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20882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讲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学习好资料对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现象的反思(卢芬)对语文课堂低效教学现象的反思【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为提问而提问,为合作而合作,非客观的评价,脱离实际的拓展延伸,使得我们语文课堂出现了“气氛热闹活跃而低效”的结果。【关键词】 提问 低效 廉价 延伸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着,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合作式的讨论提问,老师干巴的说教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幻灯和配乐朗读,老师教态的色厉声严变成了微笑的鼓励和赞许,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2、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落实。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过于追求推陈出新反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语文味。笔者就参加的语文教研活动听课的观察,做一些反思总结。一无度的提问,影响了学生思维 【案例】老师上幽径悲剧时,在初读后问学生:本文有几个段落?些意见什么事情?然后在学生还没完全理解课文时又问:文革中砍伐藤萝与现在“愚氓毁美”又什么区别?反映了什么现实?接着又是一连串问题让学生忙于应付。当有一个学生提出:“作

3、者这样大肆渲染悲剧有些小题大做时”老师批评该学生是钻牛角尖,使课堂气氛顿时沉闷起来。【对策分析】新课改下“满堂灌”的现象几乎绝迹,课堂上呈现出的是老师和学生“你问我答” 、“一呼百应”的热闹景象。然而细看繁荣之下的提问却存在过多不良现象:如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过于简单,不仅使学生的思维习惯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懒散、信口开河。问题太难过繁,忽视了生成性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老师该怎样做到适当适度的提问呢?1提问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问题难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维。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倡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

4、来”。意思是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教桃花源记时,分析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后,可问:你愿意在桃花源居住吗,为什么?讲到“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时可问:渔人给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又为何叹惋?分析“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时还可问:桃花源人为何要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又难易适中,且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提问切勿繁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

5、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学生不暇思考,必然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造成学生厌倦反感。要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教愚公移山时,可让学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这种精神?能具体说说他们的感人事迹吗?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阔,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既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横方向发展,又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3提问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注意培养生成性问题学生是充满个性、灵性的学习主体,提问时,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想不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内在素质,较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6、充分关注每一个生成性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像案例中我们的老师不能很好的和学生一起讨论,而简单的指责,那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今后的课堂上,学生还敢提出能这样的思考发问吗?二低效的合作,流于表面形式 【案例】老师上长城专题时,教师播放一段长城的专题片,然后让学生欣赏后分组讨论:长城的修建年代规模,有关传说,相关人物,成语故事等。于是学生围成几团,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讨论声戛然而止。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

7、人同时抢着发言,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对策分析】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是,合作学习成为部分教师追求的时髦,成为了实践新课改的课堂标签。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低效的合作,学生难以安静独立地去读书、思考、感悟。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营造一种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

8、研讨习惯,又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并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机会的合作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种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在具体操作时注意这样几点: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

9、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三廉价的表扬,取代了客观的评价【案例】老师上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在让学生回答一些很简单问题后频频用:“你回答的很好”“你真棒!真聪明!”“掌声鼓励”的语气大加赞赏,在进行课堂训练时,还特意设计一些问题抢答,并宣布表现最好的将有一份小奖品。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热闹异常。甚至还让学生分皇帝,大臣,骗子等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于是学生开始施

10、展表演才能,用各种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语言博得了听课师生的阵阵掌声。【分析对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的问题如果给予过度的赞赏,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还会导致导致学生对问题随意应付。用小奖品将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更是带上了物质诱导的色彩,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讨论和发言失去兴趣。这种缺乏真诚和必要的表扬,是一种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的“批发”,带给学生的只是一时的愉悦而衍生出如此多的显性或隐性的损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建立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操作层面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

11、的鼓励和肯定。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既要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春一课时请某一学生朗读课文后学生们评价说:“他朗读得声情并茂,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还想再听一次。”“让我来学着你的样子读一读可以吗?”“我给你的朗读打五颗星!”多么富有个性化的评语啊!孩子们有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他们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要少一些统一,少一些雕琢,多一些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四无限的拓延,脱离了教学实际【案例

12、】老师讲授张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让学生结合济南的冬天一文,运用所学的写景方法,写一段描绘北京春天的文字。并以“假如我也失去了双腿后,我会怎样面对生活”为话题让学生各自谈自己感想。【分析对策】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理念,实施开放式的教育,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立足课文,又要跳出课文,注重向课外拓展。但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的“拓展模仿秀”也流行起来,一些漫无目的,不着边际,高耗低效的拓展延伸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上述案例就是脱离了文本学情,而且过于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启发,这种脱离了文本学情的拓展延伸,只会消弱了课堂的语文性,冲淡了教学主题,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课

13、堂拓展延要做到:1立足课本,拓展阅读能力;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拓展延伸时,必须要深挖教材、紧扣文本。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在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是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思乡愁绪的同时,引导学习席慕蓉的乡愁来进行拓展延伸。理解席慕蓉是通过写月亮、笛声等意象来抒写自己的思乡愁绪的。使学生懂得了同一主题可借助不同的题材来表达的写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2把握学情,激发参与意识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

14、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只是一只“绣花枕头”而已。3走出课堂,培养语文素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这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有一位同学提出“咸度高真的浮力大吗?”这个小组的同学就主动查

15、阅资料,请教物理老师,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获得答案,服务课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普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等。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一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也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既要做到大胆创新突破,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透视与反思摘要: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

16、由于高考的压力,语文课时数量的有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并不充足。因此,让高中语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产生现状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不完善之处,需要使用更多的有效方法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当前的状况是教师把考试当作教学的目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不断地对试卷进行钻研与讲解,甚至牺牲了课本内容的完整性,把课堂内容改成了对高考试题讲解的内容。同时,在作文的

17、写作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性,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气息,教师教学生写作的方法是通过总结热点话题,准备丰富资料,让学生使用背诵的方法来应对考试中的作文,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更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影响语文教学成效的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的完整性。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每天都十分繁忙,一心钻研教学,但是却缺少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时间阅读书籍。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培养学生的人生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虽然高中学生缺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语文课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18、,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用,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由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替代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思考的状况是十分普遍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追赶学习进度,自己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代替学生消化,这样就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由于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独立的思考,感受中国语文文化的绚丽多彩,体会语言的巧妙之处。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会在

19、兴趣的带领下对语文加以研究,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爱好,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以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同视频信息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得到启发,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给那些喜欢研究语文的学生充足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让那些十分活跃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以上的形式,在教师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使用有效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2.教师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计划高中语文教

20、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制订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该计划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还能够给予那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计划中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更要有能够扩展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还要有与高考相连接的具体考点内容。教师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不但让教学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科学合理并系统地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和高考紧密相关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每一秒,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3.做好课堂总结工作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每堂课的总结工作。教师通过授课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与归纳,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从整体上把握

2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在课下复习上课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总结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加进步。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语文教师使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大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学生的大力支持,要求学生从心里转变思维方式,在有效方法的指导下,使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曲靖市师宗县第二中学 袁文清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尚无明确定论,应试教育影响深广,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

22、其出路在于明确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加大教学力度,增加教学容量,树立大语文观,培养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耗低效 问题 出路 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犹如“一声惊雷”,引起语文教育界很大的震动,使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掀起了一个个高潮。随后国家教委颁布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实施一纲多本,且新编了语文教材。同时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进行着,涌现出一大批教改先进典型:于漪的重情、尚趣、寓美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

23、法,魏书生的自学辅导“六步课堂教学法”等等。这些探索与实践,推动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可20多年过去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却越来越感到语文难教,学生也越来越感到语文难学,语文教学的效率逐渐下滑,高考改革的呼声还是那样的强烈,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仍然是那样的责难和非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走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呢?我想应该找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找出一条出路。先说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的性质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什么是语文?它的性质是什么?这是语文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两上问题。吕叔湘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

24、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又说“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这说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则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这无疑主张语文的“人文性”。不少语文专家认为中学语文这门课是“语言和文学”,这就是语文的文学性;而海南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林泽龙教授则提出语文学科有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民族性、实践性。这些“性”可谓见仁见智,但作为第一线的教师面对这些“性”,只好作壁上观,无所适从。而语文的性质又决定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效果等。如主张语文的文学性的老师,就把语文课

25、当作文课来教,在上课时便是朝代背景、作者生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层层分析,主张语文的基础性的则按识字、释词、修辞、句式来分析。这种语文教学都是有弊端的。可以说:连学科性质都弄不清的教学,是盲从的教学,其教学效果又怎么会好呢?二、应试教育影响深广,考试弊端种种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老师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分数第一”、“考试第一”、“升学率第一”的环境中,教师们为了这个第一,不惜扼杀学生的天性,不怕违背教育规律,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争时抢课地狠抓质量,有的老师把音乐、体育、美术、劳技、自习课全部用来上文化课。前些年,甚至把历史、地理、生物都拿来上语文、数学

26、、外语课。据报道,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只上到高二就基本结束了。从高三起,要用长达一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在此期间,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170篇“基本课文”通通“过”一遍;要把中学语文中规定的“知识点”和“训练点”通通“扫”一遍;要把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标准化考题通通“答”一遍;还要把根据多方预测来年可能考的内容和采用的新题型以模拟考试的形式通通“做”一遍如此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于猜题,学生忙于做题,负担都大大加重了,教师学生都疲于应付。这不为别的,就为了分数。另外考试弊端种种,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从其题型来说大致可分为五类,即:选择题、分析简答题、填空题、诗歌鉴赏题、作文题。每类都

27、规定了考查内容,都存在着不足,如:说明文是考科技说明文,其考查的内容是在摆弄名词术语的“迷魂阵”;而文言文更是佶屈聱牙;散文又是深奥难懂;4分的古诗文填空,背得学生死去活来,怨声载道;评阅作文,时短速快,(据网上查知,改一篇作文,最多只能有90秒的时间)走马观花,难保公正。为了应付考试,教师针对各类题型拼命训练,学生成天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未敢有须臾懈怠,结果还是葬身于一次定终身的考试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语文水平的提高。三、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思想的落后。目前,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师,课堂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

28、;对教学内容依然采取面面俱到,力求讲得全,讲得细,头发胡子一把抓的“铺天盖地式”的传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即兴而发,出口千言离题万里。这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已根深蒂固。多少年来,教育沿袭以往,造成了今天积重难返的局面,这种思想和方法往往造成教师对时代发展缺乏洞察,对现代教育理论缺乏学习,对多变的教学方法缺乏借鉴,即使各地创设了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技术,也不能有机的进入课堂。如,我所在的学校是省级重点中学,93年我们派了一批语文教师参加“云南省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大赛”的观摩,98年又派出一些老师参加“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等观摩。观摩的老师都认为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

29、新、教学方法好、教学手段先进。虽然这样,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刀耕火种式教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停留在“生字生词修辞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形式上。这种把语文教学肢解为一堆知识拼盘,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教学。弄得学生厌烦,毫无学语文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学生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多语文教学方法脱离母语教学的特点,忽视母语习得规律的研究,母语习得是一个缓慢的、经验积累的过程,语文教育则是学生智力发展、语言能力的形成的最佳时机。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学生在毫无乐趣的做着习

30、题,这种不考虑学生母语习得规律的教法,也是制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四、教材编写失误,教辅资料泛滥成灾从建国以前的开明国语课文到今天的语文课本,教材编写走过了漫长之路,虽在日臻完善,但都烙下时代的足迹。1950年起使用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文注重思想政治性,而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编排;1956年,文学课文和汉语课文分编,但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1958年重新编写语文课本,几乎成了“时文”的集锦,忽视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1963年起使用新编课本,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熏陶;1978年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教材体系不完善,在编排、注释、练习等方面有失粗陋;1982年,又重

31、新修订,但写作训练序列不清,对听说训练重视不够;1988年又作了一次修订,但重“物”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研究;1992年再作修改,但又重知识,轻能力;2000年再作修订,但偏重文言。可以说:历次教材的修订都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即:没有对现代中学生已有素质进行调查,又缺少对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评估。因此,教材的局限和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重个别”(如鲁迅的文章共有20多篇)、“重政治”、“重文言”(就高中而言,古诗文占了50%还多)。这些文章既缺少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又苦涩难懂。加之初高中教材无法衔接难度梯度不大,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且重阅读,轻写作;课后“思考与练习

32、”的编排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明显的训练序列,学生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的教材,怎么会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呢?另外,与教材相配套的种种教辅资料泛滥成灾,每一本教材都有几十种教辅,照理,教辅多,更有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便于学生自学,但殊不知课文的分析,课后的练习,学生可以不加思考的就知道答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开口,学生便知结果是什么,无奈教师只有去分析为何是这个答案,而不是那个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会缺乏思维的主动性,近而形成惰性。这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参是个鸦片烟。老师开头可能会觉得好,慢慢就会产生依赖思想,自己就不愿钻研教材。”是的,对教师是这样,对学生更是如此,时间久了,语文的博大

33、精深,丰富的趣味性就消失了,这对语文教学是有害无益的。五、经济滞后,教学手段落后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好多省、市“普九”所欠下的巨额资金都没法偿还,结果“普实”又来。“普实”刚结束,初、高中又扩招,学校只得拼命借款来赔还贷款或解决硬件建设,却无力解决软件建设。可以说“好多学校,教学班有数十个,却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如:我所在的学校,我们有48个教学班,但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每学期连上一节多媒体课都无法安排。有的学校甚至连放教学朗读带的录音机都没有。他们只能用一只粉笔、一张嘴来从事教学。如此落后的教学手段,既无法拓展教学容量,又无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日久天长,老师感到教学乏味,

34、学生更是觉得枯燥无聊、兴趣全失,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没了兴趣,教学质量怎么提高呢?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并且远不只以上所述,教师应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语文教学定会开辟出另一番天地。再说语文教学的出路:一、明确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语文”二字的含义是语言,口头为语、表现为声音,书面为文,表现为文字文章。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类正是发明了语言才发展了自己的智力并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所以,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点是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35、,在语文学科的性质尚无明确定论的时候,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不必花过多的精力去研究它,可以新课标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主;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结合不同的课文和所教学生知识特点,立足于课文的实际应用来理解叶老的“工具论”,在听、说、读、写、思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水平。二、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能够紧跟上时代教育步伐的保障,教学方法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桥梁。首先,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要做到,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点拨式教学;变“面面俱到,力求讲得全讲得细、头发胡子一把抓的铺天盖地式”为“一课

36、一得”、“一课一练”式教学;变随心所欲,即兴而发,出口千言离题万里的吹牛课为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的导读课。并做到几个转变:由“讲授型”向“教授型”转变,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由“舌耕型”向“笔耕型”转变,由知识的“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其次,是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语文教学方法异彩纷呈、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著名特级教师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有机的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行教材的特点、创造一条适合自己的独具

37、特色的方法才是最完美的。那么,如何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呢?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只有按规律去教去学,才能做到教者顺手、学者得法。现以九年义务制教材为例来说明,九年义务教材的系统性、规律性很强,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循规律,教方法来提高语文质量。先说循规律。例如:在给记叙性文章找线索时。我们可以根据记叙内容的侧重点归纳出四种情况。一是以“情为线”,如荔枝蜜就是以“我对蜜蜂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二是以“物”为线,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为线;三是以“事”为线,如桃花源记就是以“渔人进入桃

38、花源一事”为线。四是以“游踪”为线,如故宫博物院就是以作者游览故宫的行踪为线。诸如此类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如同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兴趣和效率都会有所提高。再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现代教学应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正如吕叔湘所说:“改变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的观念,教学生会学的观念,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吕波湘论语文教学)所以,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为培养

39、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自创了“语文自学五步法”。(曾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上发表)即:一、阅读提示,明确目标;二、圈点字词,扫清障碍;二、参照阅读,旁批课文;四、理清思路,指出疑问;五、完成练习,知识拓展。学生自学时就会按照步骤,逐渐学会自学,学生掌握了方法,如同拿着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三、加大教学力度,增加教学容量语文教学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还不够,应讲究教学的力度,我在听课和上课中发现,有些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所运用的教法也很好,但效果并非那么理想。这既是因为教者的功底不厚、素质不高所致,更多的则是因为课上得平平,没有起伏,学生知道的也

40、讲讲,不知道的也讲讲,该重锤猛敲的地方却轻描淡写;该浏览,一笔带过的地方却不厌其烦。教学不到位,重点不突出,泛泛的讲,一般地练,雨过地皮湿,给学生的印象淡薄,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我认为教师上课要有感情,要调动自己与课文一致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该讲的讲深讲透,该练的练会练精,这样才能加大教学力度。其次是增加教学容量。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存在着这样的弊端,教学节奏缓慢,45分钟之内没做几件事,学生所学无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讲,不说闲话、废话,当练时充分的练,讲和练过渡自然、流畅,做到环环紧扣,无堵塞现象。善于联系和扩充的教师,应做到新知旧知,课内课外都恰到好处,不可拖泥带水。另外增加教学容量,

41、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需要拓展的东西提前准备好,或制成卡片,或存入小盘,或刻入光盘。需要时马上拿出来,这就避免课上手写所耗时间。如此循环往复,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四、树立大语文观,培养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在母语的社会环境里,学生耳濡目染,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必须由课堂扩大到社会。吕叔湘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特别是看小说,那是更普遍了。”他又说:“要提高学生阅读

42、能力靠薄薄的课本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说:语文渗透到各个学科,遍及到社会各个角落,特别在今天信息特别发达的时代,电话短信、网上聊天、电视收音、旅游赏景等无处不是语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让他们死记硬背,学好语文,应提倡开辟语文课外学习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接受时代的信息,不断交流,反复练习、学好语文。同时要求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相互渗透,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事物,获取信息,并勤记勤说勤思,树立起“大语文”观念,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语文水平一定能提高。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持久的阅读兴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论述语文

43、教育思想时指出: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习惯。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有其智力方面加因素,也有其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影响学生效果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自行探索,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堂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等等。这里仅就自行探索、自求解决的习惯谈点看法。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创设的疑境中进行的,学生为疑而读,边读边思,在阅读中思考、议论,提出疑问,思维活动就得以充分展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因材施教,这种习惯一经养成,学习活动就可源源不断,终身受益

44、。各位同仁,走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途径很多:如提高师资素质,改革教材,纠正考试偏差,注意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等等,或许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那只有请各位专家指导了。总之,语文效果的好坏,不是语文教师一方面所能决定的,它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学生的家庭条件,知识基础,地方文化底蕴,以及教材本身的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制约。相反,要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也是多方面的,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想: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总结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语文教学是能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的。参考文献: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中国语文教

45、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问题与对策也谈中国语文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语文杂志给教师的建议语文世界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一、我国中学生的无效闲暇是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重要;语文学科与闲暇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这是由语文学科课; 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质包括:字、词、句、

46、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理念。笔者认为,学生闲暇生活的单调贫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有加强闲暇教育,保证中学生闲暇生活质量才能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一、我国中学生的无效闲暇是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语文学科与闲暇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这是由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决定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法”,仅有课堂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课外语文学习的补充。甚至于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外的语文学习。这里的课外学习不是学校规定的学习,而是在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里,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

47、式的行为。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红兵先生说过:“事实上学生的成长不仅限于学习上,学生们的正事不仅仅限止在课业上,而且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特别是我们的老师所认为的胡思乱想里面就很有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将萌芽破土,迅速成长。”这句话道出了闲暇生活为开发丰富的空间、时间、智能等资源提供机会,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就象劳动技能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样,言语能力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成熟。语文教学中的言语实践不同于其他场合的言语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语言工具对言语对象进行认读、析解、改造或重构以进一步熟练掌握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因此,语文学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恐怕还只

48、能是以言语选集即文选为教材,而不能以字典辞书为教材。因为只有言语材料才能为言语实践既提供实践的工具,又提供实践的对象;只有大量而广泛的文质兼美的言语材料才能为言语实践的开展提供大量饱满、鲜活而富有弹性和张力的语词和具体多样、变化无穷的句法和章法,同时也为思维的运行和发展提供“精致”而丰富多采的符号信息、观念模型和“意识事实”,而不必使感官经常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感性客体。 许多人苦心孤诣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旨在科学地阐明语文教学目的。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学科性质决定教学目的,恰恰相反,是教学目的决定学科性质。语言能直接负载各门学科和各种信息的基础工具性,以及言语能力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中小学这一基础教育必须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言语能力。正是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教材必须采用言语选集即文选的形式。而文选形式的材料内容即学科内容,其性质就必然是多样而矛盾的:它把语言工具融铸于自身而负载着情感、意志和思维的成果;它有各种思想内容,却不是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它有各种知识内容,却不是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语文学科既有基础性、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