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494512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PTX 页数:102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大学心理学重点回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试题型:l单项选择题:每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分,共30分分l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每题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加以改正,每题4分,分,共共16分)分)l简答题(每题简答题(每题4分,共分,共20分)分)l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4分)分)l论述题(论述题(20分)分)第1页/共102页绪论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包括四部分内容:个体心理个体心理行为行为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和无意识群群体心理体心理。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

2、理活动所支配。心理活动所支配。第2页/共102页绪论绪论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主要由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主要由心心理动机理动机、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和心理特性心理特性三个方面构成。三个方面构成。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一)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二)个性心理:心理动机、心理特性(二)个性心理:心理动机、心理特性(能力、气质、人格)(能力、气质、人格)第3页/共102页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一)构造主义(二)机能主义(二)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三)

3、行为主义(华生等)(华生等)(四)格式塔心理学(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荣格等)(五)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荣格等)(六)认知心理学(六)认知心理学(七)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等)(七)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等)第4页/共102页“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第5页/共102页1879年,威廉年,威廉冯特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实验室,标志

4、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它是学的诞生和独立,它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志。第6页/共102页感知觉感知觉l一、什么是感觉一、什么是感觉l(一)感觉概述(一)感觉概述l感感觉觉(sensation)(sensation)是是人人脑脑对对直直接接作作用用于于感感觉觉器器官官的的客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第7页/共102页l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闻其香”、明适应

5、、暗适应)、明适应、暗适应)第8页/共102页二、知觉1概念:知觉是人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是对感觉信息的综合与解释。第9页/共102页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l整体性:l选择性:l理解性:l恒常性:知觉的特性:第10页/共102页在知觉过程中,是整体优先还是部分优先?在知觉过程中,是整体优先还是部分优先?第11页/共102页l知觉的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第12页/共102页第13页/共102页l(1)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第14页/共102页l2)相似性(similarity):凡

6、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第15页/共102页l(3)连续性(continuity):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第16页/共102页4)封闭性(closure):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第17页/共102页2 知觉的选择性l在一定时间里,人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object),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background)。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第18页/共102页第19页/共102页第20页/共102页第21页/共102页3 知觉的理解性l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

7、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l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影响对同一对象的知觉。第22页/共102页l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第23页/共102页l4 知觉的恒常性: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l第24页/共102页第25页/共102页第26页/共102页l错觉l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第27页/共102页第28页/共102页l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8、。第29页/共102页l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l2)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l3)社会刻板效应第30页/共102页l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第31页/共102页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

9、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第32页/共102页3.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第33页/共102页记忆记忆第34页/共102页二、记忆的种类:l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根据不同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

10、类型:的标准分为不同类型:l1 1 根据记忆内容,将其分为:根据记忆内容,将其分为:l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l 语词逻辑记忆语词逻辑记忆l 情绪记忆情绪记忆l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第35页/共102页根据存储信息的时间,可分为:l瞬时记忆(感觉记忆):l保持时间:2秒第36页/共102页l短时记忆:l保持时间:1分钟,l特点:感觉记忆容量相比,容量有限-组块(72)记忆广度:材料呈现一次所能记住的最大量。第37页/共102页l长时记忆:长时记忆:l保持时间:永久性的信息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l内容:短时记忆加以注意、复述的内容或是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l容量:似乎是无限的第38页/共102页l

11、(三)有效识记的策略:(三)有效识记的策略:l1增强目的性,提高主动性、自觉性l2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水平,弄懂、弄透l3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l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同时能在多个神经中枢性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有助于识记和保持。第39页/共102页l(三)遗忘l1遗忘: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再认或回忆。l2两种情况:l永久性遗忘-不再复习时,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l暂时性遗忘-暂时不能恢复记忆,以后还可能恢复记忆的一时性遗忘。l3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不均衡,先快后慢。第40页/共102页二、如何提高记忆力二、如何提高记忆力l加强动机加强动机:动机越强烈,效果越好。l理解

12、所记忆的内容理解所记忆的内容:愈有意义的东西愈容易记住。l挖掘兴趣挖掘兴趣:兴趣是帮助记忆最有利的推进器。l利用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感官:视觉+其他感官会改善记忆效果l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前后知识融合为一体。l寻求特色寻求特色:人之本性是好奇的,越神秘越好奇。l分段记忆分段记忆:补日记时从后往前容易还是从前往后容易-对于冗长复杂的知识事物,采取摘记要点,分段记忆,较为妥善。l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背诵,对于记忆的永久保持,极有帮助。过度学习(过半为佳)第41页/共102页一、思维(thinking)l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l思维的具体表现:推理、判断、决策、问题解决。第42页/共102

13、页l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一系列思维操作,使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第43页/共102页(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l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l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第44页/共102页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l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问题呈现时的空间组织(问题呈现时的空间组织(即知即知觉方式)。觉方式)。第45页/共102页第46页/共102页l2刺激数量:刺激数量: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4、第47页/共102页l3问题的具体性:问题的具体性:问题越具体,越容易解决第48页/共102页l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l1问题表征:问题表征:第49页/共102页l2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第50页/共102页l3思维定势l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从而影响了该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从而影响了该活动效果的准备状态。活动效果的准备状态。l思维定势一般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但是思维定势一般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第51页/共102页4功能固着l功能固着(functionalfixation):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l在

15、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变通)。第52页/共102页注意l一、注意:一、注意:l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指向和和集中集中。指向性指向性: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选择了人在某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选择了某一对象,同时忽略了其他对象。某一对象,同时忽略了其他对象。(看电影、听讲座、走路时、上课、医生手术等)(看电影、听讲座、走路时、上课、医生手术等)-指向性不同,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不同。指向性不同,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不同。集中性集中性:心理活动倾向于被选择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程度。

16、心理活动倾向于被选择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程度。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他们会在该对象上集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他们会在该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中起来,即全神贯注。第53页/共102页注意的种类l根据注意产生时是否需要根据注意产生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有无预定的目的,意志努力、有无预定的目的,分为:分为:l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力;l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人类: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人类所特有。(所特有。(积极注意、意志注意积极注意、意志注意)l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意后

17、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l兼有上述两种注意的优点,既有目的,又不费力,常兼有上述两种注意的优点,既有目的,又不费力,常常是有效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条件,也是学生从事学常是有效的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条件,也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应有的注意状态。习活动应有的注意状态。第54页/共102页l一、一、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广度)(广度)l-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知觉范围)对象的数量。(知觉范围)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第55页/共102页l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一)概念内涵:是指在同一对象

18、或活动上(一)概念内涵:是指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保持时间的长短。保持时间的长短。第56页/共102页3注意的分配l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l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l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l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第57页/共102页4注意的转移l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l灵活性的表现l课程安排:英语心理第58页/共102页情绪和情感第59页/共102页(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l1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和情感的

19、区别l(1)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如交际、友谊、劳动等)相联系,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l(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情感主要指人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l(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l(4)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且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l2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联系l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需要借助于情绪来表达。l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第60页/共102页l情绪状态

20、的分类情绪状态的分类l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l1 1心境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l具有弥散性(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l2.2.激情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绝望、暴怒、恐惧),通常是由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l伴随机体生理变化和明显外部行为;l3 3应激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四四)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分类第61页/共102页(五)情感的种类l1.1.道德感道德感l道德感道德感

21、道德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帮助他人后产生的满足感”l2.2.理智感理智感l理智感理智感理智感理智感是个体在智力活动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l3.3.美感美感l美感美感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种。第62页/共102页意志第63页/共102页三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意志行动中的挫折(一)挫折的一般概念(一)挫折的一般概念l1挫折的涵义挫折的涵义l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意志行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

22、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第64页/共102页二挫折承受力二挫折承受力l(一)挫折承受力的涵义(一)挫折承受力的涵义l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l(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l1生理条件:l2认知因素:l3人格因素:l4过去的经验:l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l6社会支持:第65页/共102页l(三)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三)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l1正确对待挫折l”艰难困苦,玉汝于成“l”蚌病成珠“l2正确看待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l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

23、制l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第66页/共102页l处理挫折的策略:l1情境转移:l2精神宣泄:l3代偿转移:l4心理咨询:第67页/共102页意志的品质l l自觉性:自觉性:自觉性:自觉性:指一个人对行动和意义有充分的自觉认识,并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目的和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l l果断性果断性果断性果断性: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当机立断,毫不犹豫”)l l自制性:自制性:自制性:自制性: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的意志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l

24、l坚持性;坚持性;坚持性;坚持性;在行动中,能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坚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l具有坚持性的人: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胜利的信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68页/共102页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l(一)概念l1 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l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意向、愿望、动机的形式得以表现。第69页/共102页l需要的发展和层次需要的发展和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70页/共102页l观点: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l生理需要:生理需

25、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l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的需要;免受恐吓、焦虑、混乱的折磨的需要;l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需要朋友、爱人、孩子,希望在群体中与同伴有深厚关系;l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l自尊: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等l来自他人的尊重: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赏识;l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成长、发展、利用潜能的需要。第71页/共102页l自我实现的需要l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l尊重需要l自尊、他人的尊重l对成就、名誉

26、、地位的欲望l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l社交、归属、认可;给予爱、得到爱ll安全需要:l生命、财产、职业、心理l生理需要:l吃喝拉洒睡性第72页/共102页l1.动机冲突的类型l(1)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个体,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l(2)双避冲突。又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个体想要回避的,而个体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第73页/共102页l(3)趋避斗争: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对己有利故欲趋之,对己不利故欲避之,既想要又害怕)时的心理矛盾。l最终是趋是避,不同

27、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都是趋避斗争的结果。l(4)双重趋避冲突: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时。第74页/共102页l动机与活动效率动机与活动效率l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l动机强度越大,效率越高?l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第75页/共102页l五动机理论五动机理论l(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attribution theory attribution theory attribution theory):解释):解释)

28、:解释):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l归因理论是由海德(美)最早提出来的。归因理论是由海德(美)最早提出来的。l1 1 人有人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两种需要,满足这两的两种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种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l2 2 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l-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

29、聪明、心境等;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聪明、心境等;l-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教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教师的原因、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师的原因、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他人的帮助等。他人的帮助等。第76页/共102页l l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广泛地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广泛地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广泛地影响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广泛地影响后来的行为动机与行为。不同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后来的行为动机与行为。不同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后来的行为动机

30、与行为。不同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后来的行为动机与行为。不同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l稳定性不强(稳定性不强(努力或运气努力或运气)-对下一次行为结果的期待与这对下一次行为结果的期待与这次结果可能不一致。次结果可能不一致。l如:如:努力努力-下一次成功?下一次成功?l因为努力是不稳定的因素,成功与否取决于下一次是不是因为努力是不稳定的因素,成功与否取决于下一次是不是努力。努力。l稳定性较强(稳定性较强(能力或课题的难度)能力或课题的难度)-对下一次结果的期对下一次结果的期待一致。待一致。l

31、如:能力差如:能力差-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担心下一次还会失败,因为能力是比较稳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定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第77页/共102页l同时,不同归因还将导致不同的情感反应。同时,不同归因还将导致不同的情感反应。l能力强能力强-自豪体验,激发个体面对困难、自豪体验,激发个体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毫不退缩;挫折和失败时毫不退缩;l能力差能力差-羞耻的情感体验和对未来成就缺羞耻的情感体验和对未来成就缺乏信心,并忽视努力等在成功中的作用,面对乏信心,并忽视努力等在成功中的作用,面对困难时也必然缺乏坚持性。困难时也必然缺乏坚持性。l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成功还是失败

32、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感反应。情感反应。l归因是否引起情感反应,以及引起反应的大小,归因是否引起情感反应,以及引起反应的大小,取决于个体的思想,同时还与个体对事件意义取决于个体的思想,同时还与个体对事件意义的解释和对事件的评价有关。的解释和对事件的评价有关。第78页/共102页人格人格l一什么是人格一什么是人格l人格人格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其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点。第79页/共102页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特征l(一)人格的独特性和(一)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共同性l“人心不同,各如其面”l“心同此心,理同此理”l(二

33、)人格的整体性和(二)人格的整体性和适应性适应性l(三)人格的稳定性和(三)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可变性 l(四)人格的生物性和(四)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社会性第80页/共102页三三 人格的结构人格的结构l(一)气质(一)气质l1气质的概念l气质(temperament)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l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l2气质与活动l气质是人的天性,并无好坏气质是人的天性,并无好坏之分。之分。气质的确会给人的活动涂上了一层个人的色彩,使他们完成活动的动力特点不同。l气质还影响人的职业适应性,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因而选择职业和用人时要考虑人的气质特点。第81页/共1

34、02页(二)性格l1性格的概念l性格性格性格性格(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harakter”,原意是特征、标志、属性。在心理学中,性格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第82页/共102页第四节人格的鉴定第四节人格的鉴定l一通过观察鉴定人的人格一通过观察鉴定人的人格最古老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人格鉴定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人格鉴定方式 l二二 通过测验鉴定人的人格(通过测验鉴定人的人格(自陈测验、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第83页/共102页第五节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第五节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l一人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一

35、人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l二人格形成的家庭因素二人格形成的家庭因素l(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l(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二)父母的教养方式l(三)出生顺序(三)出生顺序l三三 人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人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l(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l(二)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二)文化对人格的影响第84页/共102页心理健康心理健康l“心理健康的人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人。心理健康的人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就是在一切挫折面前都不会出现任何心理创伤心理健康的人就是在一切挫折面前都不会出现任何心理创伤的人的人”吗?吗?不!不!心理健康不是指在一切挫折面前都不会有任何心理创心理

36、健康不是指在一切挫折面前都不会有任何心理创伤的人,因为不可能存在这种人。心理健康是指面对挫折却伤的人,因为不可能存在这种人。心理健康是指面对挫折却不被挫折所压倒,能够依靠意志与智慧战胜挫折,使得创伤不被挫折所压倒,能够依靠意志与智慧战胜挫折,使得创伤降低倒最低点。降低倒最低点。第85页/共102页心理健康的体现l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

37、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的积极的社会功能。第86页/共102页心理异常的概念心理异常的概念l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即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失常的统称,即指偏离正常的心理状态。l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的报告是这样界定心理疾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的报告是这样界定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负面,指思维、心病的: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负面,指思维、心境和行为的非正常状态,它与痛苦和功能损伤联境和行为的非正常状态,它与痛苦和功能损伤联系。系。第87页/共102页心理问题心理问题l是指心理异常的不严重状态,或是心理异常是指心理异常的

38、不严重状态,或是心理异常出现的持续时间没有达到心理异常的标准所规定的出现的持续时间没有达到心理异常的标准所规定的时间。时间。l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异常,心理问题不能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异常,它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它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克服,有可能转变为心理异常。克服,有可能转变为心理异常。l在生活中,使用在生活中,使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时,这个概念时,常常指不严重的心理不正常状态,也包括严格意义常常指不严重的心理不正常状态,也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异常。上的心理异常。第88页/共102页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一般特征

39、(景怀斌)景怀斌)l1、心理疲劳、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事件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事件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对事物有一种无力应付的感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对事物有一种无力应付的感觉(机能紊乱)。觉(机能紊乱)。l2、一般性焦虑、一般性焦虑一般性焦虑是情境性的、暂时一般性焦虑是情境性的、暂时的,常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除。的,常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消除。l3、一般性抑郁、一般性抑郁主要表现为在遭受心理挫折后,主要表现为在遭受心理挫折后,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l

40、4、自我关注、自我关注过于关注自己,为自己的问题而过于关注自己,为自己的问题而困惑、痛苦。困惑、痛苦。l5、心理固着、心理固着指个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某种指个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第89页/共102页对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的态度对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的态度l1 1、是常见现象、是常见现象l D.W.D.W.文尼考特说:文尼考特说:“毫无精神疾病或许是毫无精神疾病或许是健康,但却不是生命。健康,但却不是生命。”l2 2、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预防的l3 3、是可以治疗的,尽管康复是缓慢的。、是可以治疗的,尽管

41、康复是缓慢的。l4 4、并非是令人羞耻的、并非是令人羞耻的l5 5、其实质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其实质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的歪曲反映。l6 6、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不可避免;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第90页/共102页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l适应问题适应问题l自我意识问题自我意识问题l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l学习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l性问题性问题l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第91页/共102

42、页自我意识问题l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觉察及调控。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主体起着调控作用。第92页/共102页人际关系问题l人际冲突: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些冲突。指两个或更多社会成员间,由于反应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一般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第93页/共102页大学生人际问题的常见原因:l认知偏差l情感不合l沟通不畅l不良人格l社交事件第94页/共102页学习心理问题l学习焦虑问题:l常见症状:看书时心烦意乱,无法集中精力,健忘、急躁、容易疲倦等。l常见原因:期望(目标)与现实不一致,导致自信心受挫l怎么办?如何改善?第95

43、页/共102页心理危机心理危机l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第96页/共102页第二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l3、正确应对压力、正确应对压力l(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当

44、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第97页/共102页第二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l3、正确应对压力、正确应对压力l(2)压力的来源: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第98页/共102页第二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l3、正确应对压力、正确应对压力l(3)压力的应对:按照个体的积极性可把应对分为主动认知应对方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和回避型应对模式三种。也可分为积极应付与消极应付、成熟应付与不成熟应付、问题指向性应付和情绪指向性应付。第99页/共102页第二节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l3、正确应对压力、

45、正确应对压力l(4)压力的管理:压力管理是指对压力的主动调节和有效应对,使之保持适度的水平。l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促进认知过程,提高行为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过小或过大的压力则有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压力管理并不是让我们完全消除压力,而是让它维持在适度的水平,压力太小时需要增加,压力太大时需要减轻。主要有以下方式:寻找和化解压力源、改变认知、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第100页/共102页2 2、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lD D 辨他认为,一切错误的思维方式或不合理辨他认为,一切错误的思维

46、方式或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的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lA A 诱发性事件诱发性事件lB B 信念信念lC C 情绪与行为的结果驳情绪与行为的结果驳lE E 效果(以合理的思考代替不合理的思考)效果(以合理的思考代替不合理的思考)lF F 新的情绪状态新的情绪状态l关键在辩驳。实施点:关键在辩驳。实施点:l1 1、实实在在写在纸上。因为克服认知失真首、实实在在写在纸上。因为克服认知失真首先要使无意识意识化。先要使无意识意识化。l2 2、需反复练习作业。、需反复练习作业。第101页/共102页二、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二、不合理信念的特征l(1 1)绝对化要求。)绝对化要求。l最常见。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最常见。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与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与“必必须须”、“应该应该”这类词连在一起。这类词连在一起。l例如:例如:“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应该获得成功。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应该获得成功。”l“我必须成功。我必须成功。”l“我爱他,他也就应该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我爱他,他也就应该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l(2 2)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 。l(3 3)糟糕透顶。)糟糕透顶。第102页/共102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