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6605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化与教育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探究臧晴1袁张强2渊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袁江苏南京 210038曰2.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袁江苏南京210038冤摘要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共性袁即强调德的重要性袁将二者融合育人袁不仅必要袁更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尧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保障遥 该文通过梳理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精华袁明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价值袁厘清二者融合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遥 在此基础上袁探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可行性路径遥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袁作为新

2、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对于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尧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尧增强文化自信尧提升民族自豪感袁均具有重要作用遥关键词院高校曰课程思政曰优秀传统文化曰价值内核曰融合发展曰探究中图分类号院R-4曰G64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4110渊2023冤10渊b冤-0147-06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3、 CultureZANG Qing1,ZHANG Qiang2(1.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Jiangsu,210038,China;2.School ofMusic and Da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 Jiangsu,210038,China)Abstract:The commonality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

4、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and excellenttraditional cultur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orality.Integrating the two in education is not only necessary,but al鄄so a guarantee for the steady progr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and the cultivationof talents wi

5、th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By sorting out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we can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鄄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鄄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and clarify the possible posi鄄tive

6、impact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On this basis,we can explore the feasible path of the inte鄄gration and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鄄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 a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oas to achieve the dual goal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inher

7、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s,as an impor鄄tant component of the ideal beliefs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课题来源院2021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研究冶渊课题编号院2021S

8、JA0633冤曰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野耶红色音乐爷在耶课程思政爷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冶渊课题编号院2021XJJG08冤的阶段性成果及江苏共享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遥作者简介院臧晴渊1986袁1-冤袁女袁安徽宿州人袁硕士研究生袁讲师袁研究方向院文化产业管理及残疾人公共事业管理遥通信作者院张强渊1978袁8-冤袁男袁安徽淮北人袁博士研究生袁教授袁研究方向院特殊音乐教育袁残疾人文化与服务袁戏剧治疗研究袁通信邮箱院遥147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化与教育第 29 期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依然需要筑牢育人之根尧育人之魂遥 优秀传统文化乃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袁因为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

9、化根脉袁 更是我国人民宝贵的思想与精神财富遥1 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袁博大精深袁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遥 它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思想尧 道德理念尧 精神观念等袁 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袁 亦已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文化力量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遥1.1 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价值导向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灵魂遥 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尧道德品行尧精神品格遥 良好的人文素养追求的是真尧善尧美袁注重的是良好道德情操尧完美人格塑造遥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野仁尧善尧信冶袁有助于端正和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品行和态度袁 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袁培育他们诚实

10、守信尧与人为善等和合精神1遥 春秋战国时期袁诸子百家争鸣袁各种学说尧学派出现了众多处理人文关系尧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精髓遥 如墨子主张野兼爱冶野非攻冶思想曰孔子宣扬野仁冶袁主张野己所不欲袁勿施于人冶的野忠恕冶之道袁强调野人不信不立冶袁野人而无信袁不知其可也冶野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冶曰孟子提出野性善论冶野仁义礼智冶四德曰作为野百家争鸣冶的集大成者荀子指出野天地为大矣袁不诚则不能化万物曰 圣人为知矣袁 不诚则不能化万民曰父子为亲矣袁不诚则疏冶遥 叶三字经曳叶弟子规曳叶太上感应篇曳 中亦有对于善行作出的详尽描述袁叶太上感应篇曳被誉为野古今第一善书冶袁主要内容为劝人行善积德遥 其中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名句有 野

11、是道则进袁非道则退冶野不履邪径袁不欺暗室冶野济人之急袁救人之危冶遥 意思是告诉人们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良心袁不做违背良心之事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袁不做袖手旁观之人等遥以上这些思想文化精髓袁无不尽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仁爱传统与美德袁 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遥尤其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下袁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涵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袁 以及其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与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引领作用袁已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和完美人格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思想与行为价值遵循遥1.2 优秀传统文化为礼仪教育提供思想源泉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袁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遥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与遵循的尊老敬

12、贤尧礼貌待人尧适宜的仪尚仪表仪态等高尚的道德准则尧礼仪规范袁使中国享有野礼仪之邦冶的美誉遥 礼仪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渗透于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袁出行有出行之礼袁坐卧有坐卧之礼袁宴请尧婚丧尧寿诞亦各有相应礼节遥如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叶仪礼曳详细记述了有关冠尧婚尧丧尧祭尧乡尧射尧朝尧聘等相关礼仪制度遥其中许多思想至今影响深远遥 大思想家尧 教育家孔子曾曰院野不学礼,无以立冶遥 在叶论语 窑 雍也曳中袁他亦要求人们做到野非礼勿视袁非礼勿听袁非礼勿言袁非礼勿动冶遥荀子也曾说过院野人无礼则不立袁事无礼则不成袁国无礼则不宁遥冶可见袁礼仪既是对于文明制度尧规则遵守的意识观念袁同时又是修身尧

13、待人尧处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与精髓袁 礼仪教育在当下高校思政建设中依然不容忽视袁 它不仅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外在体现袁更是一个社会和谐尧稳定尧繁荣的基本要求遥 孟子曰野天时不如地利袁地利不如人和冶袁野和冶即为和睦袁野人和冶则是人心所向袁上下团结遥 这句话出自叶孟子 窑 公孙丑下曳袁原意为拥有有利的作战地形袁也比不上战士们的团结一心遥其实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袁和谐的发展环境袁需要大家共同促进袁 而其最有效的手段则是发挥礼仪的作用遥 所以袁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当下礼仪教育内涵袁也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源头活水及重要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滋养2遥1.3 优秀传统

14、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文化是一个民族尧 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尧思维模式尧生活方式尧行为规范尧科学尧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hem establish lofty life ideals,im鄄prov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iteracy,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and national pride.Key words:Universities;Curriculum ideolo

15、gy and politics;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Value core;Integrateddevelopment;Explore148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化与教育艺术创造取向尧审美情趣尧心理体现等袁是能够被传承尧创造尧发展的意识形态遥 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与精华袁 沉淀且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独有的文化元素与特点遥当下袁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袁是对自我文化的尊重与认同遥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袁只有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袁才能激发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遥五千年历史文明进程中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的鼓舞与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尧

16、敬业精神尧忠爱之心尧勤劳勇敢尧自强不息尧勤俭节约尧崇德向善等优秀传统美德及优秀的文明成果袁如诗词尧曲艺尧绘画尧书法尧棋艺尧手工艺尧民俗尧非遗等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袁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底色袁 更是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丰厚文化沃土3遥 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独有的历史价值尧文化价值尧时代价值袁亦更加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遥当然袁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遥 因此袁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代代传承遥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袁 应积极落实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培养方案袁 关注学生自身传统文化修养袁并通过思政课程建设袁

17、推行与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践行遥 这些举措有利于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全面扎根优秀传统文化野沃土冶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袁感悟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袁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袁从内心深处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遥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德育实践的重要改革手段袁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袁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挖掘尧吸收尧消化与融合一切可以运用和发挥的优秀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功能袁 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目的遥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袁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袁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袁 亦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尧 社会主义核心

18、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遥2.1 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纵观社会经济发展历程袁 教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最直接要素遥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袁人们的社会参与度越强袁亦越能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力袁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遥同样袁教育亦能改变人们的思想遥积极向上的思想袁 带给个人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袁带给社会的则是满满的正能量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前后 43 次提到野教育冶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袁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养尧促进民族团结振兴尧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遥 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袁遵循教育公平原则袁培养德智体美

19、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袁 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5袁足以体现国家对教育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遥所谓野十年树木袁百年树人冶袁人才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袁社会稳步前行的基石遥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袁 他们不仅要具备工作所需求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袁 也需要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袁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尧道德品质和政治尧文明素养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则是社会发展催生的产物袁承担着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任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主要是大学生野德冶的建设袁即将德育教育向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袁 发挥每一门课程的德育教育作用遥 具体实践表现为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隐含的课

20、程思政元素或巧妙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的尧 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尧良好习得养成的教学元素袁于润物无声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尧法治教育尧思想道德教育等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时代要求遥 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食粮袁 是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30 次提到了文化袁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袁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袁 从社会文明建设视角袁把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遥这正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时代价149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化与教育第 29 期值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融合袁共同完成以德育人的时代任务袁

21、 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袁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成长袁提升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袁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遥2.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自身发展需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当前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依然是高校德育教育野主战场冶野主渠道冶遥而其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袁虽然取得一定成效袁 但也存在着一些教育理念的偏颇尧教师德育文化知识积累的不足尧德育素材嵌入的生硬化或突兀化尧德育素材选取的随意化尧不合理化等问题袁导致教学内容设计与授课成效背道而驰袁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袁 不仅可以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袁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想源泉尧拓宽

22、课程思政德育教育资源尧丰富教学内容袁而且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众多优秀思想理念尧观点尧可圈可点的孝亲爱国典故尧励志名言尧仁爱精神袁 也可涵养所有教师遥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浸入袁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德育教育思路与素材曰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袁 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尧道德观袁提升教师文化精神素养遥古人云院野师者袁人之模范也遥冶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塑造袁必将有利于学生遥 当然袁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性袁在课程思政开展中袁也可启迪大学生思想袁开拓大学生眼界遥尤其当前虚拟纷杂的网络空间正在消磨大学生的青春斗志袁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活动遥同时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入感作用

23、袁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度袁既可以让大学生顿悟袁明晰自我未来发展方向袁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尧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曰亦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尧人生观尧价值观遥所以袁无论从课程思政高质量师资团队的建设方面袁 还是从以德育人的角度袁 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均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德育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渠道遥3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路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育人意义可见袁但选择合适的融合路径是关键遥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袁唯有把准深度融合发展方向袁明确科学有效的融合路径袁 方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野铸魂冶野化人冶野励志冶野守正冶作用袁提高高校课程思政育人

24、能力遥3.1 吃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袁夯实融合载体何为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钥 它是永不褪色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袁是和谐尧至善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遥对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袁必将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遥 野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冶告诉人们万事不能流于表面遥当前袁亦有一些课程跟风般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袁但融合的方式仅局限于教学内容设计的形式化袁为融合而融合袁空洞且泛化袁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野灵魂冶与野激情冶遥 这样只能造成生搬硬套的拼凑感袁不是课程思政建设追求的结果遥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袁集聚了无数圣人先贤尧名士豪杰的智慧袁在课程中使用其中任何一个观点尧一个典故尧一句名言尧一个作品袁都要先学透尧吃透

25、尧悟透其内在思想与精神实质遥 如孟子的野道法自然尧天人合一冶思想尧老子提出的野人法地袁地法天袁天法道袁道法自然冶思想尧柳宗元及刘禹锡提出的野天人相交冶之说尧王阳明的野经世致用尧知行合一冶思想等袁只有真正明白其中的 野天地和谐冶野以天下为己任冶野知行相须冶野心存良知冶的思想精髓袁才能由内而外地提升传授能力袁 才能真正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中运用自如袁 合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凝聚到实现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任务上来袁 指导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袁 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夯实思想基础遥3.2 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袁提高融合效果孔子曰院野其身正袁不令而行曰其身不正袁虽令不从遥 冶强调在教师高尚道德

26、情操的熏陶下袁学生思想行为必然会朝着好的方向改变遥韩愈的野师者袁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冶袁其中野道冶不仅指知识袁也指为人处事遵循的原则尧对待事物的态度遥野传道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袁通过榜样作用影响学生的品格塑造袁其实就是150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29 期文化与教育今天所讲的思想道德教育遥 可见袁从古至今袁教师都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遥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袁 教师仍是最核心的执行者和野主力军冶遥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袁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尧崇高的爱国情怀尧仁爱诚信的优秀品质等会产生积极影响遥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开展爱国故事尧经典诵读尧传统礼仪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活动曰

27、通过工作考核渊考查冤方式尧教学公开课形式尧野一人一讲冶专题讲座等袁促使教师关注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袁 使教师成为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者曰 亦可通过设置以学科为导向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研小组尧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尧 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学科教育模式与教学设计方式尧 编撰学科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等袁经常性地积累知识和拓展思维袁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尧教师文化自觉意识与教学创新意识的提升袁必将提高教师运用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力袁 提高融合效果遥3.3 协同创新融合运行模式袁增强融合动力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遥 协同创新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展方式改革与创新的动力遥 为更好地促进高校课程思

28、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袁协同创新可以将教学活动的主体尧课程内容尧课程运行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尧教学载体等各项教学要素优化整合与优势互补袁形成教学合力袁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完善遥其一袁创新教育理念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遥当下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袁 协同创新教育理念就是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遥 教学方式上应改变传统单一式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袁补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尧具有健康思想道德情感尧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教学内容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尧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遥协同创新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袁提高实践课程学时比例袁 以学生为主体袁 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袁设置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项目袁发

29、挥学生的分析与解读问题的能力袁在参与创造的过程中袁提高课程思政实效性遥其二袁构建立体化教材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袁 需要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材的协同创新6遥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二者融合育人的方向遥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材使用上袁可以通过建立立体化教材袁 丰富课程思政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育人的内容与方式袁如根据课程内容尧课程特点尧课程性质尧课程目标建立系列针对性比较强的教材尧参考书目尧专项实践指导书尧案例集尧相关研究成果集尧音像制品等袁最大限度满足课程思政教育需要袁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资源平台遥3.4 创新融合视角袁满足差异化需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最终希望

30、达到的育人目标是建立在二者创新联动尧 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遥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虽然具有教学规律尧 人才培养规律及教学体系设计的规范性和要求的统一性袁 但也具有不同学科尧 不同专业尧不同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尧教育教学任务尧教育教学方式尧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袁需要以不同的视角审视尧理解尧评价二者融合的价值与意义7袁进而进行不同的分类指导与建设遥 而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袁亦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摆脱野两张皮冶及野贴标签冶式的生搬硬套袁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尧专业尧课程等实际教学需要袁探索与挖掘尧使用与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化尧多层次的内容遥 在自然融入中袁 展现不一样的优秀传

31、统文化袁传递不一样的文化活力袁同时获得课程内容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巧妙融合袁交相辉映遥 因此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撮合袁 二者的融合既需要考虑课程本身的情况及其建设中的实际需要尧 考虑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育人化人功能袁 也需要考虑二者结合的契合点袁 使二者在野同冶与野异冶之间袁通过不同视域的动态融合袁采用野差异化冶发展策略袁实施野精尧专尧特尧优冶发展思路袁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模式与评价体系袁 以满足不同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8-10遥4 结束语综上所述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存在内在的必然性遥当下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践

32、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袁继承与发扬优秀民族精神与道德品质袁而优秀传15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化与教育第 29 期统文化则是这些优良品德与精神的重要源泉遥因此袁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协调二者融合育人的同步关系袁 还要不断探寻创新二者多元化的融合路径及协同创新运行模式袁 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利的思想与条件保障的基础上袁 高效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之重任遥参考文献1 程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与价值探究J.文学教育渊下冤袁2021渊11冤院34-35.2 张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解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袁2022渊2冤院98-100.3 靳玉乐袁王

33、潇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科学渊中英文冤袁2023袁6渊2冤院3-14.4 张泓洋袁陈新磊.习仲勋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启示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袁2023袁41渊3冤院1-7袁25.5 王书香袁鲍远明.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渊B冤袁2018渊Z1冤院48-51.6 冶芳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融入探究J.公关世界袁2022渊10冤院145-146.7 于林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袁2022渊3冤院152-155.8 曹丹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34、发展路径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袁2023袁36渊6冤院137-139.9 李树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袁2022-12-29渊1冤.10刘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J.奋斗袁2021渊22冤院21-23.渊上接第 95 页冤参考文献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EB/OL渊2017-10-18冤2023-10-06援https:/ 黑格尔.美学院第 1 卷M.朱光潜袁译援重庆院重庆出版社袁2018院17援3 鄂豫皖苏区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援鄂豫皖苏区革命文化史M援内部资料袁1996院

35、83援4 谭克绳袁欧阳植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M援北京院解放军出版社袁1987院56.5 许世友援我在红军十年 1927-1937M援北京院战士出版社袁1983院57援6 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红色歌谣M援郑州院河南人民出版社袁1960院270.7 鄂豫皖苏区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协作组援 红安革命歌谣选M援武汉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袁1986院34援8 董洪国袁丁干贞援鄂豫皖红军歌曲选M援武汉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袁1989院16援9 渠长根.学习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2)院27-35.10秦美珠袁刘芳援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院以叶马克思是个九零后曳为个案J援化工高等教学袁2018(1)院99-104援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