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6572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卫生健康职业教育 三全育人 体系”(项目编号:2020zsszsx190)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王旭(1972-),男,山西朔州人,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教育研究;2.崔轶凡(1977-),女,河北元氏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思想文化及中医妇科学研究;3.林玥彤(2000-),女,辽宁大连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对外交流研究。通讯作者:崔轶凡。2018 年教育部发布 关于

2、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要求我们按照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中医药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与实践路径。一、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在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设定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梳理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一)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纲要 对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及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研究结

3、合中医药课程特色设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一是不懈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引导和感召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将德厚术精、博施济众作为职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终身。二是牢固树立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医药理论之“魂”,凝练为“仁、和、精、诚”1。要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互融互通、落地生根。三是扎实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人文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内容融合为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底蕴,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四是逐步领悟中医药

4、思维方式。将中国古代文化史与科学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感悟与体验中医的思维。五是具备守正创新的发展能力。中医药学生应当担负起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结合的责任,姻王旭1,崔轶凡2,林玥彤3摘要: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为引导学生不懈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牢固树立中医药核心理念、扎实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逐步领悟中医药思维方式及具备守正创新的发展能力等。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德厚术精的职业追求、“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文理兼容的思维方式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等。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要系统化设计、多策略

5、融入、多维度评价,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培养新时代卓越医生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厚植文化自信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遵循,赋能文化自信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关键词:高校中医药课程;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多策略融入;多维度评价;文化自信引用格式:王旭,崔轶凡,林玥彤.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6):40-43.中图分类号:郧642.0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36原园040原园4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36 期

6、第 40-43 页灾燥造援 43(圆园23)晕燥援36孕40原孕43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第 36 期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二)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经典概念、思维方式、实践历程均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特点与价值认同。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包括以下内容。德厚术精的职业追求。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德才兼备的名医贤师灿如繁星,他们既是行业的佼佼者,也是中医药学术与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体现与凝聚着行业的精神力量,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医护人员承继先贤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计

7、报酬、无论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生命至上的伦理精神、心怀至诚的道德修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医道精微的治学之道,为中医药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仁”是中医学与中医人的出发点,是内心的信仰,表现为医术之仁与医者之仁。“和”是中医药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的灵魂所在,自然观表现为“天人相和”,社会观表现为“人我相和”,人体观表现为“形神相和”,治疗观表现为“阴阳相和”。“精”是掌握中医药技术的根本要求,表现为学医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研医要“惟精惟一,精思妙悟”。“诚”是对中医药从业者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体要求,表现为医者必须“心地诚谨

8、,心怀至诚”,医者对待患者必须“真诚恳切、守信戒欺”,医者自我行为必须“诚信求真、慎独自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中医药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基本同步的演进关系,各个时代的中医学家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之于医学实践,敢于质疑,不断创新,成为流派纷呈、蔚为大观的中医药思想文化洪流。文理兼容的思维方式。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学充分吸收了古代哲学思想,建立了以直观的综合的整体思维为主线,以象数思维推衍类比为基础,以动而不息的恒动变易思维为把握,以追求中和平衡思维为目的的系统哲学思维方法”2。在遣方用药方面,中医药学有完整的配伍理论和给药方法,其中渗透着传统物理学、化学、

9、冶炼技术等,增强了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2020 年以来,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定期梳理、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动态呈现中医药学术研究、创新成果的轨迹和趋势。这些引领行业发展的中医药新发现、新方法、新产品、新规律、新理论,聚焦中医药重大问题、焦点问题,既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元素,也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实践的生动场景。二、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医药课程思政实践实现了通识类、专业类与实践类课程全覆盖,并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入手,系统化设计、多策略融入、多维度评价,探索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10、。(一)系统化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坚持一个根本,分类分层分级立体化”建设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分级”设定思政育人目标,“分类”解决思政育人重点,“分层”支撑思政育人需求,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推进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分级”设定思政育人目标。针对通识类、专业类和实践类等不同类型的课程,要设定既相互联系、又渐次递进的思政育人目标,坚持整体设计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加强“整体性”与“特色化”的内在融合。“分类”解决思政育人重点。依据中医药课程特点,将其划分为“核心课程群”与“拓展课程群”,两类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11、中横向拓展、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核心课程群思政育人重点在于学生必须达成的思政目标,例如,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 等作为核心课程,思政育人重点为:使学生认识到中医学与当代各学科共同发展、互促互鉴的历史脉络,理解中医药学开放纳新的内在发展特征。“分层”支撑思政育人需求。根据 纲要 要求,将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进行有机分层,形成思政育人知识网络,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内化中医学人文精神等目标需求。以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为例,其育人目标“分层”表现为:让学生理解“中医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史哲思维的内在一致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医药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追求

12、。(二)多策略融入课程思政过程对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要选择更符合育人规律与学生认知习惯的教学策略,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思政教育目标。讨论教学法“由表及里”。学生围绕课程思政研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及时答疑、评价和反馈。例如,可以将王旭等: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4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研讨主题设定为“中医药学历经千年传承,在新时代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学生在查找资料、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挖掘事物本质,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结论:中医药在当今时代注入了新的伦理规范与精神内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学习过程既有助于培育学生去粗取

13、精、去伪存真的科学精神,也能有效提升其专业认同度与职业荣誉感。案例教学法“润物无声”。声情并茂的案例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思政教育内容也能被学生接受。在中医临床课程中引入典型案例,如屠呦呦先生带领团队萃取古老文化精华,为人类贡献青蒿素;再如张伯礼院士年过古稀毅然奔赴“抗疫”第一线,与武汉人民“肝胆相照”。中医名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展现出强大的心灵震撼力,既能增加学生的尊师之心,也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情景模拟教学法“感同身受”。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场景、规范过程、实践情节,模拟临床就医全过程,相较于课堂教学,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度。如可创设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就医情境,学

14、生通过模拟患者向医生“讲述”疼痛的经历,将患者的病痛困扰“映射”于自身,从而深刻领会“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的中医学人文精神追求。(三)多维度评价课程思政成效评价课程思政成效,包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是否能够达到培养目标;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否获得有效提升;科学、人文、职业素养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是否牢固树立等。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教育内容、方法策略、评价考核等环节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多维度评价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反映成效。调查研究与专家访谈相结合。在系统梳理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开展校内外调查研究,

15、初步确定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面向行业内专家学者、教师、医师和学生等展开调研,进一步提炼中医药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奠定研究基础;探索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价思政建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结合专家经验对问卷结果进行再诠释,对思政教育成效给予更全面的分析与探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积极开展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形式多样的课间见习、集中见习、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基层卫生健康现状,有效激发其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践能力、调查报告、活动总结、综合表现等,了解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实际

16、成效。教师可布置开放性作业,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撰写小论文或读书笔记等。例如,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及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中医流派、一种中医观点,或一部中医著作,分析在特定历史时期萌芽、形成、或繁荣或衰落的变迁与流转轨迹,完成并提交小论文。教师根据其论文撰写质量了解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程度及其中医学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体验。针对其认知特点,以教学过程记录、量表问卷、行为观察等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参与度、获得感的资料,对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开展课程思政设计,运

17、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关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过程,从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气氛、回答问题积极性、提交与完成作业的质量、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与效果等方面,评价思政育人的成效。三、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通过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基于实践成果,本研究对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重要遵循与时代价值提出了思考。(一)培养新时代卓越医生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紧扣 纲要 要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突出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挖掘中医药思政元素,提炼中医药文化内涵,突出中医药发展特色,擦

18、亮中医药金字招牌。新时代卓越医生既要立足自身、传承精华,又要与时俱进、服务人民,具备对社会热点和多元现实的辨别力、判断力与选择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具备通专并重、文理兼融的专业素质;能够树立整体医学观,在关注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为今后职业精神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42第 36 期(二)厚植文化自信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遵循中医药发展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医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文化交流”双重背景下的政策回应,更是为人类健康和世界卫生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3。中

19、医药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坚定自信。大力弘扬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彰显浓郁的中医药人文精神,才能够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互融互通、入心入脑。(三)赋能文化自信是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精华的沉淀与凝练,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融入新的优秀品质、道德准则、文化修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随着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深入,必然会为增强广大中医药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更多的养分和能量,引导学生自觉担当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责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0、班人。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应深入挖掘、提炼中医药课程思政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不懈追求高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牢固树立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培育中医药思维模式,锤炼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为新时代中医药大学生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参考文献:1 张其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 J.中医杂志,2018(22):1895-1900.2 张伯礼.中医思维与实践养成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5):593-594.3 张菊,李小鹏.习近平发展中医药思想的内在动力与外在需求分析 J.中医药文化,2018(4):5-10

21、.作者单位:王旭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太原邮编030031;崔轶凡山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山西晋中邮编030619;林玥彤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邮编310014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PTTIAC in ChineseMedicine of UniversityWANG Xu1,CUI Yi-fan2,LIN Yue-tong3(1.Shanxi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2.Academic Affairs Office,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

22、tional Chinese Medicine;3.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IPTTIAC)in Chinesemedicine is aimed at guiding students to relentlessly pursue noble career ideals,firmly establishing the core co

23、ncept ofChinese medicine,solidly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gradually understanding the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medicine,and obtaining the ability to develop with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The elements ofIPTTIAC in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 the professional pursuit

24、of virtue,skills and excellence,the core value conceptof“benevolence and sincerity”,the rich accumul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compatible thinkingmode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and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that keep up with the times.The construction ofIPTTIAC in Chinese m

25、edicine should be systematically designed,integrated with multiple strategies,and evaluatedfrom multiple dimensions,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Cultivating outstanding doctors in the new era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26、of IPTTIAC in Chinesemedicine.Cultiv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s an important guidelin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PTTIAC in Chinesemedicine,and empower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s the era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PTTIAC in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ourse in university;IPTTIAC;systematically designed;integrated with multiplestrategies;evaluated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cultural confidence王旭等:高校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