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5590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院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与法治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1xsxxkc107);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XSK2021B14);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级重点项目: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资源一体化研究(SQYR2022A01);2023 年合肥市法学会研究项目: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HFXZDKT202304);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研究(AH052813)。作者简介院金丽(1986-),女,安徽合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院2023-04-26公民权利意识

2、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金丽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2摘要:公民权利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认识,法治意识则是社会发展中对于公民权利保障的一种基础概念及思维概念。通过对公民权利意识的生成载体与影响因素分析,探究法治意识的形成要素,结合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的内容特征,进一步针对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进行解析,并制定了基于权利意识培养法治意识的科学策略。关键词:公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关系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34(2023)04-0029-03公民权利意识来源于社会、家庭及群体关系。法治意识则是文明社会发展所需必备的潜在条件。

3、基于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分析,明确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载体,提升公民权利意识对于法治意识培养的积极影响,则是未来阶段深化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内容联系的关键,这有助于更好地基于法治环境构建文明型社会发展形态。一尧公民权利意识的生成载体与影响因素公民权利意识是一种利益趋同的表象逻辑,认同与否定,决定公民权利意识的生成及权利意识的内容结构。从当前主流的学术视角来看,公民权利意识既可面向群体进行延伸,亦可面向个体进行内容演化。处于不同利益视角与利益集群的个体,势必在公民权利意识的内容构成方面存在差异,权利意识的割裂实际上是权利保障的一种延伸。所以,公民权利意识的生成是不同个体之间利益关系分化的

4、结果,意识导向则服务于集体或群体。渊一冤生成载体目前,公民权利意识生成的主要载体由宪法与法律的保障、社会与舆论的支持及国际法律与国际社会的支持三个方面内容组成。法律体系的建设为公民维护合法权益及保障个人权利提供支持,使公民能利用法律武器针对侵犯权利的行为予以遏制。社会与舆论的支持无法从权利保障层面为公民提供帮助,但社会与舆论的支持能强化执法者对于问题的重视,提升执法者对于公民合法权益及权利的保护能力,使执法者具备更强的执法基础。国际法律与国际社会对于公民权益的保护,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服务及国际关系等层面。公民属于集体的组成部分,集体权益的维护势必对个体权利影响产生。所以,国际法律与国际社会的支持

5、,同样会对公民权利意识的生成产生影响。正是由于法律体系、社会舆论等内容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帮助,使其具备了生成权利意识的基本条件。渊二冤影响因素公民权利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知识储备、价值观、行动能力三个方面内容构成。知识储备将影响公民思想认识,使其能针对权利保护产生一种潜在概念,随着公民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权利保护意识也将逐步清晰。价值观是影响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价值导向及社会思想文化会2023 年 8 月普洱学院学报Aug.2023第 39 卷第 4 期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Vol.39No.429对公民思维逻辑及思考能力的生成产生潜移默化的

6、影响。公民对于外部环境的接触,将在价值观的影响下转化为一种环境参考要素,对于不同行为、事物及环境的对比,将通过信息转换进行价值评估。基于公正、平等、尊重、团结与合作的价值观导向,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维护产生一种责任意识,进而使公民具备权利保护的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公民参与社会实践与活动的能力。公民对于权利意识的思考并非来源于外部事物的刺激,而是受自主意识的影响。公民参与社会实践与活动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的产生则强化公民在权利方面的表达能力,打破思想隔阂对自我意识的限制,使公民能认识到权利保护的重要性。二尧法治意识的形成要素法治意识的形成,主要从思想层面对法律内容及法律体系的建设形

7、成内容认同,使公民能按照法律要求做好自我规范,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渊一冤尊重与遵守法律的权威美国法学家“Oliver Wendell Holmes,Jr.”曾在代表作 普通法 中提到“法律是一个魔法,因为它可以改变社会的形态”。其中,基于法律改变社会的基础则是公民对法律具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能充分尊重与遵守法律。法治意识的产生并非是基于强制性措施对社会结构的改造,或是通过制度的干预进行管理,而是在公平、平等及透明的环境下,针对法律制度的建设及法律内容的完善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其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作用。部分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是通过政治干预的手段进行法律内容的阐释,本质上是对法律神圣性

8、、权威性及公平性的破坏,对于法律制度的建设难以产生积极性。因此,保证司法的独立性及法律制度的完整性,才是维护法律秩序及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的根本,一味地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公民行为限制及政治司法干预,则无法有效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渊二冤认同与支持法律的价值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让-雅克 卢梭曾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中提出“法律不是一本书,而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约定”,约定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私约在法律价值方面远远超过公约。私约是一种约束性的契约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来源,人的个体差异在私约的行为约束中得到体现。所以,私约体现人思维的守恒性。公约之所以能代替私约,主要原因是公约的法律认同效力

9、更强,公约的社会性、权威性及专业性能为制定约定的双方与多方提供保障。所以,在法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必须要对法律制度、法律措施及司法内容充分认同,确保人的价值导向能与法律价值体系保持一致,从而使公民能按照法律要求及法律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限制。然而,部分国家的法律体系建设未能充分实现司法独立,使公民对法律制度的建设缺乏信任,这也将进一步降低公民对法律的价值认同。此时,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实现司法独立的基础上强化法律的宣传,提升公民对法律制度的思想认同及价值认同。三尧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公民权利意识是指个人对自身权利的

10、认知及理解,包括权利的种类、内容及保障方式等;而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遵守及对法律权威的认同与支持。从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结构来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及相互融合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对于构建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双协同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渊一冤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相互依存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意识使处于社会各阶层的独立个体能充分了解自身权利构成与权利内容,对于捍卫及行使自身权利提供了多方面保障。从法律视角来看,法律对于公民权益的保障,则对公民捍卫与行使权利提供了多方面帮助。法治意识则正是在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与维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之,若法律未能

11、保护公民的合理权益,公民将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因此,只有在良好的法治发展环境下,公民对于权利的保障方能处于有效阶段,公民对于法律的尊重与法律权威的认同,也是由法律保障进行延伸。可见,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及相互认同的关系。渊二冤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相互利用公民权利意识的来源也会对法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产生影响。公民是构成集体的基础要素,集体的利益关系变化影响着公民的价值导向,公民的价值认同将凌驾于思想认同之上。为更好地维护自普洱学院学报30身的权利,公民必然将价值比较作为衡量法律的重要标志。法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应基于公民的社会地位、集体利益倾向等进行科学分析。

12、譬如,第三任美国总统、独立宣言起草者托马斯 杰斐逊认为,“法律是为了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财产,而不是为了保护政府的权力和财产”。基层民众实际上是构成法律保护主体的核心要素,但法律制度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需要优先明确谁是公民或公民的定义。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法律制度的建设均未能明确公民的定义及法律关系,法律仅对公民的身份及身份认同的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公民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之间难以突破概念定义的隔阂。所以,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并非单方面地从逻辑上相互衬托与相互依存。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形成需要借助公民权利意识进行平台搭建,实现法治意识的有效渗透。渊三冤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的相互融合我国著名

13、法学家郭道晖先生曾言:“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公民对于法律的评价,决定了公民的法治思维及法律认识。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之间,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公民可以基于自身对于法律的评价进行法治分析,从而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法治认知。法治建设亦可基于公民的行为特点、权利内容及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制度的完善,进而保证部分法律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应用。所谓绝对的公平、平等与自由仅仅是一种泛化概念,法律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朝着实现绝对公平、平等与自由的方向进行努力,从而确保法律制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平等与自由,使公民对法治的评价能契合法治建设的需求。对此,要充分基于公民权

14、利意识的生成,培养公民良好的法治意识,实现基于多元融合发展的有效循环,使公民权利意识能与法治意识形成双向互补。四尧培养公民良好法律意识的策略基于公民的权利意识培养公民良好的法治意识,必须要从强化内容宣传、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及加强内容联系的角度进行优化,使公民权利意识能成为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实现对公民法治意识培养能力的提升。首先,提升公民对于法治建设的认同。要将部分符合公民权利保护需求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法律内容加入宣传设计,有效从权利意识视角进行法律内容的拓展,使公民能对法治建设发展形成敬畏之心,帮助公民更好地抵制违法、侵权及犯罪行为。其次,明确本国法律制度建设的特殊性,降低公民对

15、绝对公平、平等与自由的过度奢望。通过丰富公民的法律知识储备,帮助公民提升维护合理权益及个人权利的能力,使公民具备更高的文化素质及法律专业素养。最后,加强公民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的内在联系。其主要是指让公民认识到权利保护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明确法治建设对于公民权利保护的积极影响,使公民能基于权利保护需求积极响应法治建设发展,让公民能成为法治建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公民个人权利保护视角,将权利意识作为一种法治建设延伸加以运用,更好地提升公民对法治权威的认同,帮助公民提升对法律制度建设的信任,使公民权利意识与法治意识能形成有效互通。五尧结语总之,公民权利意识的形成受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法治意识的培养不

16、应基于法律体系建设进行内容渗透,而是要从思维逻辑视角加强公民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的内容关联性,提升公民对权利保护意识的重视,让法治意识能成为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工具,实现公民权利意识及法治意识的内容互补,培养公民对法治建设发展的正面认识与思想认同。参考文献院1商梦娜.指向法治意识素养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2石晶.中国公众的责任与规则意识调查报告(2016)J.国家治理,2016,(15):22-37.3李成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03):13-15.4王一雅.关于法治建设表层化问题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10(05):76-77+100.金丽: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关系研究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