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85068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8-女报 2023.07健康成长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研究尹志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摘要:孤独感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索高孤独者的注意特点,本研究采用 2*3 的实验设计及情绪 Stroop范式。经研究发现,高、低孤独者对消极情绪词汇的差异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高孤独者对消极刺激存在注意偏向。本研究揭示了高孤独者的注意特点,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孤独感;注意偏向;情绪 Stroop 任务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其中大学生群体尤其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常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在 1998 年约占 28.6%,至

2、2016 年上升至 83%。孤独感是一种因社会关系在数量或质量上达不到预期、无法满足个人对社会关系的需求而产生的负面情感体验。它既包含了情绪情感内容,也强调了主观认知因素的作用,即孤独感与个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实际体验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有关。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是大学生重要的议题。大学生会期望在关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接纳,以获得激励、自信和归属感。然而他们的实际体验与期望之间往往会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产生孤独感。究其原因,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依恋关系、人格特质、领悟社会支持、自尊、互联网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同时,对身心健康、行为问题(酗酒、手机依赖

3、等)、认知能力、精神障碍及自杀倾向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常常感到孤独的人,并非客观上都是人际关系糟糕、社会资源有限,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度有关。那么,高孤独者存在什么样的认知特点呢?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孤独感高的人对外界刺激会带有一定程度的消极认知偏向,更易注意到环境中的消极刺激,对某些信息或线索易作消极解释和归因。如 Perlman 帕尔曼的观察研究发现,孤独者在人际交往情景中常常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注意,对细微的线索过于敏感,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常常曲解,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都比较消极,不易信任他人且认为别人不信任

4、自己。由此可见,孤独者消极的认知偏向很有可能会加剧其社交回避与退缩。但以往关于孤独者的认知偏向研究大多属于观察研究或质性研究,较少得到实验研究的验证。注意作为认知加工过程的早期阶段,对信息的获取和后期加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拟以某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孤独者的注意偏向。一、研究方法(一)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 2(被试类型:高孤独者、低孤独者)*3(词汇的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中性)的实验设计。其中被试类型为组间变量,词汇的情绪效价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不同情绪效价词汇的注意偏向分数。参照张林和吴晓燕(2011)、张林等(2015)的研究,高孤独者和低孤独

5、者在不同情绪效价词汇上的注意偏向分数(attentional bias,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AB=RT目标词汇 RT中性词汇。(二)被试参照訾非等的研究,首先随机选择某高职院校学生共 225名,填写孤独感量表(UCLA)。回收有效问卷 196 份,有效率 87%。孤独感分数高分端 27%和低分端 27%的被试分别为-59-女报 2023.07健康成长高孤独者和低孤独者,邀请其参加正式实验。所有参加正式实验的人员需再次填写孤独感量表。两次测试分数差异较大者被剔除。最终参与正式实验者共 43 名,其中高孤独者 21 名,低孤独者 22 名。孤独感重测信度为 0.95,表明两次测试一致性较高。

6、整个实验过程完全遵循被试自愿的原则,实验过程中被试可以随时停止或退出(数据作无效处理),完成实验任务的被试均可获得礼品以示谢意。(三)研究工具与材料孤独感量表: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感问卷(第三版),共有 20 个条目,进行 14 级评分,l 表示从未有此感,4 表示经常有此感。其中有 9 个条目反序记分,分数越高,孤独感越高。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916。情绪刺激材料:参照以往研究,将双字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分别选取情绪积极词、消极词和中性词各 20 组,包括练习阶段的各 5 组和正式实验阶段的各 15 组,对三组词的词频和笔

7、画进行了平衡。其中,词频参照现代汉语词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笔画数在 18.8320.30。词汇的尺寸大小、背景、空间频率、对比度、亮度等物理属性相同,均呈现于黑色背景上。为防止干扰,练习阶段与正式实验阶段的词汇没有重合。(四)实验任务与程序实验在一个光线可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进行,被试不受任何干扰。采用 12 寸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 1024*768、颜色为真彩色、刷新率为 60Hz 的计算机。实验任务采用 Inquisit编写实验程序,刺激呈现时间、被试反应时和正确率等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坐在沙发椅内,眼睛距离屏幕约 60 厘米,所有刺激均呈现于显示器中心,背景为白色

8、(RGB 值为255、255、255)。被试双手持反应键,根据实验指令进行反应。实验程序如下:首先,被试先注视屏幕上的“+”,600ms800ms 随机呈现;然后,“+”消失,在“+”的位置呈现一个词汇,词汇用红、绿两种颜色呈现,呈现时间为2000ms。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迅速判断词语颜色并按键反应。红色按“F”键、绿色按“J”键。若判断错误,屏幕中央将出现一个红色的“错误”提示,直到被试正确反应后提示才会消失;被试反应正确后,出现 800ms 的白屏,程序自动进入下一个 trial(测试)。每个 trial 之间有 500ms700ms的间隔,被试若没有按键,系统将自动跳到下一个 t

9、rail。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trail结束。实验分为练习阶段和正式阶段。被试先练习 10 次,以熟悉实验程序。练习完成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阶段,被试需完成 60 次。(五)数据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被试按键反应错误的数据,及反应时在 3 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占原始数据 2%),两组被试的反应正确率均在 98%以上。根据张林等的研究,正确率仅作为整理数据的依据,因此本实验用反应时为因变量。随后运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二、结果分析初测时,高孤独者孤独感分数显著高于低孤独者(55.24 5.22)vs(35.865.02),t初测=10

10、.72,P0.001;重测时也 是(55.245.22)vs(35.865.02),t再测=12.12,P0.001;说明被试分组是有效的。高、低孤独者被试在情绪 Stroop 任务中对不同情绪效价词汇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 1。表 1高、低孤独者在不同情绪效价词汇上的反应时(MSD)分类积极词反应时消极词反应时中性词反应时高孤独者585.26175.11710.35167.43581.48129.61低孤独者613.24117.78605.16139.38604.92126.59注:*P0.05,*P0.01,*P0.001.下同。为进一步比较高、低孤独者对不同效价词汇的注意加工特点,参

11、照张林和吴晓燕等的研究,将被试对中性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作为基线水平,计算被试对积极、消极两种目标词汇的注意偏向分数,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低孤独者在消极词反应时差上的差异显著(F=22.68,P0.001),在积极词反应时差上差异不显著(F=0.04,P=0.67)。说明高孤独者对消极词存在注意偏向。三、讨论在本次实验 Stroop 任务中,高孤独者对消极词汇的颜色命名时间更长,表现出更大的情绪 Stroop 效应。这可能表明高孤独个体在信息加工的早期,对消极词汇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即存在注意偏向。这与 Perlman 的观察研究结果一致。从注意资源理论视角来看,注意是有限的

12、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加工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在情绪 Stroop 任务中,高孤独者需要将负性情绪刺激抑制在意识阈限以下,这就意味着会消耗更多认知资源,负性刺激产生的干扰效应因而会更大,因而表现出注意偏向。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认知偏向在人类进化历史上是有意义的。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在原始人的生存环境下采用有偏向的认知可以产生适宜性的优势,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个体必须识别特定的自然或社会刺激可能造成的危险或可能带来的机会以存活下来,如人类祖先对蛇或类似物保持警觉对祖先生存是适宜性的。为了成功进行识别,要求将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到能够真正诊断出这些特定的危险或机

13、会的刺激特征上。对高孤独者来说,消极刺激对其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会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因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高孤独者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但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偏向,可能会让高孤独者陷入恶性循环而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当环境中出现各类刺激时,高孤独者会更易注意其中的消极信息,并对其进行后续的认知加工,包括记忆、解释、归因等。这种注意偏向更多是一种自动化、无意识层面的。在后续认知加工中,他们可能会倾-60-女报 2023.07健康成长向于将他人的中性反应理解为消极的、拒绝性的信息。长此以往,其容易将这种偏见或错误的观念变为自我实现的语言,进一步增加了高孤独者被他人拒绝、不被接纳或失

14、去社会支持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对高孤独者认知早期阶段的干预非常重要。四、结论与反思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高孤独者对消极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首先,本实验未区分这种注意偏向具体是发生在哪一阶段(注意的定向、维持、解除、转移等),及在后续的阶段(记忆、解释等)高孤独者是否也存在认知偏向等尚未可知。其次,本研究中采用词汇作为情绪 Stroop 任务实验材料,然而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类型的刺激,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那么高孤独者对其他类型的刺激是否也存在注意偏向呢?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更系统更深入地对高孤独者的认知特点进行研

15、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干预。【基金项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课题(NZ22016)】参考文献:1 尹倩兰,邓光辉.大学生孤独感对心身健康影响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5):795-800.2CACIOPPO J T,HAWKLEY L C,R A THISTED,.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makes me sad:5-year cross-lagged analyses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the chicago health,aging,and social relation

16、s studyJ.Psychology and aging.2010(2):25(2):453-463.3PETITTE T,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neliness and Common Chronic Physical Conditions in Adults J.Open Psychol J.2015,8(1):113-132.4WEISS,R 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 J.Contemporary Sociology,1975,25(25):39-41.5胡丹莹.中国大学生孤独感研究述评J.校园心理,2016,14(4):257-259.6 张子珍.国内外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综述 J.教育教学论坛,2019(9):75-77.7 郑婉然.孤独感的影响及其干预的综述 J.心理学进展,2019,9(3):7.8 陈雪峰,时勘.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3.作者简介:尹志慧(1986-),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