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7613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 2008年一季度,我县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合理确定工作目标,以发展为主线、改革为动力、效益为中心,以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积极支持春耕生产和惠农工程,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在全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业务指标完成情况3、不良贷款。3月底,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883万元,占比8.5%,较年初下降40万元,下降0.13个百分点;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31419万元,占比为38.6%,较年初下降649万元,下降1.18个百分点。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一)存款业务分析一季度我县

2、信用社各项存款完成较好,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一月中旬,及时召开了全县信用社双先表彰暨2008年工作会议,把存款任务分解到各信用社,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夺得了首季开门红。二是大力开展“三收”竞赛活动。为抓好旺季工作,根据市办事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全县信用社全力开展了“三收”竞赛活动,在全辖掀起了一个“三收”竞赛活动的热潮。三是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营销存款活动,班子成员每人200万元,中层80万元,一般职工40万元,三月底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个人营销任务。四是结合陵川实际,及时恢复了信用营销人员,针对陵川地域广阔,人口较少的实际,为方便农民存款,我们及时将原来撤并的信用站人员通过

3、考核,重新聘任一部分高素质人员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存贷款营销和收贷收息,有效占领了农村阵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方便了群众。(二)清收不良贷款情况2、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及利息收回情况(按五级分类口径):(3)、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2万元,不良贷款率10.13。以上不良贷款,在一季度经过积极清收,共收回利息521万元。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分析:经对全县信用社的分析,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为:钢铁行业50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其大部分是以前的小铁厂、小高炉贷款,属于五小企业,已全部被政府取缔关闭,;电石行业1200万元,涉及世鑫电化有

4、限公司,目前该厂因为电力紧张,压电导致生产不正常,结息困难;水泥行业5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所涉企业主要是以前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小水泥厂,全部关停倒闭。3、不良贷款增、减原因:从上述数据分析,和年初相比,我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县农村信用社在在一季度大力开展了三收竞赛,全县信合员工深入农户企业,开展收贷收息,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有效盘活了不良贷款。其次,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用好增量,全县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发放贷款时认真把关,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信贷制度。各信用社认真进行贷后检查,如果贷户所涉项目属于国家严令取缔的小高炉、小

5、砖窑等限制性项目,就对此给予密切关注,如果向下迁徒,就督促其及时清收。三是增设专门机构管理不良贷款。经社务会研究,成立了不良资产部,专门负责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各信用社按五级分类逐笔建立不良贷款管理台帐,并按旬、按月、按季向联社不良资产部报表。准备地掌握了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增、减情况。4、清收不良贷款的经验和做法今年来,全县上下采取多种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自加压力定目标,落实责任抓清收。元月初就按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分布实际,确定了全年清收计划为5000万元,并与各基层信用社及时签订责任状,落实了清收目标任。各信用社实行了主任

6、负总责,信贷组长担负清收任务,清收人员各负其责的清收责任制,社与组、组与人签订了清收责任状,做到计划到组、任务到人,同时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奖罚办法,严格实行考核奖罚,上下封顶,不下保底,有力地激发了清收人员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的热潮。(2)、讲究清收方法,活化沉淀贷款。全县信用社充分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人一个方法、一户一个措施”的办法,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如:附城信用社王文山89年欠信用社贷款750元,当时用于生活,目前本人经济条件不错,但不愿意归还信用社的贷款,清收人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此人的个性倔强,讲义气,于是,信用社主任和不良资产部人员多次上他家做工作,讲道理,

7、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谈心,做通了该人的思想工作,乐意地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4075元。(3)主攻钉子户,细致耐心做工作。全县信用社对所有贷款按金额大小、清收难易、时间长短等进行分类筛选,在清收上主攻大户、重点对欠息大户、钉子户,一户一笔抓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4)注重资产保全,确保诉讼时效。通过对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检查核对,发现部分企业和个人贷款有超诉讼时效现象,因此联社积极组织相关信用社,采取对每个企业补订还款计划、签订协议,下发催收通知书,完善抵押担保,或收回利息倒约换据等补救保全措施.有效地确保了贷款诉讼时效.5、对1000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清收情况(三)、惠农工程

8、开展情况一季度,我们在资金短缺、存贷比例严重超限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四项措施深入推进了惠农工程开展。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人。我县联社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科室和责任人,至上而下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确定目标,调查摸底。为把我县的惠农工程做得扎实有效,信贷业务科、客户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摸底,层层筛选,确定了惠农工程目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沟通协调。通过横幅、标语等广泛宣传惠农工程的真正涵义,有效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和地位。四是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我们坚持做到扶持资金落实,支持对象落实,支持项目落实。通过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全县“三千三百惠农工

9、程”的稳步推进。惠农工程亮点和特点三是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县信用社为张氏峰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360万元,其中08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0万元,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以此带动全县种养殖业发展,推动陵川“农业、畜牧、药材、旅游”四大产业健康发展。(四)、试点工作情况根据市办事处安排,我县联社的试点任务是信贷管理建设。任务下达后联社班子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拟定了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责成信贷业务科落实,目前进度是完善了各种信贷手续300笔,金额4250万元,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3个,为信贷管理系统上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联社责成不良资产管理部,集中管理

10、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建立了不良资产台帐,制定了清收不良贷款措施,各项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五)贷款业务分析。1、贷款投向投量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村信用社净投放贷款782万元,贷款投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全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超过80%,资金严重短缺,面临支付风险,为压缩存贷比例,联社决定在一季度大力组织资金,减少贷款投放,保稳定,保支付,防风险。针对贷款萎缩的现状,我们采取了二条措施进行解决,一是针对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组织存款工作,重点狠抓了全员存款营销。一季度底,营销存款达到5250万元,3月底转存银行款余额达到7300万元,存贷比例为73.9%,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针对存贷比例超

11、限的问题,全县实行盘活旧贷款,发放新贷款,不增加新余额的办法,对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及时支持,解决了支持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计划从四月一日起,在全县信用社开展贷款营销工作,全年计划营销贷款3000万元,实现利息收入330万元。同时在做好春耕生产调查和惠农工程项目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的春耕生产和惠农工程给予重点支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力推进三千三百惠农工程,促进社农双赢。同时要继续加强资金组织工作,壮大资金实力,努力解决资金来源与使用的矛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县农村信用社一季度业务经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内容摘要: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搞好毕业生资

12、源的开发利用与配置是落实人才战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一项战略任务。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众化价值取向的确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特殊群体,因自身就业能力缺乏,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拟从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模式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现状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剖析,并在深入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化背景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关键字:市场导向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的战略调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

13、善、成熟。但是,由于我国特有的人口包袱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使我国就业问题变的非常严峻。大学生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也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同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众化价值取向的确立,高校扩招人数年年上涨,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之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已高400多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我国每

14、年将有近百万贫困大学生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学生比较,在签约时间上滞后,在签约率上偏低,在择业岗位上偏差,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背后有诸多原因,其中贫困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低下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关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一、概念的界定1.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评价标准1.2贫困大学生含义的界定所谓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界定标准主要依据一

15、定时期、一定地区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大学生维持基本生活和正常学习的最低费用决定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全国各省乃至地市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认定标准也呈现出差异。因此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1.3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内涵及运行机制“就业市场化”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我们知道,市场化配置社会资源一方面是为了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人的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无论是就业市场化还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都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是就业市场化的反映,因而要想认识大学生

16、就业市场化的内涵就必须先把握就业市场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本身,进而也才能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中的问题。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带有市场的一般特征: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节供求平衡机制。(1)价格机制。劳动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反映的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不同的劳动者,其劳动能力既在量上存在差异,也在质上有较大的差别。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对劳动力价值的判断不能用劳动时间这一简单尺度来衡量,只能用劳资双向选择这一市场途径来间接实现。(2)竞争机制。有市场必有竞争,劳动力市场也同样存在竞争。劳动者个体为了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必然

17、竞相追逐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最能满足其生存、发展和享乐的岗位,而需求方为了招聘到具有较高素质而又成本低廉、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力,相互之间也会有竞争。(3)调节供求平衡机制。商品的供求总是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这一特点。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在相互消长的矛盾动力中实现相对平衡。因此,劳动力的供求不平衡是常态,而平衡则是暂时的,相对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市场来实现毕业生这部分最优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即就业市场化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它的内在根据是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其演变2.1

18、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划分为三类,即大学生就业的总政策、具体政策和特殊政策。大学生就业总政策大学生就业的总政策,主要是指为毕业生的安置、使用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具体包括认清形势、深化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有关政策;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转变用人机制,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具体政策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工作程序、纪律、各项具体规定以及各种地方政策;主要内容包

19、括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工程序、纪律、各项具体规定以及各地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和国家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地方的需要所制定的政策措施等。特殊政策,顾名思义,其内容不同于一般的政策,它是适用于西部开发、入伍、支边及自主创业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政策。具体是指那些为病残生、支边学生、参军入伍学生及自主创业学生等特殊群体制定的就业政策。目前,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就业地域的不均衡,使西部就业政策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成为大学生就业特殊政策中的典型代表。2.2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阶段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毕业生择业的政策导向。建国至今,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经历了一

20、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根据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将其演变进程概括为如下三个阶段:2.2.1统包统分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大致从建国初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实行的是各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一点,在经济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计划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社会形式,它通过政府机构按照事先指定的计划,主要靠行政指令的手段来实现资源配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各行业人才都很缺乏,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当时属于一种稀缺社会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稀缺社会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这些人才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2.2.2由供

21、需见面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开始步入了由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2.2.3市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在我国逐步实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这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时市场经济的大潮,同参与市场竞争的众多客体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为了适应这一经济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也得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以2002年为界,我们可将这一阶段的就业政策划分为如下前后两个时期:(1)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2)以毕业生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2、,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阶段的又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就业政策。国办发2002第19号文件规定,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大学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人事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制定政策,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所需的毕业生。要协助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手续,提供相关的人事代理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国务院还下发通知

23、,对于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三、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现状3.1取得的成绩从近几年我们看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进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3.1.1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就业环境更趋宽松2003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高校都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专门召开会议,重点部署,全面推动。各省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高度,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等学校普遍实行了“一把手

24、工程”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证和组织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实施了毕业生就业率公布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制度、高职高专毕业生培训制度等,积极探索了毕业生创业促进制度、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制度、特困毕业生救助制度等。高校扩招后,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迫使高校不断更新观念。许多高校已经深刻意识到:生源竞争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作为“产品”的毕业生竞争才是决定高校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公布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更加深了高校的危机感。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

25、,从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添加硬件设备、增拨专项经费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市场调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合作,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如清华大学2002届毕业生有2/3的毕业生是通过就业中心提供的信息找到合适的工作;石油大学、河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领导亲自带队,辗转数千里,走访用人单位,接触知名企业,积极推荐自己的毕业生,还建立了一批就业基地。另外,近年来,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校进行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上海市高校根据未来上海市城市形成定位和人才需求,将原来理工类和人文类专业6:4的比例调整为5:5。北京师范大学采取招生听证制度,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3.1.3市

26、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人才市场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以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服务将逐步成为各级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的一项重要业务。针对性强、专业性的招聘会、校园招聘活动将会如火如荼。适合毕业生特点、覆盖面广的网上洽谈、远程交流被广泛运用,毕业生的服务也将由临时性服务变为日常性服务,服务的形势更为广泛、特点更为突出。毕业生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更为便利,交流的成效也将逐步提高,市场在毕

27、业生择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加强。3.2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取得很大成就,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2.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体不到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单位主体,一个是个人主体。单位主体就是用人主体。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用人主体是指有用人自主权的法人实体或组织机构。个人主体就是就业主体,主要指我国当前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从用人主体看,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单位和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用人自主权。企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决定,并通过市场接纳毕业生。这

28、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配”毕业生而言,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现实状况并不完全如此。企业正处在转轨时期,面临产品转型、人员下岗分流等等困难,导致其行为受到约束,出现不规则行为。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客观事实,使用人单位在充分选人的同时,用人观念发生了变化。从就业主体来看,依旧存在许多人为因素限制着大学毕业生宝贵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信息不畅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找单位不是看岗位是否合适,专业是否对口,而是在单位性质上思前虑后,在“所有制”问题上举棋不定。就业观念落后成为影响人才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3.2.2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

29、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毕业生总量失衡。二是大学生专业结构失衡,出现人才高消费和求贤若渴两种现象并存。三是就业地域结构失衡,发达地区人才挤占,不发达地区少有问津的现象。3.2.3大学生就业市场综合实力不强,配置渠道不通畅(1)才市场中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条件要求苛刻,成功率低。从几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来看,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效果不明显,每年初冬,毕业生就开始东奔西走,到处联系单位,有的人甚至不辞辛苦,哪里有人才市场组织的交流会就往哪里跑。然而,除了高学历人才能够在人

30、才市场得到满意答复外,大部分大学生事倍功半。而这些又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初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以很大的心理压力。(2)无法承担调控职能。一般的人才市场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统盘考虑,大学生就业的群体性和时效性导致毕业生都是在每年特定的几个月里集中联系就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百万人的就业问题,一般的人才市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即使举行儿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也是收效甚微。一般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难以调整、承担及反馈复杂的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矛盾。(3)大学生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市场活动运行的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非法职业介绍机构、非主管部门随意插手、双方轻率违约、合法权益得不

31、到保护以及各种乱收费现象,甚至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极端现象如“零工资就业”和“薪资联盟”。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行。3.2.2.4大学生就业市场主体综合实力不强(1)教育发展规模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合拍从改革开放2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变,新兴产业如第三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命科学的发展一方面对新兴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段,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较小。新兴产业与传统的产业相比较,传统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多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少,对人才的技术要求还没有得到多大改变。因此,新兴产业与传

32、统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幅度与大学毕业生的增长幅度不匹配,使得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暂时“供大于求”的现象。(2)毕业学生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距离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伴随中国加入WTO,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人才具备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过硬、懂外语、熟悉国际法律和懂得国际惯例,要求员工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对待工作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态度。而当前大学生整体素质状况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相差比较大。四、市场导向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4.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境贫困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和高等院校各方面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在关注他们就业困境之前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的

33、心理问题。4.1.1自卑心理贫困生大多数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的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甚至语言习惯上的差异,使他们在心理上极不适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会“死读书”,“缺乏特长”不懂音乐和计算机,没有那么多的见识,难以适应大学素质教育。在当地学校出类拔萃,但到了高手云集的大学环境却失去了优势,往往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由于手头拮据,常常为生活、学习发愁,没有经济能力交朋友、谈恋爱,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使他们情绪低落、心理灰暗,形成自卑自贱心理。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心,在人际交往中贫困生往往出现封闭、孤僻、不合群现象。有的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或是感到自己某方面的不

34、足,不愿意与人交往,害怕暴露缺陷让人瞧不起。有的是因为语言障碍或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与城市学生不一样,害怕与人交往让人笑话。因而在同学之间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没有朋友,没有交流,长此以往就形成孤僻自闭心理。4.1.3焦虑心理对家庭的担心,对未来的迷茫,对贫富差距的不理解,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现实生活中时不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愉快体验,使他们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不安,悲观和厌世的痛苦境地。4.1.4依赖心理有些贫因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处境是由于社会不公造成的,因而接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社会、学校身上,而没有勇气自强自立。4.2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面对

35、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残酷地摆在了这些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面前。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4.2.1借贷缴费,个人的期望与社会实现矛盾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给每个人提供一个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这也是判断一个社会封闭还是开放的标准。当前划分社会阶层的依据是职业,而职业又和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农民阶层和城镇普通市民阶层,因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知识和专业技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把改变现状的希望寄予子女身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招生数每年增加几十万,人学率的节节攀升,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低收入家庭省衣节食,想方设法筹钱,送子女上大学

36、,正是改变其社会及经济地位的强烈愿望支撑着他们。当子女完成学业将要就业时,这些穷怕了的家长自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如愿以偿找到一份环境优、薪水高的工作,这是不少贫困家庭的希望所在。他们要靠子女的薪水来偿还子女上大学的贷款或借款,也希望子女从薪水中拿出一部分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但现实并非如此,高校学生就业的现状是“供过于求”,能找到一份工作已属不易,要“如愿以偿”地找到一份“好工作”更加困难。作为贫困学生,他们深知含辛茹苦的父母为自己而做出的牺牲,在就业时,如果招聘岗位与家长的要求和希望不符,就会犹豫不决,有时就会失去就业的机会。在工作单位、工作环境、工作报酬与就业期望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很难做

37、出“正确”的选择,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奈的心理。正是这种择业时的矛盾心理,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甚至发生就业恐惧症,错过就业机会。4.2.2工作经验,贫困大学生应聘时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通常家庭存在经济困难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中学学习中已经是深深地认识到能够正常学习是一件来之不易的事情,这一心理会使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所投入学习的时间将会比其他的同学要多;其次由于贫困地区的同学由于接触外界的事物不多,因此存在着进入大学之后要重新认识这些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同学早已经熟悉的事物的过程,导致他们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为了能在同学们之间保持一定的优势,有些同学会把大量的课外时间再次投入到普通的课本知识的学

38、习当中,以期能在学习这一方面保持一定的优势。第三,普通的高校都会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资金奖励,这也成了某些同学放弃参加其他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或者学生活动,把时间大量投入到课本知识学习中的动力之一。过多把时间投入到课本知识的学习当中,而忽视了对自身的其他方面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平时没有或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没有进行过兼职活动,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在就业期间会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给用人单位一种高分低能的印象,最终造成就业失败。4.2.3经济拮据,制约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其经济条件有关。整个就业过程以及就业的最终实现是建立在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

39、与认可的基础上的。在就业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面临着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境。首先,他们的家庭往往也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无力给他们提供与社会精英交往或在公开场合接受心理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与用人单位的主管交流时,经验和自信心严重不足。再者,本来学校有丰富的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培养各种能力的平台,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不能充分享受学校资源,有的尽可能少地参加各种活动,有的无奈放弃,以致失去了不少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有相当一部分经济贫困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自我封闭的现象,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让人看不起,不能获得平等和尊

40、重,就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自尊心受挫。当前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出现“供大于求”,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对毕业生提出很高的要求,诸如要求毕业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要有较强的组织工作能力等。这对尚未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实属苛刻,而贫困学生更是处于劣势。4.3形成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4.3.1就业期望值、择业取向与现实错位不得不承认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还未真正意识到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导致他们对就业时的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与实际的社会岗位需求有较大相悖之处。在择业上,看待工作岗位的理想性与可行性上,往往把经济待遇、工作地域,作为择业的重要的标准。完全忽视了就业与择业的

41、相互性,忽视了自身素质与工作岗位的相容性,忽视了工作岗位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存在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由于过去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给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负债,以至他们在面临就业时不得不把高薪、高待遇、并解决户口等作为就业期望值的首要因素。但在现实的岗位竞争中,用人单位在考虑到自身的生产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时候,必然将目光投向同一阶层但要求没有那么苛刻的毕业生。这也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果。4.3.2用人单位选才方面缺陷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但是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而贫困家庭无钱

42、又无权,没有可以利用的关系网。这样就使得那些缺乏社会关系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4.3.3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不足不少贫困学生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没有得到启蒙教育,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条件也很差。同时贫困学生一直处于升学压力之下,缺乏特长培养,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而用人单位在选人的过程中恰恰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或特长。五、政府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选择5.1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贫困生择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要制定并完善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明确规范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

43、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择业有法可依,有序进行。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统一开放的毕业声择业市场,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壁垒。凡是有用人单位需求的单位都应该对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采取统一规范的选拔办法,尽可能地减少认为控制因素,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让大学生凭个人才能择业。第三,规范各种审批制度,减少有关收费项目,为毕业声择业铺设畅通大道。经济杠杆固然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往往造成的事实就是给毕业生抬高了门槛,却给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提供了特权,不利于公平竞争。第四,加大对毕业生择业不正之风的惩处力度,同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选才

44、、学会识才、懂得爱才,为贫困生择业参与公平竞争提高帮助,让他们在择业时有更多选择余地。5.2改革教育制度,进行制度创新高校的扩招速度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进程,与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量相适应。大学生把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应该得到社会的回报。陈彬认为:“中国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的本质是系统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前提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学习型组织理论不失为中国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的理论基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其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5。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这里的素质包括情感、道德、体格等各方面。面对新的形势,我国传统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

45、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相对滞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5.3确保就业渠道通畅目前,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三大人才市场:一是教育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二是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三是劳动部门的劳动力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私营中介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就业市场的多元化,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但是就业市场之间的沟通不够,往往使学生

46、困惑而不知所措。政府应把沟通就业渠道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最大限度地给毕业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就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毕业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给毕业生提供一个建功立业的舞台。此外,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推销,这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条重要的求职渠道。如北京高校就业信息网是北京市教委指导和服务于毕业生就业的专用网站。半年多来,已累计发布包括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动态等各类信息1万余条,注册单位7456个,发布需求职位7万余个,求职注册的毕业生38817人。复旦大学为拓展就业网的空间,与专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网站“易聘网”等专业职业介绍网站合作,使学生

47、信息库能够与这种极有知名度、操作规范、数据库完善、用人信息丰富的网站信息库信息共享,初步尝试了高校网络就业指导工作与校外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和企业的对接。各地政府应出台针对性措施,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努力建立一个有序、合理就业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5.4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方,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如何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成功与失败,直接决定着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状况。目前,高校改革的速度和力度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招生、培养、就业等一系列工作中还有许多瞬

48、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的不断加大,高校更是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专业设置、学科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高等院校应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和学科设置。首先,高校应解决高等教育超前性和滞后性的矛盾。招生录取是高等教育的超前性,但经过四年培养后毕业生常常会发现所学专业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招生时需要提前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招生计划。与此同时,进行课程设置调整,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其次,按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调整。近年毕业生就业上作反馈的信息表明,高校出于经济和师资力量等原因,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属于社会发展大量急需的,高校要么没有设置专业、要么未能及时调整招生计划,致使社会急需专业的毕业生得不到满足;而一些社会已不大需要的专业,高校也不能及时缩减招生,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就业困难。再次,加强素质教育。由于专业课程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金融保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