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徒**** 文档编号:14753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8.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JGJT260-2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 O C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 履 PJ G J /T2 6 0一2 0 1 1备案号J1 2 2 9一2 0 1 1龟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stofheating&ventilatingandair一conditioningengineering2 0 1 1一0 8一2 9发布2 0 1 2一0 4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stofheating&ventilatingand

2、air一conditioningengineeringJ G J/T2 6 0一2 0 1 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 2年4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1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stofheating衣ventilatingand air-coriditioningengineeringJ 曰T2 6 0一2 0 1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 0 X 1

3、 1 6 8毫米1/3 2印张:2字数:7 0千字、2 0 1 2年3月第一版2 0 1 2年3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 3.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2 1 0 7 5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itP:刀C abP网上书店:http:/ /www.china- -buildingC 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 1 3 0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2 6 0一2 0 1 1,自2 0 1 2年4月1日

4、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1年8月2 9日前、曰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0 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函2 0 0 584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基本技术参数测试方法,采暖工程,通 风与空调工程,洁净工程,恒温恒湿工程。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

5、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邮政编码:1 0 0 0 1 3,D mail:J C G C 1 6 31 6 3.C om)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南望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总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沈阳紫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国际铜业中国协会福禄克国际公司宋波

6、宋松树史新华刘元光李建军孙世如曹勇王智超张彦国柳松刘锋钢陈少波盖晓霞路宾王庆辉高尚现邵宗义李攀张建华邱晨怡许文发朱能李德英万水娥于晓明曹阳朱伟峰龚延风董重成目次1总则 , 12基本规定 23基本技术参数测试方法 33.1一般规定 33.2风系统基本参数 33.3水系统基本参数 73.4室内环境基本参数 83.5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 1 63.6系统性能参数 1 74采暖工程 2 54.1一般规定 2 54.2水压试验 2 54.3冲洗与充水试验 3 04.4试运行与调试检测 3 15通风与空调工程 3 45.1一般规定“ 3 45.2严密性试验 ,3 45.3水压试验 3 65,4冲洗与充水试验

7、 3 65.5试运行与调试检测 3 76洁净工程 4 16.1一般规定 4 16.2高效过滤器扫描检漏 4 26.3生物洁净室微生物检测 4 36.4洁净室微振检测 :二4 466.5围护结构表面导静电性检测 4 46.6洁净室气流检测 4 46.7非单向流洁净室自净能力检测 4 56.8围护结构严密性检测 4 66.9围护结构防渗漏检测 4 77恒温恒湿工程 , 4 87.1一般规定 4 87.2室内温度检测 4 87.3室内湿度检测 4 97.4室内噪声检测 4 97.5室内振动检测 4 9本规程用词说明 5 0引用标准名录 5 1附:条文说明 5 3C ontents1G eneralP

8、 rovisions 12B asicR equirements 23T estingM ethodsofB asicT echnicalP erformanceP arameters 。 . . . 33.1G eneralR equirements 33.2B asicP aramatersof A irS ystem 33.3B asicP aramatersof W aterS ystem 73.4B asicP aramatersof I ndoorE nvironrnent 83.5B asicP aramatersofE lectrcityS ystemand O thers 1

9、 63.6P erfo咖anceP aramaterSofH eating,A ir- -conditioni雌C leaningS ystem , 1 74H eatingE ngineering 2 54.1G eneralR equirements 2 54.2P ressureT esting 2 54.3F lushingand W ater- -finedT esting 3 04.4O perationandC o?issioningT esting 3 15V entilation&A ir- -conditioningE ngineering 3 45.1G eneralR

10、equirements 3 45.2L eakageT esting 3 45.3P ressureT esting 3 65.4F lushingand W ate扑finedT esting 3 65.5O perationandC。issioningT esting 3 76C leanE ngineering 4 16.1G eneralR equirements 4 16.2I nstaU edH E P AL eakageS canT esting 4 286.3B iologicalT estforB io- -deanroom 4 36.4V ibrationT estforC

11、 leanroom 4 46.5E lectrostaticT estforC onstruction. 一4 46.6A irflowD irectionT estand V isualization. . . 4 46.7R ecoveryT estforN on- -unidirectionalA irflowC leanroom4 56.8E nclosureL eakT ightnesST est , 4 66.9E nc1 0 sureC ontainmentL eakT est . 4 77C onstantT emperatureandH umidityE ngineering

12、 4 87.1G ernralR equirements 4 87.2I ndoorT emperatureT esting , 4 87.3I ndoorH um 记ityT esting 4 97.4I nd。rN oiseT esting 4 97.5I ndoorV ibrationT esting 4 9E xplanationofW ordinginT hisS pecification ,5 0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5 1A ddition: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5 391总则1.0.1为了加强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

13、监督与管理,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的检测方法,保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的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中基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测试,以及采暖、通风、空调、洁净、恒温恒湿工程的试验、试运行及调试的检测。1.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 本 规 定2.0.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可分为过程检测、试运行与调试检测。2.0.2委托第三方检测的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委托方应提出检测要求,并应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2委托方与检测机构应签订委托合同;3检测机构应组成检测小组,制定检测方案并实施;4检测机构应出

14、具检测报告。“2.0.3参加检测的工作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应在合格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2.0.4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范围,选择和操作相关检测仪器设备,与检测仪器设备相关的技术资料应便于检测人员的取用。2.0.5检测时应妥善保管检测资料和检测结果,检测后应做好技术档案归档工作。2.0.6检测报告的保存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发 出后,报告副本、原始记录和相关资料应统一管理;2报告的保存和销毁应按相应制度执行。3基本技术参数测试方法3.1一般 规 定3.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各项性能均应在系统实际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3.1.2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应符

15、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 G J/T1 7 7的规定。3.1.3基本参数检测项 目应包括风系统基本参数、水系统基本参数、室 内环境基本参数、电气和其他参数,以及系统性能参数。3.2风系统基本参数3.2.1风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风 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l送、回风温度( )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各类温度计(仪)0.52风速(m/S)风速仪、毕托管和微压计0.sm/s3风量( m3/h)毕托管和微压计、风速仪、风量罩5%(测量值)4动压、静压 (P a)毕托管和微压计1.O P a5

16、大气压力( P a)大气压力计Z hP a3.2.21送、回风温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送、回风温度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风口送、回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口表面气流直接触及的位置 (包含散流器出口);2 )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或机组预留点。2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1 )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2 )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 目;4)使用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3送、回风温度应按下式计算:习才i=1石力一n(3.2.2)式中:t,测点平均温度( );n测试点的个数;t,第i个测点温度()。3.2.

17、3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测点布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 G J/T1 7 7的规定。2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检查系统和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调整到检测状态;2 )确定风量测量的具体位置 以及测点的数 目和布置方法,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4倍一5倍管径以上(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1.5倍一2倍管径以上(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位置(图3.2.3 );3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用仪表到测量状态;4 ) 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5 )当采

18、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应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毕托管与微压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漏气;4L)(4?5)d或乙)( 4一5 )aL(1.5?2) d曰叫 一-叫叫或L(1.5一2)a静压测点O/测定断面d一圆形风管直径;口矩形风管长边长图3.2.3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6 )记录所测空气温度和当时的大气压力。3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风量:瓦一(匹 丛平一盔(3.2.3一1)(3.2.3一2)L=3 6 0 0认F(3.2.3一3)LP卫才。二 二 二 :-1.2(3.2.3一4)P=0.O O

19、 3 4 9 B/(2 7 3.1 5+t)式中:P v平均动压 ( P a);尸小P vZP vn各测点的动压 (P a);V断面平均风速(m/S);尸空气密度(kg/m3);B大气压力(kP a);t空气温度( );F断面面积( 耐 );L机组或系统风量( 耐h );(3.2.3一5)L,标准空气状态下风量( 耐h)。2)当采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实测风量和标准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毕托管和微压计测量计算方法相同。3.2.4大气压力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大气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大气压力测试装置放置 于当地测点水平处,保持与测试环境充分接

20、触,并不受外界相关因素干扰;2应在测试环境稳定后,对仪表进行读值;3大气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3.2.5室内换气次数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 B/T1 82 0 4.1 9的规定。3.2.6室内气流速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将被测空间划分为若干个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在每个小的正方体内悬挂布置小型风速 自动记录仪,测点 的位置和数量 由被测空 间的大小和工艺要求确定。2室内气流速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l)对所有测点的风速 自动记录仪校对时间,设置自动记录的启动时间和时间间隔;2 )开启被测空间工艺设备进行

21、送风,待稳定后人员离开被测试空间;3 )风速 自动记录仪按照预先设定进行 自动测量和存储,测试完成后应使用相应的软件将数据下载进行分析。3室内气流速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依据采集的数据,做出室内气流速度场在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分布图。3.3水系统基本参数3.3.1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3.1的要求。表3.3.1水系统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1工温度玻璃水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等各类温度计(仪)0.2(空调)0.5 (采暖)2流量m3/h超声波流量计或其他形式流量计镇2%(测量值)3压力P a压力仪表蕊5写(测量值)3.3.2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温

22、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尽量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当被检测系统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可利用预留位置进行测试。2水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 )确定检测状态,安装检测仪表;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 )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4 )测试过程中,若测试工况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需对测试状态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测试。3水温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将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3.3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流量检测的测点布置应设置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对于超声波流量计,其最佳位置可为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 0倍管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之间的管段上。2

23、水流量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 )确定检测状态,安装检测仪表;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 0 min。3水流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3.4压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力检测的测点布置应在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位置。2压力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1 )确定检测状态,拆卸系统原有压力表,安装已标定或校准过的压力表;2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3)待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3压力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取各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值。3.4室内环境基本参数3.4.1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仪

24、表性能应符合表3.4.1的要求。表3.4.1室内环境基本参数检测仪表性能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l温度温度计(仪)0.5热响应时间不应大于9 0 52相对湿度%R H相对湿度仪5%R H3风速m/s风速仪0.sm/s4噪二圣,尸dB(A)声级计0.sdB ( A )5洁净度粒m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速率大于I L/min6静压差P a微压计1.O P a3.4.2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面积不足1 6 m,测室中央1点;2 )1 6时及以上且不足3 0mZ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25、83 )3 O mZ及以上不足6 0 mz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4 )6 0耐及以上不足1 0 0 m2测5点( 二对角线上梅花设点);5) I O O mZ及以上每增加2 0 m2一5 0 m2酌情增加1个一2个测点(均匀布置);6 )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0.7 m一1.sm,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sm,避免辐射影响。2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根据设计 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间进行统一编号;2 )检查测试仪表是否满足使用要求;3 )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少于6 h;4 )根据系统形式和测点

26、布置原则布置测点;5 )待系统运行稳定后,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对各项参数进行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6 )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一次。3室内平均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见艺rmtrm一三二L 一n(3.4.2一l)p习才,_j二1p(3.4.2一2)式中:tr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 );trm,*检测 持续 时 间 内受 检 房 间第i个 室 内逐时温度( );n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温度的个数;t,j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 j 个测点的第i个温度9逐时值( );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温度测点的点数。4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件m件m,i(3.4.2

27、一3)p艺叭,_2三上-一p(3.4.2一4)式 中:件m检测 持续 时 间 内受检房 间的室 内平 均 相对 湿度(%);件m,、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i个室内逐时相对湿度(%);n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的室内逐时相对湿度的个数;孔j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第j个测点的第i个相对湿度逐时值(%);p检测持续时间内受检房间布置的相对湿度测点的点数。3.4.3风口风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口风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风口面积较大时,可用定点测量法,测点不应少于5个,测点布置如图3.4.3一1所示;2 )当风口为散流器风口时,测点布置如图3.4.3一2所示。2风口风速可按下列检测

28、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可用叶轮式风速仪紧贴风口平面测定风速;2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应临时安装长度为0.sm一1.O m且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的短管进行测定。3风口风速应按下式计算:V l 叭 认 V nN(3.4.3)式中:V l、认V n各测点的风速(m/s);测点,急数(个)。OOOOOOOOOOOO圃令彻( d)一,、熬叔 88引(c)图3.4.3一1各种形式风口测点布置( a)较大矩形风口;( b)较小矩形风口;( c)条缝形风口;( d)圆形风口图3.4.3一2用风速仪测定散流器出口平均风速3.4.4风口风量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

29、口风量检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风速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应按测点不少 于6点均匀布置测点;2 )当采用风量罩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风口平面布置图,并对各房间风口进行统一编号。2风口风量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当采用风速计法时,根据风口的尺寸,制作辅助风管;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应与风口内截面 尺寸相同,长度不小于2倍风口边长;利用辅助风管将待测风口罩住,保证无漏风;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根据待测风口的尺寸、面积,选择与风口的面积较接近的风量罩罩体,且罩体的长边长度不得超过风口长边长度的3倍;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罩体边界面积的1 5%;

30、确定罩体的摆放位置来罩住风口,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保证无漏风。3风口风量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l)当采用风速计法时,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截面积计算风口风量,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L=3 6 0 0FV(3.4.4)式中:F一一送风口的外框面积( 耐 );犷一一一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2 )当采用风量罩法时,观察仪表的显示值,待显示值趋于稳定后,读取风量值,依据读取的风量值,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背压补偿,当风量值不大于1 5 0 0 m3/ h 时,无需进行背压补偿,所读风量值即为所测风口的风量值;当风量值大于1 5 0 0 m3

31、/h时,使用背压补偿挡板进行背压补偿,读取仪表显示值即为所测的风口补偿后风量值。3.4.5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室内面积小于5 0 m“时,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 且距地1.lm一1.s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者0.sm左右,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于lm;2 )当室内面积大于5 0 mz,每增加5 0耐应增加1个测点;3 )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采用手持或固定在三脚架上,应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2室内环境噪声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根据设计 图纸绘制房间平面图,对各房 间进行统一编号;2 )检查测试仪表是否满

32、足使用要求;3 )检查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行;4 )根据测点布置原则布置测点;5 )关掉所有空调设备,测量背景噪声;6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测量各测点噪声。3室内环境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实测 噪声与背景 噪声之差 3 dB(A)时,测量无效;2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一3 dB(A)时,实测值一3 dB(A);3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一4一sdB(A),实测值一Z dB(A);4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一6一1 0 dB(A),实测值一ldB(A);5 )当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 1 0 dB(A),不用修正。3.4.6截面风速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面风

33、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l)对于为检测送风量而进行的单向流风速检测,应在距离过滤器出风面1 0 O mm一3 0 0 mm的截面处进行。对于工作面平均风速的检测应和委托方协商确认工作面的位置,垂直单向流应选择距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大于0.sm,离地面0.sm作为工作区;水平单向流以距送风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0.sm处的纵断面为第一工作面;2 )确定测点数时,可采用送风面积乘以1 0,再计算平方根确定测点数量,不得少于4个点,且每个高效过滤风口或风机过滤器机组至少测量1个点;3 )确定测量时间时,为保证检测的可重复性,每点风速检测应保证一定的测量时间,可采用一定时间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检测值。

34、2应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测量并记录各测点截面风速。1 33截面风速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为检测送风量和截面平均风速进行的风速检测,应以各点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2 ) 工作面风速不均匀度可按下式计算:、遥子勺(3.4.6)式中:风风速不均匀度;v,任一点实测风速;二平均风速;n测点数。3.4.7空气洁净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气洁净度检测仪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空气洁净度检测宜采用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应大于I L/min;2 )当测试粒径大于或等于。5拌m的粒子时,宜采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3 )当测试粒径大于或等于0.1拜m的粒子时,宜采用大流

35、量激光粒子计数器,采样量应大于或等于2 8.3 L/min;4 )当测试粒径小于0.1拌m的超微粒子时,宜采用凝结核激光粒子计数器。2空气洁净度检测采样点应按下式计算:N I J一抓万(3.4.7一1 )式中:N L最少采样点数;A洁净室( 区)的面积(m)。3空气洁净度检测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l)在每个采样点应采集足够的空气量,保证能检测出至少2 0个粒子,每个采样点 的每次采样量应按下式计算:1 4v;一乒生x 1 0 0 0tJ Z。刀2(3.4.7一2)式中:C nV s采样量( L );m被测洁净室( 区)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的允许限制(p耐)。2 )每个采样

36、点的采样量应至少为Z L,采样时间最少应为lmin;当洁净室( 区)仅有1个采样点时,应在该点至少采样3次。空气洁净度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采样次数为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点,该采样点平均粒子浓度应按下式计算:X,X i,: 戈,2+A+X i,n儿(3.4.7一3)式中:又采样点i(代表任何位置)的平均粒子浓度;X、,1X,n每次采样的粒子浓度;n在采样点i的采样次数。2 )当采样点为1个时,应按本规程式(3.4.7一3 )计算该点平均粒子浓度。当采样点为1 0个或1 0个以上时,应按本规程式(3.4.7一3)计算各点 的平均浓度后,按下式计算洁净室( 区)总平均值:贾一丛上

37、土二里土业土二旦(3.4.7一4 )Z 性式中:灭采样点平均值的总平均值;m采样点的总数。3.4.8静压差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静压差检测点布置应在所有门关闭的条件下进行,宜由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通过门缝或预留测孔等位置进行检测。2静压差可按下列检测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静压差的测试应在风量调试完成后进行;2 )根据房间平面图,制定检测顺序,检测前确认所有房1 5门关闭;3 )根据安排好的顺序,依次对各房间的静压差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3.5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3.5.1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等检测仪表性能应符合表3.5.1的要求。表3.5.1电气参数和其他参数

38、等检测仪表性能序号测量参数单位检测仪器仪表准确度l电流A交流电流表交流钳形电流表2.0级2电压V电压表1.0级3功率kW功率表或电流电压表1.5级4功率因数%功率因数表1.5级5转速r/min各类接触式非接触式转速表1.5级3。5.21位置;2行测量;3读值。3。5.31位置;2行测量;31 6电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电流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电流的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 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电流检测的数据处理应待被测 电流稳定后,进行记录电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电压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 电压的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电压检测的数据

39、处理应待被测电压稳定后,进行记录读值,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3.5.4转速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转速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2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3转速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直接测量机组主轴转速,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测量三次,取平均值。3.5.5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位置,电机输人功率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 B/T1 0 3 2进行。2功率检测宜优先采用两表法( 两台单相功率表)测量,也可采用一台三相功率表或三台单相功率表测量。3当功率检测的数据处理采用两表法(两台单相功率表)测量时

40、,输入功率应为两表测试功率之和。3.5吞功率因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因数检测的测点布置应根据测试需求确定被测设备的位置。2应检查测试状态是否正常,并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进行测量。3功率因数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测试仪表能够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直接读取功率因数作为测试值;2 )当测试仪表无法直接显示功率因数时,应根据功率表和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试的有功功率值和视在功率计算得出功率因数。3.6系统性能参数3。6。1制冷(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制冷(热)量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2台及以下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对于3台及以上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

41、台;2 )温度计应设在靠近机组的进出口处;流量传感器应设在设备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并应符合测试要求。2制冷(热)量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 B/T1 0 87 0规定的液体载冷剂法进行检测;2 )检测时应同时分别对冷水(热水)的进、出口处水温和流量进行检测,根据进、出口温差和流量检测值计算得到系统的供冷(供热)量;3)应每隔smin一lo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 O 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3机组制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 0饰t/3 6 0 0(3.6.1)式中:Q 0机组制冷(热)量(W);V循

42、环侧水平均流量( m3/h );t循环侧水进、出口平均温差( );P水平均密度(kg/m3);。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kJ /(kg)。3.6.2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应在被测机组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水机组的冷量,并同时测量冷水机组耗功率;2)应每隔smin一I O 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6 0 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试的测定值;3 )冷水机组的校核试验热平衡率偏差不得大于1 5。2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驱动压缩机 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 的性能系数( C O归)应按下式计算:。Q

43、 0t洲t 夕 厂二二二二 丁丁1丫i(3.6.2一l)式中:Q 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N机组平均实际输人功率( kw )。2)嗅化锉吸收式冷水机组 的性能系数( C O尸)按下式计算:C O P-Q 0(W训3 6 0 0)+P(3.6.2一2)式中:Q 0机组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W燃料耗量,其中燃气消耗量W g( m3/h),燃油消耗量W 0(kg/h);q燃料低位热值(kJ 耐或kJ/ kg);尸消耗电力( kw)。3.6.3水泵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效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应在被测水泵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2 )测试过程中,应测量水泵流

44、量,并测试水泵进出口压差,以及水泵进出口压力表的高差,同时记录水泵输人功率;3 )检测工况下,应每隔smin一1 0 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6 0 min,并应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检测值。2水泵效率应按下式计算:叩1 0一6环明(H+Z)/3.6 W(3.6.3一1)H一(尸out尸in)忽(3.6.3一2)式中:V水泵平均水流量( 耐h);P水平均密度(kg/m3);g自由落体加速度(m/5 2 );P ou,水泵出口压力( P a);尸i。水泵进口压力( P a);H水泵平均扬程,进、出口平均压差(m);1 9Z水泵进、出口压力表高度差(m);W水泵平均输人功率( kw)。3.6.4冷

45、却塔效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却塔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l)应在被测冷却塔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却水量不得低于额定水量的80%;2 )应测量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并测试冷却塔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2冷却塔效率应按下式计算:vic一赞尸升x,0 0%(3.6.4 )式中:从。冷却塔效率(%);界。,。冷却塔进水温度( );卫。,。ut冷却塔出水温度();卫w环境空气湿球温度( )。3.6.5冷源系统能效比 (E E 尺一sys)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被测冷源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冷源系统能效比,并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1 )应分别对系统的制冷量、机组输人功率、冷冻水泵输人功率、

46、冷却水泵输人功率、冷却塔风机输人功率进行测试;2 )供冷量的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6.1条的规定;3 )检测工况下,应每隔smin一1 0 min读数1次,连续测量6 0 min,并应取每次读数 的平均值作 为检测 的检测值。2冷源系统能效比应按下式计算:五万尺一sysQ 0艺N(3.6.5)式中:E E R一sy,冷源系统能效比(kW/kw);Q 0冷源系统测定工况下平均制冷量(kW);艺N,冷源系统各设备的平均输人功率之和( kw )。3.6.6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抽检比例不应少于空调机组总数的2 0肠,不同风量的空调机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台。2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可按下

47、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被测风机测试状态稳定后,开始测量;2 )分别对风机的风量和输人功率进行测试,风管风量的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3.2.3条的规定;3 )风机的风量应为吸人端风量和压出端风量的平均值,且风机前后的风量之差不应大于5。3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按下式计算:(3.6.6)N一L一一W式中:W、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 (耐h);N风机的输人功率(W);L风机的实际风量( 耐h)。3.6.7水力平衡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力平衡度检测的测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热力人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2 )当热力人口总数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人口距热源距离的远 近,按近端

48、、远端、中间区域各选2处确定受检热力入口。2水力平衡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2 )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应保证系统总循环水量维持恒定且为设计值的1 0 0一1 1 0%;3 )热力人口流量测试应符合本规程第3.3.3条的规定;4 )循环水量的检测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内各热力人口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3水力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2 1H B,一黔以城卜j(3.6.7)式中:3.6。812于 扭j第j 个支路处的系统水力平衡度;G wm,第j 个支路处的实际水流量( 耐h);G wd,j第j 个支路处的设计水流量(m丫h );j支路处编号。补水率检测

49、应符合下列规定:补水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补水管道上适宜的位置。补水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2 )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检测,且应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3)当采暖系统中固有的流量计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时,可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采暖系统补水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尺n、。二丛只1 0 0%gd(3.6.8一1)gd=0.86 1q月t。一tf(3.6.8一2)(3.6.8一3)式中:R mPga采暖系统补水率(%);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内的补水量kg/ (耐h);采暖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单

50、位时间内理论设计循环水量kg/( mZh );检测持续时间内采暖系统平均单位时间内的补水量(kg/h );居住小区内所有采暖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m);供热设计热负荷指标(W/mZ);勘G aA O叽t、,tr采暖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 )。3.6.9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管网热损失率检测的测点应布置在热源总出口及各个热力人口。2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1 )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1 2 O h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 2 h;2 )检测期间,采暖系统应处于正常运行工况,热源供水温度的逐时值不应低于3 5;3 )采暖系统室外管网供水温降应采用温度 自动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