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2671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收稿日期:20230322基金项目:本文为“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重点难点问题对策研究”(22ZDWT01)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吴昊(1971),江西宜春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徐云舟(1991),安徽合肥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明学(1964),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吴昊,徐云舟,张明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提出了众多新提法、新论断、新阐述。党的二十大首次以大会主题形式在举旗帜、明思想、强精神、展新貌、立目标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概括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根本理论,从“三个务必”“两个结合”和“五个必由之路”三个方面坚定坚持守正创新并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从新理念、新要求和新方法三个方面以“自我革命”

3、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次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实现了在“守正”基础上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党的建设理论;守正创新;自我革命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5013806“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1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辉煌成就和十年

4、伟大变革的高起点上创造新时代的更大荣光,致力于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携手开创美好人类未来的大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以大会主题的形式对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概括,继承发展了“两个务必”理论,从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角度论述了自我革命与党的长期执政之间的关系,对党的建设的原则、方法作了全面论述和全盘部署,实现了在“守正”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创新。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把握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促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

5、深推进。一、首创:以“大会主题”概括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理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明确提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3 年 5 月(第 5 期,总第 313 期)May,2023(No.5,General No.313)138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大会主题完整全面地从旗帜、道路、思想、精神、态度和目标等多个维度概括了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根本理论问题。党的二十大首次以大会主题的形式科学地回

6、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精神传承、精神面貌和奋斗目标等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问题,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系统科学地勾画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政治路线图,具有统揽全局的引领作用。(一)举旗帜:指引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3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商议并成立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伟绩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着社会主义建设新时

7、期诸多国内外矛盾交织的新形势新问题,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等问题,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探索,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后的正确的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探索后的正确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时代逻辑的产物,符合

8、人民的意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5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完成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确立基本的航向、指引正确的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二)明思想:强化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指导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建设等一切工作的根本理论体系,是开展各项工作

9、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引党的建设凝心聚力铸魂育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始终坚持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和新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安排,是走好新征程“赶考之路”、取得更伟大成就和

10、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地回答了新时代“以什么为指导”的问题,是确保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根本前提,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强精神:激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动力“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6精神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表现样态,集中反映了创造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自身脉络和趋势,是对过往实践经验的凝结升华。“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6伟大建

11、党精神奠定了为民的精神基调和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之源、价值之源和力量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各个领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价值追求和革命品质,蕴含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滋养,为传扬和赓续伟大精神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大势,就要在新的实践征程上、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中,自觉传承和赓续伟大精神,激发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生动力。大会主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12、,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如何可持续”的问题,是凝心聚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本前提。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吴 昊,徐云舟,张明学139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四)展新貌: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2。精神状态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主观动机和行为的外在表现,也是应对风险考验时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直接体现。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新

13、时代新征程明确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状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至关重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明确了我们党对待历史成就、开辟历史新业、把握时代机遇、迎接风险挑战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自信是对自我评价的积极状态,取决于对自身经历和成绩的正确认识和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中,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类奇迹,我们有理由、有资格、有底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以及历史拥有自信。坚定自信才能做到不自卑、不自傲,唯有自信才能自强,才能独立自主地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同时,面对新形势新

14、问题,创新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坚守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另一方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代新征程,“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已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转向,我国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用好时代机遇,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同时,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不断演进,世界力量对比正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日趋复杂,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着更多风险和挑战。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勇毅前行迎难而上。新时代新征程,世界展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因此

15、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始终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昂扬精神状态,夺取新胜利。(五)立目标:彰显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开启了新的纪元,我们党确立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的中心任务,标志着党的建设踏上了新的台阶。“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2大会主题不仅对全党发出了团结奋斗的号召,更为

16、新时代党的建设明确了价值旨向,即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以团结带领人民为着力点进行党的建设,昭示一个政党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地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并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铭记“两为两谋”的初心使命,才能励精图治、再接再厉,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大会主题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彰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价值意蕴,是我们党为实现奋斗目标而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基本依据。二、继承:以“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

17、代、引领时代。”2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守正创新”将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一)“三个务必”:标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三个务必”从党的使命意识、作风建设和斗争精神三个维度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进行了凝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理论,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了恪守使命意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全党同志要始终牢记为国为民的初心,自觉肩负起复兴中华造福人民的新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在此基础上,

18、将其作为“三个务必”的第一个“务必”概括性提出,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牢140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吴 昊,徐云舟,张明学记初心使命,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和价值目标。“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了强化作风建设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在 1949 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旨在警醒即将获得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恪守优良作风、传承革命意志,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奋斗。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并自觉践行“两个务必”,经受住了取得全国政权和长期执政过程中

19、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和困难风险的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二十大重申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将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的重要性与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所类比,进一步提醒全党同志在已取得“第一个百年”奋斗成就、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关键节点上,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进京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意志应对新征程的各项挑战与考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了弘扬斗争精神的要求。早在党的十八大之时,我们党就提出了“敢于斗争”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直接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2。新时代新征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建设随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并列强调,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依靠顽强斗争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两个务必”理论包含党对治乱兴衰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执政规律的总结。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的“进京赶考”,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又走上了新的“赶考”之路。“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理论基础上加强党的建设、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制胜法宝,是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二)“两个结合”:推动党的建

21、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创造历史伟业、实现历史价值的根本关键所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党的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克服和纠正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困难和错误,得出了“马克思主在新时代新实践中深化这一结合的探索,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价值取向、契合同行问题,从中衍生分化成了“两个结合”,为中国

22、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现实依据、筑牢了传统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是基于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实践的深刻经验总结,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中国具体国情的认识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迈上了新台阶,是我们党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集中彰显。只有真正做到“两个结合”,自觉增强政治底色、增添文化底蕴、守好方向底线,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必由之路”:党的领导引领新征程的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在深化

23、对“三大规律”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回答了新时代“共产党如何执政、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位列“五个必由之路”之首,对新征程伟大事业具有根本性、统领性和全面性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2。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是以党的自身优势充分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注:“五个必由之路”即坚

24、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41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验和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社会科学家2023 年第 05 期党带领人民探索创建并不断实践完善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伟大胜利和实现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领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就必须使党的全面

25、领导得到有效落实,其根本前提就在于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为坚强有力,使我们党成为更有领导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的自身优势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转化,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继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五个必由之路”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根本保障、动力来源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着人民立场和对“三大规律”的全新认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拓展:以“自我革命

26、”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不断深化“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自我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深化拓展的要求,为真正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一)新理念:丰富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坚

27、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要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同时,围绕党的地位作用、执政宗旨和党的领导等多个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作出了许多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如,在党的地位作用上,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2的新论断,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高度,阐述“办好中国事情”的具体内涵,阐明党的建设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党的执政宗旨上,作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的新论断,深化了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识和论述,将党的建设融入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统一的互动进程中,明确了党的宗旨在执政领域中

28、的要求,即为民造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指向和追求。在党的领导上,作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2的新论断,深化了对党的领导的特质的认识,巩固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统一的理论基石。在党面临的自身问题上,作出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1的新论断,深化了对我们党属性、特质、状态的认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何正确承认不足、正视问题做出了典型示范。在反腐败斗争上,作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2的新论断,深化了对腐败危害和反腐败斗争意义的认识

29、,将反腐败问题提升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加以强调,等等。这些党的建设相关的新论断以党长期执政和各项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根本依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如何建设新时代无产阶级政党”的思考,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话语体系,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旨向和科学真理的光芒。(二)新要求: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理念、新论断的基础上,围绕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多个党的建设重要领域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标准提升到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新高度。在根本要

30、求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2。“两个永远在路上”不但是指时间上的永不停止、进程上的永不止步,而且是空间上的永无止境,更是实效上的持之以恒、永不停歇,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方式方法和目标追求两个维度对应对风险挑战、永葆生机活力提出了根本要求。在政治建设上,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2一系列要求。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142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的一系列的明确要求,只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才能

31、够使我们党永葆先进纯洁。在思想建设上,提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1,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并坚持不懈地发挥其凝心聚魂的作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强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开展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2。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关系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必须加强干部能力的培养、构建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各项能力,培养担当

32、忠诚有所作为的干部。在反腐败斗争方面,提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2,表明向腐败发起迅猛进攻的战斗决心。这些党的建设新要求以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坐标为基点,自觉适应历史方位的转换,严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重要任务的要求,提高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标准,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三)新方法:谋划新时代党的建设部署“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2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对多对矛盾关系的考察,运用“七大思维”能力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全局进行了科学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

33、、新举措、新方式,作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部署,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的同时不断拓展党的建设理论。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上,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2等七项战略任务,从多个维度构筑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干部队伍建设与其他党的建设工作并列,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能堪大任”干部队伍培养和“后继有人”方针的重要性。在坚持党的领导上,提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34、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2等一系列新举措。进一步处理好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之间的关系,着力改进创新领导方式、增强领导能力。在贯彻自我革命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2新方式,将党的自我革命提升至管党治党和治国兴国的高度,使党的自我革命同社会革命联结贯通,以党的先进纯洁带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切实增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在增强组织建设上,作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2等一系列新部署,围绕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建工作、党员管理等问题做了新部署,对软弱涣散党支部处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不合格党员处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要求,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

35、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政治功能,强调党组织建设的政治性,进而实现党的领导的全覆盖。这些新任务、新举措、新方式和新部署共同锚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坐标,谋划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全局部署,为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拓展推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N.人民日报,20221027(00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704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J.求是,2022,24(18):412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1)6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0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81329责任编辑:粟红蕾实习编辑:刘晴晴固本开新: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吴 昊,徐云舟,张明学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