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1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并非一个特定的机构,而是一个包括要求急救机构、医院急诊科(室)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专科病房三个基本机构在内的有机联系起来的完整的现代化医疗系统,这三部分既各具独立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络。其包括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急救组织、有监护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高水平的医院内急诊服务机构、重症监护病房。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了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历史演变过程。3院前急救的任务及具备条件。4医院急诊科(1)建制模式:独立型急诊模式、全科医学急诊模式、支援型急诊模式。(2)设置与
2、功能。5重症监护病房(ICU)(1)ICU的模式。(2)ICU的规模、设施与设备。(3)危重病人的监测项目。(4)ICU的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1急诊医疗网络的建设。2现代通信技术在EMSS在的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在急诊医疗在的应用。4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急诊医疗在的应用。5地区中毒控制中心。6现代信息技术在急诊医疗中应用的展望。院前急救的发展模式1院前急救发展模式:独立型急救中心、依托型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型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2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急救中心收到在急、危、重症患者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救措施及时送到患者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医疗处理,然后
3、将患者安全、迅速地转送到合适的接受急救中心(站)或医院急诊科进行进一步诊治,包括根据病情再作出立即手术、转送EICU或专科病房的决定,以便使患者尽可能地脱离危险、恢复健康的整个急救过程。上述过程需要由不同部门或单位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协同完成,并像生产流水线一样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故称为急救一体化或院前院内急救链。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控制1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目的与目标。2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控制的内容。(1)急救中心、急救站、急救分站的建筑要求。(2)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急救站的设置和配备。(3)救护车的装备。(4)院前急救人员的准入标准。(5)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
4、(6)急诊急救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职责。3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的统计指标。4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院前急救人员的地位与作用1院前急救人员的组成与要求:组织形式、作用与责任、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专业素质。2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与教育。(1)培训目的。(2)培训内容。(3)培训要求。(4)培训方式。(5)培训的具体范围。(6)考核方式。3院前卫生应急救治队伍的建设。非创伤性急危重症病情评估与转运1非创伤性急危重症病情评估。(1)呼吸:异常呼吸的观察、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呼吸评估。(2)循环功能:脉搏、血压、循环功能评价。(3)体温:异常体温的观察、高热综合征、低温综合征、异常体温时的病
5、情评估。2非创伤性急危重症救助措施。(1)持续心肺复苏术:气道、呼吸、循环。(2)维持呼吸:保持适当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何况使用呼吸兴奋剂及舒张支气管药物、人工通气。(3)维持循环及血管功能:严密监护,及时处理致命性心率失常、积极处理低血压休克、抗心力衰竭治疗、处理高血压。3非创伤性急危重症的安全转运方法。(1)安全转运重点。(2)安全转运方法。(3)安全转运注意事项。4非创伤性急危重症途中监护。(1)心血管功能监测。(2)呼吸功能监测。(3)中枢神经功能监测。创伤急救技能1急救止血 :方法包括直接按压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加压屈肢止血法、钳夹法、止血带
6、止血法及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2包扎(1)概述。(2)包扎伤口应注意事项。(3)常用包扎法。3固定 :目的是减轻疼痛,防止骨折移位,帮助防治休克,避免进一步损害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同时便于运送。(1)注意事项。(2)固定材料。(3)固定方法。4搬运(1)搬运方法。(2)器械搬运。(3)危重伤病员的搬运。急诊科的任务和管理1急诊科的任务:急救、急诊、培训、科研、应急、示范。2急诊的管理:(1)适应急诊工作的特点。(2)急诊的组织。(3)急诊的部分设置。(4)急诊的布局和设置。(5)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工作方法。(6)急诊科的质量管理。(7)急诊科的制度管理。(8)急诊抢救
7、器材设备及药品管理。(9)急诊科功能部门的管理。(10)急诊科研工作。(11)急诊人员培训。3急诊科工作特点、与患者沟通特点、急诊病历书写等。 创伤性急危重症伤情审定和紧急医学救援1概述2. 创伤院前评分:创伤指数、CRAMS记分、创伤记分、现场指数、分类指数。3. 院内评分:简略损伤分级标准与器官损伤分度、创伤严重度评分。4. ICU的评分系统。5严重创伤的分类:按部位、伤口开发、受伤机制、多发伤和复合伤。6. 严重创伤的院前急救原则:伤后即刻救治、复苏、稳定和加快后送。7. 严重创伤的现场急救检查程序。8. 创伤性急危重症的安全转运方法与途中监护。(1)根据病情及通道情况决定搬运的方法。(
8、2)不同部位创伤的转送方法。(3)创伤性急危重症的途中监护。群体伤的伤情分类和紧急医学救援1. 群体伤院前急救的现场组织。(1)临时组织救护小组,统一指挥。(2)医疗现场指挥应做工作。(3)现场分类人员的任务。(4)现场救治人员的任务。(5)现场后送主管人员的任务。2群体伤的伤员分类。(1)分类的意义和目的。(2)伤员分类的基本要求。(3)分类站的位置。(4)分类的步骤及方法。3.群体伤的院前急救原则和现场救治。(1)确诊后要决定的问题。(2)基本生命支持。(3)高级生命支持。4.群体伤的伤患后送:后送分类、后送原则、后送要求、后送类别。5. 熟悉群体伤的院内急救。(1)应立即通知医院管理部门,协调全院的可利用资源。(2)做好分类救治区域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