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503474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

2、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答:

4、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矛盾分析法。5、

5、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了已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他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6、事物发展是怎样的过程?答: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7、什么是否定

6、之否定规律?答:辩证否定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8、事物辩证发展的内容及其意义?答:内容: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

7、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0、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答: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8、性。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答: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规则: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3、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两者有何联系?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

9、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食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4、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答:客观性表现在: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

10、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答: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一步进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对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

11、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6、真理的检验标准。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第三章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生活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

1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条件的主观反映。2、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或为什么说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答: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3、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人民群众

13、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章1、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答: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商品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同一性表现在:作为一个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

14、价值两个因素。2、价值量的决定?答: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4、为什么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答:一、商品价格

15、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二、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答: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它包括三个方面:(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7

16、、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答:资本循环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资本的周转是指资本是运动中增值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返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8、工资的本质和基本形式答:本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什么?什么原因?答: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

17、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的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第五章1、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一些新特点答: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

18、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是竞争变得更复杂、更加激烈;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耳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2、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答: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3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形式答:产生:第一、来自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得的国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 形式: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已有的企业等。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从资本输出的来源看,主要有两

20、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4、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影响和对策答:定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

21、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又是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消极影响: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略社会进步,环境恶化和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较落后的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有可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经济全球化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对策:一、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

22、“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三、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答:一、生产全球化,二、贸易的全球化,三、金融全球化,四、企业经营全球化。6、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答: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第六章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答: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2、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许多击中要害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解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性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