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514980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文化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体会 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坚持“两手抓”,是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事业的职能和企业的功能界定不清,严重制约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体制弊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创新与协调发展。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文化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在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实践中,坚持“两手抓”,就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推进其不仅要创新发展,而且要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把握和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与实现文化繁荣、满

2、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单纯地用文化的手段来繁荣文化,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市场机制激活文化生产力,通过产业化之路为社会主义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服务。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文化产业发展理解为单纯的经济行为,必须着眼于出精品、出人才,着眼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动我国文化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是把握和处理好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当前,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形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直接。忽视意识形态借以发挥作用的载体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就会减弱。

3、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加强党对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同时,坚持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文化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为先进的意识形态提供强大的优势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支撑,并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文化产品,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再次是把握和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关系,为实现“产业创造物质财富、事业带来公众幸福”的双重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如何创新社会稳定理念,化解

4、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建构整合型稳定模式,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全社会不断进行价值整合、制度整合和组织整合,把社会各个部分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社会多元利益融合,进而实现社会协调运行,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价值整合,不断提升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水平。价值共识是和谐社会稳定运行的精神支柱。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价值观的基本共识,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凝聚。所谓价值整合,就是通过基本价值观的自觉塑造,使人们从内心里产生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和拥护。价值整合不是为了实现全社会价值观的完全一致,而是在尊重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前提下形成价值共识,使人们认

5、可共同的价值观念,接受基本的制度规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交织,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社会稳定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理念,善于把握利益汇合点,排查矛盾冲突点,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水平,聚合社会认同资源,实现社会持续稳定。通过制度整合,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制度整合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整合。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利益有分化但不悬殊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能够激励

6、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它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为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提供基本规则,既满足社会个体合理的利益诉求,同时又约束个体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制度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和妥协提供规范化的平台,其着力点在于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实现利益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发展。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社会矛盾越来越表现为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如土地征用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城市拆迁中的居民安置问题、用工单位拖欠工资问题等,其实都是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之间如何实现公平的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在利益整合过程中,有一个

7、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即如何维护好社会困难群体的利益,确保利益受损群体能够从新制度、新机制的安排中获得新机会、享有新利益,使他们既各尽所能又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稳定工作中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为人民群众反映诉求提供制度化、经常化的渠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防止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通过组织整合,积极开发社会稳定资源。实现社会稳定,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而且还必须开发社会稳定资源,培育社会的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组织整合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专防专治”力量和社会的“群防群治”

8、力量有机结合,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共同维持社会稳定。社会稳定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培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如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区、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日益成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具有向政府有序表达群众利益、及时传递社会信息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把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和建议及时转达给政府,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有序化;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时转达给群众,从而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设置“缓冲区”、“消力带”,避免社会个体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构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应着

9、力完善相关法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反映诉求、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规范行为的功能。 第一次以指导员的身份参加军训就赶上江泽民文选公开发行,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提升思想认识、理论修养和工作技能的良好契机。为了更好地组织全连学习江泽民文选,我首先研读了文选中有关教育的几篇文章,现就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文,谈谈自己的感悟。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文是江学长在2006年2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在此讲话基础上,形成了江学长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并于同年3月,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载,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为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10、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特点 江学长在正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表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系统性”;性质是“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齐抓共推,两者缺一不可”。 二、再次点明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一段浅显易懂的精辟分析,再次点明了培养人才的目标。 之所以强调“再次”二字,是由于我国历来的教育方针都是明确的:邓小平曾提出教育“三个面向”

11、的战略指导方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只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渗透、传播,以及就业高峰期的到来,在基层教育中逐渐偏离了这一教育目标,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弱化了德育教育。江学长的讲话再次点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目标,对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进行了及时的纠正。 三、强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 江学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既体现在理念阐述构架上,也体现在理念表述内容上。 首先,在理念阐述的构架上,江学长分别从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教育理念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所需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

12、入浅出、详尽细致的分析,从构架上来看,十分完整。他从教育所处的“独生子女时代”、“社会竞争激烈”、“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思想品德教育”等大环境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谈到“封建时代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说法,并尖锐地指出这些封建礼教下的教育思想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进而提出当今世界形势下,经济社会环境中,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清晰的阐述框架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认清了形势,为准确、深入理解系统工程的教育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理念阐述的内容上,江学长作出了翔实的介绍,他指出:“我之所以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其它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 总体而言,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文,为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能够使我们在工作中“有理可依,有理可循”,更指出了人才成长的途径和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在于系统管理、系统运作,为广大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