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生态与管理策略创新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522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生态与管理策略创新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生态与管理策略创新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72023 年/第 20 期/7 月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生态与管理策略创新探索曾繁丽,郭晶(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越来越多。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科交叉成为了主流发展模式,跨学科教学则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迈出的第一步。文章主要描述了当下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现存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跨学科教学“主题引领、协同合作、任务实践、评价多样”四方面的要求。针对跨学科教学的生态构建和管理策略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培养全面型现代科学技术人员做出探索。关键词学科交叉;跨学科教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

2、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3.20.041ExplorationandInnovationofBuildingaFutureCrossDisciplinaryTeachingEcologyandManagement StrategiesinSecondaryCollegesof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sZENG Fanli,GUO J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

3、ty,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plex problems involving multiple disciplines.Toaddress these issues,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model,and 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isthefirststeptowardsaddressingtheseissues.Thisarticlemainlydescribesthecurrentsituationofinterdiscipl

4、inaryteaching in secondary colleges of universities,analyzes some existing shortcomings,and proposes four requirements for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theme guidance,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task practice,and diverse evaluation.Proposesuggestions for the 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strategies

5、of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yteachinginsecondarycollegesofuniversities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modern scienceandtechnology personnel.Keywordsinter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talent cultivation1 高校二级学院跨学科教学现状1.1 学生

6、对跨学科领域缺少了解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对学科交叉前沿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与学科交叉前沿内容相关的课程一般会安排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后半部分。然而由于专业课开设较晚,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消磨掉了学习热情,错过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挖掘发展潜力的最佳时机1。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跨学科领域的知识空缺较大。此外,即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跨学科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会由于教学安排而缺少时间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索。1.2 教师对跨学科课程内容定位不清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三种跨学科课程形式为例,主要有:教师自主设计所授课程中的跨学科内容;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共同进行课程学习;不同学科教师

7、共同开设跨学科课程2。而我国目前的跨学科课程多是第一种形式,这种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易造成学生获得的知识碎片化、离散化,无法形成学生多学科的系统性思维。艾伦雷普克3在 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 中明确指出:“假如每个课程都必须重新开始的话,跨学科研究课程就无法令交叉学科更深刻、更完备。”如何对跨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与前后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铺垫呼应,是跨学科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1.3 跨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科交叉领域新生知识信息每两年即增加一倍4,跨学科教学应及时引入新知识,紧跟时代潮流,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更新。以力学交叉学科领域为例,因其实验装置昂贵,使得相关实验教学项目相对较少,力学

8、的跨学科课程仍以学生工作1282023 年/第 20 期/7 月知识讲解为主,前沿讲座为辅,导致新知识、新技能相关的实验教学环节缺失,学生失去了实际操作和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新工科人才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2 跨学科教学的要求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西方文学中首次出现了“跨学科”概念,是指涉及两个及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和传播活动,这种活动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关于跨学科教学中所涉及的创新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传授传播不单是指在不同课程间的跨学科,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更大领域之间的跨学科。为了解决单一学科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碎片化、模式化和局限性问题,我们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形成一种具有更

9、好地解决现实应用问题导向和更具有理论研究深度的多学科教育模式。而且对于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来说,跨学科教育可以与互联网结合,使跨学科教育更好地发挥效果。特别是近年来,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这也很好地证明了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跨学科教育教学将会有更好的成效。2.1 主题引领跨学科教学内容之间联通的关键实现跨学科教学的关键是构建跨学科教学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使得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主题之间互联互通,只有连通不同领域,选择合适的主题,构建完备的多学科教学目标,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跨学科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案例、经验教学结合创业实践的跨学科教学

10、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2 任务实践跨学科教学受教者的学习载体任务实践的本质是围绕问题实行探索。在跨学科教育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乐趣及意义,把教学的重点落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身,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汲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养分,巩固优势并弥补不足之处,逐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相应的实践过程中,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及合作作为重点任务。将任务实践同教学融为一体,充分保证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学到实在的本领。通过

11、互联网学习的任务也应该被视为一个关键,保证学生自主通过网络大平台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让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2.3 评价多样跨学科教学效果评价的创新方式跨学科的教学效果评价需要打破传统考试成绩、及格率等可量化的教学评价指标,着重关注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从教师评价的角度来看,跨学科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以及教师与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合作协调的效果;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评价应包括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同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立体评价。3 构建跨学科教学生态的创新探索3.1 将跨学科概念化,加深学生的了解

12、概念化是指学生在理解不同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揭示其隐藏意义。如“平衡”这一概念,是将生物学中身体姿势的协调性和力学中的受力平衡相联结。通过概念化的策略,学生更加容易把握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概念化的整合策略是指对潜在概念进行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隐蔽的关系和内在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规律。整合策略的目的并不是解释人类经验,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化和整合策略进行科学思考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如借助化学、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的概念,探究大气活动是怎样

13、影响空气污染的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 坚持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建立“模块式”学习方式跨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锻炼其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跨学科课程“模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对比分析,进一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模块的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视角,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模块式”教学是跨学科教学中重要的手段。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有利于课程随时调

14、整和升级,提供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支持个性化学习,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提升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3.3 结合互联网,使跨学科教学更加开放互联网时代,跨学科教学不再被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或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互联网这片广袤的天地中获取知识。结合互联网能让跨学科教育更加开放,也能使得跨学科教学的1292023 年/第 20 期/7 月效果发挥到最大。4 跨学科教学管理策略的创新探索4.1 灵活选择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形式,允许平台多样化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形式即以一定的组织形态来开展跨学科研究。最初是高校对于支撑跨学科研究的一项制度创新,随着这项制度创新在实践中的

15、反复检验,演化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结构、规模甚至于职能的组织形态,而不同的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特色,能够响应不同的需求。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组织形式选择的最高标准是“面向需求”,这是为了更有效地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和预设任务的完成。跨学科研究的开展往往是面向问题的,所以对于组织形式的选择应该从解决问题的需求出发。因此,在实际的跨学科组织形式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更为全面,同时应该借助跨学科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力量来辅助决策。4.2 逐步调整现有管理框架和权力配置,让职能建制合理化以学科和院系为基本建制的传统高校管理构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跨越学科、院系和学院边界的跨学科教育,因而为促进跨学科研

16、究的开展进行适当的变革是必要的。成立学校跨学科研究领导小组,既体现了学校对跨学科研究工作的重视,也为跨学科研究各种难以归属的问题明确了管理归属。成立学校跨学科研究学术委员会则是为跨学科研究成果的认定和跨学科学者绩效的认定明确了组织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建构了信心。综上所述,调整现有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增加对跨学科研究的初期扶持以及中后期的管理和评估职能是发展跨学科教育的当务之急。4.3 推进学科和跨学科的相互认知,使跨学科研究常态化明确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关系,在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对跨学科进行初步定位。跨学科的发展是将知识向纵深化发展的必然走向,随着知识的纵深化发展

17、,知识体系之间的固有关联性逐步显现,而对这种关联性的解读必须依靠跨学科的力量。很多有趣的科学命题遗落在了学科之间的空白处,对于科学奥秘的探知欲呼吁着学者跨越学科的边界。科技前沿问题的高度综合交叉性,需要跨学科学者的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学科和跨学科之间是辩证的依存关系,学科是跨学科的基础,跨学科是学科的延伸。首先,学科关注的是纵深化发展,通过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方法论等手段来深入挖掘、阐释问题的本质,从而建立丰富的知识库和科学体系。跨学科更强调横向交叉融合,通过跨越不同的学科领域、结合多元资源和方法,以新的视角、思维模式显示未见的问题、解决难以被单一学科描述的复杂问题。其次,学科是知识生产的主

18、要方式,因为其是针对特定领域或学科通过研究和经验积累而发展形成的。在一个特定的学科内,人们可以深入地探索问题,并开发专业技能和方法。跨学科也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创新方式,因为它鼓励不同领域或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今天的许多大型问题需要跨越不同领域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在跨学科项目中,各个学科可以共享他们的研究结果,以便更好地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高校发展跨学科要以强学科为支撑,全面促进校内多学科同步成长与协调发展。高校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科与跨学科之间的关系,真正掌握了学科与跨学科融合发展的规律,让跨学科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开展。5 结语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全面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19、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与完善,而跨学科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学校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究和发展跨学科教学并将其付诸实践,加强师资力量的整合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才能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金项目:2022 年度哈尔滨工程大学校教改项目“实践导航研途下的教学创新研究以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为例”(JG2022B0201)。参考文献1罗嘉庆,叶欣,刘鹏飞,等.面向新工科的新生工程认知体系构建以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25-29.2马培培.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工程教育跨学科培养模式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20(4):49-53.3艾伦雷普克.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M.傅存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林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5.5郭德红.美国大学本科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7(5):126-128.学生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