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效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2244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7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效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效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效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4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效果 王淑霞 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314 摘要:摘要: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时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分析法的价值讨论。方法 以本院收取的疑似乙型肝炎患者 150 例为研究讨论样本,研究起始时间即 2021.3,截止时间即 2022.3,所有患者检测方法均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金标准是实验室乙肝五项最终检测结果,讨论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乙型肝炎 E 抗原阳性检出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与酶联免疫法

2、相比较高,二组对照可见突出差异,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 E 抗体等阳性检出率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组间比较 P0.05;以金标准为参考,检出阳性患者数量较多者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法,且该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敏感度均较理想,酶联免疫法与之相比可见突出差异,P0.05。结论 诊断疑似乙型肝炎患者时,以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案对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取得准确率高的数据,其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敏感度理想,在乙型肝炎 E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方面的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关键词:关键词:感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准确

3、率;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吸附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46 乙型肝炎属于传染病,以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能够引起肝损伤、黄疸等症状,若未及时发现,会导致治疗时机延误,继而发展成肝硬化,造成肝癌患者数量逐年上涨1。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诱发的肝炎疾病即乙型肝炎,临床一般以检测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方法诊断,既往常用检测诊断方法是酶联免疫法,虽然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此检测手段无法对病情进行动态检测,在血清标志物复制、感染方面的检测准确率不高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法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检验技术,能够结合化学发光、免疫反应两方面检测技术,多种类型疾病的检测可通过该技术完成,准确率

4、良好,但是,该检测方法有很高几率出现仪器故障,对测量准确性有一定影响3。本次研究中,我院于 2021.3-2022.3 阶段实施研究,并于该时段内抽选15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参与,针对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及价值展开讨论分析。以下是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150 例本院疑似乙型肝炎患者,研究时间:2021.3-2022.3,均在本院接受诊治;涵盖 82 例男患者、68 例女患者,年龄最小 30 岁,最高 69 岁,45.398.76 岁是年龄均值。不同检测方法的基线资料比较P0.05,无突出差异,可以比较。入组要求:(1)患者有肝区疼痛、食欲不佳、黄

5、疸等症状;(2)患者有清醒神志、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3)患者有完整的基线资料;(4)患者愿意签署研究协议书。筛除条件:(1)癌症、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传染性疾病;(2)明确发生其他肝脏疾病;(3)肾肺心等存在严重病理变化;(4)孕期、哺乳期的女性;(5)依从性较差;(6)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心理方面有障碍;(7)转入其他医院或者退出研究;(8)同时进行其他研究。1.2 方法 采集样本流程:采集时间是清晨,患者状态即空腹,采集样本总量即 3 至 5ml,处理样本方法即离心处置,处置时间、处置时离心率分别是 10min、3000r/min,完成后取血清,而后进行检测分析。酶联免疫吸附

6、:将微孔反应板、酶联免疫试剂放置于室温环境中,于其内放置样本,时间约为30分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5 表 1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n%)组别 例数 乙型肝炎 E 抗体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型肝炎 E 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 150 90(60.00)65(43.33)72(48.00)29(19.33)36(24.00)化学发光 150 98(65.33)74(49.33)83(55.33)50(33.33)57(38.00)X2-0.9119 1.0858 1.6151 7.5778 6.8724 P-0.3396 0.2973 0.20

7、37 0.0059 0.0087 表 2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数据统计(n)酶联免疫 金标准 化学发光 金标准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46 20 阳性 57 3 阴性 13 71 阴性 2 88 合计 59 91 合计 59 91 表 3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n%)组别 特异度 敏感度 阳性预测值 准确率 酶联免疫 78.02(71/91)77.97(46/59)69.70(46/66)78.00(117/150)化学发光 96.70(88/91)96.61(57/59)95.00(57/60)96.67(145/150)X2 14.3828 9.2414 13.4848 23.

8、6239 P 0.0001 0.0023 0.0002 0.0000 而后于微孔反应中加入样本后实施封锁处置,设置水浴箱温度,使之维持 37,而后将样本置放其内,保持 60 分钟后将样本取出,清理微孔反应板,确保其内液体被清除干净,同时实施 5 次洗涤,取试剂放入其中,而后实施封锁并于水浴箱内放置,30 分钟后将样本取出,取终止液置入其内。化学发光免疫:取聚苯乙烯试管装置血清样本,确保放置样本室内环境温度是 37 摄氏度,冲洗 6 到 8次样本,冲洗液是磷酸盐缓冲液,一次冲洗 3min,而后于室温环境中放置,以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确诊阳性的标准:乙型肝炎 E

9、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 E 抗原等检测值为 1.5IU/ml 以上、0.05IU/ml以上、10mIU/ml 及以上、2.0IU/ml 及以上、0.02IU/ml以上时即可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为阳性。1.3 观察指标 金标准(实验室乙肝五项最终检测结果):150 例疑似患者中,阳性 59 例、91 例阴性。(1)两种检测手段检出结果统计,包括检出的真假阳性情况、真假阴性情况。(2)两种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比较,评价项目是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计算公式分别是:真阳性于真阳性及假阴性和中占比、真阳性与真阴性和于总病例数中的占比、真阳

10、性于真假阳性和中的占比、真阴性于真阴性及假阳性和中的占比,诊断。(3)两种检测手段检出率统计分析,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检出率、乙型肝炎 E 抗体阳性检出率、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检出率、乙型肝炎 E 抗原阳性检出率,计算公式即检出阳性患者总数在总病例数中的占比。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是 SPSS21.0 系统,计量资料描述方法是(s),百分率是描述计数数据方式,t 与卡方分别用于计量、计数验证;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时 P 小于 0.05,反之 P 大于 0.05。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统计发现,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的乙型肝炎 E 抗

11、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出率、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出率接近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二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乙型肝炎 E 抗原检出率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即酶联免疫法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P0.05。详情见表 1。2.2 不同检测方法的检出数据统计 参考金标准可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出 46 例阳性,占比 30.67%;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检出 57 例阳性,占据 38.00%。详情如表 2。2.3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6 参考金标准发现,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低,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相

12、比 P0.05。详情如表 3。3 讨论 分析临床乙型肝炎相关数据发现,近几年,乙型肝炎患者数量提高,这与人们生活行为、饮食结构的变化存在相关性,此外,该病具有传染性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4。当前阶段,临床以早确诊、早治疗准则干预乙型肝炎患者,及早采取医疗措施,能够保障患者取得理想疗效,并达到治愈目标,所以,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乙型肝炎病毒能够于人体中潜伏较长时间,而此过程中,其传染性不受影响,临床诊断该病时,通常采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方案,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值、乙型肝炎 E 抗原检测值、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检测值、乙型肝炎 E 抗

13、体检测值超过正常范围时,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即患者已经罹患乙型肝炎疾病5。当前时期,我国医疗事业获得充分发展,实验室检测技术明显提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随之出现,属于新型免疫检测技术,其内包含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两种检测技术,基本原理指观察经电化学法予以电极表面刺激之后出现的、具有特异性特点的化学改变,在此过程中,予以免疫检测分析,电化学发光剂对抗体进行标志之后,采取颗粒分离、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并以电化学发光剂于电极上表现的光强度为根据,以定性定量方式测定抗体或者抗原是否为阳性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优势为应用范围广、敏感度高、检测用时短、准确性高等,所以,在临床上受到重用;相较于酶联免疫

14、吸附检测方法,其诊断效能更佳,尤其是在检测乙型肝炎 E 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时,其诊断效果更显著。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可知,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间的乙型肝炎 E 抗原检出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这是因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能够对动态病情进行检测,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准确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样本浓度、钩状效应等,此外,该检测方式无法进行定量测定。研究显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出的阳性例数多于酶联免疫法,且诊断效能高于酶联免疫法,组间比较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提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中广泛推行,分析原因可知,此检测技术使用顺磁性微粒

15、类固相载体,具有小体积、大面积优势,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时,可以在循环运用标志物过程中增加发光时长,继而显现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大幅度提升了检出效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受到人为干扰的程度较低,能够采取定量、定性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在急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检查诊断中使用时,可以迅速判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为保障临床治疗工作的及时性提供促进作用。综上,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能够及早诊断乙型肝炎,这是因为该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明确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情况,准确率及敏感度高,值得广泛推荐。参考文献 1张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应用J.

16、中国医药指南,2019(15):185.2戴小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19):42-43.3郑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3):46.4焦阳,李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HBV 感染者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225-3226.5何成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HBcAb 阳性HBsAg 阴性血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130-133.6陈文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20,39(32):186-189.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淑霞(1979)女,汉,山东淄博人,副主任技师,大学本科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