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52086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别董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别董大 教学目标:1认识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学生说略)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

2、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

3、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读)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学生说: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

4、(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的环境)。(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

5、,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读好后(画雁)?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

6、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1、大雁对北风说:。2、大雁对飞雪说:。3、大雁对自己说:。4、我想对大雁说:。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吗?(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习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教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