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9894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成功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一、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在生产力落后状态下始终找不到门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逐步将共同富裕从理想转变为现实。(一)中国人民

2、对共同富裕伟大梦想的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求进行了集中概括。礼记 礼运 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出了小康社会、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景。孔子反对极端的贫富差距,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倡导分配的平等。韩非子提出了“论其赋税以均贫富”,想用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唐宋时期的农民起义都有“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明代李自成以“均田免粮”号召农民起义。洪秀全建立了太平天国,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康有为根据近代生产力创作了 大同书,对大同社会作了近代化的概括,提出

3、了“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的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了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天下为公”的思想。可见,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张永霞1魏先法2(1.中共天津市静海区委党校 理论研究室,天津 301600;2.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摘要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伟大梦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共同富裕从空想走向科学。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开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丰富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了全民富裕观、全面富裕观、共建富裕观、逐步富裕观

4、、差别富裕观、持续富裕观、协调富裕观、奋斗富裕观。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进展,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推进,完善分配制度,增强劳动致富本领。关键词 共同富裕;历史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 F1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169(2023)10-0009-06作者简介 张永霞(1970),女,天津静海人,中共天津市静海区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魏先法(1969),男,山东兖州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习近平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2023年10月第25卷第10期Oct.2023Vol.25 No.10中 共 石 家 庄 市 委 党 校 学 报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SHIJIAZHUA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9梦想,但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始终是圆不上的梦。(二)马克思主义把共同富裕从空想转变为科学实现共同富裕,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建立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党宣言 中提到,共产党人的任务是消灭私有制,要“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将以所有

6、的人富裕为目的”1,哥达纲领批判 中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奴役性的分工消失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消失之后,随着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就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从而人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指出:“通过社会代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可见,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丰富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包含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目标追求和实现路径。(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

7、一经成立,就在党的一大上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3,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目的就是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探索共同富裕实践的第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向共同富裕看齐,中国应该实现共同富裕。1953年12

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明确提出,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4。1955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实现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5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强调要“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总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撑,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同步富裕和共同贫困的问题。(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了体制保障1978年,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持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接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农村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同时逐步向城市“放权让利”,使城镇居民收入大大提高,全社会成员收入普遍增长。同时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主张,即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0、,然后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的人,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并落实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注重公平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强调要认真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将其提高到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制定和实施了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等一系列文件。总之,这一时期我国开创了共同富裕新局面。(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在实现低水平小康的基础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大步向全面小康迈进。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绝对贫困问题,提出多种

11、扶贫方式,我国脱贫攻坚战 10取得了全面胜利,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都要分阶段开展,即到 2035 年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赋予了共同富裕新的内涵和使命。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社会系统,也是一个从现在富裕到将来富裕、从初步富裕向高级富裕转变的社会过程,更是

12、一个从每个人到所有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社会状态。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6。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一)全民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一是巩固先富群体。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机制的协调配合,调节过高收入,改变“强资本、弱劳工”的分配局面。

13、二是带动后富群体。“疏通”向上流动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确保更多人实现创收致富和自我提升。三是共同富裕的“共同”不是“均富”“劫富”。我国各个地区、城乡之间发展情况和水平皆有差异,我们的共同富裕是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共同富裕。四是共同富裕的“共同”包括特殊群体。偏远贫困地区“老乡”脱贫,“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7。(二)全面富裕首先,物质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发展生产力,实现各项具体的经济指标。但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赋予了共同富裕更多新的内涵。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与品位也在转化与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大数

14、据、云计算等服务使得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过去的“从众式”消费升级为网络化、定制化、自主化、个性化消费模式,对产品和服务的先进性、独特性、创新性等要求更精准、更细化。其次,精神富裕。习近平多次强调,既要让人民的口袋富起来,也要让人民的脑袋富起来。因此,我们所要推进的共同富裕既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也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充盈与提升。最后,社会富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8。因此,我们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既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又是生态环境友好、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富裕

15、”。(三)共建富裕共同富裕的愿景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好日子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也不会自动成真”9。等待国家救助或祈求富人捐助从而“坐享其成”“坐收渔利”的想法和行径既不现实也不可取。共同富裕更没有任何捷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只让资本家富裕”的僵化、偏狭的思维模式,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共同奋斗”。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共同富裕的受益主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主体和建设力量。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奋斗”“人人尽力”,激发人们自我提升、勤劳致富的内在动

16、力,汇集广泛参与、积极建设的强大合力,让各个领域的群众都成为“行家里手”“致富达人”,形成“人人共建”的正向发展闭环。(四)逐步富裕共同富裕涉及的点多、面广、线长,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科学处理“等不得”和“急不得”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实现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富裕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无论是到2035年的目标,还是到21世纪 11中叶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不能等待和观望,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锚定目标任务,脚踏实地,深入推进。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势必会偏离初心、违背规律、脱离实际,产生各种问题和恶果。这要求我们既要秉

17、持宏观视域和战略思维,又要身体力行,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科学规划、完善制度,制定清晰的实施路径和举措的基础上果断落实、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推进共同富裕。(五)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即使实现了全国意义上的共同富裕,也会存在地区间的差异、行业间的差异、个人间的差异,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各地区因为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外部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个人而言,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收入差距,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绝对的平均和收入悬殊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18、,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六)持续富裕共同富裕需要长远规划和不断实践,这意味着共同富裕是持续性的大工程,要不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我国正逐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可知: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50

19、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围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而发展的,它具有阶段性上升的特征,既要与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又要做好下一步的长远规划,既要解决现实阻碍又要回应人民关切,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保证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七)协调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演进经历了效率优先到侧重公平的转变,主体参与也从政府、市场两方拓宽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在三方互助合作的过程中促进发展的持续性和共享的持续性。首先,在高质量发展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进一步结合,将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做好。其次,依据分配制度发挥政府的“公平性”职能,将共同富裕的蛋糕切好

20、分好。最后,以有爱社会为主体,依据第三次分配发挥社会的道德力量,鼓励部分群体将共同富裕的蛋糕奉献分享。共同富裕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爱社会的良好结合,需要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八)奋斗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勤劳奋斗。首先,勤劳奋斗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收获物质财富,人类只有创造价值才会收获价值,如果想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实现阶层跃迁。其次,勤劳奋斗获得幸福,社会主义国家是具有劳动伦理的国家,我国更是具有劳动阶级性质和群众基础的国家。人们通过劳动收获成果,才能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收获劳动成果。当此之时,幸福才最为真切,即幸福的“人民性”。“幸福

21、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持续奋斗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19中明确指出:人力资本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促进因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进一步推动全

22、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显著的实质性进展提供了重要遵循。12(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优先,在发展中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我们党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0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和内在原则表明,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做大蛋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23、“五位一体”建设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发展。(二)确保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资格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更谈不上富裕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体做法是: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鼓励返乡创业;将失业保险金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制定反歧视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适配性;注重发展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就业规模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35年将会扩大到6亿人的规模,如果按现在普遍存在的

24、5%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大约会出现3000万左右的失业人口,再加上各种特殊困难人群,届时我国大约有7000万相对困难人群,这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比如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都会给就业带来较严重的冲击,这些问题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这些都对我们党提出了考验,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代化。(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明确社会保障的帮扶对象、具体任务和实际效果中逐步搭好“防护栏

25、”和“兜底网”,建立科学精准、运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防范因各种突发状况返贫、致贫,巩固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具体做法是:推进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深化社保缴费、衔接转续、跨地区办理等制度改革;提高弱势群体保障待遇;强化社会救助制度,致力让所有人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方便有效的社会救助。(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推进在新时代共同富裕进程中,坚持确保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推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带动作用。坚持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协调发展,就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普遍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质缩小区域、城乡居民收入

26、差距。坚持精神富裕和物质富裕共同推进,就需要让最广大社会成员有更普惠性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充分调动起最广泛社会成员在推动共同富裕及早全面实现、全方位实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推进,需要勇于突破利益、阶层固化的藩篱,确保更广泛社会成员更多更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夯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阶层基础和精神理念支撑,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处置的社会仲裁协商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利益机制作用来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实质性打破各种社会阶层间有形和无形的壁垒。(五)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新时代,推动实现全体人

27、民共同富裕,需要深入推进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确保能够将“蛋糕”分好。一要完善初次分配方式。初次分配在国家收入分配中占据很大比重,具有决定性意义。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二要建立健全再分配调控机制。再分配是国家为了弥补或者说是再次调节初次分配不公平、不协调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新时代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差距发挥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切实增强我国在税收结构、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等各大领域的调节力度和精 13准性。三要注重第三次分配方式的积极功能。第三次分配主要是指通过社会救济、公益援助、慈善捐助等途径有效调节分配的一种方式。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

28、裕,仅仅依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两种调节手段是明显不够的,需要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方式的正向功能。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奉献的精神意识,建立起公益慈善事业捐助体制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慈善政策。(六)增强勤劳致富本领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成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劳动形态呈现出新变化、新形式、新特点,社会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灵活化,加之社会生产中高科技、新科技迅速发展,对广大人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劳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是强调“体脑结合”的新型劳动,不再局限辛勤劳动,

29、而是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想要实现勤劳致富的目标,就要形成政府政策支持、社会氛围营造、企业执行到位、个人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劳动者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知识学识扎实、劳动技能过硬、创新思维活跃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加快形成“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与“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必然联系,加快构建“增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勤劳致富本领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联系,多个渠道提升广大人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致富本领。既要发挥资本在要素资源配置当中、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给资本设立“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止资本在一些关

30、系到人民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命脉方面带来副作用,鼓励勤劳致富,而不是一夜暴富。在增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勤劳致富本领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高质量发展助推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61-662.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7.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18-09-15(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9金观平.共建共享才能走向共富 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J.经济,2021(9):31-32.10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N.人民日报,2021-03-08(1).责任编辑:祁欣欣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