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2945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改革与发展关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问题章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商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摘要】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走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必然性。尽管评价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多个维度,但德技融合无疑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涵义,专业建设必须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增强决策力、硬实力、适应力、融合力、转化力,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度、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融合度、产学研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度、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之间的互动度一定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德技融合;专业建设;“五力四度”【中图分类号】G719.2【文章编号】

2、2096-6555(2023)03-0059-008【文献标识码】A【DOI】10.19796/ki.2096-6555.2023.03.007【作者简介】章萍(1978),女,江苏海安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副教授。一、引 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1。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2022 年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总则第一条即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3。2022 年 8 月

3、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4。2023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也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5从适应性到高质量发展可以说为我国职业教育指明了内涵发展的道路。但何为高质量,笔者认为,德技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涵义、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五力四度”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二、德技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涵义(一)两种流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观1.单纯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职业教育无疑要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将满足企业人力资

4、源有效供给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绝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的“工具教育”和“就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虽然理应重视企业的需要,但企业并非职业教育的唯一用户。在职业教育“用户”中,学生及家长应是先于企业的用户,如果学生及家长不选择职业教育,也就谈不上企业对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选用。因此职业教育质量不能仅限于对标企业的要求,还要关注是否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及家长投资职业教育后是否得到了理想的回报。对于这两种需要,理想状态无疑是相互兼顾。即使难以一致,也不能将以企业需要为标准的“市59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场主义”质量观奉为圭臬,而忽

5、略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2.纯粹追求技能主义的质量观。尽管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养成,但如果将技能主义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绝不可取的。这是因为任何岗位所需的人才都不能只看重学生掌握了何种工作技能,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事实上,古今中外在用人上,也永远是将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等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即将敬业、合作意识、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善于学习等作为人的职业道德加以考量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是置于人的具体工作技能之前的,大多用人文化也确实认为人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比人的具体工作技能更重要。尤其是在“四新”背景下,

6、简单技能最多不过能够满足企业的一时之需。如果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应有的综合素养,也就难以迁移性、创新性地使用技术技能,以持续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当然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二)德技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涵义1.高职教育德技并修高质量发展的权威指导。马克思认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6;“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7。恩格斯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8。笔者理解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交际、人的技能、人的劳动、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全

7、面发展,即人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的人。毛泽东不仅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9,而且对德智体的概念做了科学界定。毛泽东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指出:“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同时强调,“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

8、。”10在智育方面,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11不仅要求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12而且提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明了毛泽东对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3。所以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必然是人才培养一定要德技并修与德技融合。2.高职教育德技融合高质量发

9、展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不仅要使培养出的人才德技并修,而且要使培养出的人才德技融合。所谓“德技融合”,一方面,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德育与技能教育的一体化。要将德育贯穿并融合于技能教育之中,不能仍像过去那样使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德育各自独立且无关联地进行,而是要在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中挖掘德育育人元素。开展德育时,也不能不分专业地进行“统一化”教育,而是要根据不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即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必须蕴含德育元素、以育人为最高旨归,不能“纯化”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德育也要充分体现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德育与技

10、能教育的相辅相成。在“德”“技”之中,无德不立,“德”永远是本,“德”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所在与核心要素,以把握好“为何学技,技为谁所用”这一根60教育改革与发展本问题的航向。无“技”不成,以“技”成事,“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明显标志和硬核本领,以切实培养出学生的“四为”能力。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技傍身,吃喝不愁”和“一技傍身走遍天下,一招鲜吃遍天下”的“技”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这使得“技”不能只是拥有一时之需的通用性岗位技能,而是要求从业者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既能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含量高的高阶技能,又要有思维创新能力,运用迁移和融合方式创建新的技能。这

11、本身就不是狭义的品德素养,而是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勇于奉献的更加宽广和更高品阶的上进之“德”的体现。因此,德技融合必然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所在。三、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专业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发展规划,二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加强专业发展规划能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体现在教育类型划分上,更要在专业设置上独具特色。一是定位清晰。既要秉承“面向需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设置原则,也要立足本校的专业群优势,如某校利用其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首批国家示范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数控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国

12、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省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高校品牌专业、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省品牌与特色专业,建成了与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体系。14二是体系清晰。专业建设要形成体系。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不仅要将其划分为通用装备制造和专用装备制造,而且要据此对其从设计、生产到管理、服务的全产业链进行分析,看其应设置哪些岗位及岗位群以及需要哪些核心技术。由此即可设置出与产业紧密相关,且专业之间密切关联的不同工程专业及专业群,以形成本校独具特色的专业群。三是把握需求。职业院校内定专业体系后,并非即可开始进行专业设置,而是还需下大力气,访政府、商行业、走企业,展开有效的人才需求调研。调研过程中,既要分析专业

13、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要洞察专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及长期发展前景;不仅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上,而且要明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选准适用教材或自编教材,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能力的人才。四是严格把关。开设专业必须严格遵循专业设置标准、所需师资条件、实验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招生就业情况等刚性要求,以便从源头上确保开设专业的高质量。(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其服务面向上要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布点要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需要;素质培养上要夯实家国情怀底蕴,秉承大国工匠精神,树牢手脑并用理念,坚持

14、学用合一方法,熔铸敬业乐群品质;技能培养上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使专业能力更加多元,技术技能积累更加坚实,并形成复合与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体系。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关键要素。一是要明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不仅要拥有一般性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断融合创新的能力,最终具有操作复杂工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技能。二是要明确服务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及标准。专业设置时不仅要与产业规划相一致,而且要在专业与产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以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修订,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选用教材、授课内容、培养质

15、量等能够与时俱进地契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与标准。三是要坚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推动校企全面与深度合作,尤其是要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设置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选61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拔师资、共同确定评价标准等,使协同育人进一步迈向深入。四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类型特征。职业教育的类型性重在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的实践性。但其实践性的课程体系,并非仅知其然的实践性,而是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加强调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最终将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五是实现书证融通的培养要求。2019年国务院印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16、实施方案,提出“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5。教育部等四部门也印发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 1 和 X 的有机衔接”16。这必然要求将1X证书制度要求具有的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选拔和评价内容上,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契合性。2.丰富和优化人才培养的资源建设。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

17、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7。尽管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根本要求,但笔者认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自身要拥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熟练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技 开 发、服 务 区 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实 践 能力”18,亦即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这就要求创新“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体系、创新“双师双能型”教师准入制度、完善“固定岗流动岗”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聚焦1X 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国家工匠之师”为引领加强高层次人

18、才队伍建设,19从而打造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践突出、勇于创新的专兼职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二是建设体系化的课程资源。设置什么样的课程、拥有什么质量的课程,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决定了需要借用已有国家级和省级优质且体系化的教学精品资源,如果缺乏这些优质且体系化教学精品资源时,高职院校则可自建或与企业及其他院校共建优质且体系化教学精品资源,而且要重构课前、课中、课后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三是建设“融合型”的实训平台。将“教学、科研、生产、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集中于开放共享的智能化、网络化和系统

19、化的实训平台。四是建设“产学研”的协同机制。产学研之间不是相互分离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学研”,一方面,要满足产业和企业的显性需求;另一方面,要引领产业和企业的新需求,并形成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以实现产业与教学、科研的相互嵌入和共同发展。3.人才培养体制必须具有强力保障。人才培养体制不仅要设立管理机构和健全管理制度,而且必须厘清管理职责和明确管理流程,以确保专业建设的有序运行。在具体运行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而化之地制定相关制度,而是要使专业建设的全方面与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分阶段动态修订、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实验实训运行的规范化等能够实现精致化管理,以保障

20、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开展。除此之外,既要有足够的专业建设经费做保证,也要在使用这些经费时,做到总体有规划,年度有预算,使用有重点,专款必专用,专账有核算,以保证专业建设经费的合理布局。4.提升必须以“自我诊改”为抓手。内涵式发展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尽管外部监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推力,但内在保障还在于积极地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这决定了不仅必须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而且需要运用精准的数据反馈、合理的科学评价、有效6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建议,使人才培养质量确实得到螺旋式提升。四、“五力四度”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增强“五力”所谓“五力”,指高职教育发展

21、过程中的决策力、硬实力、适应力、融合力和转化力等五种关键能力。201.定位精准的决策能力。尽管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要求,但不能把职业教育仅仅定位在“职业性”这一需要上,尤其要将高职教育定位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上,即高职教育专业目标的“高”要定位于技术与技能的中高端,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定位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广泛认同的综合实力。目前高职教育由于在学历上大多仅属专科层次,且技术技能也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工资待遇不高,社会地位较低,所以,无论是对高职教育受教育者,还是企业选人用人,高职教育都不太被社会所认同。近年来,尽管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将职业教育确立为一种

22、“类型”,但这并不代表社会就会认同这种“类型”的教育。最终能否被认同,始终取决于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这种认同不是高职院校的自我认同,而是招生时考生与家长的认同、招工时用人单位的认同、社会公众的认同,亦即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的一种检验。3.技能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尽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必然要求,但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却需要进行有效探索。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仍旧要在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即保持类型特征的前提下,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并非仅需具有动手能力人才,而是更加欢迎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后,既能够娴熟使用通用技术

23、,又具有技术迁移能力的人才。这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术应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一定要将高端技能所需的足够理论知识作为学生技能实践认知的前提,使学生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更知其“然”后蕴含的迁移性和创新性。但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高职教育的不少专业只有进行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才能让高职毕业生适应这种复合型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应重新定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一方面,通过全面调查、系统研究、科学设计,以课程为抓手,优化专业群课程设置及课程模块,以增强专业群的适应性、复合性和迁移性。另一方面,在课程选定后,要选择或统合、编写体现这种能力要求的适用教材,达到既提升学

24、生人文素养,又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的。4.有效强化的融合能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产”不仅需要在人才培训上与“教”相融合,更需要与“教”能够提供的“研”相融合。如,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变为企业的一个生产与服务环节,以实现教育链向产业链延伸;构建“生产与服务”课堂教学新形态,将习以为常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制转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工厂;创新产业学院管理和运营模式,在明确产权属性和股份份额的前提下,不能再重复过去的高职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教学组织结构,而是要针对企业所需解决的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工艺升级、管理提升等问题,确保企校共同主导新的研

25、发方向和内容;通过人员交叉与功能整合,将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研”相分离的局面,转变为由他们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共同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通过“教、学、研、产相长”的机制,全面增加高职教育与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5.持续提高的转化能力。高职教育离不开科研,高职教师无论是哪种工作都绕不开科研的支撑。高职教师不仅要像企业技能大师一样具备高级技能,而且还要有企业技能大师不具备的对技术规律把握的应用性科学研究的能63职教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耐。这决定了高职教师不能只具有熟练应用技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拥有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特别是要尽快掌握技术转化的能

26、力,如,将应用型技术转化为产品,并以此建立学校与企业、科研与产品、生产与教学、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员工和学生的“一体化”共同体组织;将应用型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形成新的“教学生产力”,即让学生熟练运用技术的能力,最终形成“生产”向“教学”要技术、“教学”推动“生产”发展的产教融合的新格局。(二)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提升“四个度”所谓“四个度”,指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度、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之间的融合度、产学研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度、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之间的互动度。1.提高“人才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度。要提高高职教育“人才链”与“产业链”耦

27、合度的关键是抓好专业群建设。为此,首先,要重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高职教育要对接区域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就要形成专业集群发展的理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集聚一切优势资源,运用所有方式,突出“以群建院、以群活院、以群强院”的办学特色,以期达到“办好一个专业群,兴起一方产业,激活一方经济”的办学目的。21其次,要有前瞻性地对高职院校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要避免求全和求大,而要求特与求优,尽量做到适应现有产业的需要,并通过提前开设新专业以努力引领新产业的发展。这无疑需要高职院校弄清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并据此明确专业调整方向和力度。如,停办某些专业、归并优化整合某些专业、新增一些专

28、业等,以前瞻性地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有效融合发展”的专业开设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格局。最后,要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在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和办学质量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期望获得本科学历的诉求,以某个办学基础和条件较好的专业或专业群为切入点,与本科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共同开办本科专业,以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2.提高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之间的融合度。高职院校只有找到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有效方式,才可能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首先,要搭建融合型平台。高职院校不仅可以运用智力、专利、技术等折股吸引企业投入自己开办的产教利益共同体,或将自己的智力、专利、技术等折股投入企业开办的产教利益共同体,从

29、而建构出高职院校科研、培训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的平台,并使其具有教学、生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能鉴定、企业培训等产教综合性功能,以达到校企双向反哺的产教深度融合目的。其次,要创新融合型机制。一是要将机制创新的重点放在实体化运营上。通过混合制投入形成实体化运营并建立企业化运行制度,以确保将专业办学建在产业、行业和龙头企业,并使其具有自我造血和自我壮大的能力。二是要放在“产学研训创”一体化运行上。高职院校只有将企业的人才、生产、管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才能真正将校企看似不同、实则高度相关甚至具有相同性的工作,通过更具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加以统筹,以确保在产教协同

30、中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融合、培养方式上的融合和育人目标上的融合。最后,要提高融合的成效。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为例,要通过以产促学、助研、利创、惠训和以学促研、利创、惠训、促产的互动模式,尽力实现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和企业对员工岗位技术标准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3.提高产学研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度。首先,要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要彰显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等主要功能,并将服务对象界定于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和技术升级与应用推广。64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要创新技术技能供给模式。要组建“公司团队”的专业性公司,既增强技术创新

31、与服务的“地气”和“底气”,也围绕中小微企业急需的重点和难点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攻关。最后,要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既要在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上广泛发布可供服务的技术信息,也要走出去主动向企业推介可供服务的技术信息,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以组织力量开发满足企业的需求,最终打通成果流通与转化通道。4.提高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之间的互动度。只有实现技术技能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互融及互哺共促,才能切实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首先,要在多元协同和多重融合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三引领”,即坚持标准引领、技术引领、创新引领;二是要在人才培养

32、中坚持“三融合”,即坚持德技融合、赛教融合、专创融合;三是要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双修双育”,即坚持德技并修、育训并举,从而确保全面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职业综合能力。其次,要将服务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科技项目、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中的先进理念、技术,形成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转化于课堂教学之中。二是要将生产标准、技术流程引入课堂教学,如以工作为导向,在实训课堂教学中进行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行为为导向,国赛项目的内容设计与竞赛方式融入实训课堂教学,以确保所授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和共享性。总之,评价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虽然众多,但德技融合无疑是高职教

33、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涵义、专业建设必须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五力四度”一定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逻辑。参考文献1 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1(2):2.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2):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3):504-512.4 新华社.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 EB/OL.(2022-08-19)2023-04-21.

34、https:/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R/OL.(2023-03-14)2023-06-21.https:/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30.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4.9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N.人民日报,1957-06-19(1).10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80.11 田丽

35、艳,阎少华.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4):160-161.12 广西师院化学系大批判组.正确处理“主学”与“兼学”的关系批判“四人帮”破坏教育革命的罪行之四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4):38-39.13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14 杨燕,李镇.如何做好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 N.中国教育报,2022-07-05(6).15 新华社.国务院印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J

36、.教育发展研究,2019,39(3):77.16 教育部等四部门.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 的通知:教职成 2019 6号 EB/OL.(2019-04-10)2023-06-21.http:/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 伍 建 设 改 革 的 意 见J.中 国 高 等 教 育,2018(Z1):4-9.18 邱国锋,杜德栎.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J.嘉应学院学报,2018,36(1):79-82.19 高影:“12条”举措加强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N.中国教师报,2019-10

37、-23(1).20 邱旭光.职业本科学校要练就五种关键能力 N.中国教育报,2022-03-08(10).21 梁克东.高职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提升“四个度”N.中国教育报,2022-05-17(5).基金项目: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专项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 高水平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GZXSJ20220206);2022 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项目编号:2022GRFX060)。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Higher Vocational Educa

38、tionZhang PingAbstract:It is inev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develop from quantitative expansionto connotati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lthough there are multiple dimensions to evaluate thehigh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

39、ndtechnology is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ajor construction must be a significant symbol of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e five strengths and four degrees must be the inherent logic of the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 quality development;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technology;major construction;five forces and four degrees(责任编辑邱梅生见习编辑潘懿璐)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