与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工程中来。除向年龄较大与务农在家的村民积极宣传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外,还需从学校教育入手,在学校内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扩充乡村环境治理现代化队伍中的后备力量。有关部门要向乡村群众实施道德激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道德要求是一

20、种新的道德观,这一道德观体现了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贵诉求。在引导公众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向村民灌输这一道德观。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村民对于我国的环境法不是十分了解,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但对当地的村规民俗却十分尊重,在生活中认真恪守祖训,遵守村规。因此,有关部门可将这一道德观巧妙融入当地的村规民俗之中,在村规民俗中添加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有关内容,以此唤醒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村民的道德责任感,提高其行动积极性。3.5大力培育民间环保组织为让农村环境治理有条不紊地推进,应重视民间环保组织,使其发挥出强有力的作用,真正地服务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相较于普通民

21、众,民间环保组织对环保知识和环保管理技术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重视民间环保组织的培育情况,采取适宜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将公众参与度较低的局面加以转变,真正践行农村环境治理细节,从思想上正确看待民间环保组织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优化农村环境自治组织,强化公众参与实效,确保农村环境治理趋向规范化。当前,农村环境自治组织数量明显减少,形式过于单一,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方案,成立相对可靠的环保组织,降低注册门槛,通过财政拨款或者减免税收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有效提升综合治理能力。4结语作为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公众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加以分析,保证处理好棘手问题。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赖政府,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张乃月.农村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良性互动的实现路径基于协同治理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261-263.2申津羽,王煜琪,赵正.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北上广三地的调查数据J.资源科学,2021,43(11):2 289-2 302.3王晓莉,何建莹.农民参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研究基于五个典型案例J.生态经济,2021,37(10):200-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